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平行卷5284100—【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5课三大改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平行卷5284100—【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5课三大改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08 15:43:35

文档简介

平行卷5284100—【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5课三大改造
1.1956年9月,   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   ,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   国变为先进的   国。此后,中国开始   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中共八大;主要矛盾;农业;工业;大规模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故答案为:中共八大;主要矛盾;农业;工业;大规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中共八大相关知识的掌握。
2.(2023八下·丹东期末)新中国成立后,非常重视民生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还有占人口一半多的新解放区,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的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农民是那样热情而又有秩序地加入这个运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最广大的群众第一次清楚地看见了自己的将来。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即到1967年,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比较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最高年产量,可能增加百分之一百到百分之二百。
——摘自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
材料三: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____”的高潮和 运动。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材料四:安徽凤阳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她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
——摘自部编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
(1)为改变材料一的状况,新中国开展什么运动?这次运动颁布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这次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应了什么运动?结合材料和所学,这一运动有什么积极作用?
(3)将材料三划线处内容补充完整。为了克服上述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什么方针调整了国民经济
(4)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对上述国家民生政策的调整有什么认识?
【答案】(1)运动:土地改革;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2)农业合作化运动;作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作用: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一环,最终确立了土地公有制,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也为新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大量原材料,具有重大意义。
(3)“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的意义;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
(1)运动: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初期,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施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可知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文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运动颁布的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运动:根据材料二“农民是那样热情而又有秩序地加入这个运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最广大的群众第一次清楚地看见了自己的将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 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农村生产的发展,可知材料反应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改造重要一环,最终确立了土地公有制,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也为新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大量原材料,具有重大意义。
(3)填空: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因此填写“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 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可知为了克服上述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了国民经济。
(4)政策:根据材料四中“ 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向国家交了公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自负盈亏,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粮食实现丰收,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认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上述国家民生政策的调整所产生的影响谈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比如:国家民生政策的调整使我们认识到,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故答案为:
(1)运动:土地改革;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2)农业合作化运动;
作用: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一环,最终确立了土地公有制,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也为新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大量原材料,具有重大意义。
(3)“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与国民经济的调整,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相关历史知识。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上述国家民生政策的调整所产生的影响谈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3.(2023八下·北林期末)实现了和平过渡,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
A.公私合营 B.农业合作化
C.手工业合作化 D.赎买政策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了和平过渡,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赎买政策。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D项正确;
公私合营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农业合作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手工业合作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
4.(2024八下·曲阳期中)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这个占世界1/4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此,党面临的根本任务,就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这一胜利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党面临的根本任务,就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说明该历史事件标志着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正确;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但没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
1980年至1992年间,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5.(复习十三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党和毛泽东,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以和平手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成功地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赎买”。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故选C项。
【点评】三大改造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和手工业的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是:赎买、实行企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意义:三大改造实现了把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初级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2024八下·墨玉期中)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政策是(  )
A.农民土地所有制 B.农业合作化
C.赎买政策 D.国有企业改革
【答案】C
【知识点】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C项符合题意;
A: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运动,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把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A项不符合题意;
B: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把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B项不符合题意;
D:1985年左右,开始以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赎买政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相关知识。
7.对联是时代的反映。以下对联或口号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④一桥架长江南北通畅,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A:①④②③排序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与新中国成立有关,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66年我国领导人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提出口号是“打倒一切,全面内战”。“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与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一桥架长江南北通畅,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与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的情况,属于我国“一五”计划的成就,排序为①④③②,B项符合题意;
C:②①④③排序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②①③④排序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难度中等。
8.(2024八下·南昌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①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②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注:《英雄赞歌》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
从材料一的歌词①②中,选出你感悟最深刻的一句歌词(写出序号即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概述你选择该句歌词的原因。
(2)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结合材料二指出一五计划建设取得的成就(写出和江西有关的)并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3)下图为“共和国足迹年代尺”,材料一、二属于哪个阶段(写序号),并写出其历史阶段特征。
【答案】(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成就:鹰厦铁路。
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①。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根据材料一“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并结合所学抗美援朝的目的和精神进行分析,例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根据材料一“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并结合所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任选一个即可)
(2)成就:根据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与江西有关的成就是鹰厦铁路的建成,是连接江西省鹰潭市和福建省厦门市的铁路线。
作用: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根据材料一涉及的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953年),材料二涉及的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因此都属于①阶段。
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故答案为:
(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任选一个即可)
(2)成就:鹰厦铁路。
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①。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抗美援朝、三大改造等相关史实。
9.某校九(1)班同学在学完“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这个单元后,以此为主题分三个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1)第一小组20 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动。同学们根据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和反映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史实绘制了如下年代尺。
请将年代尺中的①③⑤⑥补充完整,并写出20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趋势。
(2)第二小组同学们借助一张漫画探寻俄乌冲突加剧的原因。
漫画反映了俄乌冲突加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第三小组为了解中国政府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付出的努力,同学们收集了以下图片。
从时代主题的角度谈谈中国政府这些做法的意义。
【答案】(1)①凡尔赛一华盛顿;③世界多极化:⑤联合国;⑥二。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派出维和部队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
【知识点】亚太经合作组织;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内容: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协调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①填凡尔赛一华盛顿;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③填世界多极化: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故⑤填联合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自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故⑥填二。
趋势: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根据漫画信息可知,面临着乌克兰危机,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拱火,火上浇油,加剧了危机冲突,结合所学可知,缘于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根据图片信息“中国‘蓝盔’”“‘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新的历史世纪,中国政府致力于
建立国际新秩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派出维和部队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
故答案为:(1)①凡尔赛一华盛顿;③世界多极化:⑤联合国;⑥二。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派出维和部队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20 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年代尺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20 世纪世界格局演变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乌冲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漫画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政府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付出的努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
1 / 1平行卷5284100—【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5课三大改造
1.1956年9月,   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   ,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   国变为先进的   国。此后,中国开始   社会主义建设。
2.(2023八下·丹东期末)新中国成立后,非常重视民生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还有占人口一半多的新解放区,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的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农民是那样热情而又有秩序地加入这个运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最广大的群众第一次清楚地看见了自己的将来。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即到1967年,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比较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最高年产量,可能增加百分之一百到百分之二百。
——摘自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
材料三: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____”的高潮和 运动。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材料四:安徽凤阳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她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
——摘自部编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
(1)为改变材料一的状况,新中国开展什么运动?这次运动颁布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这次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应了什么运动?结合材料和所学,这一运动有什么积极作用?
(3)将材料三划线处内容补充完整。为了克服上述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什么方针调整了国民经济
(4)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对上述国家民生政策的调整有什么认识?
3.(2023八下·北林期末)实现了和平过渡,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
A.公私合营 B.农业合作化
C.手工业合作化 D.赎买政策
4.(2024八下·曲阳期中)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这个占世界1/4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此,党面临的根本任务,就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这一胜利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5.(复习十三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6.(2024八下·墨玉期中)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政策是(  )
A.农民土地所有制 B.农业合作化
C.赎买政策 D.国有企业改革
7.对联是时代的反映。以下对联或口号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④一桥架长江南北通畅,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8.(2024八下·南昌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①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②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注:《英雄赞歌》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
从材料一的歌词①②中,选出你感悟最深刻的一句歌词(写出序号即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概述你选择该句歌词的原因。
(2)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结合材料二指出一五计划建设取得的成就(写出和江西有关的)并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3)下图为“共和国足迹年代尺”,材料一、二属于哪个阶段(写序号),并写出其历史阶段特征。
9.某校九(1)班同学在学完“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这个单元后,以此为主题分三个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1)第一小组20 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动。同学们根据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和反映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史实绘制了如下年代尺。
请将年代尺中的①③⑤⑥补充完整,并写出20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趋势。
(2)第二小组同学们借助一张漫画探寻俄乌冲突加剧的原因。
漫画反映了俄乌冲突加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第三小组为了解中国政府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付出的努力,同学们收集了以下图片。
从时代主题的角度谈谈中国政府这些做法的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中共八大;主要矛盾;农业;工业;大规模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故答案为:中共八大;主要矛盾;农业;工业;大规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中共八大相关知识的掌握。
2.【答案】(1)运动:土地改革;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2)农业合作化运动;作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作用: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一环,最终确立了土地公有制,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也为新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大量原材料,具有重大意义。
(3)“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的意义;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
(1)运动: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初期,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施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可知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文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运动颁布的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运动:根据材料二“农民是那样热情而又有秩序地加入这个运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最广大的群众第一次清楚地看见了自己的将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 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农村生产的发展,可知材料反应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改造重要一环,最终确立了土地公有制,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也为新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大量原材料,具有重大意义。
(3)填空: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因此填写“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 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可知为了克服上述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了国民经济。
(4)政策:根据材料四中“ 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向国家交了公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自负盈亏,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粮食实现丰收,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认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上述国家民生政策的调整所产生的影响谈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比如:国家民生政策的调整使我们认识到,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故答案为:
(1)运动:土地改革;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2)农业合作化运动;
作用: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一环,最终确立了土地公有制,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也为新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大量原材料,具有重大意义。
(3)“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与国民经济的调整,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相关历史知识。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上述国家民生政策的调整所产生的影响谈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3.【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了和平过渡,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赎买政策。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D项正确;
公私合营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农业合作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手工业合作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
4.【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党面临的根本任务,就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说明该历史事件标志着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正确;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但没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
1980年至1992年间,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5.【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党和毛泽东,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以和平手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成功地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赎买”。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故选C项。
【点评】三大改造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和手工业的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是:赎买、实行企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意义:三大改造实现了把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初级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答案】C
【知识点】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C项符合题意;
A: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运动,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把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A项不符合题意;
B: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把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B项不符合题意;
D:1985年左右,开始以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赎买政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相关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内战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A:①④②③排序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与新中国成立有关,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66年我国领导人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提出口号是“打倒一切,全面内战”。“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与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一桥架长江南北通畅,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与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的情况,属于我国“一五”计划的成就,排序为①④③②,B项符合题意;
C:②①④③排序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②①③④排序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难度中等。
8.【答案】(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成就:鹰厦铁路。
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①。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根据材料一“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并结合所学抗美援朝的目的和精神进行分析,例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根据材料一“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并结合所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任选一个即可)
(2)成就:根据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与江西有关的成就是鹰厦铁路的建成,是连接江西省鹰潭市和福建省厦门市的铁路线。
作用: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根据材料一涉及的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953年),材料二涉及的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因此都属于①阶段。
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故答案为:
(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任选一个即可)
(2)成就:鹰厦铁路。
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①。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抗美援朝、三大改造等相关史实。
9.【答案】(1)①凡尔赛一华盛顿;③世界多极化:⑤联合国;⑥二。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派出维和部队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
【知识点】亚太经合作组织;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内容: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协调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①填凡尔赛一华盛顿;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③填世界多极化: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故⑤填联合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自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故⑥填二。
趋势: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根据漫画信息可知,面临着乌克兰危机,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拱火,火上浇油,加剧了危机冲突,结合所学可知,缘于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根据图片信息“中国‘蓝盔’”“‘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新的历史世纪,中国政府致力于
建立国际新秩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派出维和部队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
故答案为:(1)①凡尔赛一华盛顿;③世界多极化:⑤联合国;⑥二。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派出维和部队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20 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年代尺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20 世纪世界格局演变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乌冲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漫画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政府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付出的努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