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大小 1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大小 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1-27 13: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比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2)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认识符号“>”“<”“=”,理解其含义。
教学用具
小猴吃水果的情境图,4个梨、3个桃、2根香蕉、5个苹果、9朵花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入
1. 有3只小猴子在美丽的大森林里面玩耍,还带了一些好吃的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玩累了,它们准备吃东西了。其中一只小猴说:我还没有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个呢,你怎么就开始吃了呀?
那到底有几种水果呢?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才能够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呢?你们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摆。
2. 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3. 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4. 用教具摆成教材上的图。
问:有几只猴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在象形图下面写:3、4、3、2。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3=3”
(1)猴子最喜欢吃桃子了,请你们看一看:有几只猴子和几个桃子?每只猴子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一只猴子对一个桃子。
(2)每只猴子能吃上一个桃子,桃子一个也没多,那猴子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等号“=”表示,并且在图下面板书:3=3,然后熟读这个式子。
2. 教学3>2
(1)吃完桃子,猴子又准备吃香蕉了。有几只猴子和几根香蕉呢?
(2)每只猴子能吃到一根香蕉吗?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有3只猴子,2根香蕉,第1只猴子吃1根香蕉,第2只猴子吃1根香蕉,第3只猴子想吃香蕉的时候,香蕉已经没有了,第3只猴子没吃到香蕉。猴子的只数比香蕉的根数要多。也就是3比2多。)
指名回答后老师告诉学生:3比2多,3比2大,可以用符号“>”来表示。3>2,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3)看一看“>”,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
大于号还可以用手势来表示。
教学生读3>2。指名读,齐读。
3. 教学“3<4”
方法同“3>2”。
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 区分“>”、“<”和“=”
(1)我们认识了“>”、“<”和“=”,怎样记住它们呢?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方法记。
(我发现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是尖尖角对着小一些的数,大开口对着大一些的数,等号是两根一样长的线。)
(2)汇报记忆方法。
(3)游戏:
① 举牌子,老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起相应的符号。
② 看谁手势快,老师说符号,学生用手势表示。
三、巩固提高
1. 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这题首次使用关系符号“>”、“<”。不要求学生写“>”、“<”,只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个关系符号的含义,根据题中的图意在“>”、“<”两边的括号里填上相应的数字。
2. 练习二的第5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核对。
四、延伸拓展
1. 思考题。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多种。如:有的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连线,用学具摆出兔子多,萝卜少;所以有一只兔子吃不上萝卜;也有的学生数出兔子是5只,萝卜是4个,4<5,所以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不够。
2. 老师将1、2、3、4、5、=、>、<等数字和符号摆在黑板上,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