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初中语文部编版《修辞手法及运用》常见选择题型25题精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初中语文部编版《修辞手法及运用》常见选择题型25题精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0 16:5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初中语文部编版《修辞手法及运用》常见选择题型25题精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下列对句子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运用拟人,直呼“你”,将黄土高原人格化,表达了对其的赞美之情)
B.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运用排比,加强了语气,表现了安塞腰鼓的强大气势)
C.“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属于侧面描写,用环境和观众的感受来烘托鼓声,表现了鼓声的震撼力)
D.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突出了安塞腰鼓场面的宏伟,后生们捶击的有力;“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都表示动作,可以调换顺序)
3.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反语的一项是(  )
A.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帕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B.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C.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D.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4.选出能与“对偶云山来眼底”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
A.千树万树梨花开 B.万紫千红总是春
C.万家忧乐在心头 D.千锤万凿出深山
5.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C.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A.比喻 对偶 夸张 B.对偶 夸张 拟人
C.夸张 拟人 借代 D.借代 比喻 对偶
7.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
A.若脱笼之鹄
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8.“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句中的“脂粉”的修辞方法和含义是 (  )。
A.借代,指为国民党反动派涂脂粉的人。
B.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派的御用文人。
C.借代,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
D.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报刊上的欺骗宣传。
9.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山雀是顽皮的,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 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 ……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它们跳跃像一群精灵轻移。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A.选段中运用拟人的手法,用 “撒野”、“呼朋唤友”、“吵闹”,形象地写出了山雀顽山雀们的皮可爱的特点。
B.选段将山雀们的歌声比喻成“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的,把人“全身淋透”的“音乐雨”,生动地写出了雨势大而急促的特点。
C.选段中运用“它们……像……”的排比、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雀们轻捷、活跃、美好的生活情态。
D.选段最后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山雀们因为生长在“这片深山广林”才能快乐自由地歌唱。
10.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黄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一句话中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
B.《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三国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又表现了她的儿女儿情怀。
C.“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句中“历史”“最”“深远”分别是名词、副词和形容词。
D.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准确。
11.下列句子没有形成对偶关系的一项是 (  )
A.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B.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朝晖。
C.晚风轻唱甜蜜歌,轻骑踏月不忍归。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2.从修辞的角度选出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
A.狼嗥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
B.他隐约看到一只灰狼的头。那双尖耳朵并不象别的狼那样竖得笔挺。
C.他的灵魂和肉体虽然在并排向前走,向前爬,但它们是分开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已经非常微弱。
D.他的动作很慢。他好像半身不遂地哆嗦着。
1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防微杜渐,理性上网。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B.步履轻盈 披星戴月 敬畏生命 辛勤耕耘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那种故乡的湿雪浸润出来的柔软和温情,又留在了当代作家黄蓓佳的文字和心里。解说:“湿雪留在文字和心里”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D.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解说:这句话有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14.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
A.(他)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
B.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
C.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D.“什么?又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
15.下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损人利己”和“大小粗细”的感彩相同。
B.“扇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句中两个加点的“画”字词性相同。
C.“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作者的虚构?”这句话的标点符号运用有误。
D.“听到爸爸的脚步声,弟弟马上从屋里飞了出来。”这个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16.下列各项对语法、修辞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粉丝”、“草根”、“纠结”、“动词”都属于名词。
B.短语“食品安全”“传递火炬”“愚公移山”与“唱响中国”的结构相同。
C.“电子书改变了信息与知识储存的方式和传播的速度。”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电子书改变了方式和速度。”
D.“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这两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雨”温柔可亲的形象。
17.判断下面句子用了比喻修辞的一句(  )。
A.饥饿的疼痛是剧烈的,它一阵一阵地发作,好像在啃他胃,疼得他不能把思想集中在去狄斯河必经的路上。
B.最后,到了漫漫的暮色袭来的时候,他才发现一个水坑里有一条独一无二的像鲦鱼般的小鱼。
C.他已经不再像人那样挣扎了。
D.这是一匹病狼,它的那双尖耳朵并不像别的狼那样竖得笔挺,眼睛也昏暗无光,布满血丝。
18.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动静结合,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B.“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一一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才能欣赏的。其次,“闲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19.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意义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起它(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运用比喻,抒发作者对延安纺车深厚真挚的感情。
B.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运用拟人,抒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C.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现代化高峰的坚实阶梯。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
D.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运用夸张,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
20.下列句子只用了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21.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影片“厉害了,我的国”通过镜头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现。(解说:该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我现在没有心情。我今天没有去。(解说:两个句子中的“没有”词性相同。)
C.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解说: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D.上星期拜读了林教授的大作,获益匪浅,略有瑕疵,我一定斧正。(解说:这句话的语言运用得体。)
22.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这时只见福楼拜作者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B.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
C.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D.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
23.选出非反问语气的一句(  )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死国可乎?
C.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A.反语  排比  引用  对比
B.反复 对偶 对比 引用
C.反语 对偶 对比 对比
D.反复 排比 引用 引用
25.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最活跃、最富朝气,拥有开风气之先的力量。广大青年坚持修身立德,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步台阶,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影响着一个时代的底色和基调,广大青年都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就一定能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
A.加点的“最”“都”“更”都是副词。
B.“修身立德”与“底色和基调”两个短语的结构类型不相同。
C.划线的句子没有语病。
D.上面语段包含了“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
1-25 BDBCD ACDBB CACDC CAAAD CD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