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什么是功?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什么是功率?
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1.功的原理的内容?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2. 实际中,直接用手做的功和使用机械做的功一样多吗?
给机械加润滑油,起什么作用?
给机械加润滑油
做功的不同办法
小明和小聪要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在图中画了三种办法,哪种办法最好,哪种办法最不好,为什么? 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有用功和额外功
分析图中的三种办法,每种方法中人需做几部分功?
1.有用功( W有用):
为了达到目的,人们必须做的对人们有用的功.
这三种方法的目的都是要运沙子上楼,因此无论采取哪种办法都必须做的有用功:把100N的沙子提高6m所做的功。
W有用=G沙子.h=100N×6m=600J
2.额外功(W额外) :人们并不需要但为了达到目的又不得不做的功.
方法1中:还需要把沙子装在桶里,所以在提沙子的同时还需要把桶提上去,还必须克服自身的重力走上去,因此必须克服桶的重力和自身的重力做功。
W1额外=G人+G桶).h =(400+20)N×6m=2520J
方法2中:还需克服桶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以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做功。摩擦忽略不计:
W2额外=G桶+G滑轮).h =(20+10)N×6m=180J
方法3:中提沙子的同时,还必须克服袋子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以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做功;摩擦忽略不计:
W3额外=G口袋+G滑轮).h
=(5+10)N×6m=90J
3.总功(W总):有用功跟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
W总=W有+W额
计算三种方法需要做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做功方式 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桶状,手提上楼 100N×6m (400+20)N×6m 3120J
桶状,动滑轮吊运 100N×6m (20+10)N×6m 780J
袋装,动滑轮吊运 100N×6m (5+10)N×6m 690J
由数据可知,第3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选择第3种方法最好。
我们一定都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公式:
3.意义:
表示机械做功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是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
4.因为 W有用 < W总 ,所以, η < 1。
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机械效率
计算机械效率
在图的三种不同做功方式中,我们已经计算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下面来算算三种不同方式的机械效率。
5.一些机械的机械效率
起重机:40%~50%
抽水机:60%~80%
6.怎样才能提高机械的效率
减少额外功
改进结构,使其合理、轻巧
经常保养、定时润滑,减小摩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铁架台、“一定一动”的滑轮组、“二定二动”的滑轮组和长约2 m的细绳.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看看刚才的数据,思考机械效率会大于1吗?为什么?
测量的物理量
G ---- 物体的重力
h ---- 物体升高的高度
F ----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s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1.测出钩码的重力G,并记录表中
2.先后按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将实验器材安装好。
3.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所示拉力F的值 ,从刻度尺读出钩码升高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记录数据在表格中。
实验步骤
滑轮组 钩码重/N 钩码上升高度/m 有用功/J 弹簧测力计示数/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 总功/J 机械
效率
(a) 1 0.1 0.1 0.4 0.3 0.12 83%
(b) 1 0.1 0.1 0.3 0.5 0.15 67%
(c) 1.5 0.1 0.15 0.4 0.5 0.20 75%
实验记录表
注意事项:
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提升钩码。
(2).b、c为同一个滑轮组,挂的钩码数量不同时,它的机械效率有什么变化?
b、c为同一个滑轮组, c装置挂的钩码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因为提起的物体越重,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
分析讨论
(1).a、b两个滑轮组,挂的钩码数量相同时,机械效率有什么不相同?
a、b两个装置,提起相同的物重,做相同的有用功,但b装置动滑轮多,需要做的额外功多,机械效率低。
实验结论
(1)物重:同一个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2)动滑轮重:提起的物重一样,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3)摩擦(轮与轴及轮与绳之间)、绳重。
减小摩擦可以减少额外功,提高机械效率。 如:加强机械运动部位的润滑、采用轻质细绳
1.用一个动滑轮把重100N的沙袋从地面提到9m高的脚手架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这一过程所做的总功和有用功分别是多少?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用滑轮组把重720N的货物匀速提高10m,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多少?若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则总功和额外功各是多少?
3.用如图11-4-4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300N的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向上提升10s。
(1)若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滑轮与轴间的摩擦,
求人对绳的拉力F;
(2)实际中动滑轮重为40N,人的拉力做功400J,求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及克服绳重和摩擦所做的额外功。
1.某机械的机械效率是75%,这说明使用这一装置做功( )
A.总功是额外功的3倍
B.有用功是额外功的3倍
C.总功是有用功的3倍
D.额外功占总功的3/4倍
B
2.为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以较快的速度匀速提升重物
B.以较慢的速度匀速提升重物
C.增加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D.把滑轮做得更轻巧,减小滑轮在转动过程中的摩擦
D
解:
3.用一动滑轮将重200N的重物提到9m高,所用力是120N,求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各是多少?
4.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⑴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____个,其中动滑轮有_____个。
⑵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第一次的机械效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高度/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cm
1 2 10 0.8 40
2 5 5 1.5 20
3
2
62.5%
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