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母鸡》 表格式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4《母鸡》 表格式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9 09:2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母鸡》教学设计
课题 《母鸡》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会认“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重点指导“孵”的写法,会写“理由、心事”等10个词语,积累文中的四字词,提升识字写字能力,发展语言素养。 2.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提升阅读概括能力。 3.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勾画、批注出“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并找出变化的原因。
【评价任务】 1.正确认读本课“疙、瘩”等9个生字,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以及“理由、心事”等10个词语。(目标1) 2.能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目标2) 3.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勾画、批注出“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并找出变化的原因。(目标3)
【学习内容】 《母鸡》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写了自己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在本课时的学习中,主要让学生借助文本学习认识生字,重点读准“哼”字,学习多音字“恶”的读音,写好 “孵、警、戒”等难点字。通过默读,勾画出“我”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体会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
【学情分析】 四年级下册,孩子们都已基本具备自学生字的能力,所以在课上主要是运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重点指导易错字音和易错字形。四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勾画、批注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本课运用这个方法来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生活事例标线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和理解感受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内容浅显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再加上语言风格上的独特魅力,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题,只是对于文章语言的分析和写作特点的揣摩上有所欠缺,需要教师点拨引导。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图片激趣。1.出示母鸡图片,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母鸡形象。1.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母鸡图片,并提问:孩子们,你们了解母鸡吗 它是怎样下蛋的?又是怎样养小鸡的?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学生用完整的话简洁地回答对母鸡
2.齐读老舍先生简介。 3.学生齐读课题。 2.进一步了解老舍先生。 3.引出课题:在老舍先生这位杰出的语言大师眼里,母鸡又是怎样的形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板书课题)的了解和印象。 2.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老舍先生的成就。活动意图说明:创设情景,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课文的主角母鸡有了初步的认识,再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测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和平常的母鸡有什么不同,从而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课文的兴趣。环节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指向目标1、目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1)分组读词语,读准难点字词,说出不能理解的词意。 (2)圈出文中的四字词,说说自己的理解。 3.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读一读。并明白在什么情况下读wù。 4.观察“孵”字,在老师的带领下动手书空。注意左半部分的笔顺,其中两点左右对齐,右半部分的“子”字不宜太低,横画要短。并在本子上进行书写。1. 大屏幕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词语。 疙瘩 侮辱 可恶 聋子 啄一下 潜伏 哼 啼叫 凄惨 (1)重点指导双音节词“疙瘩”,注意后一个字“瘩”是轻声,“啄”为翘舌音,“聋、哼”是后鼻音。 (2)文中出现了很多形象生动的四字词,找一找还有哪些?(颤颤巍巍、如怨如诉、趁其不备)它们是什么意思? 讲解“恶”字读音:多音字“恶”,解释为“坏的,不好的”时读è,表示“讨厌、憎恨”时读wù,表示想呕吐的感觉时读ě。 大屏幕出示词语和句子: 恶心( ) 厌恶( ) 可恶( ) 凶恶( ) 小明肠胃不舒服,总感觉恶心( )。 可恶( )的小偷,把老爷爷仅有的一点路费偷走了。 4.指导书写“孵”,带领观察这个字的特点,并注意注意左半部分的笔顺,其中两点左右对齐,右半部分的“子”字不宜太低,横画要短。 自主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分组读词语,读准字音,圈画积累四字词,能够理解词意。 在词语和句子中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能够正确书写“孵”字。活动意图说明: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字词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识字,并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再结合教师的点拨,总结归纳出自己的学习方法。 环节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指向目标2)1.默读课文,根据要求勾画相关语句。 生交流: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 2.齐读相关语句,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 根据作者对母鸡前后态度的变化,为课文划层次。 4.读第四自然段,思考:第四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1.出示学习要求: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老舍先生对母鸡前后的情感态度有什么样的变化?并勾画出相关语句。 2.出示相关语句: (1)我一向讨厌母鸡。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 指导学生齐读,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 请同学们根据作者对母鸡前后态度的变化,给课文划分段落。 (讨厌:第1~3自然段;不再讨厌:第5~9自然段) 4.读第四自然段,思考:第四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第四自然段在文中起过渡作用,这件事也是“我”情感态度的转折点。) 1.能够勾画相关的句子。 2.能够体会出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 能把握课文脉络,正确划分文章层次。 能够理解过渡句的作用。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用默读和勾画的方法,找到作者对母鸡前后态度的变化,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并能在读中感悟,以此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环节四:默读课文,找到原因 ,概括主要内容。(指向目标3)1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原因,并勾画出相关段落,边读边批注。 2.根据作者对母鸡前后态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出示读文要求: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是什么打动了作者的心?让作者对这只原先无比讨厌的母鸡,到最后“不敢再讨厌”,甚至还产生了敬佩之情呢?勾画出相关段落,边读边批注。 2.根据作者对母鸡前后态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作者一开始讨厌母鸡,到后来不敢讨厌母鸡。)1.能正确找到作者态度变化的原因。 2.能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概括文章内容。活动意图说明: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读思结合,找到作者情感变化胡原因,并能在读中感悟,以此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母鸡 一向讨厌 (1—3段) 不敢讨厌 (5—9段)
【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tǎo yàn tián bà jué dì jǐng jiè
( ) ( ) ( ) ( )
zhōng hòu dú shǒu chéng jì tí jiào
( ) ( ) ( ) ( )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ě  wù  è 
(1)侵略者们毫不隐藏他们穷凶极恶(  )的可恶(  )嘴脸。
(2)他对这种枯燥的工作感到厌恶(  ),甚至觉得恶(  )心。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 )
(2)形容声音柔软轻细。 ( )
(3)指趁对方不防备的时候,去伤害对方。 (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原名舒庆春,你还知道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话剧 等。
课文主要写作者由开始 母鸡到后来 母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母鸡》教学设计
课题 《母鸡》第二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2.通过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总结全文,了解作者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3.对比《猫》和《母鸡》两篇文章,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评价任务】 1.通过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能通过勾画、批注、讨论的学习方法找到出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目标1) 2.通过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能通过自读课文,圈画批注,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一个个具体事例表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体会母爱的伟大,总结全文,了解作者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目标2) 3.对比《猫》和《母鸡》两篇文章,能够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目标3)
【学习内容】 《母鸡》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写了自己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在本课时的学习中,重点带领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自读课文,圈画批注,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一个个具体事例表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体会母爱的伟大。通过比较,感受老舍先生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情分析】 在本课的学习中结合朗读、勾画、批注、讨论的方法来继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对文中具体事例的品读,学生对“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更容易把握、理解。在对比两篇课文表达上的异同中,虽然学生刚刚深入学习了两篇课文,但仍需老师的点拨。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齐读:“一向讨厌母鸡。”和“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回顾上节课内容。 1.出示句子: “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回顾上节课内容 2.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再次认识作者笔下的母鸡形象。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回顾,引出新课,利用已学知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唤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环节二:精读课文,找出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指向目标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勾画出中心句。 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圈画1自然段重点词句,讨论、列举出母鸡让人讨厌的原因。(叫声难听) 3.交流原因。 4.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主学习第2—3自然段,并交流感受。 (欺软怕硬、居功炫耀)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勾画出中心句。 出示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 2.出示第1自然段,提出自读要求: 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勾出相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批注自己的想法,并朗读出感情。 3.抽生交流,总结学学法:读、勾、圈、思、议、再读。 4.出示学习要求:自主学习第2—3自然段,运用“读、勾、圈、思、议、再读”的方法,继续总结作者讨厌母鸡的其他原因。 1.准确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 能抓住关键词句勾画批注,找到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能利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2—3自然段,并能找出作者讨厌母鸡的其他原因。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读、勾、圈、思、议、再读”的方法,找出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环节三:运用学法,感受母鸡形象,总结全文。(指向目标2)勾画、交流、读。(第9 自然段) 2.读、勾画、批注、议。 3.交流:第5段:负责、勇敢,第6段:慈爱、辛苦、勇敢、责任感,第7段:不辞劳苦,第8段:负责、辛苦 4.品读第9自然段,交流看法。 5.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1.出示学习要求:浏览5—9自然段,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说明作者对母鸡看法改变的原因的句子,用“——”画下来。 2.出示自读要求:读课文第5~8自然段,思考:从哪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边读边思考,圈出关键词句,批注自己的感受,小组内交流。 3.抽学生交流。 4.说说你对第9自然段的理解。 交流后总结:这是文章的中心段,点明主旨,先总结母鸡的品质,再表达对母亲的赞颂。 5.小组内讨论:说一说对第10自然段中“不敢”的理解。 教师点拨: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敬畏,是情感的升华。 6.总结: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写了自己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这是作者先抑后扬的写法,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能找到作者改变对母鸡看法的原因。 能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感受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能明白第9段在文中的作用,并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交流自己的想法。 能理解句中“不敢”的含义。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所学方法,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环节四:对比阅读,感受表达的异同(指向目标3)1.默读课文《猫》和《母鸡》,总结两篇课文在表达上的异同。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默读课文《猫》和《母鸡》,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异同。2.小组合作探究: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异同。 3.抽学生交流,师点拨。 1.在对比读中有自己的发现与体会,找到两篇课文表达上的异同。活动意图说明:对比两篇文章,在自主的品味中进行发现和归纳,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发现寻找两篇文章表达的异同。
【板书设计】 母 鸡(赞颂) 负责、慈爱 勇敢、辛苦 讨厌—————母鸡—————不敢讨厌
【课后反思】
【作业设计】
1.《母鸡》和《猫》都是老舍先生写的,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在语言上,都采用了大量华丽的词藻。
B.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C.《猫》在情感上,自始至终都是喜爱之情;《母鸡》则是从“讨厌”到“不敢讨厌”,前后对比强烈。
2.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
句子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了(       )的特点。
仿写:
(2)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摹了吃饱了的小鸡雏的可爱形象,
通过对比突出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A.作者被________身上表现出来的________所震撼,认识到天地之间所有的母亲都是__________。
B.联系全文内容:从(  ),可以看出母鸡很负责;从(  ),可以看出母鸡很慈爱;从(  ),可以看出母鸡很勇敢;从(  ),可以看出母鸡很辛苦。
a.有一点响动,就警戒起来,准备作战
b.夜间有什么动静就啼叫
c.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d.鸡雏们的肚子圆圆的,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3.阅读课文中的语段,按要求做题。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亲了。
(1)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母鸡会怎么做?它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的原因是什么?
(3)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  )
A.讨厌母鸡的感情。
B.对母鸡的赞美,对天下母亲的赞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