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乡下人家》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乡下人家》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8 16:2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乡下人家》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一、看拼音,写字词。
1.为了打造美丽乡村,营造美丽、hé xié( )的环境,我们村家家户户都zhuāng shì( )一新。你瞧,绿蔓攀上了wū yán( ),还探出几朵小花,瓜棚下的老母鸡shuài( )领小鸡雏正在mì shí( )……好一幅朴素的田园美景图哇!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构成(gòu) 鸡冠(guàn) B.朴素(sù) 率领(suài)
C.和谐(xié) 踏步(tā) D.凤仙(fèng) 芍药(sháo)
3.下面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傲漫 效率 待候 天高地阔 B.敏捷 脾气 供养 无能为力
C.讨厌 警诫 朦胧 欣喜若狂 D.寂莫 繁星 争扎 无忧无虑
4.请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
( )树下有行人走过,道旁的鸟儿( )不会被吓跑。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即使……也 D.如果……就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B.一个人是否有理想和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C.通过班主任老师的耐心帮助,我改正了缺点。
D.虽然我太小,拿不动那锄杆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三、句子训练
6.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7.笋探出头来。(扩句)
8.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改为“被”字句)
四、现代文阅读
①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②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③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9.对第①自然段中“天高地阔”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天空高远,大地辽阔,乡下人家生活的环境很开阔。
B.头顶高高蓝天,脚踏辽阔大地,乡村居民胸怀坦荡。
C.乡下人家门前吃饭的地方开阔,饭桌上聊天毫无拘束。
10.(新角度)读第①②自然段,完成思维导图。
田园风光 场景一: 时间:夏天傍晚 主要景物:
场景二:秋虫夜吟 时间: 主要景物:
11.[语文要素]选文最后一段话是全文的 句,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从中我们感受到作者 的感情。
12.结合图片,想象一下冬天的乡下人家又会是怎样的风景,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花坛
一走进我们学校的大门,你就可以看见一个大花坛。
花坛当中有一棵广玉兰,高大、粗壮、挺拔,枝繁叶茂。花坛左前方有两盆西洋杜鹃,一盆是红的,另一盆是白的。红的那盆最显眼,在茂密的绿叶中探出一束束的大红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火红的朝霞。花坛正前方有一棵黄杨球,大大的,圆圆的,活像一只绿色的大皮球。花坛右前方有一盆蟹爪兰,是嫁接在仙人掌上的,它的茎片扁扁的,长长的,边上长满了小刺,很像螃蟹的爪子。茎片末端倒垂着一朵朵鲜红的小花,就像一串串小铃铛,在微风中晃晃悠悠,好看极了。蟹爪兰旁边还有一盆君子兰,叶片都是左右对称的,从上到下,左边有一片,右边也有一片,大概有十几片,又长又宽,就像十几把刺向蓝天的宝剑。叶子中间矗立着两根粗壮的花茎,一根长满了嫩黄色的花蕾,另一根已有了初绽的橘黄色的花朵,很迷人。
啊,大花坛真是美丽无比呀!
13.花坛左前方有( )
A.广玉兰 B.西洋杜鹃 C.蟹爪兰 D.黄杨球
14.用“ ”从文中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15.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标志性词语有 、 、 、 。
参考答案
1. 和谐 装饰 屋檐 率 觅食
2.D
A. 鸡冠(guàn)——(guān)。
B. 率领(suài)——(shuài)。
C.踏步(tā)——(tà )。
3.B
A.傲漫——傲慢  待候——侍候 
C.警诫——警戒 
D.争扎——挣扎
4.C
5.C
A项搭配不当,“人”不是习惯,应改为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B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应改为一个人是有理想和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D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改为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杆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6.到了明天,太阳照例从东方升起来。
照例:依照惯例或常情。
如:星期天,少年宫照例向小学生开放。
7.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改为:在春雨的滋润下,嫩绿的笋儿悄悄地从松软的泥土中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世界。
8.桌椅饭菜被他们搬到门前。
“把”字句改“被”字句的方法:①把“把”字前后的事物进行互换;②把“把”字改“被”字,其他部分照着写下来。
这个句子中把“他们”和“桌椅饭菜”的位置互换,把“把”字改成“被”字,再把“搬到门前”写在后面即可。
改为:桌椅饭菜被他们搬到门前。
9.C 10. 门前晚餐 乡下人家、红霞、微风、鸟儿 秋天月夜 纺织娘 11. 中心 对乡下人家的欣赏和喜爱 12.隆冬时节,瑞雪飘落,给大地披上了银装。人们躲在屋里,坐在暖和的炕上,畅想着来年的丰收景象。
9.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天高地阔”指的是天空高远,大地辽阔,形容空间大。结合第①段的句子“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可知在文中指的是乡下人家在门前吃饭,地方开阔,也指他们在饭桌上谈论的话题广,聊起天来毫无拘束。
故选C。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第①自然段中“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可知作者所描绘的是一幅门前晚餐图,主要景物有:乡下人家、红霞、微风、鸟儿。
从第②自然段中“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可以看出作者描绘的是一幅月夜睡梦图,时间是秋天的夜里,主要景物:纺织娘。
11.本题考查寻找中心句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文中“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是中心句。作者在文中围绕这句话写出了自己的所见和所感。这句话存在文中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12.本题考查情景写话。
题目中要求你写一写乡下人家在冬天会做什么。可以结合生活经历发挥想象,可以是一起烤火炉,一起堆雪人。
示例:在冬天乡下人家会围在一起烤火炉,一边吃着自己烤的地瓜;会一起在家门口堆雪人,打雪仗;去山上捡松子。
13.B 14.花坛正前方有一棵黄杨球,大大的,圆圆的,活像一只绿色的大皮球。 15. 方位 当中 左前方 正前方 右前方
13.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由文中“花坛左前方有两盆西洋杜鹃,一盆是红的,另一盆是白的。”可知,花坛左前方有西洋杜鹃。
14.本题考查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打比方指的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文中“花坛正前方有一棵黄杨球,大大的,圆圆的,活像一只绿色的大皮球。”把“黄杨球”比作“大皮球”。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5.本题考查对文章线索顺序的掌握。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阅读文章可知,文中“当中”“左前方”“正前方”“右前方”等可知,短文是按照方位顺序写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