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9 08:3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感到十分愉快和惬意!突然间梦醒了,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呢。
庄生晓梦迷蝴蝶
新课导入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庄周梦蝶
有人说:“在诸子百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就是庄子。读《庄子》一书,不仅因为他的文学价值,更多的是因为先生的大智与幽默,书中一个个风趣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先生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许多的启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庄子的大智与幽默。
北冥有鱼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大鹏的形象特点以及理解作者奇特的想象
3.分析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说出本文阐述的道理
整体感知——人物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著作,道家经典之一。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本文节选自内篇中《逍遥游》
整体感知——背景简介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乱世。战国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佞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
希望在精神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让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整体感知——字音字形
北 冥 有 鱼
míng
其 名 为 鲲
kūn
其 翼 若 垂 天 之 云

齐 谐
xié

海 运 则 将 徙 于 南 冥
tuán
抟 扶 摇 而 上 者 九 万 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北海,“冥”同“溟”,海
大鱼名
  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悬挂在天空的云
海水运动
天然形成的水池
记载怪异的事物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击水,拍打水面
旋风
盘旋飞翔
表示选择
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乘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仿佛是由生物气息吹拂。我们所见湛蓝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无边无际的吗?鹏鸟所见,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
这样
1.默读课文,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
第一层
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
第二层
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
第三层
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2.庄子笔下的“鹏”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硕大无比
水击三千里
硕大无比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志存高远
去以六月息者也
善借长风
3.开头作者写鲲、鹏运用哪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上有何作用?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夸张、比喻。先夸张鲲鹏极大,后又用比喻说大鹏奋起而飞,翅膀像悬天之云。神奇壮美,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4.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5.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与出发地“北冥”形成对比,表现鲲鹏从渺远幽深的极北之地迁徙到极南之地,可见其志向远大。
6.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词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7.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8.“野马”“尘埃”借助什么运动?庄子为什么要写它们的运动?
  “野马”“尘埃”借助气息运动。这是在解释大鹏为什么要借助大风的力量飞往九万里的高空,并飞向南海。细微如“野马”“尘埃”尚且需要生物的气息吹动,又何况背部有几千里之大的鹏鸟呢?
9.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本文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庄子借助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条件的,他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10.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意思是说,天色湛蓝,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的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11.结合《庄子?应帝王》一篇,简单说说庄子散文的特色。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感悟一:庄子塑造的鲲鹏之变的奇特形象是对人们习惯思维和想象的超越和拓展。想象对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学习、科学发明,还是生产实践,都离不开想象。
感悟二:作者在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凭依的,是不自由的,就连宏大的鲲鹏也不例外。这就让我们意识到,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才会获得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课堂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课堂小结——教师寄语




鲲变为鹏
鹏徙南海
拟想鹏俯瞰大地
硕大无比
力大无穷
志存高远
善借长风
板书设计
1.本文的作者_____,____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
2.解释下列标蓝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齐谐》者,志怪者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天之苍苍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
战国
北海
奋起;通“陲”,边际。
记载怪异事情
盘旋着往上飞
离开;气息,这里指风
深蓝色
这样;罢了
课堂练习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4.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用力鼓动翅膀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
这种鸟,海水运动时就要迁徙到南海。
C
5.默写重点句子。
(1)本文综合运用夸张和比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
其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