2025届高考语文提升训练:名句名篇默写(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提升训练:名句名篇默写(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1 14:2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届高考语文提升训练:名句名篇默写
1.完成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 , ”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守规矩。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开篇,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的“ , ”中可以看出。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写房屋周围树木品类多、长势茂盛的句子是“ , ”。
(2)《劝学》中以良马为例,强调仍需坚持学习的句子是“ , ”。
(3)李华与友人一起出游,驾着小船、饮着美酒,他想起了《赤壁赋》中的这两个句子“ , ”。
(4)神舟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这太空相逢正如秦观《鹊桥仙》中的名句“ ,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曾借用《论语·泰伯》中的两句话“ , ”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期望和要求,认为青年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要有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
(2)我们可以借用《老子》四章中“ , ”来告诫自己:了解别人很重要,认识自己更难能可贵。
(3)雪,晶莹剔透,纯洁无瑕,因而深受古代文人墨客喜爱,常常将其写入诗文之中,如“ , ”。
4.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想到《论语 里仁》中的:“ , 。”
(2)臧克家先生曾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来赞扬那些不失去人之根本精神从而死而不朽的人,用《老子》的话来说是“ , ”。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文章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泰伯》中“ , ”一句传承千年,影响了无数志士仁人,他们志向远大,意志坚定,以天下为己任,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2)王老师给在外求职的女儿发短信息,用了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 , ”,鼓励她要有自信,自己的才华终会有用武之地。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写人类的存在绵延久长,与永恒的江月得以共存的句子是“ ,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关键在于自己而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 ”。
(2)李白《将进酒》中的“ , ”两句表面上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而暂时沉醉酒乡。
(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 , ”两句无声胜有声,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和无法言说的痛苦。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跳水天才少女全红婵和陈芋汐用“水花消失术”再次征服了观众和裁判,妥妥“拿捏”了奥运金牌,成为跳水蛟龙
的背后渗透着她们不为人所知的反复苦练和不断积累,诠释了《劝学》中“ , ”。
(2)“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屡遭贬谪,却依然坦然豁达,如《定风波》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放逐海南时写下的“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 , ”。
(3)古代诗人往往借用“山(峰)”“水(江)”抒发不同的情感,如宋代诗词里的“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新学期班级竞选班委,同学们推选了小明,在任职发言中,小明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说的“ , ”来自谦,表示自己将不断努力更好胜任。
(2)远在千里之外的熟人专门来造访小刚,为了表示对他的感谢,小刚用《短歌行》中的“ , ”形容了客人的远道而来。
(3)“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诗人常用“水”来比喻情感哲思、社会万象,比如“ ,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韩愈《师说》中“ , ”两句凝练概括了士大夫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今天看来仍有现实意义。
(3)语文课上,于老师使用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话,引导学生赏析运用叠词和比喻摹写音乐,提高审美意趣。
(4)古人常借历史人物抒发感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句写周瑜辉煌战功,反衬自己;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句写刘裕所向披靡,表达北伐之志。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譬如平地, ,进,吾往也。(《论语》十二章)
(2) ,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
(3) ,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
(4)钉头磷磷, (《阿房宫赋》)
(5)《离骚》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作者品德高尚却遭到嫉妒和诽谤的句子是“ ,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
(6)《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本图宦达, ”。(《陈情表》)
(7)当你身边的同学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你可以引用《荀子 劝学》中“ , ”勉励他只要坚持努力,不忘初心,就会取得成效。(《荀子 劝学》)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要赏罚得当,应做到“ , ”。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 ”两句,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3)小敏阅读古诗时,发现山川给予中国古代诗人丰富的创作灵感,诗人们通过“山”的意象向我们传达着
不同的意蕴,如“ ,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颜渊》中,颜渊向孔子问仁,孔子以反问告诉他行仁德靠己不靠人的两句话是:“ , ?”
(2)李白在《将进酒》中用“ , ”两句,举例证明自己所提出的“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一观点。
(3)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一句写天人永隔时间之长,“ ”一句又表现了与葬地相隔之远。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遥对明月,张若虚生发哲思,《春江花月夜》中有“ , ”的名句,以人赏月来叹问人类源起。
(2)假期登泰山,李华拍下了泰山日出时天边云彩奇异变化的壮美景象照片,想发朋友圈,可选用姚鼐《登泰山记》中的“ , ”作为泰山日出风景图片的文案。
(3)古诗词中有很多以“空”营造意境氛围的,或写独守的孤寂,或写空寂苍凉的环境,或写英雄的失意,如“ , ”。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我们登临高山,极目远眺,俯瞰万物,杜甫《望岳》中“ , ”的豪迈之语脱口而出。
(2)天空中雄鹰翱翔,江水中鱼儿自由游动,《沁园春·长沙》中“ , ”两句有力地描绘了这一画面。
(3)春天,看到杨花飘落,听到子规啼鸣,不禁让人吟咏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两句,让人体验到离别的别样惆怅。
15.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诗文原句。(选作其中4道小题)
(1)子曰:“人而不仁, ?人而不仁, ?”(《论语》)
(2)《诗》可以兴, , ,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
(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 。(《礼记》)
(4)民之从事, 。 ,则无败事。(《老子》)
(5)岂曰无衣?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诗经 秦风 无衣》)
(6) ,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共同对付敌人的一句是“ ”,表现战士们一起行动的一句是“ ”。
(2)古代文人常常在诗歌中描写水天相接的景象,寄寓或喜或悲的情思,如《将进酒》中的“ , ”两句就描写了这样的胜景。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词人将“ , ”并举,利用看似矛盾的心态描写,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课上王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过秦论》时说,秦朝灭亡看似是陈涉“ ”,而根本原因在于“ ”。
(2)学校举行“德义”主题团日活动,李老师举《谏太宗十思疏》中“ , ”两句,告诫同学们“德义”不仅关乎个人成长,还关乎国家安危。
(3)“流水”,流动的水,是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多用来形容流逝的岁月,如“ , ”。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离骚》进行了高度评价,其中认为其文简练、用词含蓄的两句是“ , ”。
(2)陈胜、吴广是戍卒出身,他们的起义军缺乏先进的武器,只有农具。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 ”两句话通过对比的方式写出他们武器装备的落后。
(3)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人称“飞将军”,很多诗文中对其有所赞颂,如“ , ”。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以行路为喻,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2)杜甫《登高》中“ , ”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3)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 , 。”
(4)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 ”;月亮时圆时缺,“ ”。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的形象历来备受文人称赞,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剪影式地再现出曹操的自信豪迈和文武双全的风姿。
(2)山水不仅美丽如画,还能给人启发,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 , ”两句,体现出诗人从山水之中得到启示,重拾信心。
(3)古诗词中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兴亡的感慨,如“ , ”。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拥有同理心,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班会上,小睿引用了《论语》中的“ , ”,来阐明应推己及人的观点。
(2)历史上一些朝代勃兴速亡的教训令后人感慨不已,贾谊《过秦论》借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得出“ ”的结论,卒章显志;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开门见山,借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提出“ ”的主张。
(3)虚景实写是古典诗歌中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即通过对往日妻子日常生活的描述来展现梦中还乡的虚拟境界,令人动容。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话,通过辩证地分析对待“贤”与“不贤”的态度与做法,点明了人不断前进的方法。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连用两个问句表现面对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诗人不由得遐思冥想的句子是:“ ? ?”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用“ , ”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
(4)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 , ”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近,发人深省,有异曲同工之妙。
(5)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长城”在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 ”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25届高考语文提升训练:名句名篇默写》参考答案
1.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2.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3.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5.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6.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7.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8. 非曰能之 愿学焉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9.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樯橹灰飞烟灭 气吞万里如虎
10. 虽覆一篑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多于在庾之粟粒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不矜名节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11.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2.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千里孤坟
13.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4.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15. 如礼何 如乐何 可以观 可以群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 与子同裳 与子偕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16. 与子同仇 与子偕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不思量 自难忘
17.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8. 其文约 其辞微 锄櫌棘矜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9.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20. 郦酒临江 横槊赋诗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1.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岂非人事哉 小轩窗 正梳妆
22.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万里长城家 一生唯报国/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