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江永民族中学2015届九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永州市江永民族中学2015届九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4-28 07:3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4-2015学年湖南省永州市江永民族中学九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的相反数是(  )
A.3 B.﹣3 C. D.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a3 a2=a5 B.2a+3b=5ab C.a6÷a2=a3 D.a3+a2=a5
3.下列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3﹣x)(3+x)=9﹣x2 B.m3﹣mn2=m(m+n)(m﹣n)
C.(y+1)(y﹣3)=﹣(3﹣y)(y+1) D.4yz﹣2y2z+z=2y(2z﹣yz)+z
4.下列几何体中,其主视图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5.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直线l1∥l2的是(  )
A.∠1=∠2 B.∠1=∠5 C.∠1+∠3=180° D.∠3=∠5
6.不等式2x﹣6>0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7.已知(x﹣3)2+=0,则x+y的值为(  )
A.2 B.﹣1 C.1 D.5
8.三角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cosα的值是(  )
A. B. C. 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组数据2,5,3,1,4,3的中位数是3
B.五边形的外角和是540度
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D.三角形的外心是这个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10.我们知道,一元二次方程x2=﹣1没有实数根,即不存在一个实数的平方等于﹣1.若我们规定一个新数“i”,使其满足i2=﹣1(即方程x2=﹣1有一个根为i).并且进一步规定:一切实数可以与新数进行四则运算,且原有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仍然成立,于是有i1=i,i2=﹣1,i3=i2 i=(﹣1) i=﹣i,i4=(i2)2=(﹣1)2=1,从而对于任意正整数n,我们可以得到i4n+1=i4n i=(i4)n i=,同理可得i4n+2=﹣1,i4n+3=﹣i,i4n=1.那么i+i2+i3+i4+…+i2014+i2015的值为(  )
A.0 B.1 C.﹣1 D.i
 
二、填空题
11.钓鱼岛列岛是我国固有领土,共由8个岛屿组成,其中最大的岛是钓鱼岛,面积约为4.3平方公里,最小的岛是飞濑屿,面积约为0.0008平方公里.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飞濑屿的面积约为      平方公里.
12.将抛物线y=x2+1向下平移2个单位,则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13.一副扑克牌52张(不含鬼牌),分为黑桃、红心、方块、及梅花4种花色,每种花色各有13张,从这副牌中任意抽取一张,则这张牌是红心的概率是      .
14.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1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1,﹣1),B(﹣1,3)两点,则k      0(填“>”或“<”)
16.定义为二阶行列式.规定它的运算法则为=ad﹣bc.那么当x=1时,二阶行列式的值为      .
17.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BC是⊙O的直径,MN与⊙O相切,切点为A,若∠MAB=30°,则∠B=      度.
18.如图,两个反比例函数y=和y=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分别是C1和C2,设点P在C1上,PA⊥x轴于点A,交C2于点B,则△POB的面积为      .
19.已知+=0,则的值为      .
20.电脑系统中有个“扫雷”游戏,要求游戏者标出所有的雷,游戏规则:一个方块下面最多埋一个雷,如果无雷,掀开方块下面就标有数字,提醒游戏者此数字周围的方块(最多八个)中雷的个数(实际游戏中,0通常省略不标,为方便大家识别与印刷,我把图乙中的0都标出来了,以示与未掀开者的区别),如图甲中的“3”表示它的周围八个方块中仅有3个埋有雷.图乙是张三玩游戏中的局部,图中有4个方块己确定是雷(方块上标有旗子),则图乙第一行从左数起的七个方块中(方块上标有字母),能够确定一定是雷的有      .(请填入方块上的字母)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共70分)
21.计算:﹣()﹣1+(﹣1)2013.
22.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x=2.
23.我县为了了解2015年初中毕业生毕业后的去向,对部分初三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就初三学生的四种去向(A.读普通高中; B.读职业高中 C.直接进入社会就业; D.其它)进行数据统计,并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a)、(b).
请问:
(1)我县共调查了      名初中毕业生;
(2)将两幅统计图中不完整的部分补充完整;
(3)若我县2015年初三毕业生共有2500人,请估计我县今年的初三毕业生中读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
24.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个人所得税纳税办法如下:
一.以个人每月工资收入额减去3500元后的余额作为其每月应纳税所得额;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税率如下表所示:
纳税级数 个人每月应纳税所得额 纳税税率
1 不超过1500元的部分 3%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1)若甲、乙两人的每月工资收入额分别为4000元和6000元,请分别求出甲、乙两人的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2)若丙每月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95元,则丙每月的工资收入额应为多少?
 
25.如图,AB是⊙O的切线,B为切点,圆心在AC上,∠A=30°,D为的中点.
(1)求证:AB=BC;
(2)求证:四边形BOCD是菱形.
26.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m)2﹣4m2(m>0)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
(1)写出A、B两点的坐标(坐标用m表示);
(2)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P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在(2)的基础上,设以AB为直径的⊙M与y轴交于C、D两点,求CD的长.
27.如图,已知AB⊥BD,CD⊥BD
(1)若AB=9,CD=4,BD=10,请问在线段BD上是否存在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B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若AB=9,CD=4,BD=12,请问在线段BD上存在多少个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并求BP的长;
(3)若AB=9,CD=4,BD=15,请问在线段BD上存在多少个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并求BP的长;
(4)若AB=m,CD=n,BD=l,请问m,n,l满足什么关系时,存在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的一个P点?两个P点?三个P点?
 
2014-2015学年湖南省永州市江永民族中学九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 . 的相反数是(  )
A.3 B.﹣3 C. D.
【考点】相反数.
【分析】在一个数前面放上“﹣”,就是该数的相反数.
【解答】解:的相反数为﹣.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改变这个数的符号即可.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a3 a2=a5 B.2a+3b=5ab C.a6÷a2=a3 D.a3+a2=a5
【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
【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计算即可.
【解答】解:A、a3 a2=a5,正确;
B、2a与3b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选项错误;
C、a6÷a2=a4,故选项错误;
D、a3与a2,是相加不是相乘,不能运算,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合并同类项时,不是同类项的一定不能合并.
 
3.下列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3﹣x)(3+x)=9﹣x2 B.m3﹣mn2=m(m+n)(m﹣n)
C.(y+1)(y﹣3)=﹣(3﹣y)(y+1) D.4yz﹣2y2z+z=2y(2z﹣yz)+z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
【分析】根据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定义,利用排除法求解.
【解答】解:A、是多项式乘法,不是因式分解,错误;
B、提公因式法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正确;
C、是恒等变形,不是因式分解,错误;
D、右边不是整式积的形式,错误;
故选B.
【点评】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应用分解因式的定义来判断.
 
4.下列几何体中,其主视图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考点】中心对称图形;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分析】先判断出各图形的主视图,然后结合中心对称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主视图是矩形,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B、主视图是三角形,三角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C、主视图是圆,圆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D、主视图是正方形,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及中心对称的知识,判断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
 
5.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直线l1∥l2的是(  )
A.∠1=∠2 B.∠1=∠5 C.∠1+∠3=180° D.∠3=∠5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
【分析】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有: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根据以上内容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1=∠2不能推出l1∥l2,故A选项错误;
B、∵∠5=∠3,∠1=∠5,
∴∠1=∠3,
即根据∠1=∠5不能推出l1∥l2,故B选项错误;
C、∵∠1+∠3=180°,
∴l1∥l2,故C选项正确;
D、根据∠3=∠5不能推出l1∥l2,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的应用,注意: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有: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6.不等式2x﹣6>0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析】根据解不等式的方法,可得答案.
【解答】解:2x﹣6>0,
解得x>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向右画;<,≤向左画).
 
7.已知(x﹣3)2+=0,则x+y的值为(  )
A.2 B.﹣1 C.1 D.5
【考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
【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出方程求出x、y的值,代入所求代数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x﹣3=0,y+1=0,
解得x=3,y=﹣1,
则x+y=2,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8.三角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cosα的值是(  )
A. B. C. D.
【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勾股定理.
【专题】网格型.
【分析】根据网格结构确定出α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斜边的长,再根据锐角的余弦等于邻边比斜边列式即可.
【解答】解:由图可知,α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3、4,
根据勾股定理,斜边==5,
∵α的邻边为4,
∴cosα=.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网格结构,确定出α所在的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组数据2,5,3,1,4,3的中位数是3
B.五边形的外角和是540度
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D.三角形的外心是这个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考点】命题与定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中位数.
【专题】压轴题.
【分析】根据中位数、多边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A、把这组数据2,5,3,1,4,3从小到大排列为:1,2,3,3,4,5,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3+3)÷2=3,则中位数是3,故本选项正确;
B、任何凸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度,则五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故本选项错误;
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的逆命题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是假命题,故本选项错误;
D、三角形的外心是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多边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掌握中位数、多边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是解题的关键,要熟知课本中的有关知识,才能进行解答.
 
10.我们知道,一元二次方程x2=﹣1没有实数根,即不存在一个实数的平方等于﹣1.若我们规定一个新数“i”,使其满足i2=﹣1(即方程x2=﹣1有一个根为i).并且进一步规定:一切实数可以与新数进行四则运算,且原有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仍然成立,于是有i1=i,i2=﹣1,i3=i2 i=(﹣1) i=﹣i,i4=(i2)2=(﹣1)2=1,从而对于任意正整数n,我们可以得到i4n+1=i4n i=(i4)n i=,同理可得i4n+2=﹣1,i4n+3=﹣i,i4n=1.那么i+i2+i3+i4+…+i2014+i2015的值为(  )
A.0 B.1 C.﹣1 D.i
【考点】实数的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专题】新定义.
【分析】根据i1=i,i2=﹣1,i3=i2 i=(﹣1) i=﹣i,i4=(i2)2=(﹣1)2=1,2015÷4=503…3,进而得出i2015=i3,进而求出即可.
【解答】解:原式=i﹣1﹣i+1+…+i﹣1﹣i
=﹣1.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根据题意得出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是解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1.钓鱼岛列岛是我国固有领土,共由8个岛屿组成,其中最大的岛是钓鱼岛,面积约为4.3平方公里,最小的岛是飞濑屿,面积约为0.0008平方公里.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飞濑屿的面积约为 8×10﹣4 平方公里.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解答】解:0.0008=8×10﹣4.
故答案为:8×10﹣4.
【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12.将抛物线y=x2+1向下平移2个单位,则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y=x2﹣1 .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分析】由平移规律求出新抛物线的解析式.抛物线向下平移2个单位即是y值减少两个.
【解答】解:∵抛物线y=x2+1向下平移2个单位,
则根据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新抛物线的解析式是为y=x2﹣1.
【点评】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平移,要求熟练掌握平移的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13.一副扑克牌52张(不含鬼牌),分为黑桃、红心、方块、及梅花4种花色,每种花色各有13张,从这副牌中任意抽取一张,则这张牌是红心的概率是  .
【考点】概率公式.
【分析】由一副扑克牌52张(不含鬼牌),分为黑桃、红心、方块、及梅花4种花色,每种花色各有13张,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一副扑克牌52张(不含鬼牌),分为黑桃、红心、方块、及梅花4种花色,每种花色各有13张,
∴从这副牌中任意抽取一张,则这张牌是红心的概率是: =.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14.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x≠2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专题】计算题.
【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
【解答】解:要使分式有意义,即:x﹣2≠0,
解得:x≠2.
故答案为:x≠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考查的知识点为: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
 
1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1,﹣1),B(﹣1,3)两点,则k < 0(填“>”或“<”)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A(1,﹣1),B(﹣1,3),利用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增减性判断出k的符号.
【解答】解:∵A点横坐标为1,B点横坐标为﹣1,
根据﹣1<1,3>﹣1,
可知,随着横坐标的增大,纵坐标减小了,
∴k<0.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根据点的坐标判断出函数的增减性是解题的关键.
 
16.定义为二阶行列式.规定它的运算法则为=ad﹣bc.那么当x=1时,二阶行列式的值为 0 .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
【专题】新定义.
【分析】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将所求式子化为普通运算,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当x=1时,原式=(x﹣1)2=0.
故答案为:0
【点评】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17.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BC是⊙O的直径,MN与⊙O相切,切点为A,若∠MAB=30°,则∠B= 60 度.
【考点】切线的性质.
【分析】由MN与⊙O相切,根据弦切角定理,即可求得∠C的度数,又由BC是⊙O的直径,根据圆周角定理,可求得∠BAC=90°,继而求得答案.
【解答】解:∵MN与⊙O相切,∠MAB=30°,
∴∠C=∠MAB=30°,
∵BC是⊙O的直径,
∴∠BAC=90°,
∴∠B=90°﹣∠C=60°.
故答案为:60.
【点评】此题考查了弦切角定理与圆周角定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8.如图,两个反比例函数y=和y=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分别是C1和C2,设点P在C1上,PA⊥x轴于点A,交C2于点B,则△POB的面积为 1 .
【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y=(k≠0)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S△POA=×4=2,S△BOA=×2=1,然后利用S△POB=S△POA﹣S△BOA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PA⊥x轴于点A,交C2于点B,
∴S△POA=×4=2,S△BOA=×2=1,
∴S△POB=2﹣1=1.
故答案为1.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k≠0)系数k的几何意义:从反比例函数y=(k≠0)图象上任意一点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
 
19.已知+=0,则的值为 ﹣1 .
【考点】绝对值.
【专题】压轴题.
【分析】先判断出a、b异号,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 +=0,
∴a、b异号,
∴ab<0,
∴==﹣1.
故答案为:﹣1.
【点评】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主要利用了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判断出a、b异号是解题的关键.
 
20.电脑系统中有个“扫雷”游戏,要求游戏者标出所有的雷,游戏规则:一个方块下面最多埋一个雷,如果无雷,掀开方块下面就标有数字,提醒游戏者此数字周围的方块(最多八个)中雷的个数(实际游戏中,0通常省略不标,为方便大家识别与印刷,我把图乙中的0都标出来了,以示与未掀开者的区别),如图甲中的“3”表示它的周围八个方块中仅有3个埋有雷.图乙是张三玩游戏中的局部,图中有4个方块己确定是雷(方块上标有旗子),则图乙第一行从左数起的七个方块中(方块上标有字母),能够确定一定是雷的有 B、D、F、G .(请填入方块上的字母)
【考点】推理与论证.
【专题】压轴题.
【分析】根据题意,初步推断出C对应的方格必定不是雷,A、B对应的方格中有一个雷,中间D、E对应方格中有一个雷且最右边的“4”周围4个方格中有3个雷.由此再观察C下方“2”、B下方的“2”、D下方的“2”和F下方的“4”,即可推断出A、C、E对应的方格不是雷,且B、D、F、G对应的方格是雷.由此得到本题答案.
【解答】解:图乙中最左边的“1”和最右边的“1”,可得如下推断
由第三行最左边的“1”,可得它的上方必定是雷.
结合B下方的“2”,可得最左边的A、B对应的方格中有一个雷;
同理可得最右边的“4”周围4个方格中有3个雷,中间D、E对应方格中有一个雷;
由于B下方的“2”和第二行最右边的“2”,它们周围的雷已经够数,
所以C对应的方格肯定不是雷,如下图所示:
进行下一步推理:
因为C对应的方格不是雷,所以C下方“2”的左上、右上的方格,即B、D都是雷;
而B下方的“2”的周围的雷也已经够数,所以A对应的方格也不是雷.
因为D下方的“2”,它的周围的雷已经够数,可得E对应的方格不是雷,
根据F下方的“4”周围应该有4个雷,结合E不是雷,可得F、G对应的方格都是雷.
综上所述,A、C、E对应的方格不是雷,且B、D、F、G对应的方格是雷.
故答案为:B、D、F、G.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推理论证,本题给出扫雷游戏的图形,要求我们推理A、B、C、D、E、F对应方格是否为雷.着重考查了扫雷的基本原理和推理与证明的知识,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共70分)
21.计算:﹣()﹣1+(﹣1)2013.
【考点】实数的运算;负整数指数幂.
【专题】计算题.
【分析】本题涉及负指数幂、乘方、二次根式化简等考点.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
【解答】解:原式=4﹣﹣1
=4﹣2﹣1
=1.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综合运算能力,是各地中考题中常见的计算题型.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负指数幂、乘方、二次根式化简等考点的运算.
 
22.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x=2.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
【分析】先将括号内的第一项约分,再进行同分母分式的加法运算,再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化简,最后将x=2代入.
【解答】解:( +)÷
=(+)
=
=x﹣1,
当x=2时,运算=2﹣1=1.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分式化到最简,然后代值计算.
 
23.我县为了了解2015年初中毕业生毕业后的去向,对部分初三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就初三学生的四种去向(A.读普通高中; B.读职业高中 C.直接进入社会就业; D.其它)进行数据统计,并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a)、(b).
请问:
(1)我县共调查了 100 名初中毕业生;
(2)将两幅统计图中不完整的部分补充完整;
(3)若我县2015年初三毕业生共有2500人,请估计我县今年的初三毕业生中读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
【考点】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
【分析】(1)根据A组的人数是40,所占的百分比是40%,据此即可求得总人数;
(2)利用百分比的意义即可求得B组的人数以及C所占的百分比,从而补全统计图;
(3)利用总人数乘以对应的百分比即可求解.
【解答】解:(1)调查的总人数是40÷40%=100(人),故答案是:100;
(2)B组的人数是100×30%=30(人),
C组所占的百分比是=25%.

(3)估计我县今年的初三毕业生中读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是:2500×40%=1000(人).
答:估计我县今年的初三毕业生中读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是1000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24.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个人所得税纳税办法如下:
一.以个人每月工资收入额减去3500元后的余额作为其每月应纳税所得额;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税率如下表所示:
纳税级数 个人每月应纳税所得额 纳税税率
1 不超过1500元的部分 3%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1)若甲、乙两人的每月工资收入额分别为4000元和6000元,请分别求出甲、乙两人的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2)若丙每月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95元,则丙每月的工资收入额应为多少?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分析】(1)根据月收入超过3500元起,超过部分在1500元内的部分,应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甲的月工资4000元,应缴税的部分是4000﹣3500=500元,再算出500元应缴纳的税款即可;超过部分在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应按照1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乙的月工资6000元,应缴税的部分是6000﹣3500=2500元,再算出2500元应缴纳的税款即可;
(2)根据个人所得税纳税税率表可知,丙每月的工资收入额应为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设丙每月的工资收入额应为x元,根据丙每月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95元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解:(1)(4000﹣3500)×3%
=500×3%
=15(元),
1500×3%+(6000﹣3500﹣1500)×10%
=45+1000×10%
=45+100
=145(元).
答:甲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15元;乙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145元.
(2)设丙每月的工资收入额应为x元,则
1500×3%+(x﹣3500﹣1500)×10%=95,
解得x=5500.
答:丙每月的工资收入额应为5500元.
【点评】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纳税的办法,找出应纳税的部分,然后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求解.
 
25.如图,AB是⊙O的切线,B为切点,圆心在AC上,∠A=30°,D为的中点.
(1)求证:AB=BC;
(2)求证:四边形BOCD是菱形.
【考点】切线的性质;菱形的判定.
【专题】证明题.
【分析】(1)由AB是⊙O的切线,∠A=30°,易求得∠OCB的度数,继而可得∠A=∠OCB=30°,又由等角对等边,证得AB=BC;
(2)首先连接OD,易证得△BOD与△COD是等边三角形,可得OB=BD=OC=CD,即可证得四边形BOCD是菱形.
【解答】证明:(1)∵AB是⊙O的切线,
∴OB⊥AB,
∵∠A=30°,
∴∠AOB=60°,
∵OB=OC,
∴∠OCB=∠OBC=∠AOB=30°,
∴∠A=∠OCB,
∴AB=BC;
(2)连接OD,
∵∠AOB=60°,
∴∠BOC=120°,
∵D为的中点,
∴=,∠BOD=∠COD=60°,
∵OB=OD=OC,
∴△BOD与△COD是等边三角形,
∴OB=BD=OC=CD,
∴四边形BOCD是菱形.
【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6.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m)2﹣4m2(m>0)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
(1)写出A、B两点的坐标(坐标用m表示);
(2)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P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在(2)的基础上,设以AB为直径的⊙M与y轴交于C、D两点,求CD的长.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1)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m)2﹣4m2=0,求出x的值,即可得到A、B两点的坐标;
(2)由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P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A、B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及圆的半径处处相等可知PM是AB的垂直平分线,且MP=MA=MB=AB,得出点P的坐标为(m,﹣2m),又根据二次函数的顶点式为y=(x﹣m)2﹣4m2(m>0),得出顶点P的坐标为:(m,﹣4m2),则﹣2m=﹣4m2,解方程求出m的值,再把m的值代入y=(x﹣m)2﹣4m2,即可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连接CM.根据(2)中的结论,先在Rt△OCM中,求出CM,OM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OC的长,再根据垂径定理得出弦CD的长等于OC的2倍.
(4)根据切线长定理,圆外一点向圆引出的两条切线,它们的长相等,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可求出F点坐标.
【解答】解:(1)∵y=(x﹣m)2﹣4m2,
∴当y=0时,(x﹣m)2﹣4m2=0,
解得x1=﹣m,x2=3m,
∵m>0,
∴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m,0),(3m,0);
(2)∵A(﹣m,0),B(3m,0),m>0,
∴AB=3m﹣(﹣m)=4m,圆的半径为AB=2m,
∴OM=AM﹣OA=2m﹣m=m,
∴抛物线的顶点P的坐标为:(m,﹣2m),
又∵二次函数y=(x﹣m)2﹣4m2(m>0)的顶点P的坐标为:(m,﹣4m2),
∴﹣2m=﹣4m2,
解得m1=,m2=0(舍去),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1,即y=x2﹣x﹣;
(3)如图,连接CM.
在Rt△OCM中,∵∠COM=90°,CM=2m=2×=1,OM=m=,
∴OC===,
∴CD=2OC=.
(4)∵FB⊥x轴,∴FB为⊙M的切线,∵△BCF是等腰三角形,
∴BC=BF,BC=CF,BF=CF,
设F(,t),∵B(,0),C(0,),
∴(﹣0)2+(0﹣)2=t2,∴t=±,
∴(﹣0)2+(0﹣)2=(﹣0)2+(t﹣)2,
∴t1=0(舍),t2=,
∴(﹣0)2+(t﹣)2=t2,
∴t=,
∴F1(,),F2(,﹣).
【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其中涉及到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圆的半径、弦心距、半弦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勾股定理,垂径定理等知识,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是很大,仔细分析求解便不难解决.
 
27.如图,已知AB⊥BD,CD⊥BD
(1)若AB=9,CD=4,BD=10,请问在线段BD上是否存在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B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若AB=9,CD=4,BD=12,请问在线段BD上存在多少个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并求BP的长;
(3)若AB=9,CD=4,BD=15,请问在线段BD上存在多少个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并求BP的长;
(4)若AB=m,CD=n,BD=l,请问m,n,l满足什么关系时,存在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的一个P点?两个P点?三个P点?
【考点】相似形综合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1)存在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设BP=x,根据∠B=∠D=90°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当=或=时,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代入求出即可;
(2)存在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设BP=x,根据∠B=∠D=90°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当=或=时,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代入求出即可;
(3)存在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设BP=x,根据∠B=∠D=90°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当=或=时,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代入求出即可;
(4)存在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设BP=x,根据∠B=∠D=90°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当=或=时,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代入后根据根的判别式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1)存在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理由是:设BP=x,
∵AB⊥BD,CD⊥BD,
∴∠B=∠D=90°,
∴当=或=时,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①=或②=,
解方程①得:x=,经检验x=是方程①的解,且符合题意.
方程②得:x(10﹣x)=36,
x2﹣10x+36=0,
△=(﹣10)2﹣4×1×36<0,此方程无解,
∴当BP=时,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存在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此时BP的值为;
(2)在BD上存在2个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理由是:设BP=x,
∵AB⊥BD,CD⊥BD,
∴∠B=∠D=90°,
∴当=或=时,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①=或②=,
解方程①得:x=,经检验x=是方程①的解,且符合题意.
方程②得:x(12﹣x)=36,
x2﹣12x+36=0,
△=(﹣12)2﹣4×1×36=0,
此方程的解为x2=x3=6,经检验x=6是方程②的解,且符合题意.
∴当BP=或6时,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存在2个点P,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此时BP的值为或6;
(3)在BD上存在3个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理由是:设BP=x,
∵AB⊥BD,CD⊥BD,
∴∠B=∠D=90°,
∴当=或=时,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①=或②=,
解方程①得:x=,经检验x=是方程①的解,且符合题意.
方程②得:x(15﹣x)=36,
x2﹣15x+36=0,
△=(﹣15)2﹣4×1×36=81,
此方程的解为x2=3,x3=12,经检验x2=3,x3=12是方程②的解,且符合题意.
∴当BP=或3或12时,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存在3个点P,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此时BP的值为或3或12;
(4)设BP=x,
∵AB⊥BD,CD⊥BD,
∴∠B=∠D=90°,
∴当=或=时,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①=或②=,
解方程①得:x=,
方程②得:x(l﹣x)=mn,
x2﹣lx+mn=0,
△=(﹣l)2﹣4×1×mn=l2﹣4mn,
∴当l2﹣4mn<0时,方程②没有实数根,
即当l2﹣4mn<0时,存在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的一个P点;
∵当l2﹣4mn=0时,方程②有1个实数根,
∴当l2﹣4mn=0时,存在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的两个P点;
∵当l2﹣4mn>0时,方程②有2个实数根,
∴当l2﹣4mn>0时,存在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的三个P点.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根的判别式的应用,注意:ax2+bx+c=0(a≠0,a、b、c为常数),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解,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