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整体分析导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整体分析导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09 17:4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本单元讲述的是隋唐五代时期的历史,始于581年,止于960年。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教科书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中外交往和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盛况。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确立与完善,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并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经济上,精耕细作的农业继续发展,新出现的耕作工具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推动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手工业方面,丝织技术高超,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出现新的陶器品种唐三彩;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国内外贸易兴盛,长安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
民族交往上,唐朝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友好往来,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中外交往上,开放的外交政策和社会风气,使中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科技文化上,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与进步;科技、天文、医药等方面的成就世界领先;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唐诗、书法、绘画和石窟等艺术成就突出。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知识储备和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长,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实践经验,他们的思维方式及认知角度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并逐步教会学生以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建构知识框架;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学生探究;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隋朝的统一,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了解大运河的开通,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通过学习隋朝对选官制度进行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认识到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学习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历史功绩,理解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了解曲辕犁、筒车等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推广对农业发展、经济繁荣的推动作用,知道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学习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对唐朝的影响,知道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高度,理解外交与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时空观念 通过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了解隋朝大运河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唐朝前期的历史是一个大体上持续、期间略有波折的发展过程,而非仅仅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一蹴而就的盛世局面;知道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的时间;通过《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掌握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分立情况;通过识读《玄奘西行与回程路线图》,掌握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 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了解隋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大运河开通的原因和影响;通过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了解唐朝建立的史实;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措施;了解唐朝前期经济繁荣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的表现;知道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影响;知道五代十国的根源和影响;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概况和影响;了解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知道唐朝与突厥、回纥、靺鞨以及南诏关系的史实;知道隋唐时期中外交往的基本史实;了解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的史实
历史解释 分析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了解唐朝盛世出现的原因;通过比较和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措施,了解他们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通过比较唐玄宗统治前期、后期的社会变化,理解统治者的行为导致的不同后果;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通过了解唐朝对外交流的基本史实,理解唐朝国力强盛后,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家国情怀 认识到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感受唐朝前期的盛世局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正确认识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并能够从朝代更迭、衰亡中吸取教训,理解在分裂动荡中孕育着统一这一历史趋势,认识到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通过对鉴真、玄奘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受唐朝的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感悟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医药学家的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精神,并以此为学习的榜样;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1.用地理学科的读图方法去解读相关历史地图中包含的丰富历史信息,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角度认识隋朝大运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以及保护非遗的做法和方式。
2.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角度认识隋唐统治者的治国策略和治国措施,理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3.从建筑的角度认识唐朝长安的特点。
4.从艺术学科的欣赏角度去观察历史文物图、历史绘画以及敦煌莫高窟的雕塑和壁画。
5.用生物学科的科学态度了解唐朝的医学成就。
6.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角度认识柳宗元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7.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欣赏唐诗,理解其文学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