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and Thinking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and Thinking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5-02-08 22:2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教科书书名 人教版·英语(必修1)
设计主题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 Reading and Thinking
1.设计理念分析
“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依据这一目标,将本节课处理为:1.课前预习,对文章的体裁特点进行分析,梳理文脉、概括文章大意,绘制思维导图,并完成课前任务知识清单,为课堂上的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2. 课上深层次阅读文本,与作者对话并形成自己的解读,从而完善思维导图,最后将其应用于课文理解后的再创造性复述。3.整节课以“激活已知--联想词汇--思考分享--交流互动--结果检测--评价过程”为主线,高效的完成预定教学目标。
2.语篇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是此单元的第二课时。主题语境为“人与自然” [What]:文章叙述了1976年7月28日凌晨发生在河北省东北部唐山市的大地震的情况:地震前所发生的一些异常现象,地震发生后对整个城市造成的毁灭性破坏,以及随之而来的全国军民大援救。 [Why]:文章向学生展示了自然灾害的强大威力,人们应该怎样通过认识地震前的预兆尽量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以及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 [How]:本文属于一篇报告文学。文章采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数据精确、语言生动形象。
3.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课时,对自然灾害进行了讨论,熟悉了话题以及相关的词汇。另外,经过初高中英语阅读技巧的衔接教学和阅读文本转换为思维导图的方式方法的初步探究,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尤其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互动探究模式的运用以及班级小组文化的建设,已经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参与意识,完全有能力适应“课前自主学习”,“课上互动探究”等一系列的教与学活动。
4.教学目标分析
1、语言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作者写作意图。 学习重要单词和词组:earthquake, right away, burst, event, as if, at an end, ruin, in ruins, suffering, injure, destroy, useless, shock, rescue, trap, disaster, dig out, bury 2、学习能力目标:通过话题词汇讨论,学会利用分类法学习并掌握大量的词汇。通过文章中开放式问题的探究,和好词好句的分析,加深对于文章的深层次理解以及总结归纳,判断推理等阅读技能的提高。运用“口头报告”(verbal report)的方法,也就是“有声思维”(thinking aloud),全班范围内交流各自的阅读思维和技能。通过完成各项课堂任务,加强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训练。 3、思维品质目标:通过“验证结果”(Verify result)这个环节,学会检验自己使用这些策略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更有效地灵活运用各项策略。通过完成“课前预习”,“课内两两对学、小组讨论、组间挑战”以及“课后巩固提升”等学习过程,进一步使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 4、文化意识目标:通过“组间互动”,“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等竞争和评价机制的引入,增强学习兴趣,并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开放式问题的思考,对文章中人们地震前的无知行为提出质疑,养成批判思维的习惯,并增强防灾减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意识。
5.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总结文章大意,捕获唐山大地震的细节。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描述自己经历的灾难;激发学生内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意识。
6. 教学方法分析
1.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Approach): 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2.探究型教学法:合作探究,相互验证阅读策略运用情况。合作交流,对于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与作者互动,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目的。 3.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应用”的角度设计出各种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来体验成功,发挥自身的语言学习潜能。
7.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1:课前预习 一、自主预习,绘制思维导图 1.认真阅读课文,分析文体特征,把握文章大意。 在教师的指引下,对文章的体裁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养成了梳理文脉、概括文章大意的阅读策略。熟悉并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和方法,把抽象的阅读思维过程用直观的图画表现出来,为课堂上的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再次阅读课文,完成课前任务清单。 PeriodEvents Part 1(para.____) _________the quake The water in the ______rose and fell. The well walls had deep_______ and smelly gas. Animals became ___________. People saw______ ________in the sky. The water pipes cracked and_________. Part 2(para._____) _________the quakeAt 3:42am, everything began to _______. It seemed______ ______the world was at an end. A huge crack______ ______ houses, roads and canals. In fifteen seconds, a large city lay_______ _________. Many people _______or were ________during the quake.Nearly everything was__________. _______ covered the ground like red autumn leaves. Two _______ and most of the bridges fell. The railway tracks were now ________pieces of _______. ______ now filled the wells instead of water. Later that_______, another big quake ______Tangshan. People were________. Water, food, and __________ were hard to get People began to wonder how long the ________would last. Part 3 (para._____) _________the quake The ____organized teams to ______ _____ those who were ______and to ____ the dead. Miners were ________ from the coal mines. Workers built __________ for survivors. ______ ______was taken to the city.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练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并发现自己记忆有困难的词汇。同时也让学生即时评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学会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实效。 环节2:课堂互动探究 步骤1:激活背景知识(Active prior knowledge) 1. 动画展示汶川和唐山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并回答以下问题: What happened in Wenchuan on May 12th, 2008 Which city did another earthquake shake on July 28th, 1976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相关话题的讨论激活并构建学生的背景图式。动画和声音效果的使用,在引出本节课主要话题的同时,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于地震这一话题的思考。 步骤2:联想词汇(Call up vocabulary) 关于地震的话题词汇风暴: What words will you think of when talking about an earthquake 2.词汇归类 把学生头脑风暴的词汇分成三类:damage、feeling、rescue 设计意图:使用头脑风暴让学生尽可能回忆起话题相关联的词汇,从而进行词汇学习的技能指导:使用PPT预设学生可能忽视的关于援救方面的词汇,使得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更主要的是为接下来课文三个阶段的分析做好铺垫。 步骤3:思考理解意义 检测阅读理解(学习理解) 阅读课文,独立完成课堂任务单上的阅读理解练习。 用小组竞答的方式,核对答案,并进行阅读技能指导。 Part 1:_________before the earthquake Did people in Tangshan predict what will happen Find hints in paragraph 1 to support your idea. Part 2:_________during the earthquake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in the passage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se data: A. 15 B. 400,000 C. 500,000 Part 3:_________after the earthquake What help did the survivors in Tangshan get after the earthquake _ 设计意图: 在学生预习了课文并把握好文脉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探究式阅读,深入理解文章,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质量。教师施以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元认知技能:根据有关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推断;略读、找读、查阅、检阅等。 评判性阅读(应用实践) 独立阅读课文,欣赏课文中丰富的文字表达,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思考两个问题: Why did the author put this sentence here 作者为什么把这个句子放在这个位置? What is the language feature 语言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 学生要用自己的视角去分析文章,体会文章里表达贴切,内涵丰富的句子,并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与作者进行对话,由此形成自己对于文本的解读。这部分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思维的空间,从而实现丰富的课堂生成,达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并增强学生团结一心,勇于克服困难的高贵品质。 步骤4:合作交流 &分享汇报(迁移创新) 教师提问: The title is “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Why don’t we use “Tang shan” but “The earth” 学生自主交流讨论,并选派代表陈述。教师引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设计意图: 独学——组内学习——全班学习,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解决问题中共同提高,集思广益。这个环节利用“口头报告”(verbal report)方法,也就是“有声思维”(thinking aloud),帮助学生学会检验自己使用阅读策略的情况。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互动过程中产生各种生成性问题。再让学生互助加以解决,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加以点拨,实现“点在关键处”, 引导学生由情境互动向思维互动的提升。 步骤5:评估学习效果 1.教师呈现任务:Polish your thinking map and add detailed information. Then have a summary according to your thinking map. 2.为学生提供两个上台展示的机会。每一位学生展示完之后,让全班学生根据他的表现情况给予赋分和评价,最后评出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复述,一方面检测了学生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及对课文掌的握。另一方面提升他们动手能力,把枯燥的课文复述转变成生动有趣的思维导图展示,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环境,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让全班学生根据上台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赋分,并计入组内的积分,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小组的归属意识,同时也进一步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模式,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步骤6:归纳总结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环节:Active prior knowledge,Call up vocabulary,Think about meaning,Interact with each other,Verify results,Evaluate progress。将首字母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单词:ACTIVE。 2. 学法指导: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要积极地阅读,而且要积极地思考,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养成强烈的策略意识。 3. 主题升华:大爱无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设计意图: 梳理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环节,强化“思维阅读”和“阅读策略应用”的重要性。对于课堂小组合作效果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争先创优”的良好心态,实现小组合作的可持续开展。另外,自然的渗透“课程思政”,落实核心素养。 环节3:课后巩固提升(家庭作业) China Daily wants some articles on natural disasters. Please 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discribe a disaster you experienced or heard of. Optional: Search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natural disasters to polish your article.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强化和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仿写其他所见或所闻的自然灾害。选做题进一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
6.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1. 学生上台展示评价。每一位学生展示完之后,让全班学生根据他的表现情况当场赋分,作为评选最佳选手的依据,同时还可以将赋分计入组内的积分。 CriteriaFull MarksFacing the audience and being confident enough5 pointsExpressing yourself clearly using the thinking map5 pointsCovering most of important points5 pointsConveying your feel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sage5 points
设计意图:评价机制的引入,大大得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小组的归属意识,同时也进一步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互动和评价的主人。 2. 小组活动自评。在课前把下面的评价表发给每个学生,课后请他们填写下表,评价自己和小组在讨论中的表现。 QuestionsAnswersDid you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your group discussion Did you listen carefully when other members in your group speak Did you encourage each other to speak Did you review each others’ answers in discussing the topic Did your group work well If not, how will you improve your group work next time
设计意图: 把学生小组活动的表现列入学科学习评价的一部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使小组活动确实起到创设语言实践机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