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中
第一单元第三课
目录
导入新课
1
新知探究
2
课堂练习
3
拓展延伸
4
导入新课
1
学习目标
特约评论员文章
1、提取关键句,理解文本中的观点。
2、把握文章结构,理解各个部分和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
3、学习文中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体会 文章严谨准确的语言特色。
新知探究
2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代表媒体(报纸、杂态、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编舞部和媒体主办者对重大新闻事件或时事政治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
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称为“本台评论”。媒体的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价层对即时发生的新闻事实或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舆论产生重大的影响。
社 论
文体知识
特约评论员文章是报刊约请有关权威人士就某一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发表看法的评论,是评论员文章的特殊形式。
论及的内容大都是事关全局和举足轻重的大问题,具有极强的专题性、理论性和政论性,往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反响。
它一般要求多侧面、多角度地展开论述,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特约评论员文章
▲《光明日报》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真理是什么,成为当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写作背景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矢志不渝地遵循。
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1977年,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为《哲学》专刊撰稿,其中一篇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后经本人和相关人员的修改,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经胡耀邦审阅定稿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这篇文章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光明日报》发表。当天新华社转发。5月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纸也陆续转载。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很快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写作背景
胡福明
作者简介
政论文
1935年7月
生于江苏无锡
1955年9月
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
1956年
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
1962年
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为哲学系)任教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
▲胡福明
胡福明
作者简介
政论文
1982年11月
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2001年
退休
▲胡福明
2019年
胡福明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2018年12月
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个简短的判断句。
①“实践”,即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指的是实际去做。
②“检验”,检查并验证。
③“真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④“唯一”,突出了“实践”这一标准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⑤“标准”,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同时,旗帜鲜明地点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特约评论员文章
▲《光明日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舆论(yú) 篡夺(cuàn)
胡诌(zhōu) 妥当(tuǒ)
谬误(miù) 枷锁(jiā)
禁锢(gù) 蒙昧(mèi)
永葆(bǎo) 澄清(chénɡ)
特约评论员文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肃清:清除;消灭干净。
按语: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语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此岸性:指可认识的部分,即事物的现象。
争论不休:讨论不出结果谁也不肯停下来。
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
自吹自擂:比喻自我吹嘘。
拨乱反正: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扭转乱象,归于正道。
特约评论员文章
第一部分(第1段),引言。
引出文章的话题和写作背景。
第二部分(第2-7段),提出问题。
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的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第8-16段),分析问题。
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两个方面展开论证。
第四部分(第17-20段),解决问题。
不断用实践来检验理论,这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
一、划分本文层次结构
二、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在此基础上填写下面的表格。
要善于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出新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讨论检验真理标准的现实必要性
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实践
原则: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
榜样:革命导师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
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
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分析问题
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①引用论证。文章大量引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实践论》《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等革命导师的经典论著中的著名论断,有的甚至标上了卷次和页码,以示严谨。这些引用准确、权威,具有毋庸置疑的说服力。
②举例论证。文章以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哥白尼提出太阳系学说等科学史上的事实以及革命导师的事例来论证论点,选例典型,说服力强。
三、文章综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
③对比论证。“四人帮”种种唯心主义谬论的失败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生命力的强大,一反一正,对比鲜明,突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点的正确性。
④立论驳论结合。在立论的同时有力地进行了驳斥。这也正是本文论证比较突出的特点之一,立中有破,以“立”蓄力,直击要害。
三、文章综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
文章首先确立了中心论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后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革命导师树立了光辉榜样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富有说服力。
在立论的过程中,作者又多次和驳论相结合,如反驳“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等观点,这样使文章的针对性更强,批判更有力。
五、文章是如何将立论和驳论结合在一起的?
本文围绕中心论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①首先,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面,列举“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成为真理的史实,有力证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其次,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方面,引用革命领袖语录,充分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再次,列举马克思与恩格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修改完善《共产党宣言》出版“序言”与毛泽东为一本书写了104篇按语的例子,论证革命领袖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道理。
④最后,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引用领袖语录进一步阐述“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观点。
四、本文围绕中心论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哪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课堂练习
3
①使用小标题,使文章脉络清晰。
②便于突出重点。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的作用,又可以减少一些过渡性文字的铺张。
③层层递进,符合逻辑。四个小标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逐层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环环相扣,形成了层进式结构。
六、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拓展延伸
4
文章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地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文章主旨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