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
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等。
2.作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 ,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2)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典故把握情感。“ ,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以魏尚自比,期盼得到朝廷重用;“ , ”(《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感慨无法像窦宪一样勒石燕然,表达自己功业未成的愁思;“ !”(《满江红》)中秋瑾借白居易的感叹,表达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觅不到知音的孤独和失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7分)
徘徊在guǎng mào的语文天地里:读古诗文,让我们与李白pān tán,与苏轼交友,与徐霞客同游;读小说,罗贯中带我们看三国的战火纷飞,鲁迅带我们看故乡的沧桑变化,莫泊桑带我们感受人情冷暖;读议论文,陶行知告诉我们人人是创造之人,顾颉刚告诉我们做学问须怀疑精神,梁启超告诉我们敬业乐业是生活的不二法门,不能qiǎng guō bùs hě。语文的世界精彩纷呈,语文的魅力非凡无穷,语文的可爱无以言表。语文不仅让我们知识雄厚,而且让我们精神渊博。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guǎng mào( ) pān tán( ) qiǎng guō bù shě( )
3.文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徘徊 B.同游 C.不二法门 D.精彩纷呈
4.语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语文不仅让我们精神渊博,而且让我们知识雄厚。
B.语文不仅让我们精神愉悦,而且让我们知识雄厚。
C.语文不仅让我们知识渊博,而且让我们精神雄厚。
D.语文不仅让我们知识渊博,而且让我们精神富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4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九年级(1)班开展“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因为儿时的一场疾病,湖南90后女孩江梦南患上了极重度神经性耳聋。但是她没有向命运妥协,而是克服种种困难,考取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坚强少女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因此入选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5.仿照示例,写出下表中诗文名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内容。(2分)
诗文名句 内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不畏艰难,求索不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2)
6.假如【材料】中的江梦南来到了你们学校,九年级(1)班邀请她做了一次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请你以班长的身份写出你见到她后想说的话。(2分)
二、阅读(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求,粗为区目。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有删减)
【注释】区目:分类编目。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往来而不绝 B.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则有心旷神怡
C.是日更定矣/即更刮目相待 D.上下一白/一碧万顷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故加搜校,粗为区目。
9.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余 爱 嗜 其 文 不 能 释 手 尚 想 其 德 恨 不 同 时
10.【甲】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淡墨的湖山雪夜图,请结合下面句子从写景手法的角度谈谈张岱是怎样营造出这番意境的 (4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1.张岱崇尚冰雪人格,有人亦评价陶渊明有冰清玉洁的人格,请从两篇选文中各举一例,说说两人怎样体现了冰雪人格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0分)
Al以假乱真,如何看清数字世界里的“影分身”
曹怡晴
①近日,一段外国歌手“说”中文的短视频在网上刷屏。通过AI变声与变脸技术等进行二次创作,视频中的歌手“说”着流利中文,音色和讲母语时的音色极其相似,甚至连口型都能对上。有网友感叹,“太自然了,差点儿以为是真的。”更多人则表示担忧:“若是技术被滥用,以后视频造假就会越来越容易。”
②自20世纪中期人类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以来,软硬件技术不断升级,AI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在近段时间的热点新闻中,AI就是名副其实的“显眼包”:在杭州亚运会火炬线上传递过程中,通过AI捏脸、AI动作捕捉等技术的运用,上亿名“数字火炬手”一人一面、自由换装;在前几天刚闭幕的第六届进博会上,“AI照相馆”前人潮涌动,参观者只需要在照相馆内拍摄一张照片,就能通过人脸融合技术,或换上古韵汉服“漫步”上海街头,或穿着活力文化衫“打卡”电竞现场;在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未来生活数字体验区成为最热闹的展区之一,观众可以参加AI心理测试,甚至还能找AI中医来把脉问诊。AI运用推陈出新,尽显科技的无穷魅力,不断丰富人们对未来的想象。
③人脸识别、语音合成、自动驾驶……赋能千行百业、融入日常生活,近年来,以算法与数据为基石的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着深远影响。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有望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20%以上。而从全球科技、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看,人工智能也同样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可谓潜力巨大、未来可期。
④AI技术发展如火如荼,其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比如,AI生成近似原画的内容、构图等,可能侵犯了原创者的知识产权;大型语言、图像模型处理、生成数据时,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当生成式AI技术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可能用来从事制造虚假信息、诈骗等违法活动。从社交机器人衍生出网络水军,到算法推荐加固信息茧房,再到AI掀起种种“以假乱真”风潮,新技术这把“双刃剑”可能造成的规则冲突、法律风险和社会伦理挑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⑤新技术的发展不会止步,因噎废食不可取。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合法权益,有形之手就显得很关键。现实来看,人工智能算法具有“黑箱”特性,表现为行为不可控、决策机制难解释等,给监管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密集出台,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不断创新、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坚持包容审慎态度,统筹发展与安全、促进创新与依法治理,才能让AI技术始终行驶在正确轨道中。
⑥“未来像盛夏的大雨,在我们还来不及撑开伞时,就已扑面而来。”一段时间以来,AI领域的新突破就像密集的雨点,猝不及防地砸在我们身上。有人说,此时正是“人工智能的蒸汽机时刻”,我们正面临着如何与自己创造的强大工具和谐相处。更好走向未来,我们不仅要矢志奔赴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也要在明晰行业“底线”、划定监管“红线”方面持续探索。惟其如此,才能让技术真正地服务于人民、造福社会。
(选自《人民日报评论》2023年11月13日,有删改)
12.下列关于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运用举例论证,从目前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入手,引出“AI”的论题。
B.第②③段从正面举例,阐述了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现状。
C.第④段从反面举例,提出了AI技术的潜在风险。
D.第⑥段运用比喻论证,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造福社会。
13.根据选文说一说目前人工智能的三个用途。(3分)
14.爷爷经常刷短视频,为防止他受骗,请结合文中的内容提醒一下他。(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5分)
木棉花开
陈典宏 葛畅
①漫步在羊城街道上,阵阵细雨过后,青砖路上积起一个个深深浅浅的水洼,倒映着木棉枝头的一片火红,好似吹不散的云霞。
②鸟儿清脆悦耳的歌声此起彼伏,在树梢飞扬。蓝天如洗,大地披绿,一切都美得令人沉醉……驻足、凝望,她的思绪和这美景融在了一起。俯身拾起几朵火红的木棉花,回到家轻轻放在姥爷的军功章旁,那些过往的片段,就像春日和煦的暖阳,又一次温暖着她的心扉……
③记忆中,瘦高个、一口乡音的姥爷,会牵起她的小手,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虔诚地来到烈士陵园。姥爷在一块块冰冷的墓碑前摆上烟和酒,对着墓碑念叨:“老首长,老战友,我来看你们了……”
④轻轻抚摸着墓碑上的一个个名字,仿佛翻阅青春岁月的日历。有风吹过,犹如低沉的哀乐,时光似乎又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姥爷喃喃低语,声音哽咽。
⑤年幼的她内心充满了好奇:姥爷,您这是怎么了,这些人都是谁?为什么这里看到的花大都是白色的呢……
⑥雨后柔和的阳光,斜照在苍松翠柏的枝叶上,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安静肃穆。不知过了多久,她蓦然抬头看到,姥爷饱经沧桑的脸上早已热泪长流。
⑦“这里是老战友们永远的家。”良久,姥爷缓缓地抱起她,宽厚的胸膛像一座山,“跟姥爷一起战斗,最后牺牲的战友们都在这里,他们都是英雄……”
⑧“英雄……”从记事起,姥爷和姥姥就经常给她讲述他们年轻时的故事,她总能在其中听到这个词。
⑨在家中小院的葡萄架下,姥姥又讲起了故事。她趴在姥姥的膝盖上,听得津津有味。一阵风吹过,爬满葡萄架的层层绿叶沙沙作响,好像在轻轻应和。
⑩“你看,这是我们年轻时穿军装的样子,胸前戴的是军功章。”姥姥用手指着照片,笑容舒展,熨平了脸上道道皱纹。
她瞪大眼睛,仔细地看。照片上,年轻的姥爷和姥姥英姿勃发,神采奕奕,就像此刻的阳光,看得人心里暖暖的。
那熠熠生辉的军功章,她认得,那是姥爷和姥姥永远的珍藏。她清楚记得,姥爷总是把它们整整齐齐地别在一块大红布上,再放进一个铁皮盒子里,谁也不能轻易动。但她小时候,姥爷常把这块红布拿出来,教她看上面的图案,念上面的字。
“海……江……人……”她捧着这些军功章,只能读出认识的几个字。
“哦,是淮海,渡江,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姥爷忍俊不禁,慈爱地看着她,转而又有点失落,“哎,想你们啦……”
日历似姥姥手中的照片,一张张翻过。花开花落间,她也长大了。
学生时代,在《致橡树》这首诗中,她第一次“邂逅”了木棉——“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再回首,她慢慢明白了姥爷和姥姥年轻时的故事,也渐渐明白那群穿军装的人,是多么令人敬佩——他们就像那木棉一样,独立、坚强、热情,深深扎根部队这片沃土,用付出和热爱,用青春与生命,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后来,身板一直很好、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姥爷去世了。她想,姥爷一定是想他们了,去和他日夜思念的老战友们“团聚”了……
那天,她和姥姥在葡萄架下坐了很久,直到夕阳西下,晚霞给绿色的葡萄叶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橘红。
泛黄的照片、封皮斑驳的党章、陈旧的军毯、生锈的怀表、几枚弹壳、老旧的军用文件包,还有那个熟悉的铁皮盒子……每每看到这些,她总觉得,姥爷还在,从未离开……
又到了木棉花开的日子。看着眼前火红的一片,她不由得想起那些往事——那块别着军功章的大红布,那缕铺在葡萄叶上的晚霞……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点点星光在夜空中闪烁。此刻,和着那熟悉的旋律,她轻轻哼唱:高高的青山上,木棉花开放;摘一朵,献给我敬爱的英雄……
无论白天黑夜,还是枝头地上,这耀眼的火红木棉花,是如此的热烈醒目。
哦,木棉花,英雄花。她终于明白,木棉花又被称为“英雄花”的缘故。
英雄虽已去,精神永不朽。
(选自《解放军报》2023年7月17日)
15.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内容。(3分)
①漫步街头,捡拾木棉花,回忆过往→②烈士陵园,陪姥爷祭奠牺牲的战友们→③
→④ →⑤姥爷去世,葡萄架下,翻看老物件→⑥
16.体会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无论白天黑夜,还是枝头地上,这耀眼的火红木棉花,是如此的热烈醒目。
17.本文叙述的是姥爷和姥姥的英雄故事,却以“她”为视角讲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18.小粤想将结尾改为“英雄虽已去,木棉永不败。”你是否同意 请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阐述理由。(4分)
(四)按要求完成19~20题。(6分)
19.下列关于《水浒传》中的情节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 大闹野猪林 倒拔垂杨柳
B.景阳冈打虎 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 大闹快活林
C.误入白虎堂 风雪山神庙 雪夜上梁山 火并王伦
D.私放晁盖怒 杀阎婆惜 三打祝家庄 浔阳楼题反诗
20.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也是名著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在名著阅读中,我们总能感受到想象的魅力。请你从以下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书中体现的想象力。(4分)
《艾青诗选》 《西游记》
三、作文(50分)
21.暖阳既可以指自然界中的温暖阳光,也可以表达积极的情感、充满希望与正能量。请以“暖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100
200
100
200
100
200
80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答案
一、积累运用(21分)
1.(1)金樽清酒斗十千。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蜡炬成灰泪始干。
(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2.广袤 攀谈 强聒不舍
3.A
4.D
5.①自信自立,乐观积极 ②面对逆境,不屈不挠
6.示例:江梦南姐姐,感谢您为我们带着这次精彩的演讲!我们为您的事迹深深地感动,通过您的演讲,我们明白自强不息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学习的品质,作为班长,我一定会以身作则,向您学习,用功读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阅读(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
7. B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古文中加点词语意思的理解与辨析。
选项A,两个“绝”字意思不同。在“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意为“消失、断绝”,形容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而在“往来而不绝”中,“绝”意为“断、停止”,形容往来不断。故A项错误。
选项B,两个“旷”字意思相同。在“论怀抱则旷而且真”与“则有心旷神怡”中,“旷”都意为“开阔、宽广”,分别形容怀抱宽广且真挚,以及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故B项正确。
选项C,两个“更”字意思不同。在“是日更定矣”中,“更”为古代夜间计时单位,此处指晚上八点左右;而在“即更刮目相待”中,“更”意为“重新”,形容要重新看待某人或某事。故C项错误。
选项D,两个“一”字意思不同。在“上下一白”中,“一”为副词,意为“全、都”,形容湖面上下全是一片白色;而在“一碧万顷”中,“一”为数词,意为“一片、一眼望不到边”,形容湖面非常广阔,满眼望去都是碧绿的颜色。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
8.(1)在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2)所以(我)又加以搜求考证,粗略地分为门类并记下它们。
9.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
10.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依次简单勾勒出大雪覆盖下西湖之景的特点,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意境美。
11.示例:甲文写冰雪世界的洁美辽阔,映射出作者高洁自持、不媚流俗的品格,就像冰雪一样高洁。乙文中评价陶渊明“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体现出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名利、高洁傲岸的节操,就像冰雪一样洁白坚硬。
[参考译文]
我怀疑陶渊明的诗,篇篇都有酒,我看他的心意并不在酒,也是借酒抒发情怀罢了。他的文章卓越不凡,文辞色彩鲜明,跌宕起伏,独具风采。语气抑扬頓挫,爽朗明快,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他的作品既能像白帆在水中随波逐流,又能像青云直上云霄。谈论时事时,他的笔锋指向令人深思;论及志向情怀时,则显得旷达而真实。此外,他还具有坚定的志向,不休的追求,不以躬耕田野为耻,不以没有财富为病。如果不是大贤人坚定志向,与道德共进退,谁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我非常喜欢他的文章,爱不释手,仰慕他的品德,遗憾的是我们未能生活在同一时代。所以搜集校正他的作品,简单地分类编辑成一个集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0分)
12.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论证方法的理解分析。ABC 正确;D.有误,这一段主要观点是:面对人工智能,要在明晰行业“底线”、划定监管“红线”方面持续探索,惟其如此,才能让技术真正地服务于人、造福社会。
13.①可以利用AI换脸等技术在表演中“自由换装”;②可以通过人脸融合技术让人们体验穿不同服饰“漫步街头”;③可以参加AI心理测验;④可以利用AI中医把脉问诊。(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概括。通过第①②段内容可以概括出多点内容,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17.示例:爷爷,现在AI技术发展很快,可以AI换脸,改变视频中人物的面貌、声音等等。你在刷短视频的时候不要随便相信网上的内容,更不要随便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发在网上,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信息的综合运用。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但要结合文本提到的相关内容作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5分)
15.③小院中,葡萄架下,听姥姥讲年轻时的故事 ④学生时代,“邂逅”木棉,明白英雄故事,心生敬佩⑥木棉花下,追忆往事,高唱英雄赞歌
16.“无论……还是…….”表条件关系,这里强调木棉花不管外界条件如何,始终耀眼醒目、灿烂热烈的特点。既表达了作者对木棉花的喜爱与赞美,又突出了对木棉花所象征的不畏牺牲、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英雄们的赞美。
17.①“她”作为文章的线索人物,不仅聆听了英雄们的故事,见证了姥爷缅怀战友的深情,而且将木棉花与英雄故事自然紧密地联系起来;②以“她”的视角讲述,写出了“她”从小时候对姥爷故事的好奇到最后对姥爷及其战友们的木棉精神的理解,行文富有变化,更加真实,更易引发读者共鸣;③仰慕英雄是孩子的天性,以“她”的视角来讲述,更能表达出作者对不畏牺牲、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英雄们的赞美;④以“她”的视角讲述,对先辈保家卫国事实的描述更加客观真实,更能有力地突出文章主题。(任两点即可)
18.示例一:不同意。原文结尾“英雄虽已去,精神永不朽”,既照应了上文所讲述的英雄故事,使选文结构更加严谨,又卒章显志,突出作者对英雄们不畏牺牲、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精神的诚挚赞美。
示例二:同意。因为木棉花正是英雄的象征,“英雄虽已去,木棉永不败”不但可以突出作者对具有不畏牺牲、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精神的英雄们的赞美,(2分)而且更加委婉含蓄,耐人寻味。(1分)此外,“木棉永不败”还照应了选文标题和开头,使选文结构更加严谨。(1分)
(四)按要求完成19~20题。(6分)
19.C
20.示例一:艾青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哲思,通过独特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感悟。例如,《艾青诗选》中的《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艾青将土地与爱人相比,展现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这种比喻和象征,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体现了艾青丰富的想象力。
示例二:《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神魔小说,想象力无比丰富。吴承恩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主线,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充满神话色彩的形象,他们各有特异的神通,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筋斗云等,展示了超凡的想象力。书中描绘的妖魔鬼怪和奇幻仙境,以及各种离奇的冒险经历,充分展示了作者对于神话世界的独特构建和想象。
三、作文(50分)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