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2-08 21:2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上节课学了哪些知识?
……
4Al+3O2 === 2Al2O3
点燃
铁与稀盐酸反应:
铁与稀硫酸反应:
锌与稀盐酸反应:
锌与稀硫酸反应:
Zn + 2HCl = ZnCl2 + H2 ↑
Zn +H2SO4 ===ZnSO4+H2↑
Fe+H2SO4 ===FeSO4+H2↑
Fe+2HCl ===FeCl2+H2↑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
2.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金属+酸→盐+H2↑
3.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顺序:
K
Ca
Na

Al
Zn
Fe
Sn
Pb
(H)
Cu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金属的活动性不同。
为什么不同金属放入盐酸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不一样?
应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解释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你能说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其他应用吗?
知识点一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反应物 CuSO4溶液 AgNO3溶液 NaCl溶液
Zn 锌片表面有一层______色的金属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Zn+CuSO4 ===Cu+ZnSO4 锌片表面有一层______色的金属析出Zn+2AgNO3 ===2Ag+Zn(NO3)2 锌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紫红
银白
Fe 铁丝表面有一层____色的金属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Fe+CuSO4===Cu+FeSO4 铁丝表面有一层____色的金属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Fe+2AgNO3=== 2Ag+Fe(NO3)2 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
紫红
银白
Cu 铜丝表面有一层____色的金属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Cu+2AgNO3===2Ag+Cu(NO3)2 铜丝表面无明显变化
结论  金属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
银白
Na
Zn
Fe
Cu
Ag
金属能与某些化合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锌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铜不能将锌从硫酸锌溶液中置换出来,都说明锌比铜活泼;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铜比银活泼。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的,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够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核心一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例1 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 g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
B.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 。
C.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
Ag+、Cu2+、Fe2+ 。
D.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的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
质量分别为m1 g和m2 g,则m1>m2 。
【答案】D
[解析]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 g的锌粉,锌粉会依次与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ab段表示的是锌粉与硝酸银的反应,bc段表示的是锌粉与硝酸铜的反应,cd段表示的是锌粉与硝酸亚铁的反应。c点对应溶液是锌粉与硝酸银、硝酸铜溶液刚好反应完,此时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Fe2+;bc段(不含两端点)表示的是锌粉与硝酸铜的反应,析出的金属是Cu;ab段表示的是锌粉与硝酸银的反应,所以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Fe2+;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说明析出的铜和铁的质量相等,产生相等质量的铜和铁,生成铁消耗锌粉的质量多,即m1【方法点拨】如果溶液中有几种金属和几种金属的盐溶液,则活泼性相差大的先反应。如向Cu(NO3)2 、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则Fe先与AgNO3反应,反应后如果铁粉有剩余,才能发生Fe与Cu(NO3)2的反应。
知识点二 金属活动性顺序
内 容 K、Ca、Na、______________、Sn、Pb(H) ____、Hg、____、Pt、Au
规 律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______
位于氢______的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排在______的金属,能把排在______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Mg、Al、Zn、Fe
Cu
Ag

前面
前面
后面
[注意] ①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这些盐必须是能溶于水的。②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金属不能是钾、钙、钠,因为钾、钙、钠会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来。
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根据是否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来判断,能反应的比不能反应的活泼。
(3)根据一种金属能否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4)根据金属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状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说明该金属活动性强,若是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该金属活动弱。
核心二 金属活动性顺序
例1 为验证Zn、Fe、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Zn、Fe、HCl、Cu;
方案二:Zn、FeSO4、Cu;
方案三:ZnSO4、Fe、CuSO4;
方案四:Zn、Fe、CuSO4。
(1)选出一种可行的方案,并对此方案作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你所选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
试剂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方案一合理(合理即可)
方案一:Zn与稀盐酸的反应比Fe与稀盐酸的反应剧烈,证明了Zn的活
动性大于Fe;Cu与稀盐酸不反应,证明Fe的活动性大于Cu,使用该组
[解析] Zn与稀盐酸的反应比Fe与稀盐酸的反应剧烈,证明了Zn的活动性大于Fe;Cu与稀盐酸不反应证明Fe的活动性大于Cu,使用该组试剂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方案一合理。Zn与FeSO4溶液反应,证明了Zn的活动性大于Fe;Cu与FeSO4溶液不能发生反应,证明Cu的活动性小于Fe,使用该组试剂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方案二合理。Fe与ZnSO4溶液不能发生反应,证明了Zn的活动性大于Fe;Fe与CuSO4溶液反应,证明Fe的活动性大于Cu,使用该组试剂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方案三合理。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铁的活动性大于铜;但无法确定铁和锌的活动性强弱,方案四不合理。
【方法点拨】判断多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基本方法:①甲金属能将乙金属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则甲的活动性比乙强。②甲金属不能将乙金属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则甲的活动性比乙弱。③甲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而乙不能,则在金属活动性表中,甲在氢前、乙在氢后。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
1.生铁和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总会有一些残渣剩余,残渣的主要成分是( )
A.铁
B.氯化铁
C.氯化亚铁
D.碳和一些杂质
2.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3.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用银白色的“锡纸”包装的糖果等食品,其中的“锡纸”实际上是铝箔纸。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锡纸”不是金属锡。
4.当欧洲炼金术士为发现铁钉放人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金”而欣喜若狂时,我国劳动人民在早于他们1700多年时,就已掌握这种方法并用于生产了。西汉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晋代的《抱朴子内篇》中也都有铁置换铜的记载。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又将铜盐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的可溶性铜盐
[如CuCl 、Cu(NO ) ]。到了宋代和元代.我国湿法炼铜的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成为当时大规模生产金属铜的主要方法之一。
请你写出用铁与氯化铜、硝酸铜为原料进行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置换反应
1.常温下能反应:镁、铝
2.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反应:铁、铜
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金、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