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排查6 归因分析 过程描述
1. 已知ClO2是黄绿色的气体,易溶于水;ClO2浓度过大易分解。利用如下装置制备亚氯酸钠(NaClO2)。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装置B中,生成ClO2的反应: 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 。
在装置D中,生成NaClO2的反应: 2ClO2+H2O2+2NaOH===2NaClO2+O2+2H2O 。
(2)为什么空气通入的速率过快或过慢都使得亚氯酸钠的产率下降: 空气通入的速率快,ClO2吸收的少,反应生成的NaClO2产率降低;空气通入的速率慢,ClO2浓度大易分解,反应生成的NaClO2产率降低 。
(3)研究测得装置D吸收液中的c(NaOH)与对粗产品中NaClO2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在最佳条件为c(NaOH)= 4 mol/L,= 0.8 。
2. 皮革厂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氨氮(以NH3、NH形式存在),通过沉淀和氧化两步处理后可使水中氨氮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1)沉淀:向酸性废水中加入适量Fe2(SO4)3溶液,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NH4Fe3(SO4)2(OH)6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3Fe3++2SO+6H2O===NH4Fe3(SO4)2(OH)6↓+6H+ 。
(2)氧化:调节经沉淀处理后的废水pH约为6,加入NaClO溶液进一步氧化处理。
①NaClO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lO-+2NH===N2↑+3Cl-+2H++3H2O 。
②研究发现,废水中氨氮去除率随温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当温度大于30 ℃时,废水中氨氮去除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可能原因 ClO-易水解生成HClO,2HClO2HCl+O2↑ 。
(3)实验室将含NO、NO的酸性工业废水的NO全部氧化为NO,分别用铝、铁和铝铁合金对NO进行脱除。在0~3 h内,铝和铁对NO几乎未脱除,而铝铁合金的脱除效率高,其可能的原因是
金属铝、铁表面有氧化膜,阻碍了NO的脱除反应;铝铁合金中,铁和铝可以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3. (1)以TiO2/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乙酸。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100~250 ℃乙酸的生成速率增加的原因: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催化剂的活性增强 。
②100~400 ℃反应的最佳的温度: 250 ℃
③100~400 ℃乙酸的生成速率主要取决于温度影响的范围是 300~400 ℃ 。
(2)由工业级碳酸锂(含有少量碳酸镁等杂质)制备高纯碳酸锂。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在不同温度下蒸发分解碳酸锂的产率与溶解度关系如图:
90 ℃以下,随温度升高,碳酸锂产率升高的原因可能是 碳酸氢锂随温度的升高分解产率增大,碳酸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3)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该工艺控制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
若>1,则会导致 尾气中的NO含量升高 。
若<1,则会导致 Ca(NO2)2产品中的Ca(NO3)2含量升高 。
(4)写出Na2CO3溶液吸收NO2的离子方程式: 2NO2+CO===NO+NO+CO2 。
【解析】 (1)③根据图像,温度超过250 ℃时,催化剂效率降低,在300 ℃时失去活性,故300~400 ℃时乙酸的生成速率主要取决于温度影响。
4. 吸收工厂烟气中的SO2,能有效减少SO2对空气的污染。氨水、ZnO水悬浊液吸收烟气中SO2后经O2催化氧化,可得到硫酸盐。
已知:室温下,ZnSO3微溶于水,Zn(HSO3)2易溶于水;溶液中H2SO3、HSO、SO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分布如图1所示。
(1)氨水吸收SO2。向氨水中通入少量SO2,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H3+SO2+H2O ===2NH+SO(或2NH3·H2O +SO2===2NH+SO+H2O) ;当通入SO2至溶液pH=6时,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阴离子是 HSO (填化学式)。
图1
图2
(2)ZnO水悬浊液吸收SO2。向ZnO水悬浊液中匀速缓慢通入SO2,在开始吸收的40 mim内,SO2吸收率、溶液pH均经历了从几乎不变到迅速降低的变化(见图2)。溶液pH几乎不变阶段,主要产物是 ZnSO3 (填化学式);SO2吸收率迅速降低阶段,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ZnSO3+SO2+H2O===Zn2++2HSO或ZnO+2SO2+H2O===Zn2++2HSO 。
(3)O2催化氧化。其他条件相同时,调节吸收SO2得到溶液的pH在4.5~6.5范围内,pH越低,SO生成速率越大,其主要原因是 随着pH降低,HSO浓度增大 ;随着氧化的进行,溶液的pH将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 (1)向氨水中通入少量SO2时,SO2与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根据图1所示,pH=6时,溶液中含有HSO和SO,且根据微粒物质的量分数曲线可以看出溶液中阴离子浓度最大的是HSO。(2)反应开始时,悬浊液中的ZnO大量吸收SO2,生成微溶于水的ZnSO3,此时溶液pH几乎不变,当ZnO完全反应生成ZnSO3后,ZnSO3继续吸收SO2生成易溶于水的Zn(HSO3)2,此时溶液pH逐渐变小,SO2的吸收率逐渐降低,离子方程式为ZnSO3+SO2+H2O===Zn2++2HSO(或ZnO+2SO2+H2O===Zn2++2HSO)。(3)HSO经氧气氧化生成SO,这一过程中需要调节溶液pH在4.5~6.5的范围内,pH越低,溶液中的HSO的浓度越大,使得催化氧化过程中反应速率越快;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大量的HSO反应生成S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O2===2SO+2H+,即氢离子浓度不断增大,溶液pH不断减小。
5. (1)实验室以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含LiCoO2及少量Al、Fe等)为原料制备Co3O4。
已知:Ksp[Co(OH)2]=1.6×10-15,Ksp(CoC2O4)=6.3×10-8,Ksp(CoCO3)=1.4×10-14。
①“萃取”时,有机磷萃取剂(用HA表示)萃取金属离子的原理可表示为Mn++nHA(有机层)??MAn(有机层)+nH+(水层)。钴、锂在有机磷萃取剂中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随pH的升高,Co2+在有机磷萃取剂中萃取率增大的原因是 萃取产生H+,随pH的升高,H+被消耗,促使萃取金属离子的反应正向移动 。
②“沉钴”时可加入H2C2O4溶液或(NH4)2C2O4溶液反应制得CoC2O4。不能用Na2C2O4溶液代替(NH4)2C2O4溶液的原因是 Na2C2O4溶液的碱性更强,易生成Co(OH)2沉淀 。
(2)实验室以工业级硫酸锰粉末(含少量Ca、Co等的硫酸盐)为原料获得电池级MnSO4,并制备催化剂的载体Mn3O4。
将工业级硫酸锰溶于水,蒸发结晶,趁热过滤除去部分杂质。过程中杂质去除率随MnSO4结晶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杂质去除率随MnSO4结晶率的增大反而下降的原因是 水分大量蒸发,硫酸盐杂质结晶析出量增加 。
(3)MnCl2极易吸水潮解,易溶于水和醋酸,不溶于苯;金属活泼性:Mn>Fe。某科研小组由粗锰粉(含Mn及少量Fe、Ni、Pb等单质)为原料制备MnCl2,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酸溶”时,盐酸要缓慢滴加的原因是 防止活泼金属Mn与盐酸剧烈反应;防止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盐酸大量挥发;防止生成大量气体,使液体溢出 。“酸溶”过程中,溶液中Fe2+的浓度先增大,后略有减小,减小的原因是 一部分Fe2+被Mn置换出来,一部分Fe2+被O2氧化为Fe3+后再转化为Fe(OH)3沉淀出来 。
6. (1)温室气体CO2转化为甲酸(HCOOH)既具有经济技术意义,又具有环保意义,以CO2为碳源制备HCOOH已成为碳化学研究的热点。
CO2直接加氢法:将n(CO2)∶n(H2)=1∶4的混合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同时发生反应1和反应2。
反应1:CO2(g)+H2(g)??CO(g)+H2O(g)ΔH1>0
反应2:CO2(g)+H2(g)??HCOOH(g)ΔH2<0
在不同温度、压强下,测得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如图所示。0.1 MPa时,在600 ℃之后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反应1是吸热反应,反应2是放热反应;600 ℃之后,随着温度升高,反应1正向进行的程度增大,反应2逆向进行,且相同时间内反应1消耗CO2的量大于反应2生成CO2的量 。
图1
(2)环氧乙烷(,别称EO)是重要的杀菌剂和工业合成原料。乙烯直接氧化法可的环氧乙烷,已知发生反应如下。
反应Ⅰ:CH2===CH2(g)+O2(g)―→(g) ΔH1
反应Ⅱ:CH2===CH2(g)+3O2(g)―→2CO2(g)+2H2O(g) ΔH2
乙烯与O2在a、b两种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用EO%衡量)及生成EO的选择性(用EO选择性%表示)与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①依据图给信息,选择制备环氧乙烷的适宜条件为 催化剂a、220 ℃ 。
②M点后曲线下降的原因为 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降低,催化效率下降,发生反应Ⅱ,导致EO选择性下降 。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填字母)。
A. 催化剂的选择性越高,其达到最高反应活性所需的温度越高
B. 不同催化剂达到最高活性时的温度不同
C.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温度成正比
【解析】 (2)①依据图给信息,选择制备环氧乙烷的适宜条件为催化剂a、220 ℃,此时反应温度较低,催化活性、生成EO的选择性较高。②M点后曲线下降的原因为温度升高,超过催化剂的活性温度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催化效率下降,发生反应Ⅱ导致选择性下降;③催化剂需要一定的合适的催化温度,与其选择性高低无关,A错误;不同催化剂达到最高活性时所需的温度不同,B正确;温度过高会导致催化剂失效,故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温度不存在比例关系,C错误。
7. (1)纳米Fe和Fe3O4均可用于降解含Cr2O的废水。实验证明Fe3O4辅助纳米铁去除Cr2O效果更佳,结合图1,分析其原因是 Fe3O4有磁性,吸引纳米铁,使其分散附着在Fe3O4表面,增大表面积;纳米铁能将含Fe3+物质还原为Fe2+,Fe2+浓度增大,降解速率加快 。
图1
(2)利用纳米铁粉去除水体中的Cr(Ⅵ)反应机理如图2所示。
图2
①该反应机理中虚线部分可描述为 H+被吸附到纳米铁表面得电子生成H2的同时生成Fe2+;Fe2+还原Cr(Ⅵ)生成Cr3+和Fe3+ 。
②为了探究溶解氧对水体中的Cr(Ⅵ)去除率的影响,实验小组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其中一组在反应中通入N2,另一组不通入N2。结果表明,实验初期,通入N2的去除率远高于未通入N2的去除率,其原因可能是 有氧条件下,铁粉表面生成的氧化物在反应过程中起了一定阻碍作用 。
③某水样Cr(Ⅵ)的初始浓度为10 mg/L,在相同条件下,探讨了温度为15 ℃、25 ℃、35 ℃、45 ℃对Cr(Ⅵ) 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温度在25 ℃时,去除率最高,其原因是 低于25 ℃时,温度升高,对铁氧化物层的腐蚀起到了促进作用,加快反应速率;高于25 ℃时,温度升高不利于发生吸附反应,导致去除率下降 。
图3
8. 研究O3降解有机物的机理。MnO2催化O3反应的一种机理如图所示,“Vo”表示MnO2表面的氧离子空穴。图中所示的反应步骤Ⅱ可描述为 O3与晶体中的O2-反应生成O,同时释放出O2 。根据此机理,实际具有催化活性的催化剂为 MnO2-x (以含字母x的化学式表示其组成)。
【解析】 由图可知,在步骤Ⅰ中,O3填充了一个氧离子空穴的同时得到了O2,该过程可表示为O3+2e-===O2-+O2,在步骤Ⅱ中,O3分子结合O2-生成O的同时释放出了O2;由此可知,在O3降解有机物的过程中,起到催化作用的是部分O2-,故催化剂的化学式为MnO2-x。
9. 催化剂协同ZVI能将水体中的硝酸盐(NO)转化为N2,其催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如图。
NO转化为N2示意图可以描述为 Fe在催化剂表面失电子变为Fe2+,在催化剂层中,H+得电子变为H,酸性条件下,H还原NO变为NH,NH失去H变为N2 。
10. CO2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减少CO2的排放,充分利用碳资源。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CH4(g)+CO2(g)===2CO(g)+2H2(g)]反应过程机理模型如图所示(“*”表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活性物种)。根据反应机理,生成CO的过程可描述为 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CO2解离成CO和O*(活性氧原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CH4解离成H2和CH(活性亚甲基),O*和H2反应生成H2O,CH和H2O反应生成H2和CO*,CO*从催化剂表面脱附生成CO 。
11. 在金属Pt、Cu和铱(Ir)的催化作用下,密闭容器中的H2可高效转化酸性溶液中的硝态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NO被H2还原为N2的过程可描述为 液体中,H2在单原子铂上失电子生成H+,NO在单原子铜上得到H2失去的电子被还原为NO,NO继续在单原子铜和单原子铂上得电子被还原为N2O,N2O从液体中逸出,在铱表面被H2还原为N2 。
12. 用Ir(Ⅲ)-PNP配合物(物质3)催化氢化CO2得到HCOO-,其循环机理如图所示。
请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的角度描述催化氢化CO2生成HCOO-的过程: H2断键生成H,与物质3形成Ir—H,CO2断开其中一个C===O,物质1中Ir—H断裂,二者形成Ir—O和H—O生成物质2;物质2在碱性条件下,断开Ir—O生成HCOO-。
14.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厌氧氨氧化生物酶体系可以促进H+和电子的转移(如a、b和c),能将废水中的NO转化为N2进入大气层,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描述上述转化的具体过程: NO在酶1存在下反应生成NO和H2O,NO与NH在酶2存在下发生反应生成N2H4和H2O,N2H4再失去电子,转化为N2和H+ 。
(2)若废水中存在一定浓度的O2时,则上述转化无法发生,其可能原因是 NO与O2反应生成了NO2,使步骤Ⅱ无法正常进行 。(共35张PPT)
第三篇
考前排查
主题排查
主题排查6 归因分析 过程描述
1. 已知ClO2是黄绿色的气体,易溶于水;ClO2浓度过大易分解。利用如下装置制备亚氯酸钠(NaClO2)。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装置B中,生成ClO2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在装置D中,生成NaClO2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为什么空气通入的速率过快或过慢都使得亚氯酸钠的产率下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
2ClO2+H2O2+2NaOH===2NaClO2+O2+2H2O
空气通入的速率快,ClO2吸收的少,反应生成的NaClO2产率降低;空气通入的速率慢,ClO2浓度大易分解,反应生成的NaClO2产率降低
4
0.8
(1)沉淀:向酸性废水中加入适量Fe2(SO4)3溶液,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NH4Fe3(SO4)2(OH)6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调节经沉淀处理后的废水pH约为6,加入NaClO溶液进一步氧化处理。
①NaClO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发现,废水中氨氮去除率随温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当温度大于30 ℃时,废水中氨氮去除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以TiO2/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乙酸。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100~250 ℃乙酸的生成速率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100~400 ℃反应的最佳的温度:___________
③100~400 ℃乙酸的生成速率主要取决于温度影响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催化剂的活性增强
250 ℃
300~400 ℃
(2)由工业级碳酸锂(含有少量碳酸镁等杂质)制备高纯碳酸锂。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在不同温度下蒸发分解碳酸锂的产率与溶解度关系如图:
90 ℃以下,随温度升高,碳酸锂产率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氢锂随温度的升高分解产率增大,碳酸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尾气中的NO含量升高
Ca(NO2)2产品中的Ca(NO3)2含量升高
+CO2
【解析】 (1)③根据图像,温度超过250 ℃时,催化剂效率降低,在300 ℃时失去活性,故300~400 ℃时乙酸的生成速率主要取决于温度影响。
4. 吸收工厂烟气中的SO2,能有效减少SO2对空气的污染。氨水、ZnO水悬浊液吸收烟气中SO2后经O2催化氧化,可得到硫酸盐。
(1)氨水吸收SO2。向氨水中通入少量SO2,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通入SO2至溶液pH=6时,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阴离子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图1
(2)ZnO水悬浊液吸收SO2。向ZnO水悬浊液中匀速缓慢通入SO2,在开始吸收的40 mim内,SO2吸收率、溶液pH均经历了从几乎不变到迅速降低的变化(见图2)。溶液pH几乎不变阶段,主要产物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SO2吸收率迅速降低阶段,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ZnSO3
减小
5. (1)实验室以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含LiCoO2及少量Al、Fe等)为原料制备Co3O4。
萃取产生H+,随pH的升高,H+被消耗,促使萃取金属离子的反应正向移动
Na2C2O4溶液的碱性更强,易生成Co(OH)2沉淀
(2)实验室以工业级硫酸锰粉末(含少量Ca、Co等的硫酸盐)为原料获得电池级MnSO4,并制备催化剂的载体Mn3O4。
水分大量蒸发,硫酸盐杂质结晶析出量增加
(3)MnCl2极易吸水潮解,易溶于水和醋酸,不溶于苯;金属活泼性:Mn>Fe。某科研小组由粗锰粉(含Mn及少量Fe、Ni、Pb等单质)为原料制备MnCl2,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酸溶”时,盐酸要缓慢滴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溶”过程中,溶液中Fe2+的浓度先增大,后略有减小,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活泼金属Mn与盐酸剧烈反应;防止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盐酸大量挥发;防止生成大量气体,使液体溢出
一部分Fe2+被Mn置换出来,一部分Fe2+被O2氧化为Fe3+后再转化为Fe(OH)3沉淀出来
6. (1)温室气体CO2转化为甲酸(HCOOH)既具有经济技术意义,又具有环保意义,以CO2为碳源制备HCOOH已成为碳化学研究的热点。
CO2直接加氢法:将n(CO2)∶n(H2)=1∶4的混合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同时发生反应1和反应2。
在不同温度、压强下,测得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如图所示。0.1 MPa时,在600 ℃之后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反应1是吸热反应,反应2是放热反应;600 ℃之后,随着温度升高,反应1正向进行的程度增大,反应2逆向进行,且相同时间内反应1消耗CO2的量大于反应2生成CO2的量
乙烯与O2在a、b两种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用EO%衡量)及生成EO的选择性(用EO选择性%表示)与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①依据图给信息,选择制备环氧乙烷的适宜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M点后曲线下降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填字母)。
A. 催化剂的选择性越高,其达到最高反应活性所需的温度越高
B. 不同催化剂达到最高活性时的温度不同
C.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温度成正比
催化剂a、220 ℃
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降低,催化效率下降,发生反应Ⅱ,导致EO选择性下降
B
【解析】 (2)①依据图给信息,选择制备环氧乙烷的适宜条件为催化剂a、 220 ℃,此时反应温度较低,催化活性、生成EO的选择性较高。②M点后曲线下降的原因为温度升高,超过催化剂的活性温度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催化效率下降,发生反应Ⅱ导致选择性下降;③催化剂需要一定的合适的催化温度,与其选择性高低无关,A错误;不同催化剂达到最高活性时所需的温度不同,B正确;温度过高会导致催化剂失效,故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温度不存在比例关系,C错误。
Fe3O4有磁性,吸引纳米铁,使其分散附着在Fe3O4表面,增大表面积;纳米铁能将含Fe3+物质还原为Fe2+,Fe2+浓度增大,降解速率加快
(2)利用纳米铁粉去除水体中的Cr(Ⅵ)反应机理如图2所示。
图2
①该反应机理中虚线部分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探究溶解氧对水体中的Cr(Ⅵ)去除率的影响,实验小组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其中一组在反应中通入N2,另一组不通入N2。结果表明,实验初期,通入N2的去除率远高于未通入N2的去除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被吸附到纳米铁表面得电子生成H2的同时生成Fe2+;Fe2+还原Cr(Ⅵ)生成Cr3+和Fe3+
有氧条件下,铁粉表面生成的氧化物在反应过程中起了一定阻碍作用
③某水样Cr(Ⅵ)的初始浓度为10 mg/L,在相同条件下,探讨了温度为15 ℃、 25 ℃、35 ℃、45 ℃对Cr(Ⅵ) 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温度在25 ℃时,去除率最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低于25 ℃时,温度升高,对铁氧化物层的腐蚀起到了促进作用,加快反应速率;高于25 ℃时,温度升高不利于发生吸附反应,导致去除率下降
8. 研究O3降解有机物的机理。MnO2催化O3反应的一种机理如图所示,“Vo”表示MnO2表面的氧离子空穴。图中所示的反应步骤Ⅱ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此机理,实际具有催化活性的催化剂为____________(以含字母x的化学式表示其组成)。
MnO2-x
10. CO2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减少CO2的排放,充分利用碳资源。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CH4(g)+CO2(g)===2CO(g)+2H2(g)]反应过程机理模型如图所示(“*”表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活性物种)。根据反应机理,生成CO的过程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在金属Pt、Cu和铱(Ir)的催化作用下,密闭容器中的H2可高效转化酸性溶液中的硝态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2. 用Ir(Ⅲ)-PNP配合物(物质3)催化氢化CO2得到HCOO-,其循环机理如图所示。
请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的角度描述催化氢化CO2生成HCOO-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断键生成H,与物质3形成Ir—H,CO2断开其中一个C===O,物质1中Ir—H断裂,二者形成Ir—O和H—O生成物质2;物质2在碱性条件下,断开Ir—O生成 HCOO-
(1)描述上述转化的具体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废水中存在一定浓度的O2时,则上述转化无法发生,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与O2反应生成了NO2,使步骤Ⅱ无法正常进行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