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骆驼祥子》 课件(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骆驼祥子》 课件(共5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0 21:1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骆驼祥子
老舍
圈点
批注
做笔记
整本书阅读
目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课堂导入

探究新知

知识总结

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的写作背景,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掌握圈点、批注与做笔记的读书方法,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文章,运用做笔记的方法欣赏作品。
3.理解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理解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4.领悟祥子的人生悲剧及其社会意义,深层次理解小说主旨。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小说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 学习运用圈点、批注与做笔记的读书方法来阅读文章、欣赏作品。
学习难点
1.学习运用圈点、批注与做笔记的读书方法来阅读文章、欣赏作品。
2. 理解祥子的人生悲剧及其社会意义,深层次理解小说主旨。
课堂导入
有这样一部长篇小说,它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北京人力车夫的人生故事,它不仅是那个年代社会现实的写照,还是一部京味儿语言的宝库。
它就是老舍先生的巅峰之作《骆驼祥子》。
有人说,如果你想赏一幅旧社会风情画,你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品一杯人生百味酒,你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听一听老北京方言戏,你可以去看《骆驼祥子》。
今天,我们一起打开《骆驼祥子》这本书,去走近这个旧时代的小人物,解读他的人生,获取有益的启示。
探究新知
1.了解文学常识。
3.把握小说内容。
2.学习阅读方法。
5.选专题做笔记
4.探究悲剧原因。
1.了解文学常识。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40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作品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生平经历
1913 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 年至 1924 年间,先后任师公立第 17 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教员、北京一中教员。
1924 年秋季,老舍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学系任华语讲师,并开始文学创作。1926 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1930 年春季,返回到北京。1930 年至 1937 年间,老舍先后任教于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
1936 年写出长篇小说文学代表作品《骆驼祥子》。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老舍离别家小奔赴国难。抗战结束后,老舍于 1946 年 3 月接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在美国写完了《四世同堂》。
1966年8月24日,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创作成就
《南方都市报》评论老舍的影响:
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剧本、散文、诗歌(新式之外包括歌词、古词和旧体诗等),几乎什么形式都涉及了。已经出版的《老舍文集》19 卷,总共有一千万字之多。
谈现代长篇小说的生成,你不能超越他;回顾现代讽刺幽默精神,离不开它;讲到中国话剧的民族化,自然不可绕开老舍;而要认认真真地总结中国现代白话的历史,想像我们每个人今天嘴里说的或笔下写的现代语言文字,更是不可忽视他的存在。
他的短文、散文《养花》、《猫》、《北京的春节》、《草原》和《我的母亲》、《母鸡》相继被收录在中小学生课本里。老舍的自我小传中,依然满是嘲讽的嘲笑自己知识的浅薄更体现出了他热爱生活,希望自己的知识量步步高升,学无止境的美好精神。




写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在北洋军阀统治的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人力车夫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仅有的可怜的自由。老舍出身于贫苦的市民家庭,从小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
小说的故事原型:有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另外一个车夫被军队抓去了,哪知转祸为福,趁着军队转移之际牵回三匹骆驼。老舍便把骆驼与车夫结合到一起,创作出了《骆驼祥子》。
2.学习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圈点、批注、做笔记
1.圈点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深有体会之处。
2.圈点的符号: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符号,如用圆点或圆圈表示精警之处,用问号表示质疑,用叹号表示强调,用直线表示需要着重记忆或领会,用波浪线表示重要语句,用竖线或斜线表示段落层次的划分,等等。符号设定之后,每个人要养成固定使用的习惯,这样在整理读书笔记时才不至于凌乱。
圈点




阅读方法:圈点、批注、做笔记
1.批注的内容: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2.批注的类型:
注释:对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进行解释,并指明出处。
提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
批语:记录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想、见解、疑问。
警语:在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时,提醒自己注意。
批注




阅读方法:圈点、批注、做笔记
3.批注的步骤
标注自然段的序号:为了方便查找和引用。
粗读文本:初步了解文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仔细圈点:在阅读过程中,对细节进行深入标注。
精读文本:全面理解文本,对之前的标注进行补充和修正。
4.批注注意事项
语言简洁:批注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描述。
真实感受:尽量表达真实的感受和见解,避免过度修饰。
多次阅读:如果计划多次阅读同一文本,每次批注可以用不同的笔迹进行,以便于区分。
批注




阅读方法:圈点、批注、做笔记
(1)阐释型批注:用批注来阐释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
①对词语的阐释——勾画含义深刻的词语,写出词语的本义和在语境中的意义;
②对句子的理解——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深层含义;
③对段落的概括——概括段落大意,进而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④对主题的把握——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赏析型批注:用来欣赏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解决读懂“怎么写”的问题。
①词句——词语和句子运用的巧妙之处;
②段落——段落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中的作用;
③篇章——整篇文章在构思和表达上的精妙之处。
批注的技巧




阅读方法:圈点、批注、做笔记
(3)质疑型批注:用来对原文内容和表达的探究,对文章进行更深层面的品读。
①内容有没有漏洞?②遣词造句是否准确?
③有没有更好的表达?④我是作者会怎么写?……
(4)补充型批注:这种批注要根据原文的主题和思路,补充相应的内容。
①叙事类文本可以补充人物言行心理,补充故事发生场景,补充情节发展变化。
②说理性文本,可以补充作者论述的道理,或者补充支撑道理所需的论据等。
(5)感想式批注:由读的内容结合阅读积累和生活阅历、生长环境来批注。
(6)联想型批注:阅读引起联想,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 联想的内容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诗歌、文章、图片、歌曲、视频等等。
批注的技巧




阅读方法:圈点、批注、做笔记
做笔记
1.作用与分类:做笔记可以帮助重温作品内容,积累语言和素材,记录、整理阅读中的思考与发现,有助于提升读书质量,提高分析和鉴赏能力。做笔记,主要有写提要和写心得两大类。
2.写提要:就是用精练的语言准确概括作品某部分或全书的要点。所写的提要,可以是语意连贯的成段文字,也可以是按层次和要点罗列的提纲,还可以是能够体现作品结构的图表。




阅读方法:圈点、批注、做笔记
做笔记
3.写心得:是记录自己阅读时的体验、感想,如自己对于作品的内容(人物、情节、情感、思想等)和形式(写作技巧、行文风格、艺术特色等)的看法和评价,以及自己在阅读中生发的新认识、新观点。
可以只对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点进行评论,也可以针对作品整体发表感想,还可以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或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分析。
3.把握小说内容。
阅读任务群
任务1:用圈点结合简单批注的方法梳理祥子人生的“三起三落”,完成表格或思维导图。
任务2:圈划出小说中祥子不同时期的典型描写,精读批注,分析人物的性格及变化。
任务3:梳理祥子的人物关系,完成表格或思维导图。
梳理情节
1.梳理祥子人生的“三起三落”,完成表格或思维导图。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梳理情节
1.梳理祥子人生的“三起三落”,完成表格或思维导图。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起 奋斗三年买了车 从军营逃出来卖骆驼又攒钱买车 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
落 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 被孙侦探敲诈一空 下葬虎妞卖了车
希望 奋斗 堕落
梳理情节
1.梳理祥子人生的“三起三落”,完成表格或思维导图。
批注人物
2.圈划出小说中祥子不同时期的典型描写,精读批注。
1.刚进城: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批注】身体健壮,高大,年轻,有力气,自信、自爱。
祥子的身体素质超好,有拉车的天赋,像上文所说的有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他有力气,年纪又轻”, 他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坚信自己未来可以过得很好。
批注人物
2.圈划出小说中祥子不同时期的典型描写,精读批注。
2.虎妞死后:他的脸臌满起来一些,可是不像原先那么红扑扑的了;脸色发黄,不显得足壮,也并不透出瘦弱。眼睛很明,可没有什么表情,老是那么亮亮的似乎挺有精神,又似乎什么也没看见。他的神气很像风暴后的树,静静的立在阳光里,一点不敢再动。
(第二十章)
【批注】祥子的命运经历了三起三落,与最初的祥子相比,生活的磨难,使祥子不论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已生机不再。脸色不那么“红扑扑的了”,而是“发黄”;眼睛“没有什么表情”,可见心灵已经接近麻木。同样比作树,原来是一棵“有生气”的树,现在却是一棵“一点不敢再动”的树,可见他身体虚弱、精神疲惫到极点,生命的能量也已消耗殆尽。
批注人物
2.圈划出小说中祥子不同时期的典型描写,精读批注。
3.被夏太太引诱后:病过去之后,他几乎变成另一个人。身量还是那么高,可是那股正气没有了,肩头故意的往前松着些,搭拉着嘴,唇间叼着支烟卷。有时候也把半截烟放在耳朵上夹着,不为那个地方方便,而专为耍个飘儿。
(第二十一章)
【批注】染了一身脏病,花掉十几块钱,病也没除根。祥子几乎变成另一个人。没了“正气”,曾经“多么宽,多么威严”的肩,现在“故意往前松着鞋”,曾经沉默抿着的嘴现在“搭拉着”,“叼着烟卷”, 耳朵上夹着“半截烟”,“转为耍个飘儿”,你看,祥子的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身上的那股痞子气,让人看了多么难受,多么痛心!生活的经验把他变成了这个样子,怪社会?怪生活?怪他自己?都有吧。
批注人物
2.圈划出小说中祥子不同时期的典型描写,精读批注。
4.得知小福子上吊自尽后:“脸不洗,牙不刷”......“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第二十三章)
【批注】唯一的希望破灭了,所以彻底堕落下去。昔日”体面的高等车夫”,而今变成“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昔日从兵营里逃出来,咬牙也要花两块钱把自己从头到脚打扮一新的祥子,而今蓬头垢面,脏臭不堪。一个连自身形象一点都不顾的人,说明他的心已经死了。心都死了,臭皮囊还管它干嘛呢?
批注人物
3.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你对祥子的看法。
(1)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①他有自己卑微的理想,于是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把买一辆自己的车作为生活目标,幻想着有了车就如同在乡间有了田地一样,能凭着自己的勤劳换取安稳的生活。
②善良淳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他一贯的要强和奋斗,也是不安于卑贱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他对老马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其善良正直。
③在与虎妞的不幸婚姻生活以及小福子的真挚感情中,都表现其对独立人格的真实和对美好人性的追求。
批注人物
3.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你对祥子的看法。
(2)他身上具有那个阶层的弱点。
①作为一个没有觉悟的个体劳动者,尽管怀着改善自己生活的迫切要求,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才是解放自己的正确道路。
②他从来没有想到应该大家团结起来进行斗争,而仅仅是执拗地幻想凭借个人的要强和努力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
③他的人生理想是狭小的,斗争方式是错误的,这就决定其孤独、脆弱,最终完全向命运屈服,一步步走向深渊。
小说最后写祥子完全变了个人,变得懒惰、贪婪、麻木、缺德;打架、使坏、逛窑子等。真正成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批注人物
4.梳理祥子的人物关系,完成表格或思维导图。
祥子 夫妻 恋人 雇主 同行 其他关系 虎妞 小福子 刘四爷 杨先生 曹先生 夏先生 老马 老程 二强子 高妈 孙侦探 阮明
刘四爷女儿 二强子女儿 虎妞父亲 杨太太 曹太太 夏太太 小马 曹家佣人 小福子父亲 曹家佣人 之前的孙排长 曹先生学生
爷孙
批注人物
4.梳理祥子的人物关系,完成表格或思维导图。
4.探究悲剧原因。
阅读任务群
任务1:结合人物关系图,探究周围人对祥子人生悲剧的影响。
任务2:精读小说中对祥子思想行为的描写,探究自身性格对祥子人生悲剧的影响。
任务3:精读批注小说中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探究时代对祥子人生悲剧的影响。
探究悲剧
1.结合人物关系图,探究周围人对祥子人生悲剧的影响。
批注:婚姻原因是祥子堕落的原因之一。祥子和虎妞的婚姻可以说是畸形的。虎妞没有用正常的方式来取得祥子的爱,而是把他骗到自己的房间并抓到了他的把柄。祥子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与虎妞成婚。在虎妞怀孕后,祥子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可在虎妞难产而死,新买的车给她办了丧事后,祥子再一次被生活所打击,跌入了堕落的黑暗深渊。
与虎妞的婚姻因素
原文:这个走兽,穿着红袄,已经捉到他,还预备着细细的收拾他。谁都能收拾他,这个走兽特别特别的厉害,要一刻不离的守着他,向他瞪眼,向他发笑,而且能紧紧的抱住他,把他所有的力量吸尽,他没法逃脱。
探究悲剧
1.结合人物关系图,探究周围人对祥子人生悲剧的影响。
批注:祥子心里是喜欢小福子的,在他的观念中,他们俩都是穷人,都是无产者,都是被人欺侮,他同情她,也同情自己,是上苍将他俩连在一起。当他知道小福子死后,他的希望就破灭了。于是,他就那么迷迷迷糊糊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泥潭。
与小福子的爱情因素
原文: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摘去了。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去。
探究悲剧
1.结合人物关系图,探究周围人对祥子人生悲剧的影响。
批注:祥子给他买包子,其实不只是同情老马生活的窘迫,祥子在老马身上仿佛看到了以后的自己。祥子即使能和小福子在一起,过上他理想的生活,一直踏实努力地拉车,他的结局也无非是另一个老马。如果依他性格的软弱,也有可能像二强子一样堕落到卖儿卖女,麻木度日。
同行的职业前景因素
原文:茶还没有沏来,老车夫的头慢慢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溜下去。……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
探究悲剧
2.精读小说中对祥子的描写,探究自身性格对祥子人生悲剧的影响。
性格原因 盲目保守
(1)乐观与盲目。祥子从乡间来到城市,对生活满怀热情和乐观态度,即便车丢了、钱被劫,依然不懈努力,有着积极向上的个人奋斗精神。但是他无法认清灾难的社会根源,不知道个人的努力比起社会沉重的压迫是多么微不足道。
(2)勤快与保守。为了凑够买车的钱,祥子勤快地奔跑。但农民的狭隘意识,使他为了钱冒险到战火四起的西郊拉车,结果连人带车被劫了。而为了再买新车,又不断埋头苦干,当钱攒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被特务敲诈了,假如祥子听高妈的话,把钱存进银行,就不会遭此灾祸。天天把钱放在手心才觉得舒坦,正是小农保守的典型心理和性格特征。
(3)外刚与内软。从外表到内心都曾经是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心灵深处却又始终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几乎遇到什么都束手无策。
(4)有较强的生活欲望却又不能看清社会的本质。要强的祥子终于变成一个苟活于世的行尸走肉。匮乏精神支柱,在简单的物质生活目标坠入无望深渊之后,祥子也完成他自己一生的悲剧。
探究悲剧
2.精读小说中对祥子的描写,探究自身性格对祥子人生悲剧的影响。
阶层原因 个人主义
思想的局限性,使他没有认清当时的社会本质,也没有意识到光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改变自身命运的。他一直在一个人奋斗,拼尽全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后,随波逐流于肮脏的黑暗社会。
“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这些小生产者所固有的狭隘性决定他的孤独、脆弱,最终完全向命运屈服,一步步走向堕落。
探究悲剧
2.精读小说中对祥子的描写,探究自身性格对祥子人生悲剧的影响。
黑暗动荡的社会环境
小说写的“逃匪”“侦探”等欺压,都反映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个动荡的社会背景。
①军阀混乱,特务横行,压迫者的压迫,使得祥子悲剧具有社会批判的内涵。
②是这个失去公平、公正、腐败混乱的社会,活生生地将人变成非人。因为社会的黑暗,毁坏了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探究悲剧
2.精读小说中对祥子的描写,探究自身性格对祥子人生悲剧的影响。
病态城市文明的腐蚀
①作者创作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是什么样子”,这里的地狱指的就是那个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道德沦落的社会,也是为金钱所腐蚀了的畸形的人伦关系,如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等。
②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结果被物欲横流的城市吞没,自己也成为其中一部分。
③老舍对城市中欲(财产贪欲、情欲)的反感和对城市人伦关系中丑的嫌恶,主要出于道德的审视,从中我们可看到老舍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的伤害的深深忧虑。
5.选专题做笔记。
阅读任务群
任务1:请根据作品的内容,写一篇祥子的小传,完整地勾勒出祥子的经历。
任务2:请根据书中内容进行梳理,从职业特点、人员构成、生活状况等方面介绍洋车夫这个行当的情况。
任务3:请选择一个角度,摘抄一些片段,说说其中是如何体现浓浓“京味儿”。
给祥子写小传
1.根据作品的内容,填写祥子的基本信息表。
姓名 绰号
籍贯 兴趣爱好
主要经历 我的评价
给祥子写小传
2.结合上面的人物信息表,突出人物的经历,写一篇祥子的小传。
祥子十八岁时,不幸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到北平求生,并选定了拉车这种赚钱方式。他苦干三年攒了一百块大洋,买了一辆新车,并幻想靠拉车攒钱开车厂。
兵荒马乱中,他在一次拉车途中连车带人被十多个兵捉了去,连车也被没收了。后来,祥子趁乱逃出了军营,牵走并卖掉部队丢下的3匹骆驼,得了三十五块大洋。从此,他就得了一个外号“骆驼祥子”。
回城后,祥子把三十块大洋交给刘四爷保管,希望攒够钱后再买一辆车。一次,祥子被孙侦探抓住并骗走了所有的钱,又因喝酒受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的引诱,被逼与虎妞结婚,并和刘四爷闹翻了。虎妞怀孕后,给了祥子买下了同院二强子的一辆车。后来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被迫卖掉了车。
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想和祥子一起过日子,为了养活全家,祥子只好又去拉车。最终,小福子被二强子卖到妓院而上吊自杀,祥子再也没有了生活的希望,开始堕落、麻木、潦倒、自暴自弃,过起了行尸走肉的生活。
话说“洋车夫”
3.根据书中内容,梳理洋车夫这个行当的情况,填写下面表格。
“洋车夫”简介 精读章节 相关的语句
名字由来
人员构成
生活状况
职业特点
你的看法
话说“洋车夫”
3.根据书中内容,梳理洋车夫这个行当的情况,作出批注。
洋车夫的分类
(1)高等车夫年轻强壮,工作完成得好,自然薪水充足,生活幸福,将人生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在车夫群体中颇有声望且地位较高。
(2)年纪较大或跑得稍差点劲的,多数拉八成新的车,人与车都有相当的漂亮,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还有相当的精气神,钱赚的少些,但仍旧可以轻松维持生活。
(3)年纪在四十以上,二十一下的,车破,身体较差。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租车的费用)和自己的嚼谷。
话说“洋车夫”
3.根据书中内容,梳理洋车夫这个行当的情况,作出批注。
洋车夫的生活
第十八章: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象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曳。
批注:人力车夫工作环境,酷热严寒,风雨无阻。而车上的人一声不出,无视祥子的窘迫,甚至并没有把祥子当成一个人,可见在当时“洋车夫”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人与人之间处处凸显着一种阶级的差距。
话说“洋车夫”
3.根据书中内容,梳理洋车夫这个行当的情况,作出批注。
洋车夫的结局
材料一:这话还没说完,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莲蓬篓儿似的棉袄,襟上肘上已都露了棉花。脸似乎有许多日子没洗过,看不出肉色,只有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象要落下来的果子。惨白的头发在一顶破小帽下杂乱的髭髭着;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一进来,摸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扎挣着说了句:“沏一壶。”
材料二:“你想独自混好?”老人评断着祥子的话:“谁不是那么想呢?可是谁又混好了呢?当初,我的身子骨儿好,心眼好,一直混到如今了,我落到现在的样儿!身子好?铁打的人也逃不出去咱们这个天罗地网。……我的心眼倒好呢,连个小孙子都守不住。他病了,我没钱给他买好药,眼看着他死在我的怀里!甭说了,什么也甭说了!——茶来!谁喝碗热的?”
话说“洋车夫”
3.根据书中内容,梳理洋车夫这个行当的情况,作出批注。
洋车夫的结局
材料三:二强子四十多了,打算不再去拉车。于是买了副筐子,弄了个杂货挑子,瓜果梨桃,花生烟卷,货很齐全。拉惯了车,他不会对付买卖;拉车是一冲一撞的事,成就成,不成就拉倒;作小买卖得苦对付,他不会。拉车的人晓得怎赊东西,所以他磨不开脸不许熟人们欠账;欠下,可就不容易再要回来。这样,好照顾主儿拉不上,而与他交易的都贪着赊了不给,他没法不赔钱。赔了钱,他难过;难过就更多喝酒。醉了,在外面时常和巡警们吵,在家里拿老婆孩子杀气。……他决定放弃了买卖,还去拉车,不能把那点钱全白白地糟蹋了。他买上了车。在他醉了的时候,他一点情理不讲。在他清醒的时候,他顶爱体面,他往往摆起穷架子,事事都有个谱儿。……他能这样白“泡”一两天。及至他拉上了好座儿,他的腿不给他的车与衣服作劲,跑不动!这个,又使他非常的难过,一难过就想到女儿,只好去喝酒。这么样,他的钱全白垫出去,只剩下那辆车。
话说“洋车夫”
3.根据书中内容,梳理洋车夫这个行当的情况,作出批注。
洋车夫的结局
老马他勤勤恳恳辛劳一生,日子过得十分困苦艰难,饥寒交迫,落得连唯一的小孙子都守不住,他明白了在这样的社会里,想要混好比登天还难。
二强子贪婪、自私、虚荣、好面子。他卖了自己的女儿,打死了自己的妻子;他改行做生意,因为社会的腐败,人性的扭曲,他往往收不回赊出去的账,自然也丢了工作。面对如此不如意的生活,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摆脱现实,喝得烂醉。
祥子在老马身上仿佛看到了以后的自己。祥子即使能和小福子在一起,过上他理想的生活,一直踏实努力地拉车,他的结局也无非是另一个老马。如果依他性格的软弱,也有可能像二强子一样堕落到卖儿卖女,麻木度日。
品读“京味儿”
“京味儿”: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北京人独特的语言习惯。
京味儿的语言
采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来写,使通俗朴素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作者用独创的“京味儿”语言艺术,准确、鲜明、生动地描绘了北京地区的自然风景画和底层社会的风俗画,呈现出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①北京口语,多儿化音。本文中“不像回事儿”“赶明儿”“真诚劲儿”等儿化音比比皆是,据统计《骆驼祥子》中儿化词共出现了772例。
②方言: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地道的北京方言,既生动形象又有趣。如“咱们”“老底”“将一比十”等让人物非常鲜活。
③俗语。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通俗并广泛流传的定型语句。
品读“京味儿”
“京味儿”: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北京人独特的语言习惯。
京味儿的语言
示例1:“告诉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儿永远是一个子儿!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没错儿,咱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瞄准了再放手钱,不能放秃尾巴鹰……”
这一段话中,“兜儿”“一个子儿”“没错儿”儿化音节响亮,颇具京味儿。
示例2:“在鼓楼前,他在灯下抢着个座儿,往东城拉。连大棉袍也没脱,就那么稀里胡芦地小跑着。他知道这不像样儿,可是,不像样就不像样吧;像样儿谁又多给几个子儿呢?”
“座儿”“不像样儿”“几个子儿”等儿化音的运用,“抢着座儿”“稀里胡芦地小跑着”等北京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
品读“京味儿”
“京味儿”: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北京人独特的语言习惯。
京味儿的美食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的对食物的描写,也一样充满了诱人的京味儿。
比如祥子从军队回来吃的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的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
还有庙会上,“豆汁摊上,咸菜鲜丽的象朵大花,尖端上摆着焦红的辣椒。鸡子儿正便宜,炸蛋角焦黄稀嫩的惹人咽着唾液。”
这些活色生香的老北京传统特色美食,在老舍先生笔下,氤氲着美味的芬芳,仿佛从字里行间飘荡出来,让读者的味蕾也不由得颤动起来。
品读“京味儿”
“京味儿”: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北京人独特的语言习惯。
京味儿的建筑
作为车夫的祥子,他的足迹遍及京城许多的角落,跟随着他的步伐,我们看遍颐和园、万寿山、雍和宫、天坛等等京城名胜古迹,也路过天桥、茶馆、庙会等等市井喧嚣之地,也在胡同间和大杂院里感受着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新华门的门楼,南海的红墙,都戴上了素冠,陪着朱柱红墙,静静的在灯光下展示着故都的尊严。
这一段关于北平雪景的描写,既展现了京城独有的建筑色彩,又呈现了自然的美景和故都文化的交融,带着古老皇城的肃穆与威严的味道。
知识总结
每个人都会遭遇苦难,命运有时也的确会厚此薄彼。但一个人的心性,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命运里的苦厄和挫折,也许会囚禁我们一时,但永远限制不了我们整个人生。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或许,祥子的悲剧,就是在时刻警醒着我们:
愿你我看清人性的复杂后,内心简单澄澈,守住善恶防线,活得坦坦荡荡,做一个善良正直的好人。
课后作业
结合所学的阅读方法,深入阅读《骆驼祥子》,边读边圈点、批注。
从课本中的三个专题探究任务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进行探究,写出读书笔记,并与同学交流。
道阻且长 行且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