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0 16:5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C.毛泽东的两篇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分别写于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和社会主 B.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
义建设时期,既是当时党的工作开展的具体指导,又是精辟的理论著作。 C.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
D.同为纪念性散文,《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都有很强的抒情性,但前者抒情直露显豁,后者含 D.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
蓄深沉。 1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8 分,每小题 2 分) A.材料一中墨子提出“天下兼相爱”,就能消除种种乱象,使天下大治。这使用了假设论证。
材料一: B.材料二重点谈论儒家的“仁”,孔子认为能够做到广施普济不仅可以被看做是仁者,简直可以被当做圣人。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 C.材料三中齐宣王肯定孟子的王政主张,但又不想实行,于是辞以“好货”,但孟子用“与百姓同之”的观点最
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 终说服齐宣王。
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 D.这三则材料既体现了孔孟儒家思想的一脉相承,也体现了儒墨两家思想的相通之处。
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 第Ⅱ卷(共 92 分)
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三、(21 分)
(选自《墨子·兼爱》,有删改)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材料二: (1)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3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 (2)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2分)
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6.三则材料都体现了“爱民”的思想,请结合文本概括其不同之处。(3分)
(选自《论语·雍也》,有删改) 1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下列小题。(7分)
材料三 无衣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诗经·秦风》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王曰:“王政可得闻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对曰:“昔者文主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鳏寡孤独,此四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舒矣富人,哀此茕独。’”王曰:“善哉言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乎!” 岁暮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杜甫[唐]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家与家不相乱 家:卿大夫的封地 A.《无衣》全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每章都以“岂曰无衣”开头,既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又反复强调了诗歌
B.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济:周济 的主题。
C.罪人不孥 孥:妻子儿女 B.《无衣》中“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三句表现了士兵们并肩作战的决心,“修我戈矛”“修我矛
D.寡人好货 货:财物 戟”“修我甲兵”三句表达了士兵们积极备战的态度。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岁暮》颔联中的“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通过想象积极备战,抵抗入侵的情形,分别从
A.视父兄与君若其身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B.王政可得闻与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D.《岁暮》前四句主要陈时事,后四句主要抒怀抱,层次清楚,结构井然,语无虚设,字字中包含诗人对国家的
C.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热爱和殷忧。
D.于王何有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2)两首诗都表达爱国主义精神,但情感各异,请简要分析。(4分)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A.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 (1)自见者不明, , ,自矜者不长。《<老子>四章》
(2)《论语·泰伯》中“ , ”两句指出君子必须具有宏大的志向、坚忍的品质,因为他责 我正要去三连,三连长毛振华同志听到这个事后就找来了。他“毛遂自荐”地说自己一定能完成上级首长
任重大,要经过长期奋斗。 交给的任务,为此,摆了很多理由。毛振华同志我熟悉,二十四五的年纪,瘦高个子,人机警聪明,说话声音很
(3)在《礼记·大学》中,阐述无论天子还是百姓,都应该修身养性的句子是“ , ”。 响,是湘江边上长大的庄稼人,曾经给贺龙同志当过勤务兵。他打仗勇敢得很,像只猛虎,但是水性好不好我不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16 分) 大清楚。他见我怀疑他的水性,衣服一脱,说:“行不行,当场扎两个猛子!”引得在场的同志一阵大笑。
忆长征 要求过江当先锋的人实在太多了,这可把耿飙团长和我忙坏了,直到半夜一点,还有人争着要去,争这十
杨成武 八个名额中的一个。有的同志没被挑上,不服气,直接向团长和我请战。
①夜晚,正是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三十一号的晚上,部队在乌江边上迎新守岁。以住,在中央苏区的时候,每 第二天,试渡开始了。为了不失时机,决定在早晨进行。这一日,风嗖嗖,雨绵绵,刚下过一场雪,天出
逢过年或者“八一”,都要举行一些联欢活动。 奇的冷。上午九点钟,伴攻先行开始。我们打出了第一排机关枪子弹,敌人就慌慌忙忙进入攻势,又是机枪,又
②记得一九三三年在藤田,各种活动之规模异常宏大。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对作战有功的同志颁发红星奖 是迫击炮,乒乒乓乓,十分热闹。就在这敌人打得热火朝天的当儿,我在渡口上游五百公尺的一个竹林里,正面
章。那次,军团奖给我们四团一面红彤彤的大旗,上面写着“英勇冲锋红四团”几个醒目的大字。 对即将下水的八位勇士。这八名是从十八名勇士中挑出来的,他们的任务是拉过去一条缆绳,以便后续部队渡
③温坊战斗胜利之后,在福建长汀南山坝进行的一次文娱体育活动,又别具风味。那次,我们举办了盛大的 江。
演出活动,军团政委聂荣臻同志的热情真高,百忙之中编写了一个以大革命时期式汉工人收复英租界为背景的剧 我对这八名勇士说道:“同志们,战斗打响了。今天下雪,天冷,有风,风也冷,江水更冷,但是,再
本,还亲自担任角色登合演出。 冷,也不能阻挡我们红军凫水过江!”毛振华同志第一个站出来,说:“为了突破乌江,完成战斗任务,冰水我们
④我们更是活跃,做游戏、运动比赛……全和战士一起,闹成一团。常见的一种游戏——击掌传手绢,总是 也要过去!”
引得大家笑声不绝。还有什么“矮人过桥”(钻凳子)啦,比赛唱山歌啦,名堂多得很。在那热热闹闹的气氛里, “好,祝你们成功!”说着,我手一挥,小白连忙端过来一壶酒,我和团长给这八位同志,每人斟了一
同志们回忆一年的战斗与工作,谁都想争着摆一摆,谈一谈。 碗,然后说:“祝你们胜利!”八位同志高举酒碗,一饮而尽。
⑤今晚,在寒风料峭的乌江边上,送旧岁迎新年,与昔日相比,自然别有一种滋味,但各连还是开了晚会。 “出发!”耿团长发出命令。
这个晚会,主要是进行战斗动员。大家聚在马灯、篝火旁,回顾离开苏区以来的战斗,总结教训,激励斗志。我 八位同志几乎同一个时间脱下上衣,打着赤膊,腰里缠着驳壳枪,头上顶着一捆绑好的手榴弹,“扑通”
们的红军队伍,尽管刚突破四道封锁线,遭到了重大损失和挫折,但依然斗志旺盛。 一声跃入水中,他们一手拉着一根绳子,一手轻轻地划着。
⑥“突破乌江”“拿下遵义、桐梓”“到遵义去过新年”“乌江虽险,又怎能挡住红军飞渡”这些口号,成了 (有删改)
每个干部战士的决心和信念。江风带着冰冷的寒气从低矮的房顶掠过,然而凡是有我们红军在的每间屋子里,都 1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热气腾腾,飞出窗外的都是那铿锵的誓言。 A.本文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先从联欢活动写起,突出红军战士的战斗士气,再写备战过程,突出红军战士们
⑦天将破晓,耿飙同志还专门叫小白弄了一小锅红枣炖鸡,这实在要算丰盛的节日美餐了。吃罢早餐,耿飙 的英勇无畏。
同志和我踏着露珠,到渡口进行实地侦察。一到江边,嗬,果然名不虚传。只见江水滔滔、水清湛然如碧。两岸 B.红军在乌江边的晚会主要是总结长征途中的失败教训,大家聚在马灯、篝火旁,回顾战斗经历,鼓舞斗志。
悬崖绝壁,仰首不见其顶。望江边,白雪铺满大地,沿江的竹子都给沉重的积雪压弯了腰,随风轻轻摇摆,像在 C.本文用“江面浓雾弥漫”“天出奇的冷”等句子描述了乌江的恶劣天气,突出了红军渡江作战的艰难和决心。
向我们欢迎政意。这一天,天气阴暗,冷风嗖嗖,大雪纷飞,只能听到哗哗的水声。我们想用望远镜观察对岸敌 D.从汇报决策到动员组织,再到策略调整和准备,整个行动过程紧张而有序,展现了军事指挥官的冷静与果断。
人的计划看来不能实现。一问老乡,才知道,就是平时天晴,江面浓雾弥漫,能见度也很差。显然,不能再犹豫 E.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刻画毛振华的形象,展现其积极态度和坚定决心。
等待。耿飙同志和我看完后决定:用机枪扫射对岸,来一次火力侦察。 20.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⑧“哒哒哒……”一阵清脆的机枪声从江面响起,敌人隔着雨雾,不知虚实,便匆匆忙忙地还起枪来。原 21.本文作为一篇回忆录,从哪些角度体现了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来,在我们江对岸的渡口,敌人配备有连哨。这时,老乡还告诉我们,敌人在江对岸挖了工事,离江岸约两华里 22.红军将士在物质极端匮乏,环境极其恶劣的困境中,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更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
(1华里=0.5千米)的一个大庙里,驻扎了部队,半山腰里,还有敌人的一个团。 征精神。请结合文本探究长征精神的内涵。(4分)
⑨下午,我带着负伤未愈的隐痛,与耿团长一起向师首长作了汇报。师首长明确指示,既然渡口大道是敌人 五、(5 分)
的防御重点,攻势较强,兵力较多,而渡口上游敌人防守较弱,就同意我们的决心:伴攻渡口大道,主攻上游五 23.小芳在网上浏览了一些关于《大卫·科波菲尔》中“米考伯”的资料,却无法判断出米考伯是扁平人物(性格
百公尺(1公尺=1米)处的小路。临走时,师首长告诉我和团长:“佯攻处声势要大,要把敌人的全部注意力吸引 单一、静止的小说人物)还是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发展的小说人物),请结合原著内容及小芳浏览的下列信息,
住。” 帮助她判断并陈述理由。
⑩返回团部后,耿飙同志与我分头动员,组织力量。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当天下午,我们组织力量,大 ①在米考伯先生身上,我看到了普通文人的共性特点,他们都有浪漫的情怀,不愿活在当下也不会各种算
张旗鼓地在渡口南岸搬运架桥材料,引得对岸的敌人一阵紧张,不仅时而机枪时而步枪朝我们开火,而且使劲地 计。 ——百度知了好学网友
加修工事。就在这时,我们用一个营的兵力悄悄赶制了几十个竹筏,连夜又到各个连队去挑选能攻善战且识水性 ②米考伯: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 ——英语词典释义
的战士,准备挑选十八个同志。战士们一听说要凫水过江,执行强渡任务,个个都争着要去。 ③他是个“无用”的人,不够实践,又没有挣钱的才能。 ——简书用户
④决不要把今日可办之事拖至明日。拖宕乃窃汝光阴之贼尔。抓住这贼呀! ——米考伯名言
六、作文(5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达尔文
良好的竞争心理,正当的竞争精神,这就是使事业成功与督促个人向上的动力。 ——松下幸之助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杨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材料一:
细察它们的起因,都起于不相爱。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
天津市部分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亲、兄长和君主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弟弟、子女与臣下像
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的现象都没有了。还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吗?看待别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会劫夺财物?所以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没有了。
1.A(第一空,“注视”:对象可以是人和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变动的东西,时间可长可短。“凝视”: 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的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就像自己的封地,谁会发动祸乱?看待别人的
对象常是人或具体而静止的东西。第二空,“陈迹”:更侧重于过去的事迹或旧迹,强调时间的流逝,历史的沉淀。 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会发动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的现象就又没有了。假若天下
“痕迹”:更强调事物留下的印记,侧重于物理上的印记或抽象的印记。第三空,“冉冉升起”:指物体缓慢而持 的人都相亲相爱,封国与封国不相互攻伐,封地与封地不相互侵扰,偷盗抢劫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
续地上升,通常带有一种优雅、庄重的氛围。“缓缓升起”:指物体缓慢地升起,强调动作的平稳和缓慢。结合语 爱,像这样天下也就安定了。
境,选择 A。) 材料二:
2.D(略) 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泛地给老百姓以好处,并且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何
3.C(A.《老人与海》是中篇小说。B.《荷花淀》的作者是孙犁,体裁是小说。D.《五石之瓠》作者是庄子,“无 止于仁呢!那一定是达到了圣的境界了吧!尧舜对此恐怕都感到为难呢!所谓仁,是说自己想站得住,于是使别
恻隐之心,非人也”出自《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人站得住;自己想通达事理,于是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能以自身作比方去类推别人,可以说是实践仁的方法
4.D 了。”
5.C(“处”,为,做。句意: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材料三:
6.D都是副词,表推测,大概。(A.助词,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兼词,于之的合音。B.连词,表 齐宣王问道:“别人都建议我拆毁明堂,到底是拆毁好呢?还是不拆毁好呢?”
假设/连词,表承接。C.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相当于“的”。) 孟子回答说:“明堂是王者的殿堂。大王如果想施行王政,就不要把它给拆了。”宣王说:“可以把王政说给
7.B(①⑤形容词作名词/②③形容词作动词/④⑦名词作动词/⑥⑧使动用法,故选 B。) 我听听吗?”
8.B(例句是状语后置句。句意:古代想要在天下彰显美德的人。A.判断句 B.为状语后置句 C.宾语前置句 D.定语 孟子回答说:“从前周文王治理岐山的时候,对农民的税率是九分抽一;对于做官的人是给予世代承袭的俸
后置句) 禄;在关卡和市场上只稽查,不征税;湖泊捕鱼都不禁止;对罪犯的处罚不牵连妻子儿女。鳏寡孤独,这四种人
9.B(本题考查语句衔接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③与上句 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文王实行仁政,一定最先考虑到他们。《诗经》说:“有钱人的生活是可以
衔接最紧密;①紧承上句解释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⑥承前启后,进行比对,转入对《红楼梦》的分析;④⑤紧 过得去了,可怜那些无依无靠的人吧。”宣王说:“这话说得好呀!”
承上句对“生活细节”进行概说;②是对文段的总结。) 孟子说:“大王如果认为说得好,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10.A(老子长于思辨,庄子长于寓言说理。) 宣王说:“我有个毛病,我喜爱财物。”
11.C(孥:名词活用为动词,牵连妻子儿女。) 孟子说:“从前公刘也喜爱财物。《诗经》说:‘收割粮食装满仓,备好充足的干粮,装进小袋和大囊。紧密
12.A(A.“其”,代词,自己。B.“与”,助词,表反问/动词,给与。C.“则”,连词,那么/副词,可译作“是” 团结争荣光,张弓带箭齐武装。盾戈斧铆拿手上,开始动身向前方。’因此留在家里的人有存谷,行军的人有干
“就是”。D.“于”,介词,对于/介词,在。) 粮,这才能够率领军队前进。大王如果喜爱财物,能想到老百姓也喜爱财物,这对施行王政有什么影响呢?”
13.D(句意:因此留在家里的人有存谷,行军的人有干粮,这才能够率领军队前进。“也”为句末语助,排除 AC; 17.(1)C.(“鼓角动江城”是亲见实写,没有“想象”;应为从视觉和听觉。)(3分)(2)《无衣》是一首激昂慷
“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为并列对举,排除 B。) 慨、同仇敌忾的战歌。既表现了秦国战士慷慨赴敌、誓死卫国的坚定信念,也表现了战士之间团结互助、共御外
14.C(“孟子用‘与百姓同之’的观点最终说服齐宣王”错。孟子想办法把仁政理念说给齐宣王听,齐宣王想方 侮的深厚情谊。(2分)《岁暮》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大臣懦弱无能的谴责,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愤懑之情。
设法抵挡孟子的思想,文中并没有提到最终说服齐宣王。) (2分)
15.(1)看待弟弟、子女与臣下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呢?(“弟子”,弟弟和子女;“恶施”, 18.(1)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
怎么做;“不慈”,不慈爱的事。每点 1分) 为本。(每空一分,共 6分)
(2)所谓仁,是说自己想站得住,于是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通达事理,于是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立人”, 19.BE(B.根据文意,“这个晚会,主要是进行战斗动员。”E.“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方
使……站住;“达人”,使……通达。每点 1分) 法”错误,没有运用心理描写。)(答对一个得 2分,共 4分)
16.①墨子强调“兼爱”,爱人如己,认为平等的爱是消除社会矛盾和战争的根本途径。②孔子强调“仁爱”,“己 20.①昔日晚会欢庆的场景与乌江边上凝重的晚会形成对比,突出战斗形势的严峻。②恶劣的自然环境与红军战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自己为中心,从天性中的情感出发,从而做到推己及人、关爱他人。③孟子强调 士们高涨的战斗热情形成对比,突出红军的坚定意志。③敌人的紧张反击与红军的从容部署形成对比,突出红军
“仁者爱人”,提倡与他人同甘共苦(与民同好),将心比心,践行仁爱,从而推行仁政。(每点 1分) 的智慧和勇气。(共 4分,每点 2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参考译文: 21.①具体战斗场景和事件的描述:如面对乌江之险,战士们掀起了“争当先锋队”的请战热潮,这种紧张而激
烈的场景被生动地再现出来。②地理环境的描绘:如乌江渡口的险峻、雪后的严寒等。这些地理环境的描述不仅
让读者能够想象出当时的艰苦条件,也进一步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③人物形象的刻画:如对毛振华的语言、动
作、外貌描写,生动地记录和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和乐观。④第一人称叙事:所记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
闻、所为、所感,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共 4
分,每点 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22.①乐于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虽然遭到了重大损失和挫折,但我们的红军部队依然在乌江边
迎新守岁,斗志旺盛。②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面对强渡乌江的重重困难,红军战士们无惧
生死,纷纷请战。③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强渡指令发出,红军各部协同一致,服从指挥;面对
环境的寒冷和地形的艰险,八位同志准备充分,毫不犹豫,紧密配合,英勇决绝。④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
奋斗精神:实地侦查后,虽然地理环境恶劣,敌人严防死守,渡江困难重重,但红军从容应对,周密部署,决不
放弃。(共 4分,答对一点得 2分,答对两点得 4分,意思对即可。)
23.示例:米考伯是圆形人物。(1分)
理由:他善良有绅士风度,能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用幽默化解生活中的困难(2分);他也有着自己的缺点
和弱点,比如常常陷入债务危机,却不愿面对现实,而是得过且过,选择逃避现实和推卸责任。(2分)米考伯的
性格复杂多面,故属于圆形人物。(共 5分)
24.参考立意:1.竞争驱动成长 2.不争的智慧 3.争亦有道 4.在争与不争间寻找平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