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课件(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课件(共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9 13: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遨游
汉字王国
传统文化
书法
对联
学习目标
了解书体的演变过程,掌握不同书体的书法特点及相关书法家。

了解对联的演变及常见分类,掌握对联的基本原则。

了解汉字和对联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书法之美
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什么呢?
大 篆
甲骨文
金文
石鼓文
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
甲骨文,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成熟书法。1899年王懿荣在中药材上发现。甲骨文内容大多为“卜(bǔ)辞”,记载占卜吉凶之事件。
甲骨文
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金文
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又称“猎碣(jié)”。
石鼓文
A.甲骨文 B.钟鼎文
C.石鼓文 D.玛雅文
练习1. 下列不属于大篆的是( )。
练习2. 我国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成熟书法是 ;金文又称 。
甲骨文
钟鼎文
D
(金文)
小 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创制的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主要有四个特点:长方形、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平衡对称、上紧下松。
代表书法家及作品为秦代李斯《泰山琅琊(lánɡ yá)石刻》《峄(yì)山碑》。
练习3. 下列哪项不是小篆的特点?( )
A.上松下紧 B.平衡对称
C.长方形字体 D.笔画粗细基本一致
练习4. 下列关于小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而成。
B.代表书法家是王羲之。
C.字体结构上紧下松。
D.小篆第一次成为全国通用的统一文字。
A
B
隶书
隶书,又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
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 之称。隶书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的特点是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练习5.请欣赏右边东汉隶书名作《张迁碑》选帖,完成下题。
(1)判断。
隶书笔画典型的特征之一是横画长竖画短 。( )
(2)下列对这幅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形宽扁,方正典雅,古拙(zhuō)大气。
B.章法横有行,纵有列,沉着稳重。
C.线条厚重,起笔与收笔多用方笔。
D.笔法斜侧,洒脱飘逸,曼妙多姿。
D

楷书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方正,楷书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种手写体——钢笔字。
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讲究用笔、笔画分明、结构方整。
楷书
唐朝欧阳询(欧体):
《九成宫醴(lǐ)泉铭》
唐朝颜真卿(颜体):
《顾勤礼碑》
《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
《麻姑仙坛记》
元朝赵孟頫(fǔ )
(赵体):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楷书四大家及代表作:
唐朝柳公权(柳体):
《玄秘塔碑》
《神策军碑》
颜真卿、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体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丰润雄浑;柳体骨俊硬朗,体态精瘦而又不失风骨。
楷书
《九成宫醴泉铭》 《颜家庙碑》 《玄秘塔碑》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唐]欧阳询
[唐]颜真卿
[唐]柳公权
[元]赵孟頫
练习6.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 是指谁的字体( )
A.欧阳修 B.欧阳询 C.欧阳海 D.欧阳靖
练习7.楷体四大家中其代表作有误的一项是( )
A.颜真卿——《玄秘塔碑》
B.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C.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D.柳公权——《神策军碑》
B
A
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形成于汉代,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代表书法家及作品:
唐代张旭:《古诗四帖》《自言帖》《肚痛帖》
唐代怀素:《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其草书称为“狂草”。
二人合称“张颠素狂”或 “颠张醉素”。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怀素草书——《自叙帖》
练习8.唐朝文宗御封的 “三绝” 指的是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和( )
A.张旭的草书 B.公孙大娘的舞蹈
C.昆仑山的玉 D. 吴道子的画
A
练习6.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 是指谁的字体( )
A.欧阳修 B.欧阳询 C.欧阳海 D.欧阳靖
练习7.楷体四大家中其代表作有误的一项是( )
A.颜真卿——《玄秘塔碑》
B.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C.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D.柳公权——《神策军碑》
B
A
《颜家庙碑》
《玄秘塔碑》:柳公权
行书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 “行草”。
行书的特点是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
行书
东晋王羲之:有“书圣” 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
三大行书书法家及代表作:
行书
唐代颜真卿: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代表作《祭侄文稿》,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
三大行书书法家及代表作:
行书
北宋苏轼:代表作《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与黄庭坚、米芾(fú)、蔡襄并称 “北宋四大书法家”。
三大行书书法家及代表作: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颜真卿
《祭侄文稿》
苏轼
《寒食帖》
练习11.
《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 是“天下第二行书”;
《寒食帖》是“天下第三行书”。
王羲之
《祭侄文稿》
苏轼
综合练习
1.汉字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A.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B.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C.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D.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C
综合练习
2.中国书法艺术,修身养性,传承千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书法造型虽形态纷繁,但气象万千。请欣赏下列书法作品,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幅草书作品,笔画连绵简省,龙飞凤舞。
B.这是一幅隶书作品,横画长直画短,呈扁宽形状。
C.这是一幅行书作品,笔画相互牵连,舒展、流畅。
D.这是一幅篆书作品,笔画瘦长圆滑,有古代象形字的特点。
D




1、以传统节日、节气为题材的对联也是别具特色的,下列各项中与上联“端午午时人赏午”构成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谷雨雨后禾享雨 B、立春春日客游春
C、小雪雪中郎堆雪 D、中秋秋夜夜悲秋
提问方式
2、请先把对联补充完整,再写出对联的形式,并积累对联。
地满红花花满地, 。
3、请写出本学期你积累的一幅叠字联。
选择
填空
积累
方法技巧
对联的概念

对联的类型:
按用途分类、按字数分类、按内容分类


对联的原则:“五相原则”
对联的演变

对联的概念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yínɡ)联或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化瑰宝。
对子
李白
对联通常被认为是由 演变而来。古人认为鬼魅畏惧桃木和桃木制品,故常于桃木木板上写门神的名字或者画上门神的画像以此来辟邪祈福,此即为桃符。
对联的演变
桃符
李白
对联的演变
五代,人们开始在桃木板题写联语,并悬于门户两侧,原来除魔驱邪的字牌,已经发展成了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成为真正的对联。据传,第一副对联出于五代后蜀君主孟昶(chǎng)之手。后蜀君主孟昶在除夕令臣子题桃符志喜,蜀主对所题词语不满意,即挥毫书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联语。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明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文人,都喜欢对对子、写春联。
清代是对联发展的巅峰时期。康熙、乾隆特别喜爱对联,到处题写。由于君王的倡导,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对联的演变
练习1:判断对错
(1)桃符是用桃木制成的,是春联的前身。( )
(2)古人把“桃符”挂在门上是因为他们认为可以预示来年丰收。( )


对联的类型
对联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会有不同的分类
1.按用途分类
可以分为春联、寿联、婚联、赠联、行业联、挽联等。
例如:
(婚联) 一世良缘同地久 百年佳偶共天长
(寿联) 福如东海长水流 寿比南山不老松
2.按字数分类
可以分为短联(十字以内),中联(百字以内),长联(百字以上)等。
对联的类型
例如:
(短联)春花 秋月
3.按内容分类
有述事联、状景联、抒情联、晓理联、评论联等。
对联的类型
例如:
(述事联)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状
(景联)万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练习2.找出对联中谐音的字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莲”谐音 “梨”谐音
练习3.“满室芝兰尽秀色 盈门桃李笑春风” 最适合张贴这副对联的应是 ( )家庭。
A.农村 B.种花或卖花 C.教师 D.机关干部
C


1.字数相等
上联字数要等于下联字数。
有时有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对联的原则
2.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词组和句式的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
如:云对雨,山清对水秀,凿井对耕田。
对联的原则
3.词性相同
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如: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两对一——数词对数词、个对行——量词对量词、黄对白——形容词对形容词、鹏对鹭——名词对名词。
对联的原则
4.平仄相协
在现代汉语拼音中,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在严格的对联中需要符合仄起平收,即上联尾字应为仄声,下联尾字应为平声。但在宽对中也有例外。
对联的原则
5.内容相关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对联的原则
练习4.下列与“双桥好过”最搭配的下联是( )
A.坦途易走 B.斜坡易爬
C.独木难行 D.大船难划
C
练习5.苏州网师园有一副对联,全联把天气和季节的变化,以及鸟语花香融为一体,上联是:“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下联是( )
A.“寒寒暑暑,满满潺潺,常常潇潇洒洒”
B.“高高低低,红红绿绿,且看花开花落”
C.“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D.“桂子香时,西湖月满,但赏庭前秋色”
C
练习6.下面有两副对联弄乱了,请你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把两副对联整理出来,把整理好的对联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左高山,右流水,一曲千古绝唱
②竹清风,菊淡泊,独居悠然南山
③天白云,地绿草,几尺人间仙境
④海宽广,湖清澈,八方雨荷绿漪
组合:
①③,④②
二、读故事,完成练习。
纪晓岚对对子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
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ōu)油。”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 一鸥游。”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纪晓岚道:“ 一鸥游。”乾隆开心大笑。
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中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
1.帮纪晓岚补充下联,写在文中横线上。
二、读故事,完成练习。
纪晓岚对对子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
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ōu)油。”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 一鸥游。”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纪晓岚道:“ 一鸥游。”乾隆开心大笑。
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中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
水上
1.帮纪晓岚补充下联,写在文中横线上。
2.纪晓岚对得妙在 。
使用谐音,对子对仗工整
一、汉字之美大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长方形、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平衡对称、上紧下松。隶书:字形宽扁、横画长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风格庄重。楷书:字形方正、笔画平直、大小相等、风格端庄。草书:笔画连绵、结构简省、大小不一、风格豪迈。行书:笔画勾连、大小相兼、行云流水。
二、对联之美
(一)对联的概念
(二)对联的演变
(三)对联的类型(按用途分、按字数分、按内容分)
(四)对联的原则:(字数相等、结构相称、词性相同、平仄相协、内容相关)
课堂小结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