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第三篇
考前排查
基础排查
基础排查6 常考热点物质
[水合肼(N2H4·H2O)]
1. 水合肼(N2H4·H2O)及其衍生物产品在许多工业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可用作还原剂、抗氧剂、发泡剂等。一种利用NaClO溶液与氨气反应制备水合肼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Ⅰ中盛放浓氨水的仪器为分液漏斗
B. 试剂X可选择CaO固体
C. 为防倒吸,试剂Y可选择苯
D. 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O+2NH3===N2H4·H2O+NaCl
【解析】 苯的密度比NaClO溶液的小,为防倒吸,试剂Y应选择密度比NaClO溶液大的液体,如CCl4等,C错误。
C
2. 水合肼(N2H4·H2O)是重要的氢能源稳定剂,其制备的反应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装置甲制取NH3
B. 用装置乙作反应过程中的安全瓶
C. 制备水合肼时,从装置丙的a口通入NH3
D. 用装置丁吸收反应中过量的NH3
【解析】 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A错误。
A
3. 水合肼(N2H4·H2O)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实验室以Cl2、NaOH和尿素[CO(NH2)2]为原料制备,再用水合肼处理铜氨溶液并制得铜粉,其实验过程表示如下:
已知:N2H4·H2O的沸点约118 ℃,具有强还原性。
(2)若滴加NaClO与NaOH的混合溶液的速度较快,水合肼的产率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2H4·H2O易被NaClO氧化
(1)“合成水合肼”用如图1所示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仪器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颈烧瓶
加入蒸馏水稀释水合肼溶液至3.0~3.25 mol/L,加入适量NaOH固体,边搅拌边逐滴加入铜氨溶液,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同时用2 mol/L硫酸吸收反应中放出的NH3,直至溶液中无气泡产生,停止滴加
4. N2H4·H2O处理碱性银氨{[Ag(NH3)2]+}溶液获得超细银粉的工艺流程如下:
(1)实验室中配制一定体积的银氨溶液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的试剂:2%的稀氨水、2%的硝酸银溶液)。
取一定体积2%的硝酸银溶液于试管中,边振荡试管边向其中滴加2%的稀氨水,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2)制备超细银粉:在水合肼溶液中逐滴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控制20 ℃充分反应。
①水合肼还原银氨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合肼直接与AgNO3溶液反应也能生成Ag,用银氨溶液代替AgNO3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g↓+N2↑+8NH3+5H2O
有效降低溶液中Ag+的浓度,减弱Ag(Ⅰ)的氧化性,降低Ag+与水合肼分子相互碰撞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概率,减小化学反应速率,便于得到超细银粉
(3)实验室通过如下步骤测定所制超细银粉样品中Ag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参与反应)。
①称取超细银粉样品2.500 g,加适量稀硝酸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将滤液和洗涤滤液合并定容到250 mL容量瓶中。
②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酸化后滴入几滴指示剂铁铵矾[NH4Fe(SO4)2]溶液,再用0.100 0 mol/L NH4SCN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滴入最后半滴NH4SCN标准溶液时,溶液变红,且30 s内不褪色
③重复②的操作3次,所用NH4SCN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3.00 mL,求样品中银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已知:Ag++SCN-===AgSCN↓(白色)。
【解析】 (1)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将稀氨水逐滴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2)①水合肼还原银氨溶液得到银粉的同时,还得到N2和NH3,离子方程式见答案。②要制备超细银粉,则银的生成速率不能太快,银氨溶液中Ag+浓度小于AgNO3溶液中 Ag+浓度,则Ag+的氧化性减弱,从而减小化学反应速率,便于得到超细银粉。(3)②达到滴定终点时,过量的SCN-与指示剂中的Fe3+结合生成红色物质,且30 s内不褪色。
5. 某实验室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备N2H4。双极膜是阴、阳复合膜,层间的H2O解离成OH-和H+并可分别通过阴、阳膜定向移动。
(1)双极膜中产生的________(填“H+”或“OH-”)移向多孔铂电极。
(2)石墨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H-
ClO-+2e-+H2O===Cl-+2OH-
[铬酸钾与重铬酸钾]
6. 为了处理废水中含有的大量Cr(Ⅵ),工业上可以用还原法处理。
Ⅰ. 还原沉淀法
6∶1
Ⅱ. 还原吸附法
(3)纳米磁性Fe3O4的制备
以FeSO4和Fe2(SO4)3为原料,在氨水存在的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纳米磁性Fe3O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FeSO4+Fe2(SO4)3+8NH3·H2O===Fe3O4+4(NH4)2SO4+4H2O
(5)Fe3O4@SiO2-GO还原吸附
氧化石墨烯(记作GO)表面含有—COOH等含氧官能团,将氧化石墨烯嫁接在Fe3O4@SiO2的表面得到Fe3O4@SiO2-GO,其去除废水中Cr(Ⅵ)的过程如下:
“吸附”过程中,氧化石墨烯表面带电微粒与Cr3+之间的静电作用是实现“吸附”的重要因素,溶液中Cr3+去除率随pH变化如图所示。
①pH较小时,Cr3+去除率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际除Cr3+时,控制pH约为6,而不选择更高p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H较小时,此时Cr(Ⅵ)被还原生成的Cr3+难以生成Cr(OH)3沉淀,仍以Cr3+存在于溶液中,且溶液中H+浓度较大,导致氧化石墨烯表面带电微粒吸附大量的H+,不利于吸附Cr3+,导致去除率较低
pH大于6,溶液中OH-浓度过大,将与Fe3O4@SiO2-GO中的SiO2反应以及和GO中的—COOH反应,从而破坏Fe3O4@SiO2-GO,使其失效
7. 工业上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CrO2)2,杂质主要为硅和铝的氧化物]制备重铬酸钾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焙烧”时Fe(CrO2)2转化为NaFeO2和Na2CrO4,硅和铝的氧化物分别转化为Na2SiO3和Na[Al(OH)4];NaFeO2能强烈水解。
(1)写出“焙烧”过程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浸”后滤渣的主要成分是Fe(OH)3,“中和”后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Fe(CrO2)2+10Na2CO3
H2SiO3、Al(OH)3
①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K2Cr2O7的摩尔质量为294 g/mol)
滴入最后半滴Na2S2O3标准溶液后,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30 s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94.08% (计算过程见解析)
(4)铬酸铅(PbCrO4)是一种黄色颜料,难溶于水,可由沸腾的铬酸盐溶液与铅盐溶液反应制得。
已知:①Pb(OH)2开始沉淀时pH为7.2,完全沉淀时pH为8.7。
②Cr(Ⅵ)在溶液中物种分布分数与pH关系如图所示。
请设计由K2Cr2O7溶液制备铬酸铅(PbCrO4)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PbCrO4 [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6 mol/L KOH溶液,0.5 mol/L Pb(NO3)2溶液]。
向K2Cr2O7溶液中边搅拌边滴加6 mol/L KOH溶液,至pH略小于7.2,加热溶液至沸腾,边搅拌边加入0.5 mol/L Pb(NO3)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过滤,洗涤,干燥
8. 氧化铬(Cr2O3)主要用于冶炼金属铬、有机化学合成的催化剂等。工业上是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CrO2)2,还含有Al2O3、SiO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3
Cr、Fe
2.8 mol
陶瓷中的SiO2在高温下
会与Na2CO3反应
(3)操作Ⅰ包括过滤与洗涤,简述实验室中洗涤沉淀的操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硫黄在与铬酸钠的反应中转化为硫代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中除Al(OH)3外还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某工厂用448 kg铬铁矿粉[含80%Fe(CrO2)2]制备Cr2O3,最终得到产品182.4 kg,产率为____________(Cr—52)。
(6)Cr3+也有一定毒性,会污染水体,常温下要除去废液中多余的Cr3+,调节pH至少为_________,才能使铬离子沉淀完全[已知: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时视为沉淀完全,Cr(OH)3的Ksp=1.0×10-32]。
将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再重复操作2~3次
H2SiO3
75.0%
5
(2)纳米铁粉还原法:纳米铁粉可将水体中Cr(Ⅵ)还原为Cr3+,再通过调节溶液pH,可使Cr3+转化为Cr(OH)3沉淀而被除去。
0.5
②实验发现,其他条件相同,含铁的物质的量相同,用纳米铁粉和铁-铜粉分别处理pH=5的含Cr(Ⅵ)废水,废水中Cr(Ⅵ)的去除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用铁-铜粉处理含Cr(Ⅵ)废水的效果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Fe-Cu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3)亚硫酸氢钠-石灰乳还原沉淀法:向初始pH不等的几份酸性含铬(总浓度为0.20 mol/L)废水中加入等量NaHSO3,将Cr(Ⅵ)还原成Cr(Ⅲ),再加入石灰乳可将Cr(Ⅲ)转化为Cr(OH)3沉淀。
①已知溶液中含铬物种浓度随pH的变化如图2所示,pH=4时,溶液中主要含Cr(Ⅵ)粒子与NaH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废水中残留Cr(Ⅵ)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实际反应中,控制废水pH为2.5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H偏高,H+浓度低,反应速率较慢;pH偏低,H+浓度大,HSO易转化为SO2气体逸出
(2)沉淀法回收Cr(Ⅵ)。已知:CaSO4和CaCrO4微溶于水,Ksp(BaSO4)=1.1× 10-10,Ksp(BaCrO4)=1.2×10-10。
①向除去CN-和Ni元素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BaCl2,可将Cr(Ⅵ)转化为BaCrO4沉淀。相同时间内,Cr元素沉淀率与溶液初始pH的关系如图1所示。与pH=6相比,初始pH=7时Cr(Ⅵ)去除率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aCrO4沉淀中混有BaSO4等杂质,可加入足量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实现Cr(Ⅵ)的分离回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电解法除Cr(Ⅵ)的一种装置如图2所示。利用阳极生成的Fe2+,还原Cr(Ⅵ)生成Cr3+,最终转化为Cr(OH)3和Fe(OH)3沉淀除去。
①随着电解的进行,阳极表面形成FeO·Fe2O3的钝化膜,电解效率降低。将电源正负极反接一段时间,钝化膜消失。钝化膜消失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极交换后,阴极产生H2,使钝化膜还原
0.5(计算过程见解析)
11. 铬和钒具有广泛用途。从含高价钒(Ⅴ)、铬(Ⅵ)废水中提取铬和钒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
②图1表示pH=4时不同铁钒摩尔比条件下对钒去除率的影响。当铁钒摩尔比大于2时,钒去除率会再次增大、但增加幅度趋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③回收的钒可制备V2O5,V2O5可作为二氧化硫被氧气氧化的催化剂。反应机理如下:
第一步:V2O5+SO2===2VO2+SO3;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4VO2+O2===2V2O5
①写出Na2S2O5还原Cr(Ⅵ)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r(Ⅲ)的存在形态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的分布如图2所示。请补充完整由Cr2(SO4)3溶液制得Cr(OH)3的实验方案:取分离、提纯得到的Cr2(SO4)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温烘干,得到高纯Cr(OH)3晶体。
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蒸馏水、2 mol/L NaOH溶液、1.0 mol/L HCl溶液、 1.0 mol/L BaCl2溶液
边搅拌边加入2 mol/L 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在6~12范围内,静置,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向最后一次洗涤滤液中滴加1.0 mol/L HCl溶液,再加1.0 mol/L BaCl2溶液不再出现浑浊
图2
[次氯酸钠(NaClO)]
12. 实验室制备NaClO溶液并用于处理含氨氮废水。
(1)低温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制得NaClO溶液,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防止装置C温度升高生成副产物NaClO3,可采取的操作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饱和食盐水
装置C使用冰水浴冷却(或向装置A中缓慢滴加浓盐酸)
(2)NaClO溶液处理含氨氮废水(pH为6.0~7.0)。室温下,分别取200 mL预处理后的废水,将初始pH调节至不同值,加入等量NaClO溶液,30分钟后检测剩余氨氮浓度。不同初始pH对NaClO氧化脱除氨氮效果的影响如图1所示,不同初始pH对应反应结束后的pH如图2所示。
①NaClO将废水中NH3氧化为无污染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NaClO溶液的实际投入量大于理论计算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理后的废水pH在6.0~9.0之间才能排放。NaClO溶液处理含氨氮废水初始pH设置为7.0而不是2.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3+3NaClO===N2↑+3H2O+3NaCl
NaClO(或HClO)不稳定,易分解
pH为7.0时氨氮去除率高且调节pH所需的酸更少
图1
图2
用0.050 0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黄色,加入2~3滴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加入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蓝色褪去,且30 s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平行滴定三次,记录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
【解析】 (1)②C中温度低时可有效避免副反应,则为了防止装置C温度升高生成副产物NaClO3可采取使用冰水浴冷却或向装置A中缓慢滴加浓盐酸等。(2)②由图知,pH=2.0时和7.0时,氨氮去除率均较高,但当pH=2.0时,次氯酸根离子易转变为次氯酸而消耗酸,会消耗更多的酸。(3)碘遇淀粉变蓝色,该滴定中以淀粉作指示剂,滴定时,应先以0.050 0 mol/L Na2S2O3滴定到浅黄色,再加入淀粉,再继续以0.050 0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到蓝色恰好消失且30 s不恢复原来的颜色为终点。淀粉指示剂若加入太早,则大量的碘单质与淀粉结合成蓝色物质,这一部分碘就不容易与硫代硫酸钠反应,会使滴定发生误差。滴定到终点后几分钟,溶液又会出现蓝色,这是由于空气氧化碘离子引起的。为避免误差,应作平行实验,故需平行滴定三次。
[二氧化氯(ClO2)]
13.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易溶于水,沸点为11.0 ℃,浓度高时极易爆炸。
(1)实验室在60 ℃的条件下用闪锌矿(主要成分为ZnS)与NaClO3溶液、H2SO4溶液制备二氧化氯,同时生成硫酸锌。
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二氧化氯。则闪锌矿、NaClO3溶液、H2SO4溶液三种反应物的加料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闪锌矿加料过量太多,生成ClO2的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反应过程中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粉碎后的闪锌矿和NaClO3溶液混合(制成浆料)加入三颈烧瓶中,从滴液漏斗中缓慢滴加H2SO4溶液
闪锌矿过量太多时,过量的ZnS将生成的ClO2还原(或者过量的ZnS直接将NaClO3中的Cl还原至更低价态)
加速ClO2的排出;起搅拌作用;稀释ClO2,防止其浓度高时发生爆炸
(2)工业上常用ZnS去除废水中Cu2+。反应为ZnS(s)+Cu2+(aq)===CuS(s)+Zn2+(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已知:Ksp(CuS)=6.0×10-36,Ksp(ZnS)=3.0×10-25 ]。
5×1010
6.75 mg/L(计算过程见解析)
14. 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
(1)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2:
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
(2)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量的亚氯酸盐。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 明矾 b. 碘化钾
c. 盐酸 d. 硫酸亚铁
Cl-、OH-
d
(3)用如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
Ⅰ. 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 mL水溶解后,再加入3 mL稀硫酸;
Ⅱ. 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
Ⅲ. 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ClO2+I-+H+―→I2+H2O+Cl-,未配平);
Ⅳ. 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①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防止碘的逸出,也可吸收未反应的ClO2
0.027 00 g(计算过程见解析)
谢谢观赏基础排查6 常考热点物质
[水合肼(N2H4·H2O)]
1. 水合肼(N2H4·H2O)及其衍生物产品在许多工业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可用作还原剂、抗氧剂、发泡剂等。一种利用NaClO溶液与氨气反应制备水合肼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Ⅰ中盛放浓氨水的仪器为分液漏斗
B. 试剂X可选择CaO固体
C. 为防倒吸,试剂Y可选择苯
D. 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O+2NH3===N2H4·H2O+NaCl
【解析】 苯的密度比NaClO溶液的小,为防倒吸,试剂Y应选择密度比NaClO溶液大的液体,如CCl4等,C错误。
2. 水合肼(N2H4·H2O)是重要的氢能源稳定剂,其制备的反应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A. 用装置甲制取NH3
B. 用装置乙作反应过程中的安全瓶
C. 制备水合肼时,从装置丙的a口通入NH3
D. 用装置丁吸收反应中过量的NH3
【解析】 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A错误。
3. 水合肼(N2H4·H2O)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实验室以Cl2、NaOH和尿素[CO(NH2)2]为原料制备,再用水合肼处理铜氨溶液并制得铜粉,其实验过程表示如下:
已知:N2H4·H2O的沸点约118 ℃,具有强还原性。
(1)“合成水合肼”用如图1所示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 三颈烧瓶 ,仪器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lO-+CO(NH2)2+2OH-===N2H4·H2O+Cl-+CO 。
(2)若滴加NaClO与NaOH的混合溶液的速度较快,水合肼的产率会下降,原因是 N2H4·H2O易被NaClO氧化 。
(3)已知:2[Cu(NH3)4]2++N2H4·H2O+4OH-2Cu↓+N2↑+8NH3↑+5H2O。铜粉沉淀率与水合肼溶液初始浓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请设计由铜氨溶液{主要含有Cu(NH3)4SO4}回收铜粉的实验方案:取一定体积6 mol/L水合肼溶液, 加入蒸馏水稀释水合肼溶液至3.0~3.25 mol/L,加入适量NaOH固体,边搅拌边逐滴加入铜氨溶液,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同时用2 mol/L硫酸吸收反应中放出的NH3,直至溶液中无气泡产生,停止滴加 ,静置、过滤、洗涤、干燥。(须使用的试剂:2 mol/L 硫酸、NaOH固体、铜氨溶液、蒸馏水)
4. N2H4·H2O处理碱性银氨{[Ag(NH3)2]+}溶液获得超细银粉的工艺流程如下:
(1)实验室中配制一定体积的银氨溶液的方法为 取一定体积2%的硝酸银溶液于试管中,边振荡试管边向其中滴加2%的稀氨水,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提供的试剂:2%的稀氨水、2%的硝酸银溶液)。
(2)制备超细银粉:在水合肼溶液中逐滴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控制20 ℃充分反应。
①水合肼还原银氨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4[Ag(NH3)2]++4OH-+N2H4·H2O4Ag↓+N2↑+8NH3+5H2O 。
②水合肼直接与AgNO3溶液反应也能生成Ag,用银氨溶液代替AgNO3溶液的原因是 有效降低溶液中Ag+的浓度,减弱Ag(Ⅰ)的氧化性,降低Ag+与水合肼分子相互碰撞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概率,减小化学反应速率,便于得到超细银粉 。
(3)实验室通过如下步骤测定所制超细银粉样品中Ag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参与反应)。
①称取超细银粉样品2.500 g,加适量稀硝酸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将滤液和洗涤滤液合并定容到250 mL容量瓶中。
②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酸化后滴入几滴指示剂铁铵矾[NH4Fe(SO4)2]溶液,再用0.100 0 mol/L NH4SCN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 当滴入最后半滴NH4SCN标准溶液时,溶液变红,且30 s内不褪色 。
③重复②的操作3次,所用NH4SCN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3.00 mL,求样品中银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已知:Ag++SCN-===AgSCN↓(白色)。
答案:250 mL溶液中,n(Ag+)=n(SCN-)=23.00×10-3 L×0.100 0 mol/L×=2.3×10-2 mol,则样品中银的质量分数=×100%=99.36%
【解析】 (1)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将稀氨水逐滴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2)①水合肼还原银氨溶液得到银粉的同时,还得到N2和NH3,离子方程式见答案。②要制备超细银粉,则银的生成速率不能太快,银氨溶液中Ag+浓度小于AgNO3溶液中Ag+浓度,则Ag+的氧化性减弱,从而减小化学反应速率,便于得到超细银粉。(3)②达到滴定终点时,过量的SCN-与指示剂中的Fe3+结合生成红色物质,且30 s内不褪色。
5. 某实验室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备N2H4。双极膜是阴、阳复合膜,层间的H2O解离成OH-和H+并可分别通过阴、阳膜定向移动。
(1)双极膜中产生的 OH- (填“H+”或“OH-”)移向多孔铂电极。
(2)石墨电极反应式为 ClO-+2e-+H2O===Cl-+2OH- 。
[铬酸钾与重铬酸钾]
6. 为了处理废水中含有的大量Cr(Ⅵ),工业上可以用还原法处理。
Ⅰ. 还原沉淀法
(1)Cr(Ⅵ)在水溶液中有H2CrO4、HCrO、CrO和Cr2O四种存在形式(H2CrO4是二元弱酸),HCrO部分转化为Cr2O的离子方程式为 2HCrO??Cr2O+H2O 。
(2)在pH=2的废水中,Cr(Ⅵ)主要以HCrO和Cr2O的形式存在,选用还原剂FeSO4处理此废水,生成Fe3Cr(OH)12沉淀,Fe2+还原Cr2O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6∶1 。实际投入FeSO4的量需大于上述计算值的可能原因是 Fe2+被溶液中溶解的O2氧化,且随着Cr2O的消耗,HCrO(或CrO)不断转化为Cr2O(或Fe2+被O2氧化,HCrO也能氧化Fe2+) 。
Ⅱ. 还原吸附法
(3)纳米磁性Fe3O4的制备
以FeSO4和Fe2(SO4)3为原料,在氨水存在的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纳米磁性Fe3O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SO4+Fe2(SO4)3+8NH3·H2O ===Fe3O4+4(NH4)2SO4+4H2O 。
(4)纳米磁性Fe3O4的修饰
某研究小组经查阅资料,发现纳米磁性Fe3O4颗粒粒径小,比表面积大,但极易发生团聚。在纳米磁性Fe3O4颗粒表面修饰SiO2(记作Fe3O4@SiO2),可优化纳米磁性Fe3O4降解废水中Cr2O的性能,其原因是 纳米Fe3O4有磁性,会聚集在一起不易分散而影响除铬效果,Fe3O4@SiO2中SiO2起到分散作用,使得纳米Fe3O4不易聚集在一起 。
(5)Fe3O4@SiO2-GO还原吸附
氧化石墨烯(记作GO)表面含有—COOH等含氧官能团,将氧化石墨烯嫁接在Fe3O4@SiO2的表面得到Fe3O4@SiO2-GO,其去除废水中Cr(Ⅵ)的过程如下:
―→―→―→―→―→
“吸附”过程中,氧化石墨烯表面带电微粒与Cr3+之间的静电作用是实现“吸附”的重要因素,溶液中Cr3+去除率随pH变化如图所示。
①pH较小时,Cr3+去除率较低的原因是 pH较小时,此时Cr(Ⅵ)被还原生成的Cr3+难以生成Cr(OH)3沉淀,仍以Cr3+存在于溶液中,且溶液中H+浓度较大,导致氧化石墨烯表面带电微粒吸附大量的H+,不利于吸附Cr3+,导致去除率较低 。
②实际除Cr3+时,控制pH约为6,而不选择更高pH的原因是 pH大于6,溶液中OH-浓度过大,将与Fe3O4@SiO2-GO中的SiO2反应以及和GO中的—COOH反应,从而破坏Fe3O4@SiO2-GO,使其失效 。
【解析】 (2)Fe2+还原Cr2O时,Fe2+变为Fe3+、Cr元素由+6价变为+3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Fe2+)=6n(Cr2O),故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6∶1;由于Fe2+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能被溶液中的溶解氧化,则实际投入FeSO4的量需大于上述计算值。(4)由题干信息可知,纳米磁性Fe3O4颗粒粒径小,比表面积大,但极易发生团聚,在纳米磁性Fe3O4颗粒表面修饰SiO2,可以起到将Fe3O4颗粒分散到SiO2中,阻止其团聚,同时还增大了Fe3O4与废水中Cr2O的接触面积,故可优化纳米磁性Fe3O4降解废水中Cr2O的性能。
7. 工业上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CrO2)2,杂质主要为硅和铝的氧化物]制备重铬酸钾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焙烧”时Fe(CrO2)2转化为NaFeO2和Na2CrO4,硅和铝的氧化物分别转化为Na2SiO3和Na[Al(OH)4];NaFeO2能强烈水解。
(1)写出“焙烧”过程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Fe(CrO2)2+10Na2CO3+7O28Na2CrO4+4NaFeO2+10CO2 。
(2)“水浸”后滤渣的主要成分是Fe(OH)3,“中和”后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H2SiO3、Al(OH)3 (填化学式)。
(3)测定K2Cr2O7产品的纯度:称取重铬酸钾试样2.500 g配成500 mL溶液,取出25.00 mL于锥形瓶中,加10 mL 2 mol/L H2SO4和足量碘化钾(铬的还原产物为Cr3+),置于暗处5 min,然后加入100 mL水,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120 0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2S2O===2I-+S4O),消耗标准溶液20.00 mL。
①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 滴入最后半滴Na2S2O3标准溶液后,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30 s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
②该样品的纯度为 94.08% (计算过程见解析) (写出计算过程,K2Cr2O7的摩尔质量为294 g/mol)
(4)铬酸铅(PbCrO4)是一种黄色颜料,难溶于水,可由沸腾的铬酸盐溶液与铅盐溶液反应制得。
已知:①Pb(OH)2开始沉淀时pH为7.2,完全沉淀时pH为8.7。
②Cr(Ⅵ)在溶液中物种分布分数与pH关系如图所示。
请设计由K2Cr2O7溶液制备铬酸铅(PbCrO4)的实验方案: 向K2Cr2O7溶液中边搅拌边滴加6 mol/L KOH溶液,至pH略小于7.2,加热溶液至沸腾,边搅拌边加入0.5 mol/L Pb(NO3)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过滤,洗涤,干燥 ,得PbCrO4[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6 mol/L KOH溶液,0.5 mol/L Pb(NO3)2溶液]。
【解析】 (2)“水浸”后NaFeO2水解转化为Fe(OH)3,Na2SiO3和Na[Al(OH)4]与醋酸反应生成硅酸和氢氧化铝,则“中和”后滤渣的主要成分是H2SiO3、Al(OH)3。
(3)②根据题意得到关系式:
Cr2O~3I2~6Na2S2O3,
n(Cr2O)=n(S2O)
=×0.120 0 mol/L×20.00×10-3 L×=0.008 mol,m(Cr2O)=0.008 mol×294 g/mol=2.352 g,
该样品的纯度=×100%=94.08%。
(4)根据图中信息,Cr2O浓度随pH的增大而逐渐减小,CrO浓度逐渐增大,且在pH约为7.5时,Cr2O几乎为0,又因Pb(OH)2开始沉淀时pH为7.2,故向K2Cr2O7溶液中边搅拌边滴加6 mol/L KOH溶液至pH略小于7.2,加热溶液至沸腾,边搅拌边加入0.5 mol/L Pb(NO3)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过滤,洗涤,干燥。
8. 氧化铬(Cr2O3)主要用于冶炼金属铬、有机化学合成的催化剂等。工业上是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CrO2)2,还含有Al2O3、SiO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亚铬酸亚铁[Fe(CrO2)2]中Cr元素的化合价是 +3 。
(2)焙烧时的主要反应:4FeO·Cr2O3+8Na2CO3+7O28Na2CrO4+2Fe2O3+8CO2,其中被氧化的元素为 Cr、Fe ,每产生32 g Fe2O3,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8 mol ;该步骤不能使用陶瓷容器,原因是 陶瓷中的SiO2在高温下会与Na2CO3反应 。
(3)操作Ⅰ包括过滤与洗涤,简述实验室中洗涤沉淀的操作: 将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再重复操作2~3次 。
(4)硫黄在与铬酸钠的反应中转化为硫代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CrO+6S+7H2O===4Cr(OH)3↓+3S2O+2OH- ,滤渣中除Al(OH)3外还有 H2SiO3 (填化学式)。
(5)某工厂用448 kg铬铁矿粉[含80%Fe(CrO2)2]制备Cr2O3,最终得到产品182.4 kg,产率为 75.0%(Cr—52)。
(6)Cr3+也有一定毒性,会污染水体,常温下要除去废液中多余的Cr3+,调节pH至少为 5 ,才能使铬离子沉淀完全[已知: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时视为沉淀完全,Cr(OH)3的Ksp=1.0×10-32]。
【解析】 (2)反应中Fe元素由+2价升高到+3价,Cr元素由+3升高到+6价,因此被氧化的元素为Fe、Cr;32 g Fe2O3的物质的量是0.2 mol,消耗氧气0.7 mol,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8 mol。(3)洗涤沉淀要注意用玻璃棒引流且在过滤器中完成。
(5)m(Cr2O3)=×152 g/mol=243.2 kg,Cr2O3的产率=×100%=75.0%。
(6)要使铬离子完全沉淀,c(Cr3+)<10-5 mol/L,则根据Ksp[Cr(OH)3]=1.0×10-32,c(OH-)= mol/L=10-9 mol/L,故pH=5。
9. 水体中的Cr2O、HCrO、CrO是高毒性的重金属离子,可用Cr(Ⅵ)衣示。处理含Cr(Ⅵ)废水的方法有沉淀法、还原法等。
(1)钡盐沉淀法:已知水溶液中存在H2O+Cr2O??2CrO+2H+。向含Cr(Ⅵ)的酸性废水中加入钡盐,可生成难溶于水的BaCrO4沉淀,其他条件一定,使用等物质的量的BaCl2或BaCO3,反应足够长的时间,使用BaCO3时Cr(Ⅵ)的沉铬率要优于使用BaCl2的原因是 BaCO3与H+反应,溶液中H+浓度减小,平衡右移,CrO浓度增大,有利于Cr(Ⅵ)完全转化为BaCrO4沉淀 。
(2)纳米铁粉还原法:纳米铁粉可将水体中Cr(Ⅵ)还原为Cr3+,再通过调节溶液pH,可使Cr3+转化为Cr(OH)3沉淀而被除去。
①在氮气气氛保护下,向一定量的FeCl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NaBH4溶液,可制得纳米铁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H+Fe2++6H2O===Fe↓+2B(OH)3+7H2↑,已知电负性:χ(H)>χ(B),每生成1 mol纳米铁粉,被Fe2+氧化的NaBH4的物质的量为 0.5 。
②实验发现,其他条件相同,含铁的物质的量相同,用纳米铁粉和铁-铜粉分别处理pH=5的含Cr(Ⅵ)废水,废水中Cr(Ⅵ)的去除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用铁-铜粉处理含Cr(Ⅵ)废水的效果更好,原因是 Fe-Cu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
图1
(3)亚硫酸氢钠-石灰乳还原沉淀法:向初始pH不等的几份酸性含铬(总浓度为0.20 mol/L)废水中加入等量NaHSO3,将Cr(Ⅵ)还原成Cr(Ⅲ),再加入石灰乳可将Cr(Ⅲ)转化为Cr(OH)3沉淀。
①已知溶液中含铬物种浓度随pH的变化如图2所示,pH=4时,溶液中主要含Cr(Ⅵ)粒子与NaH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HSO+Cr2O+5H+===3SO+2Cr3++4H2O 。
②废水中残留Cr(Ⅵ)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实际反应中,控制废水pH为2.5的原因是 pH偏高,H+浓度低,反应速率较慢;pH偏低,H+浓度大,HSO易转化为SO2气体逸出 。
【解析】 (2)①由电负性可知,NaBH4中氢元素为-1价、硼元素为+3价,则制备纳米铁粉的反应中NaBH4为反应的还原剂,亚铁离子和水是氧化剂,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每生成1 mol纳米铁粉时,被亚铁离子氧化的NaBH4的物质的量为=0.5 mol。②由铁-铜粉处理含Cr(Ⅵ)的酸性废水时,铁-铜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原电池可加快反应速率。(3)①由图可知,溶液pH为4时,溶液中Cr(Ⅵ)粒子主要为Cr2O,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酸性条件下溶液中Cr2O与HSO的反应。
10. 某电镀厂的酸性废液中含CN-、Cr2O、SO、[Ni(CN)4]2-等离子,须处理后排放。
(1)除CN-、[Ni(CN)4]2-。向废液中加入熟石灰调节pH,再加入NaClO溶液,可将CN-氧化为N2和HCO,其离子方程式为 2CN-+5ClO-+H2O===N2↑+2HCO+5Cl- 。加入NaClO可以促进Ni元素转化为Ni(OH)2沉淀除去,原 因 是 ClO-氧化CN-,使c(CN-)降低,[Ni(CN)4]2-??Ni2++4CN-平衡正向移动,c(Ni2+)增大,促进Ni(OH)2沉淀生成 。
(2)沉淀法回收Cr(Ⅵ)。已知:CaSO4和CaCrO4微溶于水,Ksp(BaSO4)=1.1×10-10,Ksp(BaCrO4)=1.2×10-10。
①向除去CN-和Ni元素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BaCl2,可将Cr(Ⅵ)转化为BaCrO4沉淀。相同时间内,Cr元素沉淀率与溶液初始pH的关系如图1所示。与pH=6相比,初始pH=7时Cr(Ⅵ)去除率较高的原因是 pH=7时,c(CrO)大,利于生成BaCrO4沉淀;初始pH=7,加入的石灰乳更多,Ca2+沉淀了更多的SO和CrO,可使更多的Ba2+用于形成BaCrO4沉淀 。
②BaCrO4沉淀中混有BaSO4等杂质,可加入足量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实现Cr(Ⅵ)的分离回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BaCrO4+2H++2SO===2BaSO4+Cr2O+H2O 。
(3)电解法除Cr(Ⅵ)的一种装置如图2所示。利用阳极生成的Fe2+,还原Cr(Ⅵ)生成Cr3+,最终转化为Cr(OH)3和Fe(OH)3沉淀除去。
①随着电解的进行,阳极表面形成FeO·Fe2O3的钝化膜,电解效率降低。将电源正负极反接一段时间,钝化膜消失。钝化膜消失的原因为 电极交换后,阴极产生H2,使钝化膜还原 。
②电解时,若维持电流强度为5 A,电流效率为96.5%,除去废水中0.015 mol的Cr2O,至少需要电解 0.5 (计算过程见解析) 小时,已知:电流效率(η)=×100%、F=96 500 C/mol(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2)①Cr2O(橙色)+H2O??2H++2CrO(黄色),酸性条件下c(Cr2O)浓度较大、接近中性条件下c(CrO)浓度较大,与pH=6相比,初始pH=7时,c(CrO)高,利于生成BaCrO4沉淀,且加入的石灰乳更多,Ca2+沉淀了更多的SO和CrO,可使更多的Ba2+用于形成BaCrO4沉淀。②BaCrO4沉淀中混有BaSO4等杂质,可加入足量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实现Cr(Ⅵ)的分离回收,反应过程中BaCrO4转化为更难溶的硫酸钡沉淀和Cr2O。(3)②反应中铬元素化合价由+6变为+3,电子转移关系式为Cr2O~6e-,除去废水中0.015 mol的Cr2O,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可知,转移电子0.015 mol×6=0.09 mol,若维持电流强度为5 A,电流效率为96.5%,设至少需要电解t小时,则根据Q=It=5×t×3.6×103×96.5%=0.09×96 500,t=0.5 h。
11. 铬和钒具有广泛用途。从含高价钒(Ⅴ)、铬(Ⅵ)废水中提取铬和钒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
(1)沉钒。先用NaOH调节溶液pH=4,钒(Ⅴ)主要以V10O存在,再用FeCl3溶液沉钒得到钒铁共沉淀物。
①如果用Ca(OH)2调节溶液pH,调节pH开始时就发生“沉钒”的原因是 Ca2+和V10O结合生成了Ca3V10O28沉淀 。
②图1表示pH=4时不同铁钒摩尔比条件下对钒去除率的影响。当铁钒摩尔比大于2时,钒去除率会再次增大、但增加幅度趋缓,其原因是 铁钒摩尔比为2时,Fe3+与V10O恰好形成沉淀Fe2V10O28,但因存在沉淀溶解平衡:Fe2V10O28(s)??2Fe3+(aq)+V10O(aq),故钒去除率达不到100%;当铁钒摩尔比大于2时,上述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或有利于Fe3+形成Fe(OH)3胶体吸附沉钒],故钒去除率再次增大,但增加幅度趋缓 。
图1
图2
③回收的钒可制备V2O5,V2O5可作为二氧化硫被氧气氧化的催化剂。反应机理如下:
第一步:V2O5+SO2===2VO2+SO3;
第二步: 4VO2+O2===2V2O5 (写化学方程式)。
(2)还原。用H2SO4调节溶液pH=2~3,Cr(Ⅵ)以Cr2O存在,再加入Na2S2O5溶液还原。
①写出Na2S2O5还原Cr(Ⅵ)的离子方程式: 2Cr2O+3S2O+10H+===4Cr3++6SO+5H2O 。
②若用过氧化氢还原Cr2O过程中还会生成较稳定的蓝色的过氧化铬(CrO5,Cr元素为+6价)。CrO5分子中存在过氧键,其结构式可表示为 。
(3)Cr(Ⅲ)的存在形态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的分布如图2所示。请补充完整由Cr2(SO4)3溶液制得Cr(OH)3的实验方案:取分离、提纯得到的Cr2(SO4)3溶液, 边搅拌边加入2 mol/L 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在6~12范围内,静置,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向最后一次洗涤滤液中滴加1.0 mol/L HCl溶液,再加1.0 mol/L BaCl2溶液不再出现浑浊 ,低温烘干,得到高纯Cr(OH)3晶体。
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蒸馏水、2 mol/L NaOH溶液、1.0 mol/L HCl溶液、1.0 mol/L BaCl2溶液
【解析】 (1)③根据总反应:2SO2+O2===2SO3,结合第一步反应:V2O5+SO2===2VO2+SO3;则第二步应为VO2与氧气反应生成V2O5。(2)①用H2SO4调节溶液pH=2~3,Cr(Ⅵ)以Cr2O存在,再加入Na2S2O5溶液还原,Cr2O被还原生成Cr3+,Na2S2O5被氧化生成SO,故可写出离子方程式见答案。②根据过氧化铬(CrO5)中Cr元素为+6价,且分子中存在过氧键,则其结构式见答案。(3)由图可知,pH在6~12范围内,Cr(Ⅲ)的存在形态主要为Cr(OH)3。
[次氯酸钠(NaClO)]
12. 实验室制备NaClO溶液并用于处理含氨氮废水。
(1)低温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制得NaClO溶液,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 饱和食盐水 。
②为了防止装置C温度升高生成副产物NaClO3,可采取的操作为 装置C使用冰水浴冷却(或向装置A中缓慢滴加浓盐酸) 。
(2)NaClO溶液处理含氨氮废水(pH为6.0~7.0)。室温下,分别取200 mL预处理后的废水,将初始pH调节至不同值,加入等量NaClO溶液,30分钟后检测剩余氨氮浓度。不同初始pH对NaClO氧化脱除氨氮效果的影响如图1所示,不同初始pH对应反应结束后的pH如图2所示。
图1
图2
①NaClO将废水中NH3氧化为无污染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3NaClO===N2↑+3H2O+3NaCl 。实验中NaClO溶液的实际投入量大于理论计算量,其原因是 NaClO(或HClO)不稳定,易分解 。
②处理后的废水pH在6.0~9.0之间才能排放。NaClO溶液处理含氨氮废水初始pH设置为7.0而不是2.0的原因是 pH为7.0时氨氮去除率高且调节pH所需的酸更少 。
(3)用滴定法测定NaClO溶液中有效氯含量的原理:ClO-+2I-+2H+===I2+Cl-+H2O;I2+2S2O===S4O+2I-。请补充完整该实验方案:取5.00 mL NaClO溶液样品配制成250 mL溶液,取25.00 mL待测液于碘量瓶中,加入10 mL 2 mol/L H2SO4溶液和过量KI溶液,密封在暗处静置5 min; 用0.050 0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黄色,加入2~3滴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加入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蓝色褪去,且30 s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平行滴定三次,记录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 (须使用的试剂:0.050 0 mol/L Na2S2O3溶液、淀粉溶液)。
【解析】 (1)②C中温度低时可有效避免副反应,则为了防止装置C温度升高生成副产物NaClO3可采取使用冰水浴冷却或向装置A中缓慢滴加浓盐酸等。(2)②由图知,pH=2.0时和7.0时,氨氮去除率均较高,但当pH=2.0时,次氯酸根离子易转变为次氯酸而消耗酸,会消耗更多的酸。(3)碘遇淀粉变蓝色,该滴定中以淀粉作指示剂,滴定时,应先以0.050 0 mol/L Na2S2O3滴定到浅黄色,再加入淀粉,再继续以0.050 0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到蓝色恰好消失且30 s不恢复原来的颜色为终点。淀粉指示剂若加入太早,则大量的碘单质与淀粉结合成蓝色物质,这一部分碘就不容易与硫代硫酸钠反应,会使滴定发生误差。滴定到终点后几分钟,溶液又会出现蓝色,这是由于空气氧化碘离子引起的。为避免误差,应作平行实验,故需平行滴定三次。
[二氧化氯(ClO2)]
13.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易溶于水,沸点为11.0 ℃,浓度高时极易爆炸。
(1)实验室在60 ℃的条件下用闪锌矿(主要成分为ZnS)与NaClO3溶液、H2SO4溶液制备二氧化氯,同时生成硫酸锌。
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ZnS+8ClO+8H+Zn2++8ClO2↑+SO+4H2O 。
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二氧化氯。则闪锌矿、NaClO3溶液、H2SO4溶液三种反应物的加料方式是 将粉碎后的闪锌矿和NaClO3溶液混合(制成浆料)加入三颈烧瓶中,从滴液漏斗中缓慢滴加H2SO4溶液 。
③若闪锌矿加料过量太多,生成ClO2的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是 闪锌矿过量太多时,过量的ZnS将生成的ClO2还原(或者过量的ZnS直接将NaClO3中的Cl还原至更低价态) 。
④反应过程中通入N2的作用是 加速ClO2的排出;起搅拌作用;稀释ClO2,防止其浓度高时发生爆炸 。
(2)工业上常用ZnS去除废水中Cu2+。反应为ZnS(s)+Cu2+(aq)===CuS(s)+Zn2+(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5×1010 [已知:Ksp(CuS)=6.0×10-36,Ksp(ZnS)=3.0×10-25 ]。
(3)某同学测定自来水厂经ClO2处理后的水中ClO2的浓度。步骤如下:取水样1.0 L,用稀硫酸调节溶液pH≤2,加入足量KI晶体,摇匀,在暗处静置30 min。取20.00 mL加入锥形瓶中,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001 0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反应原理:I2+2S2O===2I-+S4O,ClO2+I-+H+―→I2+Cl-+H2O未配平),消耗Na2S2O3溶液10.00 mL。则水样中ClO2的浓度为 6.75 mg/L(计算过程见解析) (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1)③若闪锌矿加料过量太多,ZnS具有还原性,过量的ZnS能与Cl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ClO2被消耗。④反应过程中通入N2,既能将生成的ClO2排出,又可以稀释二氧化氯(ClO2)浓度,因二氧化氯浓度高时极易爆炸。(2)根据反应:ZnS(s)+Cu2+(aq)===CuS(s)+Zn2+(aq),则平衡常数:K=====5×1010。
(3)n(Na2S2O3)=10.00×10-3 L×0.001 0 mol/L=1×10-5 mol
根据反应可得关系式:2ClO2~5I2 ~10S2O
m(ClO2)=1×10-5 mol××67.5 g/mol =1.35×10-4 g
1.0 L水样含m(ClO2)=1.35×10-4 g××1 000 mg/g=6.75 mg
则水样中ClO2的浓度为6.75 mg/L。
14. 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
(1)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2:
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Cl+2HCl3H2↑+NCl3 。
②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 Cl-、OH- 。
(2)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量的亚氯酸盐。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是 d (填字母)。
a. 明矾 B. 碘化钾
C. 盐酸 D. 硫酸亚铁
(3)用如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
Ⅰ. 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 mL水溶解后,再加入3 mL稀硫酸;
Ⅱ. 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
Ⅲ. 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ClO2+I-+H+―→I2+H2O+Cl-,未配平);
Ⅳ. 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Ⅴ. 用0.100 0 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2I-+S4O)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 m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
①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 防止碘的逸出,也可吸收未反应的ClO2 。
②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 0.027 00 g(计算过程见解析) (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1)②在NCl3溶液中加入NaClO2,可生成ClO2、NH3和NaCl,发生反应:NCl3+6NaClO2+3H2O===6ClO2↑+NH3↑+3NaOH+3NaCl,则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Cl-、OH-。(2)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ac均不能还原亚氯酸盐,b中KI具有还原性但氧化产物不适合饮用水使用,只有d中Fe2+将ClO还原成Cl-,Fe2+被氧化为铁离子,且铁离子水解生成胶体可净化饮用水,则最适宜的是d,故选d。(3)①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残留的ClO2气体,同时可避免碘的逸出。②含有Na2S2O3物质的量为0.02 L×0.1 mol/L=0.002 mol,则:根据关系式:2ClO2~5I2~10Na2S2O3可知n(ClO2)=n(Na2S2O3)×=0.000 4 mol,所以m(ClO2)=0.000 4 mol×67.5 g/mol=0.027 0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