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2 贞观之治(34张PPT+3份视频+1份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2 贞观之治(34张PPT+3份视频+1份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28 19:53:44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贞观之治》历史学科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贞
观之治第二課 他
开启了一个时代的盛世 文才武略 君临天下 他 统 治 时 期……唐朝雨中耕作图 国 泰 民 安
经 济 发 展
吐蕃 文成公主入吐蕃天 下 一 家
民 族 融 合 天可汗边 陲 巩 固
国 力 增 强 安西都护府 新科进士鱼贯而出科 举 发 展
人 才 辈 出 政 治 清 明
天 下 归 心房玄龄杜如晦 武则天 无字碑
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中国历史上 唯一的
女皇帝 — 武则天
有“贞 观 遗 风”唐 昭陵全景 他 他 统 治 时 期 庙 号:

唐 太 宗 名:
李 世 民 年 号: 贞 观 政 治 清 明
经 济 持 续 发 展
国 力 增 强 史称:
贞 观 之 治 盛 世 大 唐离 不 开更不避讳武则天唐太宗 说一说:你心中的初唐盛世武则天唐太宗 说一说:你心中的初唐盛世故事一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 617年5月,李渊正式起兵晋阳。李世民和其兄李建成分统左、右两军,并肩作战。618年唐朝建立,李世民晋封秦王。在统一全国的六次大的战役中李世民就指挥了四个,全部取得了胜利,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618年,
李渊建立唐朝,
定都长安,
庙号唐高祖。故事二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设伏,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李渊下诏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下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听皇太子处置。不久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李世民亲自参加了反隋战争,并获封秦王,见到了隋王朝被农民起义所摧毁。他称帝后,会以怎样的治国思想施政布政呢?(1)治国思想:
1、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3、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4、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5、大臣要廉洁奉公。故事三 太子要成年了,要举行一个成人仪式,需要准备仪仗队的用品。李世民说:“现在正是耕作之时,还是改在十月吧。”太子的老师萧某奏道:“根据历书来看,不如就在二月为好。”李世民说:“吉凶与否在人,如果干什么都要依阴阳之说,而不顾人情世故,哪会有什么吉利可言。按照事物的正道办事,当然会吉利。农时是最重要的,不能耽误了。”这反映了李世民的什么措施?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材料一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纳谏》
材料二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成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资治通鉴》 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统治有什么结果?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故事四 唐太宗患有气喘病,在长安所住宫殿潮湿,夏暑秋容易犯病。臣下奏请“营一阁以居之”。唐太宗说:“朕虽有气疾,不宜居潮湿之宫。但要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臣下固请再三,始终不许。故事体现了唐太宗哪一措施?戒奢从简合并州县材料三: 唐初为了笼络归附唐朝的人,广设州县,广设机构,弄得州县数目数倍于隋朝.州县过多,也就意味着机构过多,官员过多,唐太宗下决心,至贞观十三年(639年),全国共有州府358个,县1551个。 长


忌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秦叔宝杜

晦李
靖程

金任用贤人房谋杜断故事五 有一天,太宗怒气冲冲的回到宫中,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当面顶撞我,使我难堪。”长孙皇后就退出去穿上礼服再进来,向李世民贺道:“君主圣明,臣下才敢直言纳谏,魏征敢于当面顶撞陛下,说明陛下是圣明之君,臣妾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李世民听后怒气顿消,清醒地认识到虚心纳谏对于天下兴亡的重要性。这个故事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措施?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逐亡一镜矣。
——唐太宗魏征虚心纳谏唐太宗的治国措施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2、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3、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4、任用贤才,虚心讷谏。 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故事六 贞观22年(648年),李世民对自己的功过做了总结: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祝语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犹有不及,固多愧矣。请用材料中的两句话来概括唐太宗的功绩?从材料可以看出太宗是个怎样的人?  武则天(624~705)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改唐为周,自己做了皇帝。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武则天与无字碑小结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建立唐朝“贞观之治”“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1、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增加州县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摇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增建了校舍
2、李世民做皇帝后的年号是 ( )
A.开元 B.开皇 C.贞观 D.光武CA3、武则天时期选拔的宰相有 ( )
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姚崇 D巩固练习2、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材料一是谁说的?它的意思是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2)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体现了他重民的思想。
(3)为了实现这些思想,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发展生产,戒奢从简,合并州县,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等。    
自古帝王多有功,惟君一人实不同。
二十三年成治世,丰功伟绩盖群龙。
年少戎马平万里,登极修文开唐风。
九州蛮夷皆归顺,四海百姓享繁荣。
瑕疵终不掩光彩,寿短更显其才雄。
直至如今千载后,贞观之风仍传诵。谢谢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