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三月桃花水》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三月桃花水》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8 16:2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三月桃花水》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根据语境,按要求完成练习。
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黄鹂在树上歌唱,感叹这春光的绮(qí qǐ)丽,几只燕子不时应和两声,像是在与黄鹂谈(tán yán)论春的美好!
1.用“√”选出括号内的正确读音。
2.乐乐不确定加点字“和”的读音,下面是字典中“和”字的读音及解释,根据语境,应选择( )项。
A.hé 平和,和缓 B.huó 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
C.hè 和谐地跟着唱 D.huò 把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
3.仿照画线词组,我还能写出:雨如 如
二、选择题
4.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绮丽(yǐ) B.应和(hè) C.谈话(tán) D.和平(hé)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那碰着岸边石头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C.三月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D.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三、句子训练
6.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三月的桃花水向前流淌。(扩句)
(2)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为陈述句)
(3)我喜欢这三月的桃花水。(改为反问句)
(4)垂柳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三月的桃花水,舜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7.句中作者把 当作人来写,写出了 。
8.用本句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②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镶着白云;它看见面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③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9.用“ ”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10.选文主要写了桃花水的 。
11.选文通过描写 、 、 三种春天里的景物,运用 的写法,让三月桃花水见证了春天的美丽。
12.这两个自然段与下面所对应的一句话是( )
A.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B.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①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这些天,柳树刚发出嫩芽,小草才从地里钻出来,太阳却像害羞似的躲进了云层。紧接着,蒙蒙的春雨就下了起来,像牛毛,像花针,伴着轻柔的春风飞洒下来。正忙着春耕的农民伯伯望着春雨,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聚到了一起。
②在那绿油油的麦田里。长势正旺的麦苗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含苞欲放的油菜花在春雨中欢笑,那已吐出一点金黄的饱胀的花蕾,挂起了晶莹的水珠,就像缀上了一颗颗珍珠……
13.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写出了春雨 的特点。
14.第2自然段中,“春天的甘露”“大地母亲的乳汁”指的是 。
15.语文要素☆这篇短文和《三月桃花水》都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画面,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①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淌起来了。
②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的线,升到云层中去了。新翻的泥土滴着黑色的油,哨音顺着犁铧(huá)的镜面滑过去了。呵,那里面可有蜜蜂的嗡嗡?可有百灵鸟的啼啭(zhuàn)?可有牛的哞叫?
③呵,春天吹着口哨,漫山遍野地跑;在每个人的耳朵里,都灌满了一个甜蜜的声音——早!
16.“春天吹着口哨,漫山遍野地跑”,这是一个 句。
17.“呵,春天吹着口哨,漫山遍野地跑;在每个人的耳朵里,都灌满了一个甜蜜的声音——早!”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用“√”画出你认为合理的解释。
A.指春天在早上吹着口哨。( )
B.这是春天对人们的问候。( )
C.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万物开始生长的季节。( )
D.指时间靠前,很早。( )
18.读了短文,你觉得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参考答案
1.qǐ tán 2.C 3. 烟 月 钩
1.本题考查字音。
绮(qǐ)丽:鲜艳美丽(多形容景色)。
谈(tán)论:指以谈话的方法表示对人对事的看法。
2.本题考查多音字。
“几只燕子不时应和两声”的意思是:几只燕子不时应声和谐地跟着唱两声。
应和(hè):应声唱和。
故选C。
3.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画线的词语是“草如茵”“柳如眉”,这两个词都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们熟悉的物品进行类比,从而创造出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语言效果。照样子把“雨”仿写,并仿照这样的形式再写一个即可。
示例:雨如珠、雨如丝
水如镜、花如锦。
4.A
A.绮丽(yǐ)——qǐ。
5.C
A选项是比喻句,把叮当声比作了铃声。
B选项是比喻句,把瓜和叶比作了装饰。
C选项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舞动”可以看出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选项把屋子比作地洞,是比喻句。
6. 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 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我怎能不喜欢这三月的桃花水呢? 垂柳在风中舞动着它纤柔的腰肢。
(1)本题考查扩句。
扩写时在句子旁边加上合适的修饰词即可。结合所给句子,可以写出三月的桃花水流淌向哪里,组织语言表达,如:三月桃花水向前流淌,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展开在人们面前。
(2)本题考查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四步法: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第二步:去除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第三步:问号变句号。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第四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结合句子,“怎么能”改为“不能”,去掉“呢”,问号改为句号,陈述句为: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3)本题考查改为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根据方法,原句中的“喜欢”前边加上“怎能不”,句子末尾加上反问词“呢”,句尾句号改为问号。如:我怎能不喜欢这三月的桃花水呢?
(4)本题考查改为拟人句。
改写拟人句赋予垂柳人的动作和神态,如:垂柳在风中翩翩起舞。
7. 三月的桃花水 春水(桃花水)在朝霞的映照下向前流动的情景 8.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7.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从“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可知,句中作者把“三月的桃花水”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它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月桃花水美丽优雅的景象,写出了桃花水在朝霞的照射下缓缓地向前面流去的美景。
8.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把“三月的桃花水”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仿写时,需要注意,如:微风吹过,海棠花绽放了沉睡一个冬季的笑脸。
9.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镶着白云;它看见面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10.清澈 11. 燕子 垂柳 姑娘 拟人 12.B
9.本题考查排比句的掌握。
排比句的定义:指使用排比修辞方法,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第②段的“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镶着白云;它看见面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运用三句相同的句式“它看见……”,是排比。
10.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
语段选自课文《三月的桃花水》文章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
从第②段的“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镶着白云;它看见面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可知,“它看见”是水中的倒影,写了三月的桃花水很清澈。
11.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第②段的“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镶着白云;它看见面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可知选文主要写了燕子、垂柳、姑娘三种春天里的景物,把“三月的桃花水”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让三月桃花水见证了春天的美丽。
12.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第①“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可知,“明镜”与“映照”对应,故这两个自然段与“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对应。
13. 比喻 春雨 牛毛、花针 密、细、轻 14.春雨 15.喜爱、赞美春雨
1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划线句子在文章第①段“紧接着,蒙蒙的春雨就下了起来,像牛毛,像花针,伴着轻柔的春风飞洒下来”。这句话把蒙蒙的细雨比作了牛毛、花针,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雨细密、轻盈、柔美的特点。这些比喻不仅使春雨的形象更加生动,还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春雨的细腻和美丽 。
14.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联系第①段“正忙着春耕的农民伯伯望着春雨,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聚到了一起”可知,第②段中“长势正旺的麦苗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是指麦苗吮吸着春雨,因此,“春天的甘露”“大地母亲的乳汁”指的是春雨。
15.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阅读选文可知,这两个段落主要描写了春雨飞洒下来之后的美丽景象。联系文章第①段中“蒙蒙的春雨就下了起来,像牛毛,像花针,伴着轻柔的春风飞洒下来”、“正忙着春耕的农民伯伯望着春雨,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聚到了一起”和第②段内容可知,作者不仅用优美的语言写出春雨的特点及农民伯伯面对春雨落下来之后的笑脸,而且形象地描绘出不同植物在春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的画面,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16.拟人 17.C 18.春天是一个美丽、充满生机的季节。
16.考查修辞手法。
从“吹着口哨”和“漫山遍野地跑”,再结合主语是“春天”,可以推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天拟人化。
17.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从内容上看春天漫山遍野地跑,向每个人说早。这显示了作者以春天的口吻向我们传达了一个讯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故选C。
18.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①②段,可知春天来了,花盛开了,小动物们也活动起来了,可知春天是美丽、充满生机、万物复苏的季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