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高二地理(B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11月13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秘鲁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当地时间11月19日下午习主席还抵达了巴西利亚(西三区)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并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习主席访问南美洲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B. 北京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C.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D. 南极圈内极昼范围变大
2. 习主席抵达巴西利亚时,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 伦敦(中时区)旭日东升 B. 北京(东八区)华灯初上
C. 孟买(东五区)夜幕沉沉 D. 悉尼(东十区)夕阳西下
下图是某游客2024年2月16日在颐和园著名景点十七孔桥拍摄的日出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游客拍摄照片时,面对的方向是( )
A. 东南 B. 西南 C. 东北 D. 西北
4. 该游客同一年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再次拍摄到相同日出景观的日期大约为( )
A. 4月26日 B. 5月17日 C. 10月28日 D. 11月16日
5. 该游客一个月之后在相同地点拍摄日出照片,会发现( )
①日出时间提前②日出时间推迟③太阳位置左移④太阳位置右移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河流阶地是因为河流下切侵蚀,使得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貌。北京平谷燕山山前的将军关石河共发育有5级阶地,下图为该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河流阶地最早形成的是( )
A T1 B. T2 C. T4 D. T5
7. T3阶地上覆盖的黄土层最可能来自( )
A 岩石风化 B. 风力堆积 C. 流水侵蚀 D. 流水堆积
8. 形成各级阶地明显的二元结构(下部为砂砾石,上部为砂质黏土)原因是( )
A. 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相对稳定 B. 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相对下降
C. 阶地形成过程中,水流速度变慢 D. 阶地形成过程中,水流速度变快
下图为2024年12月3日8:00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时刻纽约的风向为( )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10. 该时刻被冷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 赤道低压带 B. 副热带高压带 C. 副极地低压带 D. 极地高压带
11. 图中甲乙附近存在一个锋面系统,粗实线为锋线,关于该天气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A 冷锋,甲处天气晴朗 B. 冷锋,乙处天气晴朗
C. 暖锋,甲处天气晴朗 D. 暖锋,乙处天气晴朗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岛国,因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被称为“印度洋上的珍珠”。其东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渔获量受洋流影响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下图为斯里兰卡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斯里兰卡东侧海域渔获量最大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3. 斯里兰卡南部海域常年气温较高,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水较多,将热量输入到海洋 B. 暖流经过,大气蒸发释放热量
C. 暖流经过,增加海水潜热释放 D. 降水较多,水汽冷凝吸收热量
小五台山位于北京西侧200多公里的河北省境内,是太行山的主峰。下图为小五台山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导致小五台山垂直带谱不够丰富的因素有( )
①纬度位置②山地面积③相对高度④大气环流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5. 小五台山北坡森林带比南坡分布的面积更大、海拔更高,主要原因是北坡( )
A. 光照更好 B. 降水更多 C. 热量更好 D. 水分更好
16. 该山山麓地带森林稀少,植被以次生植被、人工植被为主,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海拔高气温较低 B. 深居内陆降水少 C. 人类活动的干扰 D. 砂质黄土肥力低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黎城县地处太行山南段核心地段,这里断裂构造发育,地形奇险,峰峦起伏,岩墙峭壁绵延数千米,自上而下主要分布有岩性坚硬的红色砂岩、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这里的茶壶山,因上小且陡,下大且缓,形似茶壶而得名;而岩墙峭壁上的黄崖洞则为一处石灰岩溶洞,洞内石笋、石钟乳和石柱发育;洗耳河源头也发育于此,七、八股清泉从池底汩汩涌出,形成一汪清泉。下图为黎城县位置示意图以及茶壶山、黄崖洞和洗耳河源头的景观图。
(1)从岩石形成来看,指出组成黄崖洞的岩石类型,并说出该处岩石形成时的主要地理环境特征。
(2)根据材料,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茶壶山的形成过程。
(3)从地质和地形角度分析洗耳河源头泉水的形成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宋时期,江苏海堤早已颓坏。每年秋季海风凛冽、海潮泛滥,往往阡陌洗荡,庐舍漂流,人畜丧亡,盐灶也多被冲毁。宋范仲淹监西溪(今属东台)盐仓时,为阻挡海潮,兴修海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后人为纪念范仲淹,将阜宁至吕四的海堤统称为“范公堤”。
(1)描述宋代以来的江苏海岸线变化情况,并从冲淤变化角度说明海岸线变化原因。
(2)从大气运动角度,分析江苏沿海地区秋季易发生海潮泛滥的原因。
(3)苏南盐田每年6月停产,7—8月进入晒盐的黄金时段,试从天气角度分析原因。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然而,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后,黄河的一级支流渭河的河床却不断抬升,并最终在下游的西安至潼关段形成“地上河”。下图为黄河流域部分水系分布图。
(1)分析渭河下游河段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说出渭河西安—潼关段补给方式显著变化并说明原因。
(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渭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绝密★启用前
高二地理(B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D 2. C
【3~5题答案】
【答案】3. A 4. C 5. A
【6~8题答案】
【答案】6. D 7. B 8. C
【9~11题答案】
【答案】9. D 10. C 11. C
【12~13题答案】
【答案】12. B 13. C
【14~16题答案】
【答案】14. A 15. D 16.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类型:石灰岩。环境:温暖浅海,生物遗体、贝壳等钙物质沉积。
(2)内力致岩层断裂变形;外力作用下,软岩被快速侵蚀掏空,硬岩留存,上部崩塌,形成上小下大、形似茶壶状的茶壶山。
(3)地质:有石灰岩,溶蚀形成裂隙、溶洞利于储水;断裂构造增强水力联系,使得地下水流动汇聚。地形:地势起伏大,地下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在山谷处汇集,遇合适出口涌出成泉。
【18题答案】
【答案】(1)变化情况:海岸线整体向海洋方向推进;北部海岸线变化幅度大于南部。变化原因:宋代以来,海岸地带泥沙堆积速度大于海浪的侵蚀速度;北部地区河流输沙量更大,海岸地带泥沙堆积速度大于南部。
(2)秋季偏东风(海风、东风均可)强劲,助推潮水位升高;秋季台风多发,强风产生的风暴潮推动海水向岸边堆积。
(3)苏南盐田地处长江中下游,6月份是梅雨季节,阴雨天气多不适合晒盐;7--8月进入伏旱天气,晴天多,气温高,盐田蒸发大。
【19题答案】
【答案】(1)渭河北部支流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该河段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在河床大量沉积;三门峡枢纽建成后,抬高了下游水位,加剧了河床泥沙的淤积。
(2)显著变化:该河段失去了地下水的补给。原因: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后,渭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河床高于两侧地面,因而失去了地下水的补给。
(3)“地上河”的河床抬高,洪峰水位升高;“地上河”的洪水更容易漫溢,进而在周边形成泛滥平原;“地上河”导致沿岸地下水位抬高,使得土壤盐碱化问题加重;盐碱化的土壤会导致植被难以生长,植被覆盖率下降;植被退化和水系改变使该区域的气候调节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