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教学设计
课题 《景阳冈》第一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会认17个生字,能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15个字、5个词,提升识字写字能力,发展语言素养。 2.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借助影视作品等方法猜测文中难懂词语“梢棒、筛酒”等的意思,读懂故事内容,提升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增强阅读原著的信心。 3.通过读文,能按故事发展顺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评价任务】 1.会正确认读“倚、箸”等17个生字,能读准“绰、呵”等3个多音字,会正确写“冈、饥”等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半夜三更”等5个词语。(目标1) 2.能猜出“梢棒、筛酒”等难懂词语的意思。(目标2) 3.能按故事发展顺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目标3)
【学习内容】 《景阳冈》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是原文节选,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古典名著的起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从课后第一题“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如‘筛酒、梢棒’,可以猜一猜意思”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给出了猜读这一明确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课后第二题从梳理小说主要内容入手,这也是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之一。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情节生动,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言上又体现出古代白话小说的鲜明特点,可能会对学生理解故事内容造成一定障碍。
【学情分析】 在字词学习方面,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自主识字的能力,能在预习阶段基本解决字词障碍。一些较难的字词则需要教师来适度引导,帮助理解。 在课文学习方面, 对于《水浒传》大多数学生是通过影视作品、动画片、评书等形式有所接触,还有的学生读过青少版的《水浒传》,对《水浒传》中的典型人物、经典故事有所耳闻,但是读原著的学生不多。通过本单元第一篇课文《草船借箭》,学生对古典名著小说有了初步了解,并通过《草船借箭》阅读链接初步阅读了古典名著原文。《草船借箭》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兴趣为重点,《景阳冈》这篇课文的学习则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的新起点。在阅读原文时,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长文快速阅读方法,初步阅读课文。同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如下:1.不理解的生字词较多;2.不理解个别语句的意思。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聊人物绰号,了解《水浒传》。(指向目标2)1.学生根据绰号回答人名 2.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观影等经历简单说说自己知道的武松。 3.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水浒传》。1.游戏:说水浒中人物绰号,生答人名,看看哪些同学了解的最多! 这些绰号十分形象地概括出了各个英雄人物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可是,《水浒传》中有一个英雄人物,他胆量过人,机智敏捷,赤手空拳打猛虎,他是? 3.出示课题《景阳冈》这篇课文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并经编者进行了改编。关于《水浒传》,你们有什么了解?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水浒传》,对武松打虎有简单的了解。 活动意图说明:游戏导入,联系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以及收集的资料,对《水浒传》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学习课文做准备,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环节二:初读课文,检测生字词。(指向目标1)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请多读几遍。 2.听老师指导,注意易错字的书写。 1. 出示词语: 踉踉跄跄 蹿下来 霹雳 迸出 酥软 血泊 2. 教师指名学生读,正音,强调读好平舌音和后鼻音。学习多音字“泊”等。 自主读文,读准字音,通读课文。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在语境中识记生字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环节三:速读课文,猜测难懂词语。(指向目标2) 结合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猜测“梢棒、筛酒、榜文”的意思,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原因。 小组合作找出“印信、驿站、郎中”等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等多种方式猜测意思,汇报。 3.梳理、总结猜测难懂词语意思的方法,了解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 1.教师出示:筛酒 榜文 梢棒 ①指名学生读准字音。 ②这是一个用白话写成的故事,但这是元末明初的语言,距今已经几百年了,有些语言习惯已与我们今天不同。你能猜猜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出示句子: 武松走进店里坐下,把梢棒靠在一边,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 只见店家拿了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盘熟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了一碗酒。 店家叫道∶“我是好意,你回来看看这抄下来的官府的榜文。” 生猜测词义并说说根据什么猜测的: 哨棒——防身用得棍棒 筛酒——倒酒 榜文——告示 2.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并猜猜它们的意思吗? 3.总结:读古典小说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咱们可以猜测词语的意思。我们根据什么来猜测呢?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 结合影视作品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等方法猜测词语意思,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 活动意图说明:调动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猜测难懂词语意思,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增强阅读原著的信心。环节四:再读课文,提炼关键词语,概括主要内容。(指向目标3)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汇报《景阳冈》的写作顺序。 事情发展顺序 学生继续默读课文,自主思考课文写了“武松做了什么”,概括《景阳冈》的关键情节,完成课后习题2,再在小组内交流。 生汇报:上冈 打虎 下冈 3.生汇报: 课文主要写了武松来到阳谷县,在一家店里喝了18碗酒,不顾店家的劝告,执意上冈,遇到一只猛虎,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1.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在小组里交流。 喝酒——( )——( )——( ) 3.根据故事的发展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炼文中关键语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主要情节,完整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活动意图说明:培养学生提炼关键语句,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阅读方法:猜测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一、一锤定音(用“√”选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景阳冈(gǎng gāng)蹿下来(cuàn cuān)
折(shé zhézhē)做两截迸(bìng bèng )出鲜血来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xiōngtáng( ) shāijiǔ( )jīè( )
bǎngwén( ) dié zi ( ) shēn sù ( )
qǐng wù( ) shú xī ( )
三、把下面的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梢棒 一口气喝完。
一饮而尽 即斟酒、倒酒。
筛酒 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如何 一种防身用的棍棒。
但凡 来来往往。
枉送 凡是,只要。
过往 指白白地送掉。
印信 肢体软弱无力。
酥软 本课指官府的图章。
四、请你用四个词语概括出整个故事的情节。
( )——( )——( )——( )
五、请你跟同桌相互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教学设计
课题 《景阳冈》第二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能按故事发展顺序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能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打虎过程的惊险激烈,初步感知武松的勇敢。并用自己的话,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提高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 3.能够展开自评和互评,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复述能力。
【评价任务】 1.能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正确、完整地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目标1) 2.能够通过品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梳理武松打虎的经过,初步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魅力。(目标2) 3.能用自己的话,加上适当的动作详细复述故事,并开展自评和互评,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复述能力。(目标2、3)
【学习内容】 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通过品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梳理武松打虎时的动作,初步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魅力。同时用自己的话,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景阳冈》的课文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了解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并能够简要复述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学生课前的一些阅读、生活经验,学生对武松有一定的既有印象,对武松打虎有一些初步了解。但详细过程并不清楚,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品读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来感知人物特点,感受情节的精彩。同时用讲述故事的方式提高详细复述的能力,感受课文人物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指向目标1)1.学生回忆上一课时学习课文的方法,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回忆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景阳冈》,大家还记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故事情节条理清楚,你认为哪一部分最精彩?学生用完整的话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复习课文主要内容巩固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找出课文中学生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激发学生深入课文的兴趣。环节二:品读语句,初识英雄。(指向目标2)学生读课文,找出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思考:作者重点描写的是什么? 快速默读文段,勾画描写武松动作的语句,批注自己的感受。 3.同桌互相交流画出的句子还有武松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生汇报。(注意先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再谈谈自己对武松的印象。) 1.让我们走进武松打虎的场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我们读一个人物,通常要关注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那读这一部分我们该关注的是?武松的动作。 2.出示武松打虎部分,让我们一起走进“武松打虎”,感受故事的精彩吧! ①师引导学生关注描写武松动作的一些语句,如“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等句子,鼓励学生用诸如“英勇、武艺高强、力大无穷”等词语概括自己对武松的印象。 ②现在大家想一想,这只老虎一跳出来,武松就开打了吗? 武松是怎么做的?出示句子“武松见了……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武松一共闪了几次 (三次)初见老虎,武松一闪再闪,你怎么看? ③不了解敌人,上来就就硬拼,可以吗?对,那是莽夫的行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原来武松这么机智,聪明。我们一起来合作读一读。(师生、男女读) ④此时此刻,武松摸清了老虎的底细,还要不要闪下去 继续闪下去会……狭路相逢勇者胜,此时,不是老虎死就是武松亡。所以此刻武松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打虎。 找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语句,并能批注、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 能够根据人物的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特点。 活动意图说明:学习分析人物的动作描写,初步认识武松的英雄形象。梳理打虎的经过,感受故事情节的精彩。环节三:品读语句,感受精彩。(指向目标2)1.根据老师引导,多种方式朗读武松打虎部分的描写,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故事情节的精彩,文章语言的魅力。 2.观看视频,进一步感受人物鲜活的形象。 1.出示课件,看武松怎么打虎。 ①这些句子都是写武松打虎的,找一找,“打”这个字出现了几次 一次。那打的动作还有哪些? ②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武松打虎是一种打法吗?他是又抡,又劈,又揪,又按呀,这么多的方法,武松是在乱打一气吗?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读读这个词(就势)生读。什么意思? ③对,见机行事,不同情况下,不同的打法,这武松真是打得巧,打得妙啊。来,大家一起读这些句子再现当时打虎的激烈场面。 生齐读 ④谁想自己来读一读这些武松打虎的句子?指名读。 2.太精彩了。单一个打,在作者笔下有了不同的动作,不同的方式,看来这精彩的描写太重要了。就是这一打,让武松成了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就是这一打,体现了武松的勇武(板书:勇武) 3.播放视频:武松打虎。 根据对动作描写的分析,朗读相应语句。 能够通过反复诵读、思考,初步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活动意图说明:学习分析人物的动作描写,初步认识武松的英雄形象。梳理打虎的经过,感受故事情节的精彩。环节四:回顾精彩,讲述故事。(指向目标2、3)学生回顾打虎过程,思考该怎样复述这部分内容,怎样复述会更精彩。 小组内练习详细复述,开展自评、互评,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尝试改进。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学生评议,选出复述之星。1.武松打虎这个部分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作者在进行人物刻画的时候,将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刻画得十分传神,现在请你加上人物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详细讲述武松打虎这部分内容。 2.师总结:一个精彩的故事不仅需要作者独具匠心的描写,也需要千千万万个“复述之星”去将这些精彩的故事进行传播。像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在《水浒传》中还有很多很多,希望你们可以在阅读中去发现,去传播。 能加上动作、表情详细复述武松打虎这个部分。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尝试加上动作、表情等,详细复述武松打虎这个故事。在复述中提升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景阳冈 武松打虎——力大 勇武 (动作描写)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一、选词填空
打 劈 跳 扑 迸 流 挨 走
1、哨棒从半空( )下来。
2、那只大虫翻身又( )过来。
3、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都( )出鲜血来。
4、武松一步步( )下冈来。
二、把反问句改称陈述句。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2.这是吓唬胆小鬼的,我怕什么
3.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三、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 ),( )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 ),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是四大名著之一《 》中的重要章节,作者是 。
2.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3.这一段文字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教学设计
课题 《景阳冈》第三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复习课文内容,能详细生动讲述武松打虎部分,提高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 2.品读描写武松言行的语句,并结合资料,加深对武松的了解,并进行简单评价,进一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3.借助资料等,了解水浒中其他英雄人物及《水浒传》这本书,增强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评价任务】 1.能够通过回顾课文内容,详细复述武松打虎部分。(目标1) 2.能找出、品读描写武松言行的语句,加深对武松的了解,能对武松进行简单评价。(目标2) 3.能对《水浒传》中其他英雄人物有初步了解,对《水浒传》有简单了解。(目标3)
【学习内容】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在上节课对武松打虎这一情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从动作描写上感知到武松的英雄气概。本课时重在引导学生语言、心理等描写中去深入认识武松,让学生对武松这一形象的认识更加多元、立体,从而能够尝试多角度评价武松。同时,本节课还可借助资料袋等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的兴趣。
【学情分析】 在学生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本课时在学生初步认识武松的英雄形象之后,重在引导学生从武松的语言、心理等描写中去认识武松,并对武松进行简单评价。同时借用资料等,对《水浒传》及其他人物有一定了解,并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复习课文,产生疑问。(指向目标1)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加动作、表情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3.思考:课文其他部分的写作意义1.课文《景阳冈》主要讲了什么呢? 2.课文最重要的部分是?谁来详细讲述这个故事? 3.武松打虎是这篇课文最精彩的部分,那其他部分为什么还要写呢? 能够回顾课文内容,生动复述武松打虎。活动意图说明:回顾课文,复述武松打虎这个故事,提高表达能力。同时产生疑问,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环节二:回顾方法,实践迁移。(指向目标2)学生回顾方法:抓住动作描写,塑造英雄形象。 2.学生快速默读并思考。汇报: 喝酒——语言描写 上山——心理描写 打虎——动作描写 下山——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3.学生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武松的语言、心理等描写,从中分析武松性格特点。方法回顾:武松打虎,我们重点抓住动作描写认识了武松的英雄形象。 2.《水浒传》中,武松没有特别的绰号,而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却对作家塑造的这位英雄评价极高。 出示句子:武松,天人也。——金圣叹 谁来说说什么是天人?——神 师:武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竟然被金圣叹评为“天人”。今天咱们就走进这位打虎英雄一探究竟。 3.作者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写了武松从喝酒到打虎之后下山的整个经过,在“喝酒、上冈、打虎、下冈”不同的情节中作者分别重点抓住武松的什么来描写的呢? 让我们走进武松喝酒的现场,看看从武松的语言中你能读出什么? 武松上山之时,作者重点描写的是他的心理活动。那么,在上山途中,武松都有哪些心理活动呢?又体现了他怎样的特点呢? 武松下冈,你又关注了哪些句子? 学生能够在默读中找出武松的语言、心理等描写,分析武松的人物形象。言之有据。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方法的迁移运用,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形象特点,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环节三:评价人物,进行思辨。(指向目标2)1.学生发表意见,说明自己的理由 1.在小说中,武松是无人可及的英雄。可现在的人们对于武松的行为却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出示: 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虎口逃生只是侥幸。 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是武松打虎,可作者还是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他吃酒、上冈的部分。这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且也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武松,武松他,原来他也是个平凡之人呀。(板书:凡人) 学生能根据具体的细节描写谈对武松的看法,简单评价武松。 活动意图说明:调动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抓住细节描写深入认识武松这一形象,并对武松进行简单的评价,提高思考、表达能力。环节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指向目标3)1.生齐读《水浒传》章回题目 2.生根据文段汇报感受。 1.武松因为优点而亲切可敬,因为缺点而真实可爱。在70回本的水浒传里,作者施耐庵把最多的篇幅,最多的文字给了武松,课件:师引读—— 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 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2.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这样来评价武松:课件出示: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金圣叹评价武松的同时,也让我们对其他英雄人物有所了解,比如(课件出示)鲁智深的豁达明理,林冲的凶狠,杨志的正气,柴进的善良,阮小七的敏捷,李逵的直爽豪迈,吴用的才智,花荣的风度,卢俊义大方轩昂,石秀的机警谨慎。 4.水浒一百单八将,个个性格鲜明,丰满而真实,走进这本书,你才能全面地认识这些英雄人物,才能品悟到语言的精妙,才能感受到经典的魅力。学生能根据资料对《水浒传》及其他人物有一定印象,产生阅读的兴趣。活动意图说明:培养学生提炼关键语句,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豪放倔强 语言描写 上冈——无所畏惧 心理描写 打虎——勇武过人 智慧超群 动作描写 下冈——思虑周全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武松:凡人?英雄?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一、《水浒传》中的108条好汉,个个都有绰号,试着为下面的绰号找主人。
秦明花荣柴进武松张清董平 鲁智深林冲
豹子头 ( )霹雳火( ) 小李广( )小旋风 ( )花和尚( )行者 ( )
双枪将 ( )没羽箭( )
二、按课文内容排列顺序,标上序号。
( )武松连喝了十八碗。
(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虎。
( )武松来到酒店吃酒。
( )武松遇到虎。
( )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了冈。
( )大虫“三扑”,武松“三闪”。
( )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四、课外阅读。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遭到太尉高俅的陷害,被发配沧州。押送林冲的两个差役被高太尉收买,要在路上杀死他。幸亏林冲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他,又一路护送,来到沧州。林冲到沧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草料场。有一天,彤云密布,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林冲住的草屋被人风吹得直摇晃。他想,这屋子怎么过冬呀?等雪停了,找个泥瓦匠来修一修。他觉得浑身发冷就扛起花枪,挑着酒葫芦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想,不如到山神庙避避风雪。林冲走进庙,掩上门,放下花枪 ,坐下来喝酒。
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劈劈啪啦乱响。他急忙起身,顺门缝往外一看,不好!草料场着火了。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见有人在外面说话。原来,太尉高俅知道在野猪林没有杀死林冲,大发雷霆。他派心腹陆谦、富安到沧州,一定要杀死林冲。这一人买通了监狱的牢头,趁着这场大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三个人放完火来到山神庙前说道:“这么人的火,林冲是跑不出来了。就算不被烧死,烧了草料场也要定他死罪!这次他别想活了。”林冲在门里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林冲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死这三个丧尽天良的人。这一来,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梁山。
1.林冲到沧州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由于什么原因林冲来到山神庙?
草料场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在文中圈出林冲进庙门和冲出庙门时的一系列的连续动词,你从中有什么感受,在旁边批注。
林冲为什么被逼上梁山?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还知道哪位梁山好汉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写一写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