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0 21:3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伫立(zhù) 收揽(lǎn) 虐待(nüè) 哗众取宠(huá)
B.犀利(xī) 钢盔(kūn) 诡谲(jué) 金碧辉煌(huáng)
C.瘦削(xiāo) 蓦然(mò) 污秽(huì) 喃喃自语(nán)
D.踌躇(chú) 羡慕(xiàn) 童谣(yáo) 蹑手蹑脚(shè)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忌讳 咆哮 名燥京师 指天画地
B.簇拥 踌躇 咬牙跺脚 另请高明
C.钢盔 童谣 小题大做 托泥带水
D.雷霆 污秽 雕梁画栋 金璧辉煌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B.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C.我们坚信教育是一件美好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急功近利的做法违背了教育的原则。
D.走进故宫博物院,满目的雕梁画栋,仿佛向游人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通过融入诸多国际文化元素的图书节,让读者有机会了解参展国家的文化。
修改:删去“通过”或“让”。
B.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同仁就如何提高学生情商的问题公布了许多有益的见解。
修改:将“公布”改为“提交”。
C.只有学校开设多门选修课,学生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和选择学习内容。
修改:将“确定”与“选择”调换顺序。
D.一个真正的探险者,应该是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与敢于挑战自己的非凡勇气。
修改:去掉“是”。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时间翻入新篇,你怎可还辗转留在昨日?过去,不论得失,已成为往事的注脚。
B.挑担的绳索不能过长,过长则容易触底,很麻烦;也不能过短,过短则沉,更费力。
C.人民军队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阴谋。
D.宋代的《全芳备祖》记载菊花“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饮,”有多种功效,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可供观赏。
6. 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马路的尽头,被洗刷得一片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⑤③①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⑤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⑤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B.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C.郭沫若的《屈原》是一部历史剧,全剧分五幕,只写屈原一天的生活经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D.戏剧与诗歌、新闻、小说合称四大文学样式。
8.名著阅读。
我看到了罗切斯特先生几天前硬要我收下的一串珍珠项链,我把它留了下来,这是我的。它属于那位已经在空中消失了的新娘。我把其余的东西打成一个包裹。钱包还有二十先令,这是我的全部家当,我把它放进了口袋。我系好草帽,扣上披肩,拿着包裹和那双没有穿上的拖鞋,轻手轻脚地出了房间。
选段中加点的“我”是谁?这段文字表现出“我”的什么特点?
9.综合性学习。
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逝去的日子里,我们留下很多欢乐,而今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怅惘。在开展“岁月如歌”的活动中,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自我激励】坐在考场的你,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你肯定有过成功的荣耀,也遭遇过失败的沮丧。请你自选角度怀着真情创作一则格言激励自己。(温馨提示:不能抄袭名人名言。)
我的格言:
(2)【同窗情深】近段时间,你可能在写或想写毕业留言。现在中学生的留言五花八门,下面是从中摘抄的两则,请你认真阅读,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则留言进行评析。
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好友送我情”,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②学习上,你是我的竞争对手;生活中,你是我的良朋好友。有你一路陪伴,真好!
我选第______则,我的评析:
(3)【续说感言】在活动结束的晚会上,肖雅同学深情地说道:“岁月从树林穿过,留下圈圈的年轮;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串串的欢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青年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将给社会留下些什么?”但由于太激动,她只说了两句就停住了,请你仿照肖雅的句式续说一句,同样表达心中的感慨。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0、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1、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范文正公文集》叙(节选)
[宋]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②,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③,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④,始识公之仲子⑤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⑥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遺藁⑦见属⑧为叙。又十三年,乃克⑨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⑩之愿也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释]①总角:指童年。②韩、范、富、欧阳: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③了:懂得,明白。④许:今许昌。⑤伸子:次子。下面的彝叟为范之三子,德孺为第四子。⑥同僚:同事。⑦藁:同“稿”,诗文草稿。⑧属:同“嘱”。⑨克:能够。⑩畴昔:过去,从前。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2)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
(3)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1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吾 得 其 为 人 盖 十 有 五 年 而 不 一 见 其 面 岂 非 命 欤!
14.为深人理解作者对范仲淹的感情,某同学提出了下面四个问题。请问,哪一个问题是最有价值的? (填字母)( )
A.韩琦、富弼、欧阳修是怎样的人?
B.乡先生最初为什么不愿回答苏轼的问题?火月
C.苏轼“从旁窃观”《庆历圣德诗》),是不是不够光明磊落?
D.苏轼写自己与范仲淹三个儿子相识,为什么不合在一起写,而要一次一次分开写?
15.下面这句话是省略句。用现代汉语翻译时,你会在空白处补上什么内容?从备选项中选择一项,并简述理由。
  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备选项: A.他们  B.我
16.上文是《<范文正公文集>叙》全文的上半部分。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和上文的感情基调,结合范仲淹的诗词文章,推测下半部分可能会写哪些内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 你把我载着拖到(甲)的边上去,拖到(乙)的边上去,拖到(丙)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②,你③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④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⑤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⑥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⑦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⑧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⑨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17.选文第1段中甲、乙、丙三处横线应分别填上    、    、    。
A.东海    B.长江    C.洞庭湖
18.选文第1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9.选文第2段中共有9个“你”,所指代的内容不尽相同。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②③④|①⑤⑥⑦⑧⑨
C.②③④⑧|①⑤⑥|⑦⑨
D.②⑥⑧⑨|①③④|⑤⑦
20.选文第2段中“无形的长剑”指什么
21.选文第2段中“比铁还坚固的黑暗”比喻       。本段中与这一句话的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
(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勇于突破人生的边界
①“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 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这是杨絳先生96岁时,于《走到人生边上》一书前言里写的话。从价值的坐标出发,人生边缘的确并不意味着终点。探索人生的价值,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一个人跋涉的远近,最终取决于能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
②有一位大学教授,每逢开学都这样向新生讲述学习的意义:如果把人类截至目前的所有知识围成一个圆,那么每个人的学习经历,就是从圆心向外不断伸展的过程;直到有一天,当顺滑的边缘有了凸起,就意味着稍稍延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界。正是一个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凸起,才让知识的圆圈愈加宽广,文明的薪火越烧越旺。在相当意义上,人类文明的拓展,就是一次次重构边界、扩展边界的过程。对个体来说,人生价值的飞跃,又何尝不需要对边界的突破与拓展
③然而,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往往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在穿过被称为“海上坟场”的智利合恩角后,船长郭川以诗明志,他“恐惧过、绝望过、崩溃过,但从没有放弃过”。女潜水员徐海燕为了让水下长城的奇观重现于世,打破了平淡生活的“合理设定”。现实中,总有一群人行进在人类活动范围的边缘,勇敢地探素着未知的世界,挑战着生命的极限。数据显示,目前,共有数千人登顶珠峰有数百人进入太空。他们都可谓是人生的突破者。
④突破人生边界,单有冒险品质还不够,尤需蓄积不平凡的坚韧。1953平的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走是川”,还是公路交通的空白。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带领1200多名筑路军民,用手中的铁和十字镐向世界屋脊徒步进发。有人问起公路的起点,慕生忠把铁锹往地上一戳,喊道:“我们的帐篷搭在哪里,哪儿就是格尔木。”劈开昆仑山,战胜唐古拉,通过怒江上游的黑河,炸开冈底斯山的石峡……如今,格尔木已经成为青海第二大城市,青藏公路也被冠以“天路”之名。可见,只有以一往无前的勇毅和决心攻坚克难,才能创造不朽功勋,书写人间传奇。
⑤哲人有言,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扬帆远行的哥伦布,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双眺望远方的眼睛。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并非由窄变宽、由急变缓的河流更像是奔腾在崇山峻岭间的小溪。与其在看似停滞的人生边界踟蹰不前、哀婉叹息,莫如果敢地迈开脚步,张开双臂去迎接前方的机遇。
⑥在人生的边界上敢于突破、奋勇前行,定会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22、选出对选文的中心论点表述恰当的一项( )
A、人生边缘并不意味着终点。
B、人类文明的拓展就是勇于突破的过程。
C、人生的价值关键是要勇于突破人生的边界。
D、勇于突破人生边界才能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23、选文开篇引用杨绛先生的话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阅读选文第⑤段画线语句,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蜡炬成灰泪始干
宗璞
①父亲最后的日子,是艰辛的,也是辉煌的。他逃脱了政治旋涡的泥沼,虽然被折磨得体无完肤,却幸而头在颈上。他可以相当自由地思想了。1980年,他开始从头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大书。当时他已是八十五岁高龄。除短暂的社会活动,他每天上午都在书房度过。他的头脑便是一个图书馆,他的视力很可怜,眼前的人也看不清,可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他头脑里十分清楚,哲学是他一生的依据。
②有的朋友来看望,感到老人很累,好意地对我说:“能不能不要写了。”我转达这好意,父亲微叹道:“我确实很累,可是我并不以为苦,我是欲罢不能。这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吧!”
③是的,他并不以写这部书为苦,他形容自己像老牛反刍一样,细细咀嚼储存的草料。他也在细细咀嚼原有的知识储备,用来创造。这里面自有一种乐趣。父亲著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做卡片,曾有外国朋友问,“在昆明时,各种设备差,图书难得,你到哪里找资料?”父亲回答:“我写书,不需要很多资料,一切都在我的头脑中。”这是他成为准盲人后,能完成大书的一个重要条件。
④更重要的是他的顽强,他的执著,他的不可更改的深情。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不能行走,不能站立,起居需人帮助,甚至咀嚼困难,进餐需人喂,有时要用一两个小时。不能行走也罢,不能进食也罢,都阻挡不了他的哲学思考。一次,因心脏病发作,我们用急救车送他去医院,他躺在病床上,断断续续地说:“现在有病要治,是因为书没有写完,等书写完了,有病就不必治了。”
⑤当时,我为这句话大恸不已,现在想来,如丝已尽,泪已干,即使勉强治疗也是支撑不下去的。而丝未尽,泪未干,最后的著作没有完成,那生命的灵气绝不肯离去。他最后的遗言“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就是用他整个生命说出来的。
⑥父亲久病后,偶然chàn巍巍地站立,总让人想到风烛残年这几个字,烛火在风中摇曳,可以随时熄灭,但父亲的精神之火却是不会熄灭的。他是那样顽强,坚韧,那样丰富,他不烧干自己决不甘心。
⑦父亲那一代人责任感太强了。他们无暇逍遥。其实父亲心底是赞成孔子“吾与点也”那一句话。曾点说,他的愿望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父亲是欣赏这种境界的。
⑧四十年代,常有人请父亲写字,父亲最喜写唐李翱的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父亲执著顽强,那春蚕到死,蜡炬成灰,薪尽火传的精神,后面有着极飘逸、极空明的另一面。一方面是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得起,一方面是佛、道、禅的“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看得破。有这样的互补,中国知识分子才能在极严酷的环境中活下去。
⑨多年以前,父亲为我和外子做过一首诗,“七字堪为座右铭,莫抛心力贸才名。乐章奏到休止符,此时无声胜有声。”父亲深知任何事都要用心血做成,谆谆教诲,不要为一点轻易取得的浮名得意,在寂静中也许会有更好的音乐。想到这些常觉得是父亲坐在那里,以手向上一指向下一指,在沉寂中,让人想到“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诗句。
选自《宗璞散文集》有删改
注:(1)本文作者宗璞,当代作家,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之女。
27.看拼音写汉字 chàn巍巍:( )
28.请根据第③④段内容,说说父亲能完成《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条件。
第一:
第二:
29.第①段画线句颇有语言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
30.下列对文中相关信息阐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父亲“微叹”的原因是他感觉旁人认为他的这项事业是无意义的,白费功夫。
B.第④段写出了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仍在坚持写书,表现了他对中国哲学事业的深情。
C.第⑥段画线句用双重否定强调了父亲将毕生精力献给中国哲学事业的愿望。
D.第⑧⑨段三次引用“云在青天水在瓶”,表现了父亲的甘于寂寞、淡泊名利。
31.有人认为文章标题改为“我的父亲冯友兰”更好。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三、作文
3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我与他人”。“自我”与“他人”之间演绎出多姿多彩的生活,它展现的是交往的过程、情感的聚焦、利益的取舍、思想的撞击……面对这一人生课题,你或许有过切身的体验,领略过其中的幸福与欢乐、苦闷与彷徨,产生了心灵的震撼……
请你打开思路,从生活与思想的积淀中,选取有意义的题材,以“自我与他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答案
1.A 2. B 3.A 4.B 5.D 6.B 7.D 8.简·爱。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或敢于追求有尊严的爱)。
9.(1)示例一: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这是我忠贞不渝的信仰! 示例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我不敢肯定;但我敢肯定的是:没有耕耘,就一定没有收获!
(2)示例一:①灵活改用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富有诗意地歌颂了同学之间的情谊。
示例二:②句式整齐,从学习、生活两方面道出了同学之间的情谊。
(3)示例一:风从上飘过,留下粼粼的波浪
示例二:骆驼从沙漠走过,留下深深的脚印
示例三:流星从天空划过,留下闪闪的轨迹
10、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意思相近即可)
11、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 誓死报国的决心。(意思相近即可)
12.(1)以……为奇(2)已经(3)遗憾
13.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
14.D
15.选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若是出自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之口,就表明不仅作者以此为憾,他们也引以为憾,正面和侧面一起写,足见遗憾之深。同时,此句中的“子”,是“您”的意思,选B的话,就不符合逻辑。
16.示例:赞颂范仲淹的爱国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对拥有远大政治抱负又“敬爱”范仲淹的苏轼而言,应该会写进下半部分。
17.C B A
18.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对美好社会的渴望。
19.B ②③④指的是黑暗的反动势力,其他的都是指“电”。
20.“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21.黑暗的世界 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
22. C
23、引用杨绛先生《走到人生边上》一书前言中的话,引出中心论点,同时充当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4、 举例论证,举郭川勇敢探索未知世界成功穿过“海上坟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往往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25、 首先提出本段观点一突破人生边界,尤需蓄积不平凡的坚韧;接着举慕生忠凭借勇毅坚韧成功修筑“天路”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强调,只有以一往无前的勇毅和决心攻坚克难,才能创造不朽功勋。
26、示例一:也许大家都很平凡,但每个人都可以心存梦想,并努力追寻,正如我日常练琴,并非一定要成为音乐家,但在演奏中常会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快乐,希望那美好的旋律可以引领自己走向诗和远方。
示例二:也许大家都很平凡,但每个人都可以心存梦想,并努力追寻,就像我喜欢记录自己每天的喜怒哀乐,虽然不一定要成为作家,但每天与写作为伴,享受笔下事件、人物带给我的愉悦,就感觉自己仿佛插上双飞向远方的翅膀。
27.颤 28. 第一个条件是他的博闻强识,能仔细反复体会原有的知识储备,用来创造;他对著书抱有浓厚乐趣。 第二个条件是他的顽强,他的执著,他的对中国哲学事业不可更改的深情。 29.角度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哲学知识储备的丰厚、条理清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为父亲感到自豪/对父亲的敬仰)。
角度二: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父亲对眼前人的“看不清”和可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他头脑里“十分清楚”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的哲学知识储备的丰厚、条理清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为父亲感到自豪/对父亲的敬仰)。 30.A 31.不同意。“蜡炬成灰泪始干”在文中指冯友兰先生为了写《中国哲学史新编》,不顾高龄,眼睛几乎失明,最终用口授方式写成了这部一百五十万字的大书,几乎耗尽了他的心血。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赞扬冯友兰先生为了中国的哲学事业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用诗句做标题可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用诗句更富文学性)。“我的父亲陈友兰”虽然直接点出了这篇回忆性散文的主人公,但是未点出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这个标题也比较直白,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不能换。
3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