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二战的经过基本知识框架指 导 意 见整合1、2、3节(复习回顾):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3、现实原因(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4、其他原因:
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没能制止二战的爆发。2、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华”体系的仇视和不满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德国 二战的爆发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之战北非(一)二战的全面爆发——欧洲战场1、德国突袭波兰(1939、9、1, )4、波兰迅速沦陷(1939年9月底)1、德军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1940、4--5)2、英法对德宣战(1939、9、3)——二战全面爆发(二)西线的形势——欧洲战场2、法国的沦陷(1940.5—6.22)——丹、挪、卢、荷、比等国(2)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5)——33多万英法联军撤到英国,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有生力量)。(3)法国的投降(1940、6)白色方案(40.5,曼施坦因方案)(1)德军突破阿登山区,攻入法兰西平原法国败亡的原因法国号称欧洲第一军事强国,但在遭受进攻后6周内即遭败亡,原因何在?波兰迅速覆亡的原因3、苏联趁机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东方战线”),占领波兰东部3、不列颠之战(1940.7---9, )—英国军民的抗战海狮计划(1)不列颠之战的背景(2)不列颠之战的过程 ①德国西线进攻,宣告绥靖政策破产;②40年5月,丘吉尔接替张伯伦出任首相,拒绝希特勒劝降,领导英国单独同德国作战。① 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海狮计划,德军连续不断地大规模地空袭英国本土,重点打击军事设施。被粉碎。② 1940年9月上旬,希特勒下令将空袭重点转向伦敦等大城市。英国乘机扭转战局。③1940年9月17日,被迫下令不定期推迟实施“海狮计划”。 (3)不列颠之战德未能达到目的的原因英方:空军数量处于劣势,但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
政府抵抗决心坚定;
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德方:空军数量处于优势,但在他国领土作战,
且作战目标的制定带有随意性。 (4)不列颠之战的意义①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②使得德国转而进攻苏联,使德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③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和盟军反攻提供根据地;④打击了德国等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各地的反法西斯斗争。 (三)北非战场(课外阅读)(四)二战初期阶段(1939 — 1941)的特征主要战场:欧洲战场(波兰、北欧、西欧)、北非战场、中国战场。战局特点:法西斯势力极为猖獗,德国在欧洲先后侵占了波兰、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国的一部或全部,
只有英国以一国之力与德国单独作战。在中国战场上,日本法西斯仍然盘踞着中国东部广大地区。战术特点:德国采取速战速决的“闪电战”战术。
这种战术具有机动、灵活、快速等特点。要注意的几个知识点:
★、敦刻尔克撤退
★ 、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
★ 、马奇诺防线
★ 、法国的傀儡政权
★ 、“自由法国”运动课堂小结:一、德国入侵波兰二、法国的沦陷三、不列颠之战二战全面爆发波兰灭亡西欧战役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特点影响思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从中得出什么教训和启示呢? 1 、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在建设
国防安全方面,不仅要有先进的军事装备,更要
注意吸收最新的战术战略思想,与时俱进才能立
于不败之地。
2、民族团结,同仇敌忾,不畏强敌,英勇作战是
取得抗击侵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3、战争是残酷的,是反人类的,避免战争,珍爱
和平,反对霸权主义。
4、由帝国主义国家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利益妥协
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秩序是不稳定的,也不可能
带来持久的和平。
……德国突袭波兰双方投入兵力及伤亡比较 1939年的军事问题可以综合成为两句话。在东面一支毫无希望的陆军被一支小型坦克部队所迅速地打垮了。这支坦克部队,又和一支优秀空军合作,并且把一种新奇的技术付之实践。同时,在西面,一支行动缓慢的陆军始终未能发挥任何有效的压力,直到时间已经太迟为止。
—— 英国军事学家利德尔·哈特13 集中大量的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发动闪电般的突然袭击的一种战争样式。闪电战特点: 古德里安
“闪电战”创始人进攻性、速决性、以夺取制空权为先等闪击战的理论是基于诸多军事理论家的观点。诸如,德国军事家施里芬关于采取战略迂回和包围,实施速决歼敌的观点;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关于集中空军力量打击对方的重要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而取胜的观点;还有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关于组织几路强大的快速坦克纵队,在航空兵强有力的掩护下,深入敌军纵深,直捣敌军司令部,使敌陷于瘫痪的观点,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随着导弹核武器的发展,闪击战仍被超级大国视为一种有效的战争样式。 目的:在于一举摧垮敌方的抵抗能力,在短期内赢得战争的 胜利。14被轰炸后的波兰波兰用落后的骑兵对抗德国坦克实行“闪电战”的德国空军和坦克奇怪的战争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前线法国
卫生官员仍照常履行条例,逐一
检查炊事兵的手指甲是否合乎要求。 法国士兵在西线静坐“站岗” 到1939年时,我们当然有力量摧毁波兰一国。但无论在1938年还是在1939年,实际上我们从来无力抗拒这些国家的合力夹击。我们在1939年之所以没有被击败,那只是因为当我们进攻波兰时,在西部与23个师德军对峙的将近110个师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之故。
——摘自德军将领约德尔在纽伦堡军事法庭的供词战况:1939.9—12.9,法军80个师对峙德军20师;德军损失196人,受伤356人;法军被俘689人.英军阵亡1人.“奇怪战”的实质?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从1939年9月到1940年8月,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东方战线”。东方战线“东方战线”的建立占领波兰东部大部领土从芬兰割得一部分土地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并入占领罗马尼亚的比萨比亚等地波兰迅速败亡的原因分析波方:
德方:
英法:
苏联:实力较弱,武器装备无法和德国相比;
部队部署不当,战术思想落后。军事力量强大;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战术先进 (如“闪电战”)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东部地区影响战争胜败的一般因素
战争性质、双方实力、战争准备、领导因素(战略战术
因素)、民众因素、国际国内的环境因素等。
分析战争成败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战争双方力量对比是胜负的关键之一
2、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原因
3、战争结局与战争指挥(战略战术)有直接关系波兰迅速败亡的原因分析波方:
德方:
英法:
苏联:实力较弱,武器装备无法和德国相比;
部队部署不当,战术思想落后。军事力量强大;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战术先进 (如“闪电战”)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东部地区1940年4月德军攻占北欧的丹麦、挪威;5月
德军首先对荷兰、比利时发动进攻,荷兰、比利时先后投降 有人曾说:欧洲的近代历史,就是法德两国打冤家的历史。的确,自德意志统一之后,法德两国在3/4个世纪中多次刀兵相见,结下了深深的历史怨恨。双方都处心积虑地削弱对方,并炫耀自己的强大,在两国人民心中投下了深深的历史阴影。 在这金碧辉煌的大厅,
曾经见证过两国的哪些
历史大事呢?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这里加冕称帝,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德意志统一的完成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但却深深刺伤了法国的民族感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特意把宰割德国的巴黎和会的开幕式定于1919年1月18日在镜厅召开。法国总统在开幕词中咬牙切齿地声称:“48年前,德意志帝国就诞生在这个大厅里。它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法国自认为在当年蒙羞的地方洗雪了耻辱。
然而,21年后,德国人却在另一个地方上演了相似的一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8导言中的照片。问:这节车厢我们是否似曾相识呢? 1918年11月11日,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车站,在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元帅的行军列车的车厢中,德国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宣告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1940年6月22日,这节车厢被从博物馆中拖出来,成为法德两国之间一次新的停战协定的签署地。然而,这次双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法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德国进攻法国的作战方案黄色方案 是一战德国进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的翻版,将主攻方向置于战线右翼,通过比利时对法国发动进攻。曼斯坦因方案 将原主攻方向改为引诱英法联军主力出击的助攻、佯攻,而把真正的主攻方向置于战线中段的阿登山区,使用强大的装甲部队突入法国平原地区,切断英法联军南北两个集团的联系,并包抄至英吉利海峡,在法北部歼灭联军主力。 特点:新奇大胆,出奇制胜马奇诺防线阿登山区法比边界阿登山区26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7日英国开始的“发电机计划”,动用了8500艘船只,经8昼夜撤走了33万8千226人,其中2/3是英军。此役中动用了英国、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的各种船只,包括驱逐舰、海峡渡船和私人游艇。战争不是靠撤退来打赢的,
但这次救援行动却也包含了胜利。 ——丘吉尔——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1940年6月22日,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建立了维希政权。戴高乐将军为首的一批爱国者流亡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坚持抗德斗争。德国占领法国法国:二战期间法国迅速败亡原因2、长期绥靖政策的推行,使法国民心涣散,士气低落。严重影响军队战斗力;也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1、军事理论落后和指挥失当。重守轻攻,无视新的军事技术和军事战术。3、不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 德国:1、采用了曼施坦因方案,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战略得当)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德国单线作战(西线)3、德在战术上具有先进性(闪电战) 后语:波兰与法国的迅速败亡,无不印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但与波兰用骑兵对付德国坦克所不同的是,法国的落后主要体现在观念上。这种落后并不十分直观,但因其潜移默化的特点往往显得更加致命。这就使貌似强大的法军在战争中显得不堪一击。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
法国军事当局痴迷于一战的过时经验,如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
对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军事进步置若罔闻,
压制国内的先进思想,使装备先进的法军在编制、组织方面大大落后于德军。阅读教材和补充材料:
在另一方面,法国人却拥有近代化陆军的许多构成因素,但他们却并不曾把它们组织成一个整体──因为他们高阶层的军事思想落后了20年。与他们失败之后所传出来的神话完全相反,他们所拥有的坦克要比德国人在开战时所已经建造的全部数量还要多──其中许多都比德国的坦克体型大、装甲厚,虽然速度可能较慢。但法军的高级指挥部却还是透过1918年的眼光来看坦克──把坦克当作步兵的仆人,或是用作搜索部队以补步兵之不足。在此种旧式思想的束缚之下,他们也就和德国人完全不同,对于把坦克组成装甲师的工作耽误了很久,因为他们始终只是把坦克兵力分割成为一小撮一小撮的来使用。
? 高级将领的自我陶醉也都已达到了致命的程度,这是他们失败的主因。在法国方面,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培养了他们的骄气,而其他国家的军人也都一致推崇他们的军事知识,于是也就更使他们有不可一世之感。……不过凭良心说,法国还有一些青年军官,例如戴高乐上校,对于正在英国被提倡的新坦克战争思想曾经表示非常有兴趣。但是那些较高级的法国将领们对于这种英国产生的“理论”,几乎完全不加以注意 ─这与那些积极研究的德国新派将领们恰好成一强烈对比。
? ──[英]李德·哈特著《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一卷依据材料再结合教材P59“历史纵横”、教材P62“阅读思考”,分析法国迅速亡国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请从军事的角度来分析法国失败的原因 法国:二战期间法国迅速败亡原因2、长期绥靖政策的推行,使法国民心涣散,士气低落。严重影响军队战斗力;也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1、军事理论落后和指挥失当。重守轻攻,无视新的军事技术和军事战术。3、不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 德国:1、采用了曼施坦因方案,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战略得当)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德国单线作战(西线)3、德在战术上具有先进性(闪电战) 后语:波兰与法国的迅速败亡,无不印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但与波兰用骑兵对付德国坦克所不同的是,法国的落后主要体现在观念上。这种落后并不十分直观,但因其潜移默化的特点往往显得更加致命。这就使貌似强大的法军在战争中显得不堪一击。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
法国军事当局痴迷于一战的过时经验,如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
对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军事进步置若罔闻,
压制国内的先进思想,使装备先进的法军在编制、组织方面大大落后于德军。德国: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德国单线作战(西线)。
2、德在战术上具有先进性(闪电战)
3、采用了曼施坦因方案,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法国:1、军事理论落后,重守轻攻,无视新的军事技术和军事
战术。 后语:波兰与法国的迅速败亡,无不印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但与波兰用骑兵对付德国坦克所不同的是,法国的落后主要体现在观念上。这种落后并不十分直观,但因其潜移默化的特点往往显得更加致命。这就使貌似强大的法军在战争中显得不堪一击。二战期间法国迅速败亡原因 2、长期绥靖政策的推行,使法国民心涣散,士气低落。
严重影响军队战斗力;也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
3、不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 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
法国军事当局痴迷于一战的过时经验,如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
对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军事进步置若罔闻,
压制国内的先进思想,使装备先进的法军在编制、组织方面大大落后于德军。内因:推行绥靖政策,自食其果——根本;
军事思想落后和指挥失当——主要外因:德军战略得当;意大利趁火打劫PK 希特勒打败法国后,便拟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了。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德军企图首先夺取制空权,以摧毁英国的防御工事,消灭英国空军,并钳制住皇家空军。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从为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 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和汗水贡献给大家
— 丘吉尔1940年演讲 在人类战争领域里,从来没有过这么少的人对这么多的人作过这么大的贡献。
—— 丘吉尔对英国空军的评价 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共出动飞机4.6万架次,向英国投弹6万吨,造成英国军民伤亡近9万人,100多万栋房屋被破坏。英国以及损失915架飞机的代价,击落敌机1733架,英德双方飞行员的损失比例是1:6。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法国在一战后在东北法德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以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姓氏命名。 1928年开始施工,至1936年基本建成。整个工程耗资达60亿法郎,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马奇诺防线东起法国与瑞士及德国边界交汇处,向西北延伸至法国和卢森堡、比利时交界处,全长750公里,涵盖整个法德边界。马奇诺防线全部由钢筋混凝土工事构成,优质钢筋用了15万吨,混凝土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巨型堑壕前后3道,纵深达5公里。最前沿是大片地雷场及层层叠叠的铁丝网,工事主体处于地下,顶盖厚达1米,可以经受住重炮轰击。工事周围修有无数个钢板护顶的碉堡和永备火力点,配备有各种轻型和重型火炮及大量的轻重机枪,可以从四面交叉火力打击来犯之敌。工事深入地下达150米,修有为数众多的通道和屯积点,包括公路、铁路、弹药库、医院、仓库和屯兵洞,还修有俱乐部、娱乐场和电影院。工事各处与前沿暗堡、永备火力点全能通连,地上地下融为一体,并储存有足够几十万军队维持1年的大量食物和饮水。整个马奇诺防线代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建筑工程水平,称得上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