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考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考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09 13:50:11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4一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1: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
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Q
这说明(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
B.历史记载受时代和主观立场影响
C.久远古书文献相互矛盾难以考证
D.历史文献真伪必须得到考古印证
2:商鞅变法时期,提出了“徕民政策”,招来地少人多的三晋(韩赵魏三国)之民到案国,只要在秦国定
O
居,就有地有房,三代免除徭役,不用参加战争:垦荒的特别优待,十年不交纳赋税。此举旨在()
A,扩大耕种面积
B.争夺他国人口
B.增强国家实力
D.推动移风易俗
3: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百家争鸣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
回一尚贤还是不尚?→回
A: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有为还是无为?
轻料还是互利?
C:道家墨家儒家法家
:
D:墨家道家法家儒家
治迁是法治?
4:战国后期,荀子到秦国访问,他对人讲述访问观感时说:“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
:
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偶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据此可知,
荀子认为秦崛起的原因是()

A,良好的吏治
B.士阶层的婚起C.法家思想的推行D.强大的战斗力
5:下图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某一经济措施的示意图。据此可知,此经济措施()
低价采期
线
:
A.加刷了商品市场的动荡
B.增加了百姓赋税负担

C.
削弱了王国经济实力
D.利于缓解国家财政困难
6:
《洛阳伽蓝记》载:北方“百姓般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这说明北
魏孝文帝改革()
O
A.
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B.使经济重心开始出现南移之势
:
C.以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使我国封建经济发展到了顶峰
7:(隋)开通的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能
用。该段内容描述的是运河开通的()
:
A.背绿B.过程
C.意义D.条件
第1页(共、
8:如图中的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为唐穆宗时唐朝与某一少数民族会盟的遗物。该少数民族是
()
A,吐蕃
B.突厥
C.靺鞨
D.回纥
9: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雁塔题名”(如图)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上述现象反应的制度有
助于(
大雁塔唐朝进士题名贴
A。
选拔最廉洁的官吏
B.阻碍社会阶层的流动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10: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唐诗人上自天子,下速庶人,百司庶府,三教发流,靡所不备”。这
使得唐诗
A.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B.博采众长,名家荟萃
B.老少皆宜,通俗易懂
D.风格迥异,流传深远
11:王安石提出:“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对此评价道:“此乃桑弘羊欺汉武帝之言…
不取于民,将焉取之?”对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王安石变法()
A,没有损害百姓利益
B.达到富国强兵之效
C.司马光评价较深刻
D.得到了各阶级拥护
12: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
度。这些制度()
A.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B.植根于民族发展的差异
C.实现了疆域内民族平等
D.边疆地区经济较快发展
13:大津巴布韦古城有一椭圆形大围墙位于山下的平地,里面有圆锥形石头高塔、石碑、地窖、水井和
些石崖的废墟,周围发掘出奇怪的生产工具、锋利的作战武器、中国的陶瓷碎片、波斯的彩色瓷器、印度
的佛教念珠等。这反映出大津巴布韦()
A.佛教文化广泛传播
B.城市建设水平在世界领先
C.社会等级分化严重
D.文明演进已达到一定水平
14: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下图是清朝疆域图(1820年),这反映了清朝(
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