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
下
2.2 建构分子模型
物质的微观世界
第二章
“第1课时”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科学观念:知道模型和符号的建立与作用;举例说出学习和生活中见过的符号和模型,并加以区分;学会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科学思维:初步掌握模型建立的方法;能使用模型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探究实践:利用插图等教学来理解模型的建立和符号的作用;
态度责任:体会用符号、模型来研究科学的好处;体验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复习:
1、 、原子和离子等微粒都可以构成不同物质;分子处于
之中;分子的这种运动称为 ;
2、分子之间存在 ;还存在着 和 ;
3、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 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
分子
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空隙
引力 斥力
热运动
温度
温度
快
新知导入
分子机器指由分子尺度的物质构成、能行使某种加工功能的机器。
科学家已经成功研制出只有人类头发丝直径千分之一大小的分子机器,掌握了在分子层面上控制运动的技术。
分子是什么?我们如何来认识分子?
认识分子,我们一般从分子模型开始。
任务一
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
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 表示水分子)。
1)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
态的冰,而温度升高时会
变成___ 态的水蒸气。
2)水在状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
3) 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构成水的水分子 发生了变化。
液
气
没有
没有
分子是一种微小的粒子,图示为模型,帮助更好地认识我们水分子从液态变成气态过程中只是分子间空隙发生变化。
探究新知
一、模型
1、模型: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模型法。
例如,我们借助地球仪来认识和研究地球,用细胞结构图来认识和研究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地球仪、细胞结构图都是人们建构的模型。
探究新知
2、模型的类型:
(1)模型可以是实物图片或抽象的图片、表格;
一张表格
抽象图片
实物图片
(2)模型可以是物体的复制品,也可以是一张计算图像;
一张计算机图像
(子宫中的胎儿)
一个复制品(铜马车)
探究新知
(3)模型可以是抽象的曲线、公式或动画;
一条曲线 一个公式 一段动画
(4)模型可以用于表示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
一个复杂的过程(噬菌体的增殖)
一个复杂的对象
探究新知
视频:
细胞分裂过程的模型:
(点击图片播放)
探究新知
3、模型的作用:
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1)方便研究:
例如,地球太大了,难以认识,为了更
好地研究它,所以将它制成模型:地球仪。
(2)简化:
例如,细眼球结构复杂难以表达,所以制作了眼
球模型,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它。
(3)理想化:
例如,建筑结构复杂、形式多样,难以
描述往往制作模型来展示。
讨论交流
1)生活的模型很多,说一说你所认识的模型。
2)下图中,甲是模型,乙也是模型吗?
甲 乙
机械模具、航模、船模、光线、玩具挖掘机、机器人……等。
甲是一张图片,属于模型;而乙只是一种符号。
探究新知
二、符号
1、符号:
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它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
探究新知
2、符号的作用:
(1)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如,用 表示电流表 ;
(2)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
如,生活中直流电源(电池)的种类很多,外形大小都不同,电学中统一用 表示;
(3)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如,中文的“时间”,英文为time ,日语为“時間,德文为zeit,法文为temps,而国际上的统一符号为“t”。
探究新知
3、符号和模型比较:
形式 用途 表现形式
模型 实物的放大或缩小;抽象的概念表达; 展览、实验、铸造机器零件等; 忠于原型;直观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提示其形态、特征和体质;
符号 区分不同类型、样式的物品个体; 传递约定社会的信息; 公认代号;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以是字母、图片、图标。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模型都是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
②模型可以是某种物质放大的或缩小的复制品,也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
③模型可以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
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2、下列关于符号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B. 符号必须要用文字表达且世界通用
C. 符号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D. 符号能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
B
课堂练习
3、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下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C
课堂练习
4、我们学过一些事物的符号,请写出下列符号或说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1)速度 ;
(2)体积 ;
(3)质量 ;
(4)时间 ;
(5) ;
(6) 。
v
V
m
t
禁止鸣笛
节约用水
课堂练习
5、下列两幅图表示的是液态水和气态水的
状态模型, 表示水分子。
(1)图中表示气态水的是 。
(2)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 态的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 态的水蒸气。
(3)水在状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 ;你能概括出物理变化的实质吗? 。
(4)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是水分子之间的
发生了变化。
乙
固
气
没有
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间隙
课堂总结
2.2 建构分子模型(1)
……模型、符号
模型:
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一幅图、一张表、计算机图像、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等。
符号:
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 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交通标志符号、公共标志符号、科学量及单位符号、天气符号、电路元件符号等。
水的三态变化:
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的空隙发生变化
分层作业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
3、预习“分子模型”相关内容。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26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科学§2.2建构分子模型(1)教学设计
课题 2.2 建构分子模型(1)……模型与符号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建构分子模型》系浙教版七下第二章第1节内容,本节内容可以分为3个课时,第1课时主要介绍模型与符号;第2课时主要介绍分子模型;第3课时主要介绍水分子的模型.本课时为第1课时,教材从一般学生容易理解的形象的模型,如地球仪、细胞等模型,过渡到较为抽象的模型,如公式等,既体验到对模型的建构,又体验模型是一种方法的描述。对于符号,则从科学中常见的符号作为引入,得出使用符号的原因。从总体安排上是先主后次,从易到难,层层深入。本课首次将学生引入微观世界,引导学生采用模型的方法来认识和研究微观世界,使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科学方法也有新的发展,为后续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原子结构等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模型和符号的建立与作用;举例说出学习和生活中见过的符号和模型,并加以区分;学会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和过程。科学思维:初步掌握模型建立的方法;能使用模型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探究实践:利用插图等教学来理解模型的建立和符号的作用;态度责任:体会用符号、模型来研究科学的好处;体验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 模型与符号的区别;运用模型方法来解释科学现象。
难点 对模型建构的初步掌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1、 、原子和离子等微粒都可以构成不同物质;分子处于 之中;分子的这种运动称为 ; 2、分子之间存在 ;还存在着 和 ; 3、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 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 导入:分子机器指由分子尺度的物质构成、能行使某种加 工功能的机器。 科学家已经成功研制出只有人类头发丝直径千分之一大小的分子机器,掌握了在分子层面上控制运动的技术。 分子是什么?我们如何来认识分子? 认识分子,我们一般从分子模型开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任务一、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 表示水分子)。 1)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 态的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___ 态的水蒸气。 2)水在状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 3) 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构成水的水分子 发生了变化。 说明:分子是一种微小的粒子,图示为模型,帮助更好地认识我们水分子从液态变成气态过程中只是分子间空隙发生变化。讲述与归纳:一、模型 1、模型: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模型法。 例如,我们借助地球仪来认识和研究地球,用细胞结构图来认识和研究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地球仪、细胞结构图都是人们建构的模型。 2、模型的类型: (1)模型可以是实物图片或抽象的图片、表格; (2)模型可以是物体的复制品,也可以是一张计算图像; (3)模型可以是抽象的曲线、公式或动画;(4)模型可以用于表示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 视频:细胞分裂过程模型(一段动画表示一个复杂的过程)3、模型的作用: 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地球仪)(1)方便研究: 例如,地球太大了,难以认识,为了更好地研究它,所以将它制成模型:地球仪。 (2)简化: 例如,细眼球结构复杂难以表达,所以制作了眼球模型,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它。 (眼球模型)(3)理想化: 例如,建筑结构复杂、形式多样,难以描述往往制作模型来展示。 (建筑模型)讨论交流:1)生活的模型很多,说一说你所认识的模型。参考: 机械模具、航模、船模、光线、玩具挖掘机、机器人……等。 2)下图中,甲是模型,乙也是模型吗? 参考:甲是一张图片,属于模型;而乙只是一种符号。 讲述与归纳:二、符号 1、符号: 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它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 2、符号的作用: (1)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如,用表示电流表; (2)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 如,生活中直流电源(电池)的种类很多,外形大小都不同,电学中统一用 表示; (3)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如,中文的“时间”,英文为time ,日语为“時間,德文为zeit,法文为temps,而国际上的统一符号为“t”。 3、符号和模型比较: 通过图示模型中水分子空隙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模型 对于实物模型,学生接触较多,如航模等,但是抽象的则基本没有认识,所以从具体的模型类型介绍来帮助学生认识模型,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举例来说明模型的作用大量的生活中的符号,帮助学生认识符号的作用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正确区分模型与符号为后续分子的模型和后续元素符号及化学式等知识作准备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模型都是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②模型可以是某种物质放大的或缩小的复制品,也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③模型可以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符号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B. 符号必须要用文字表达且世界通用C. 符号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D. 符号能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3、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下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C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4、我们学过一些事物的符号,请写出下列符号或说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1)速度 ; (2)体积 ;(3)质量 ; (4)时间 ;(5) ; (6) 。参考:(1)v (2)V (3)m (4)t (5)禁止鸣笛 (6)节约用水5、下列两幅图表示的是液态水和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1)图中表示气态水的是 。(2)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 态的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 态的水蒸气。(3)水在状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 ;你能概括出物理变化的实质吗? 。(4)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是水分子之间的 发生了变化。参考:(1)乙 (2)固 气 (3)没有 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4)间隙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板书设计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2.2建构分子模型(1)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模型和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2、举例说出学习和生活中见过的符号和模型,并加以区分;
3、学会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4、能使用模型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一、知识点梳理:
1、当一个物体太大或者太小以至于难以观察和理解时,人们经常会使用 。模型可以帮助人们 和 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2、模型类型: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 、一张 或 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 或 的示意。模型可以是 的,也可以是 的。
3、符号的含义: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像形、文字等。如: 、 等。
4、符号的意义和作用:
(1)用符号能______________地表示事物。
(2)用符号可避免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混乱。
(3)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5、读图:
(1)水在三态变化中, 没有发生变化;
(2)水在三态变化中, 发生了变化。
二、例题讲解
例题1、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模型都是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
②模型可以是某种物质放大的或缩小的复制品,也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
③模型可以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
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例题2、下列关于符号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B. 符号必须要用文字表达且世界通用
C. 符号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D. 符号能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
例题3、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下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例题4、我们学过一些事物的符号,请写出下列符号或说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1)速度 ; (2)体积 ;
(3)质量 ; (4)时间 ;
(5) ; (6) 。
例题5、下列两幅图表示的是液态水和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
(1)图中表示气态水的是 。
(2)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 态的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 态的水蒸气。
(3)水在状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 ;你能概括出物理变化的实质吗? 。
(4)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是水分子之间的 发生了变化。
三、课后练习:
1、不同的事物可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下列关于符号特点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 )
A.简明性 B.完整性 C.统一性 D.方便性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密度公式 B. 研究泥石流成因实验
C. 北京冬奥会会徽 D. 研究板块碰撞实验
3、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 )
A. 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 微粒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 微粒之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D. 微粒总是不断运动的
4、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放大法、分类法、型法等,以下用到模型法的是( )
A. 根据生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分为植物和动物
B. 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C.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D. 将细线悬挂着的乒乓球轻靠在发声的音叉上,乒乓球会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5、下列表达方式中,表示模型的是( )
A. 水分子 B. C. 2S D. t
6、下列选项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一种原子结构 B. 氧分子 C. 镁元素Mg D. U=IR
7、全国多地已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这件“关键小事”已深入千家万户,易拉罐瓶应投放在下列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 )
A. B. C. D.
8、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于符号的正确选项是( )
A.杭州地铁标志 B.眼球结构 C.直方图 D. “玉兔号”月球车模型
9、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质组成及变化的本质。如图所示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D.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10、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于模型的选项是( )
A.眼球结构 B.红十字会 C.注意行人 D.食品质量安全标志
11、有一密封容器内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上面有一个不漏气的活塞,慢慢下压活塞,密封容器内部分子变化模型合理的是( )
12、符号的意义和作用:
(1)用符号能 地表示事物。
(2)用符号可避免由于 引起的混乱。
(3)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 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13、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甲、乙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 。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图所示是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空白:
(1)A为 态,C为 态,E为 态。
(2)B为 过程, D为 过程。
(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其实质为 。
15、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圆分别表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试做出酒精和水混合前后存在的模型。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模型 认识 理解
2、图;表;计算机;对象;过程;具体形象;概括抽象
3、化学符号 交通标志 各物理的字母代表 各种电表符号
4、(1)简单明了 (2)外形不同 (3)文字语言
5、(1)分子本身(体积、大小、质量等) (2)分子间的空隙
二、例题讲解:
例题1、C
解析:①④模型可以是抽象的,如一个公式;也可以是直观的,如眼球的结构;故①错误;④正确;②模型可以是某种物质放大的或缩小的复制品,也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②正确;③模型可以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③正确。故C符合题意。
例题2、B
解析:A. 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正确;B. 符号可要用文字表达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Pa表示压强单位(帕斯卡),故B不正确;C. 符号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正确;D. 符号能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正确。故B符合题意。
例题3、C
解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固体、液体、气体中,固体的分子之间空隙最小,液体其次,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小;故C符合题意。
例题4、(1)v (2)V (3)m (4)t (5)禁止鸣笛 (6)节约用水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速度的符号为v,体积符号用V表示,质量符号用m表示,时间符号为t,(5)是禁止喇叭发出声音,即禁止鸣笛;(6)是用手心接住滴下的水,意思是节约每一滴水,即节约用水的意思。
例题5、(1)乙 (2)固 气 (3)没有 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4)间隙
解析:(1)由图可知,气态分子间空隙比液态时大,故甲为液态,乙为气态;(2)液态水温度降低会变成固态水(冰),而升温会变成气态水(水蒸气);(3)水在状态发生变化时,其分子本身不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只是分子间空隙大小发生了变化;(4)从图中可知,水在状态变化时,水分子之间空隙生了变化。
三、课后练习:
1、B 2、C 3、C 4、B 5、A 6、C 7、A 8、A
9、B 10、A 11、B
12、(1)简单明了 (2)外形不同 (3)文字不同
13、(1)乙 (2)分子种类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14、固、液、气;熔化、汽化;分子间隔发生变化,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1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