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评测】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评测】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9 12:1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一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12页,答题卡共6页。试题卷(提优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7道小题,12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我国科研工作者们以钢铁( )铸的血肉之躯,坚韧不( )的毅力,( )夜坚守,刻苦攻关,终于( )云见日,建成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号”。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应该被我们知( ),他们的名字应该被我们铭记。
A.浇 拔 昼 拨 晓 B.浇 拨 宙 拔 晓
C.晓 拔 昼 拨 浇 D.浇 拔 宙 拨 晓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听了老师对这道题的讲解后,我恍然大悟。
B.他经常剽窃他人的作品,因而在服装设计界颇负盛名。
C.一个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是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D.花园里那翩翩飞舞的蝴蝶与五彩缤纷的花朵相映成趣,美丽极了。
3.对“梅花魂”的“魂”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附在梅花身上的,可主宰梅花的精神或情绪。
B.它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精神的体现。
C.它是外祖父漂泊海外、坚守爱国之情的写照。
D.它是中国人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4.下列选项中,对句意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童年生活如同一串系在美丽丝线上的闪着智慧与快乐的珍珠。A.一串闪着智慧与快乐的珍珠。 B.童年生活如同美丽丝线。
C.童年生活系在美丽丝线上。 D.童年生活如同珍珠。
5.下面词语与相应的解释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B.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C.巍峨雄奇:形容人很高大雄伟。
D.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6.将下面的句子插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儿突然伸出右手,用大拇指和食指将它夹住。
①蜻蜓飞累了,停在树枝上休息。②此时此刻的蜻蜓全身放松,警惕性低。③它也顾不上身边有个庞然大物,威胁着它的生命。④淘气的小孩儿蹑手蹑脚地接近它。⑤蜻蜓拼命挣扎,但为时己晚,它已经成了孩童手中的“俘虏”。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7.下列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的方法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通过想象,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B.可以抓住文中描写的事物,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C.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D.必须通过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体会,否则体会不出作者表达的感情。
8.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B.稚子金盆脱晓冰(早晨)
C.草满池塘水满陂(池岸) D.也傍桑阴学种瓜(依靠)
9.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B.细细的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C.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D.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10.下列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文章寄托了作者对童年生活和浓浓亲情的眷恋。
B.《月是故乡明》的题目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望月思乡。同时点明了文章的感情线索,富有诗意,具有画面感。
C.《梅花魂》只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
D.《游子吟》通过对临行前慈母缝衣场景的描述,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村晚》一诗中,“山落日浸寒漪”描写了太阳落山的情景。( )
12.《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诗人将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意一一呈现,表达出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
13.《月是故乡明》中,作者借月亮来寄托离乡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14.“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是说家乡的月亮很小,跟别的地方不一样,所以“我”忘不了。( )
15.《梅花魂》一文表现了外祖父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
三、填空题。(本大题第16~20小题,共28分)
16.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本题共3小题,每词0.5分,每空1分,共9分)
①恍然大( ) ②( )乡背井 ③不厌其( )
④( )波万顷 ⑤低头( )节 ⑥( )负盛名
⑦能书( )画 ⑧良( )美景
(1)词语②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请再写出三个这样的四字词语。
、 、 。
(2)词语①的反义词是 ,词语⑥的近义词是 。
(3)上述词语中,形容美好的时光和优美的景物的词语是
17.选词填空。(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孤独 孤单
(1)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 )。
(2)这位老人一人在家,但他并不感到( )。
乐此不疲 乐在其中
(3)我天天晚上( ),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4)教师的工作,劳神费力,但是妈妈却( )。
18.语文知识运用。(本题共2小题,本题共5分)
(1)完成表格。(对的打“√”错的打“x”,并找出含有相关判断依据的图片)(3分)
观点 判断正误 判断依据
儿童要在成年人的监护下乘梯
在电梯上没必要手握扶手带
要远离梯级边缘
(2)(2分)有位妈妈用婴儿车推着孩子乘坐扶梯。小琴看了扶梯安全规范后,可能会提醒这位妈“

19.课文积累。(本题共3小题,每空0.5分,本题共6分)
(1)古代有很多诗人都塑造过儿童的形象,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童孙;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牧童;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稚子……他们天真伶俐、纯朴可爱,是古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2)“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这两句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写“我”以___为被,以___为床,累了就睡,可以体会到“我”的童年生活是多么________、________。
(3)当我们想起母亲的深恩时,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语句拓展。(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蜜蜂满身绒毛,停在一朵花上一动不动了。(改为比喻句)
(2)月是故乡明,我想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改为感叹句)
四、阅读理解。(本题分为三道大题,第21~36小题,共27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第21~24小题。(本题共8分)
巴学园的“试胆量”游戏
①校长对大家说:“要是晚上到九品佛寺院里进行‘试胆量’游戏,哪位同学愿意当鬼呀?请举手!”于是立刻就有六七个男孩争着要当鬼。
②……
③大家都很兴奋,叽叽喳喳地走出了校门。又过了一会儿,好不容易才轮到了小豆豆她们那个小组。同学们心里都在嘀咕:“虽然老师说过,不到九品佛寺院里鬼是不会出来的,但那鬼可千万不要在半路上出现呀…… ”
④她们哆哆嗦嗦地一步挨一步地走着,好不容易蹭到了能看见哼哈二将的寺院门口。尽管天上有月亮,夜幕下的寺院看上去还是一团漆黑。小豆豆在心里盘算着,那鬼保准在坟地等着呢,还是回去为妙。其他同学呢,稍有风吹草动,她们就“哎呀”一声大喊起来;脚下一踩上什么软绵绵的东西,马上就嚷:“鬼来啦!”到最后,甚至害怕得连手拉手的伙伴也怀疑着“该不是鬼吧”。“咱们还是赶紧回去吧!”组里不知是谁带着哭声喊道。此刻,小豆豆暗自庆幸:“ ”
⑤回到学校一看,前面的几组也都回来了,大家这才明白,因为害怕,几乎都没有到坟地去。
⑥过了一会儿,一个头上缠着白布的男孩被一位老师从门外领进来了,嘴里还“呜呜”地哭着。这个男孩是装鬼的,一直蹲在坟地里等着大家,可是等了好半天也没见一个人影,他自己却渐渐地害怕起来,终于哭着从坟地里跑出来。不多会儿,又有一个“鬼”和一个男孩哭着回来了。原来是装鬼的这个男孩看到有人走入坟地,正想跳出去叫一声:“我是鬼!”结果却刚好和跑进来的那个孩子撞了个满怀,两个人都吓了一大跳,再加上撞得很疼,就“呜呜”地哭着一起跑回来了。大家都觉得这事怪有意思的,同时又因为恐惧心理已一扫而光,便哈哈地笑了起来。就在这时,用报纸套在头上装鬼的右田同学回来了,口里还在抱怨大家:“太不像话啦!我还一直在等你们!”说完,他便咯吱咯吱地挠起了被蚊子叮得发痒的胳膊和大腿。
⑦看到这情景,不知谁说了一句:“鬼还怕蚊子咬呢!”
⑧听到这句话,大家哄地笑开了。五年级班主任丸山老师说:“好了,我干脆把剩下的‘鬼’都带回来吧!”
⑨丸山老师说着就出去了。不一会儿工夫,就把那些“鬼”全都带回来了,他们有的正惴惴不安地在路灯下东张西望,有的由于害怕已经跑回家去了。
⑩从这天夜里以后,巴学园的学生们再也不怕鬼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了:那鬼自己也吓得胆战心惊呢!
(选自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有删改)
21.(1分)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心里算计或筹划。( )
(2)一下子扫除干净,比喻全部消除或消失。( )
22.(2分)读第④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豆豆会暗自庆幸
什么呢?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3.(2分)“试胆量”游戏的结果怎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觉得采用这样的办法有哪些好处?
24.(3分)短文的第①自然段“六七个男孩争着要当鬼”,而第⑥自然段写到了其中的一些人哭着回来的样子。作者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突出体现了装鬼的男孩从 到 的心理变化。
(二)课外阅读,完成第25~31小题。(本题共12分)
童年的朋友(节选)/[苏联]维·德拉贡斯基
①6岁的时候,我曾经急着要当一个拳击家。因为没有训练用的沙袋,我便问妈妈要。妈妈告诉我,那个小熊玩具正好可以用来练拳,既柔软又舒服。这时电话响了,她便到走廊上去接电话了。
②我真高兴,妈妈想的主意这么好。我把小熊放到沙发上摆好,以便打起来顺手些。我要拿它练拳了。
③小熊坐在我的面前,一身巧克力色。它的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小的是原来的,用黄色玻璃做的;大的是白色的,用一个纽扣做的。小熊用它那不一样大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④我瞧了它一会儿,突然想起好久以前我跟它形影不离的情景。那时我走到哪里都拿着它。吃饭时我让它坐在旁边,用羹匙喂它,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的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儿就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睡觉时我也让它躺在旁边,对着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声地给它讲故事。那时候,我爱它,一心一意地爱它,为了它,把命献出来我都舍得。可它,我往日最要好的朋友,童年时真正的朋友,这会儿却坐在沙发上。它坐在那里,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
⑤“你怎么啦 ”妈妈问道,她已经从走廊上回来了,“出了什么事 ”
⑥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啦。我转过脸去,沉默了好长时间,为的是不让妈妈从声音里猜出我的心事。我仰起头,想把眼泪憋回去。后来,稍微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以后,我说:“没什么,妈妈,我改变主意了,我永远也不想当拳击家了。”
25.(1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舒服--( ) 克制--( )
26.(1分)题目“童年的朋友”是指( )。
A.我的妈妈 B.练拳击的沙袋 C.小熊玩具 D.拳击手套
27.(1分)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羹”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部首( )。
A.羊 B.美 C.灬 D.大
28.(2分)“好久以前我跟它形影不离的情景”不包括( )。
A.吃饭时用羹匙喂它。
B.把东西抹到它的嘴上。
C.睡觉时让它躺在旁边。
D.坐在沙发上等着“我”拿它练拳。
29.(3分)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文中用了很多笔墨写“我”与小熊曾经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是因为小熊对“我”很重要。( )
(2)“它坐在那里,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 ”这句话说明小熊因为能帮助“我”练拳而十分开心。( )
(3)“我仰起头,想把眼泪憋回去”中,“我”流泪是因为担心被妈妈责骂。( )
30.(2分)作者在第③自然段描写小熊玩具的外形特点时侧重写了哪个方面 为什么这样写
31.(2分)结合短文,说说“我”改变主意的原因是什么。
(三)课外阅读,完成第32~36小题。(本题共7分)
折断的钓竿
老渔翁扛着钓竿,提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河边。他放好小桶,拿出鱼饵,摆好小马扎,准备钓鱼。
老渔翁今天的心情格外好。他看阳光,阳光是那样明媚;他感觉微风,微风是那样轻柔;就连天空中的小鸟,今天也变得格外可爱,从远处飞来和他打招呼。
老渔翁引以为豪的是,他有着高超的钓鱼本领。因此,他得到了许多美称,什么“鱼神”“鱼仙”“鱼圣”……几乎所有表达赞美的词都用上了。有一句话是最能形象地赞美老渔翁的钓鱼本领的,那就是:老渔翁抛下一个直钩,也能钓上鱼来。
老渔翁坐在小马扎上,哼着小曲就要甩开他的钓竿。就在这时,一条小鱼游了过来。
这是一条老渔翁从未见过的小鱼。小鱼全身透明,就像一块浮动的水晶。小鱼透明的身体里的一切一目了然。它的眼球里藏着一圈金色的细线,摆动的骨骼玲珑剔透,细细的血管里红红的血液在流动。
小鱼在绿波中穿行,就像一位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它一会儿凝神不动,一会儿又游远了,好像是在欣赏这无比美好的水下世界,又好像是觉得水下世界因为有了它而变得更美丽了。
老渔翁呆住了。他的目光随着小鱼游移,他的心被小鱼紧紧牵动,竟然忘了抛出手中的鱼钩!
看着这条小鱼,老渔翁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也曾像小鱼一样活泼,充满了天真和快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那样美好,阳光、空气是那样纯净,湖光、山色是那样美丽,亲情、友情是那样温暖。所有的一切都使他对人生怀有无限美好的憧憬。
想到这里,老渔翁不禁打了个寒战。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小鱼也有宝贵的生命,钓起它,那就是作恶!
老渔翁像从梦中惊醒,默默地看着小鱼游过他面前,游向无比遥远的前方。
老渔翁折断了手中的钓竿,用力地抛向水面,他要让钓竿为
小鱼一路送行……
32.(1分)老渔翁引以为豪的是什么?( )
A.他被人称作“鱼神”。 B.他用直钩能钓上鱼。
C.他有着高超的钓鱼本领。 D.他看见了从未见过的小鱼。
33.(1分)“一个声音”在文中指什么?( )。
A.小鱼求饶的声音。
B.水流的声音。
C.鸟叫声。
D.小鱼也有宝贵的生命,钓起它,那就是作恶!
34.(1分)“老渔翁呆住了”的原因是什么?( )。
A.他被小鱼吓到了。 B.他被小鱼的美丽可爱迷住了。
C.他在想如何钓到小鱼。 D.他被周围美丽的景色迷住了。
35.(2分)下列哪一项符合老渔翁的变化?( )
A.喜悦—惊醒—呆住 B.喜悦—呆住—惊醒
C.惊醒—呆住—喜悦 D.呆住—喜悦—惊醒
36.(2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习作。(本大题第37小题,共20分)
37. 题目: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让我们难忘的经历。有的让我们感动,有的让我们后悔,但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在经历中我们渐渐成长。回想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故事,选取其中一个写下来。
要求:1.题目自拟。写出重点。表达真情实感。
3.注意语句要通顺,顺序要清楚,内容具体。
4.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可另附纸。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一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12页,答题卡共6页。试题卷(提优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7道小题,12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科研工作者们以钢铁( )铸的血肉之躯,坚韧不( )的毅力,( )夜坚守,刻苦攻关,终于( )云见日,建成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号”。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应该被我们知( ),他们的名字应该被我们铭记。
A.浇 拔 昼 拨 晓 B.浇 拨 宙 拔 晓
C.晓 拔 昼 拨 浇 D.浇 拔 宙 拨 晓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听了老师对这道题的讲解后,我恍然大悟。
B.他经常剽窃他人的作品,因而在服装设计界颇负盛名。
C.一个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是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D.花园里那翩翩飞舞的蝴蝶与五彩缤纷的花朵相映成趣,美丽极了。
3.对“梅花魂”的“魂”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它是附在梅花身上的,可主宰梅花的精神或情绪。
B.它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精神的体现。
C.它是外祖父漂泊海外、坚守爱国之情的写照。
D.它是中国人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4.下列选项中,对句意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D )。
童年生活如同一串系在美丽丝线上的闪着智慧与快乐的珍珠。A.一串闪着智慧与快乐的珍珠。 B.童年生活如同美丽丝线。
C.童年生活系在美丽丝线上。 D.童年生活如同珍珠。
5.下面词语与相应的解释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B.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C.巍峨雄奇:形容人很高大雄伟。
D.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6.将下面的句子插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D )。
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儿突然伸出右手,用大拇指和食指将它夹住。
①蜻蜓飞累了,停在树枝上休息。②此时此刻的蜻蜓全身放松,警惕性低。③它也顾不上身边有个庞然大物,威胁着它的生命。④淘气的小孩儿蹑手蹑脚地接近它。⑤蜻蜓拼命挣扎,但为时己晚,它已经成了孩童手中的“俘虏”。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7.下列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的方法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可以通过想象,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B.可以抓住文中描写的事物,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C.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D.必须通过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体会,否则体会不出作者表达的感情。
8.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 )。
A.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B.稚子金盆脱晓冰(早晨)
C.草满池塘水满陂(池岸) D.也傍桑阴学种瓜(依靠)
9.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D )。
A.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B.细细的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C.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D.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10.下列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文章寄托了作者对童年生活和浓浓亲情的眷恋。
B.《月是故乡明》的题目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望月思乡。同时点明了文章的感情线索,富有诗意,具有画面感。
C.《梅花魂》只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
D.《游子吟》通过对临行前慈母缝衣场景的描述,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村晚》一诗中,“山落日浸寒漪”描写了太阳落山的情景。( √ )
12.《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诗人将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意一一呈现,表达出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 )
13.《月是故乡明》中,作者借月亮来寄托离乡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
14.“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是说家乡的月亮很小,跟别的地方不一样,所以“我”忘不了。( × )
15.《梅花魂》一文表现了外祖父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 )
三、填空题。(本大题第16~20小题,共28分)
16.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本题共3小题,每词0.5分,每空1分,共9分)
①恍然大( 悟 ) ②( 背 )乡背井 ③不厌其( 烦 )
④( 碧 )波万顷 ⑤低头( 折 )节 ⑥( 颇 )负盛名
⑦能书( 善 )画 ⑧良( 辰 )美景
(1)词语②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请再写出三个这样的四字词语。
察言观色 、 改天换地 、 真心实意 。
(2)词语①的反义词是 百思不解 ,词语⑥的近义词是 大名鼎鼎 。
(3)上述词语中,形容美好的时光和优美的景物的词语是 良辰美景
17.选词填空。(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孤独 孤单
(1)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 孤单 )。
(2)这位老人一人在家,但他并不感到( 孤独 )。
乐此不疲 乐在其中
(3)我天天晚上( 乐此不彼 ),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4)教师的工作,劳神费力,但是妈妈却( 乐在其中 )。
18.语文知识运用。(本题共2小题,本题共5分)
(1)完成表格。(对的打“√”错的打“x”,并找出含有相关判断依据的图片)(3分)
观点 判断正误 判断依据
儿童要在成年人的监护下乘梯 √ ①②④
在电梯上没必要手握扶手带 × ①②④
要远离梯级边缘 √ ①②③④
(2)(2分)有位妈妈用婴儿车推着孩子乘坐扶梯。小琴看了扶梯安全规范后,可能会提醒这位妈“ 阿姨您好,婴儿车不可以上扶梯的。为了您和孩子的安全,请使用升降电梯。 ”
19.课文积累。(本题共3小题,每空0.5分,本题共6分)
(1)古代有很多诗人都塑造过儿童的形象,有“_童孙未解供耕织_,_也傍桑阴学种瓜_”的童孙;有“__牧童归去横牛背_,__短笛无腔信口吹__”的牧童;有“__稚子金盆脱晓冰_,_彩丝穿取当银铮_”的稚子……他们天真伶俐、纯朴可爱,是古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2)“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这两句话选自课文《_祖父的园子_》,写“我”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累了就睡,可以体会到“我”的童年生活是多么_自由自在_、_无拘无束_。
(3)当我们想起母亲的深恩时,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_谁言寸草心_,_报得三春晖_”。
20.语句拓展。(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蜜蜂满身绒毛,停在一朵花上一动不动了。(改为比喻句)
蜜蜂满身绒毛,停在一朵花上一动不动了,像一个花骨朵一样。
(2)月是故乡明,我想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改为感叹句)
月是故乡明,我多想在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
四、阅读理解。(本题分为三道大题,第21~36小题,共27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第21~24小题。(本题共8分)
巴学园的“试胆量”游戏
①校长对大家说:“要是晚上到九品佛寺院里进行‘试胆量’游戏,哪位同学愿意当鬼呀?请举手!”于是立刻就有六七个男孩争着要当鬼。
②……
③大家都很兴奋,叽叽喳喳地走出了校门。又过了一会儿,好不容易才轮到了小豆豆她们那个小组。同学们心里都在嘀咕:“虽然老师说过,不到九品佛寺院里鬼是不会出来的,但那鬼可千万不要在半路上出现呀…… ”
④她们哆哆嗦嗦地一步挨一步地走着,好不容易蹭到了能看见哼哈二将的寺院门口。尽管天上有月亮,夜幕下的寺院看上去还是一团漆黑。小豆豆在心里盘算着,那鬼保准在坟地等着呢,还是回去为妙。其他同学呢,稍有风吹草动,她们就“哎呀”一声大喊起来;脚下一踩上什么软绵绵的东西,马上就嚷:“鬼来啦!”到最后,甚至害怕得连手拉手的伙伴也怀疑着“该不是鬼吧”。“咱们还是赶紧回去吧!”组里不知是谁带着哭声喊道。此刻,小豆豆暗自庆幸:“ 太好了,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样想。 ”
⑤回到学校一看,前面的几组也都回来了,大家这才明白,因为害怕,几乎都没有到坟地去。
⑥过了一会儿,一个头上缠着白布的男孩被一位老师从门外领进来了,嘴里还“呜呜”地哭着。这个男孩是装鬼的,一直蹲在坟地里等着大家,可是等了好半天也没见一个人影,他自己却渐渐地害怕起来,终于哭着从坟地里跑出来。不多会儿,又有一个“鬼”和一个男孩哭着回来了。原来是装鬼的这个男孩看到有人走入坟地,正想跳出去叫一声:“我是鬼!”结果却刚好和跑进来的那个孩子撞了个满怀,两个人都吓了一大跳,再加上撞得很疼,就“呜呜”地哭着一起跑回来了。大家都觉得这事怪有意思的,同时又因为恐惧心理已一扫而光,便哈哈地笑了起来。就在这时,用报纸套在头上装鬼的右田同学回来了,口里还在抱怨大家:“太不像话啦!我还一直在等你们!”说完,他便咯吱咯吱地挠起了被蚊子叮得发痒的胳膊和大腿。
⑦看到这情景,不知谁说了一句:“鬼还怕蚊子咬呢!”
⑧听到这句话,大家哄地笑开了。五年级班主任丸山老师说:“好了,我干脆把剩下的‘鬼’都带回来吧!”
⑨丸山老师说着就出去了。不一会儿工夫,就把那些“鬼”全都带回来了,他们有的正惴惴不安地在路灯下东张西望,有的由于害怕已经跑回家去了。
⑩从这天夜里以后,巴学园的学生们再也不怕鬼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了:那鬼自己也吓得胆战心惊呢!
21.(1分)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心里算计或筹划。( 盘算 )
(2)一下子扫除干净,比喻全部消除或消失。( 一扫而光 )
22.(2分)读第④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豆豆会暗自庆幸
什么呢?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3.(2分)“试胆量”游戏的结果怎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觉得采用这样的办法有哪些好处?
结果:同学们再也不怕鬼了。这样的办法能让学生在亲身已严重获得教益,比空洞地说教效果好。
24.(3分)短文的第①自然段“六七个男孩争着要当鬼”,而第⑥自然段写到了其中的一些人哭着回来的样子。作者运用了 对比
的表现手法,突出体现了装鬼的男孩从 兴奋 到 害怕 的心理变化。
(二)课外阅读,完成第25~31小题。(本题共12分)
童年的朋友(节选)/[苏联]维·德拉贡斯基
①6岁的时候,我曾经急着要当一个拳击家。因为没有训练用的沙袋,我便问妈妈要。妈妈告诉我,那个小熊玩具正好可以用来练拳,既柔软又舒服。这时电话响了,她便到走廊上去接电话了。
②我真高兴,妈妈想的主意这么好。我把小熊放到沙发上摆好,以便打起来顺手些。我要拿它练拳了。
③小熊坐在我的面前,一身巧克力色。它的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小的是原来的,用黄色玻璃做的;大的是白色的,用一个纽扣做的。小熊用它那不一样大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④我瞧了它一会儿,突然想起好久以前我跟它形影不离的情景。那时我走到哪里都拿着它。吃饭时我让它坐在旁边,用羹匙喂它,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的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儿就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睡觉时我也让它躺在旁边,对着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声地给它讲故事。那时候,我爱它,一心一意地爱它,为了它,把命献出来我都舍得。可它,我往日最要好的朋友,童年时真正的朋友,这会儿却坐在沙发上。它坐在那里,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
⑤“你怎么啦 ”妈妈问道,她已经从走廊上回来了,“出了什么事 ”
⑥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啦。我转过脸去,沉默了好长时间,为的是不让妈妈从声音里猜出我的心事。我仰起头,想把眼泪憋回去。后来,稍微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以后,我说:“没什么,妈妈,我改变主意了,我永远也不想当拳击家了。”
25.(1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舒服--( 舒适 ) 克制--( 控制 )
26.(1分)题目“童年的朋友”是指( C )。
A.我的妈妈 B.练拳击的沙袋 C.小熊玩具 D.拳击手套
27.(1分)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羹”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部首( A )。
A.羊 B.美 C.灬 D.大
28.(2分)“好久以前我跟它形影不离的情景”不包括( D )。
A.吃饭时用羹匙喂它。
B.把东西抹到它的嘴上。
C.睡觉时让它躺在旁边。
D.坐在沙发上等着“我”拿它练拳。
29.(3分)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文中用了很多笔墨写“我”与小熊曾经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是因为小熊对“我”很重要。( √ )
(2)“它坐在那里,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 ”这句话说明小熊因为能帮助“我”练拳而十分开心。( × )
(3)“我仰起头,想把眼泪憋回去”中,“我”流泪是因为担心被妈妈责骂。( × )
30.(2分)作者在第③自然段描写小熊玩具的外形特点时侧重写了哪个方面 为什么这样写
作者侧重写了小熊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传递感情,小熊的眼睛让我回忆起和它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31.(2分)结合短文,说说“我”改变主意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回忆起了和小熊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这些珍贵的回忆使我不忍心在拿它练拳。
(三)课外阅读,完成第32~36小题。(本题共7分)
折断的钓竿
老渔翁扛着钓竿,提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河边。他放好小桶,拿出鱼饵,摆好小马扎,准备钓鱼。
老渔翁今天的心情格外好。他看阳光,阳光是那样明媚;他感觉微风,微风是那样轻柔;就连天空中的小鸟,今天也变得格外可爱,从远处飞来和他打招呼。
老渔翁引以为豪的是,他有着高超的钓鱼本领。因此,他得到了许多美称,什么“鱼神”“鱼仙”“鱼圣”……几乎所有表达赞美的词都用上了。有一句话是最能形象地赞美老渔翁的钓鱼本领的,那就是:老渔翁抛下一个直钩,也能钓上鱼来。
老渔翁坐在小马扎上,哼着小曲就要甩开他的钓竿。就在这时,一条小鱼游了过来。
这是一条老渔翁从未见过的小鱼。小鱼全身透明,就像一块浮动的水晶。小鱼透明的身体里的一切一目了然。它的眼球里藏着一圈金色的细线,摆动的骨骼玲珑剔透,细细的血管里红红的血液在流动。
小鱼在绿波中穿行,就像一位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它一会儿凝神不动,一会儿又游远了,好像是在欣赏这无比美好的水下世界,又好像是觉得水下世界因为有了它而变得更美丽了。
老渔翁呆住了。他的目光随着小鱼游移,他的心被小鱼紧紧牵动,竟然忘了抛出手中的鱼钩!
看着这条小鱼,老渔翁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也曾像小鱼一样活泼,充满了天真和快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那样美好,阳光、空气是那样纯净,湖光、山色是那样美丽,亲情、友情是那样温暖。所有的一切都使他对人生怀有无限美好的憧憬。
想到这里,老渔翁不禁打了个寒战。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小鱼也有宝贵的生命,钓起它,那就是作恶!
老渔翁像从梦中惊醒,默默地看着小鱼游过他面前,游向无比遥远的前方。
老渔翁折断了手中的钓竿,用力地抛向水面,他要让钓竿为
小鱼一路送行……
32.(1分)老渔翁引以为豪的是什么?( C )
A.他被人称作“鱼神”。 B.他用直钩能钓上鱼。
C.他有着高超的钓鱼本领。 D.他看见了从未见过的小鱼。
33.(1分)“一个声音”在文中指什么?( D )。
A.小鱼求饶的声音。
B.水流的声音。
C.鸟叫声。
D.小鱼也有宝贵的生命,钓起它,那就是作恶!
34.(1分)“老渔翁呆住了”的原因是什么?( B )。
A.他被小鱼吓到了。 B.他被小鱼的美丽可爱迷住了。
C.他在想如何钓到小鱼。 D.他被周围美丽的景色迷住了。
35.(2分)下列哪一项符合老渔翁的变化?( B )
A.喜悦—惊醒—呆住 B.喜悦—呆住—惊醒
C.惊醒—呆住—喜悦 D.呆住—喜悦—惊醒
36.(2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位技术高超的老渔夫在河边钓鱼,看到一只美丽、活泼的小鱼,联想到自己快乐的童年,对小鱼产生了怜悯之情。最终,老渔夫选择折断自己的鱼竿,为小鱼送行。
五、习作。(本大题第37小题,共20分)答案:略
37. 题目: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让我们难忘的经历。有的让我们感动,有的让我们后悔,但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在经历中我们渐渐成长。回想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故事,选取其中一个写下来。
要求:1.题目自拟。写出重点。表达真情实感。
3.注意语句要通顺,顺序要清楚,内容具体。
4.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可另附纸。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