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统编版四下第一单元第8课时 3.天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统编版四下第一单元第8课时 3.天窗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8 17:4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课题:天窗
内容分析: 作者以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一篇小文章。文章描述了一个小孩子借助家中的天窗观看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达了他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的强烈愿望。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全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小小的天窗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课文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乡下老屋的独特设计——天窗,感受乡村文化, 激发对独特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语言运用: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思维能力:通过朗读课文内容,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美好情趣,培养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理解为什么天窗是雨天和晚上睡觉时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多种语言表达方法的运用,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情境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本单元的单元首页。苍翠的远山,潺潺溪水,杨柳依依,水牛耕作,儿童戏蝶……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这幅迷人的风景画对农村孩子来说朴素寻常,对城市孩子来说是新奇又陌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名家眼中的乡野世界,打卡美丽乡村,一起感受乡村生活的纯朴、独特与美好。 活动流程: 为了更好地将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单元将创设一个大情境——“田园诗歌与乡村打卡之旅”。在这个大情境中,学生将扮演“小小探索家”,通过诗歌学习、乡村生活体验、转述练习、乐园描绘等三个小活动深入理解和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创造力。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复习导入,品味感悟。
生字游戏。 出示课件:开火车读生字,读错的同学要惩罚表演一个小节目。 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乡下老屋的独特设计——天窗,那么,谁来说一说天窗是什么样子的?开天窗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教学目标:朗读 5-7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根据表格内容,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相关句子,并说一说从哪些关键词句,感受到孩子们心情的变化? 具体场景眼中看到心中想到感受作者选取的 具体场景雨天 夜晚
(1)教师引导学生品味透过天窗的见闻与想象。 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透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象到了什么?学生自读汇报,预设生:透过天窗,孩子们看见了雨脚和带子似的闪电,听见了雨脚卜落卜落跳。 ②教师追问:同学们,你们看过雨脚吗?看过闪电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播放雨点、闪电的视频。 教师提问:从视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小雨点很可爱,很顽皮,闪电很快。 教师提问:你认为读好哪些词语就能把作者想象的画面很好地展现出来呢 生:我觉得“卜落卜落”要读欢快一些,“猛厉”“十倍百倍”这两个词语要读重一些。 教师:你可以来给大家示范一下吗?(生读句子,师评价) ③教师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注意在读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时,要逐渐急促、上扬,语气逐渐强烈。 教师总结:天窗中所见是有限的,但却给看不见的世界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天窗就像放大镜,放大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调动各种感官,使孩子们对风雨的感受更加敏锐、丰富。 (2)同学们,这小小的天窗不仅在雨天,在夜晚,也同样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谁来读一读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又想象到了什么?(学生读课文) ①教师引导: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 生:我从 “逼着” “忘不了 ”“偷偷地”感受到孩子们此时多么不舍得离开、不情愿上床。 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此时的天窗又是什么样子 学生自读汇报,生:看到了一粒星,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看到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教师:小小的窗口竟能变幻成神奇浪漫的星空!他们为什么可以从小小的窗口看到那么多东西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呀! ②想象说话:如果你就是那个贪玩的孩子,你会想到什么呢?用下面的句式来说一说你从天窗里看到的、想到的。 (课件出示)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千条万条的雨丝,想象到……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划过的闪电,想象到……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 _____,想象到…… 提示:孩子们的童趣是藏在拟人的写法里的,是藏在比喻的句子里的,是藏在排比的句式中的;看谁想象得最有趣。 请你用“……似的、……似的、……似的”或“也许……也许……也许……”的句式展开想象说一段话。 ③互动交流。评价要点:想象力丰不丰富?语言有没有童趣 4.教师总结:天窗就像是万花筒,给失落、寂寞、失去自由的孩子重新带来了快乐。 复习生字。 本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抓住中心问题,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训练学生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 训练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并能展开想象,紧紧围绕中心句。 训练学生想象力、理解力和写话的能力。
设计意图:课文的另一特色就是语言生动,充满童趣又引人深思。教师要给足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走进课文,体会文本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多次设计想象说话训练,让学生的思路打开,也让他们通过模糊不清的事物“看”到神奇与美丽的世界,进而体会到小小的天窗是如此神奇,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
第二节:“从无看有”表达想象。
1.读一读第 8 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生:这段话起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教师总结:天窗虽然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但乡下孩子快乐的真正根源还在于他们活泼会想,在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一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生:孩子们透过天窗,从雨脚、闪电想象了天窗外的狂风暴雨,从天窗中的一粒星、一朵云,想到了天窗外的无数星云。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孩子感受。同学们,请你想一想,被关在屋里的孩子们,不能出去玩耍,没有朋友说话,此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是孤独、无聊、低落。 教师追问:如果此时,拥有一扇天窗,孩子们可以透过天窗展开无尽的遐想,于是,他们的情绪变得……? 生1:兴奋。 生2:欢乐。 生3:激动。 教师总结:此时小小的天窗,就成了他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它放飞了孩子们的心灵,带给他们无尽的想象与快乐。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一起读一读课文4-7自然段。 学生感受此时的天窗将原本没有的景象看得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让孩子们无比兴奋与激动,不再孤独、无奈,从“无”中看到“有”。天窗还能从模糊不清的事物中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美丽神奇之夜,这就是从“虚”中看到了“实”。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神奇、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