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牛顿第一定律(23页)课件 2024~2025学年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7 牛顿第一定律(23页)课件 2024~2025学年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2-11 11:4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第7节 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保持运动状态。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的观点:
伽利略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他们受到了阻力,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思考:物体运动到底需要力来维持吗?
到底谁的观点正确?
新知导入
1.理解什么是惯性。
2.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这说明原来________的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时,水平方向上仍保持________。
进行实验1
原来的纸片和小球处于什么状态?
静止
受到击打力作用后的一瞬间,纸片和小球的运动状态分别是怎样的?
静止
做两个惯性小实验
【活动】
新知学习
01 惯性
进行实验2
原来的小车和小球都处于什么状态?
后来小车遇到障碍物受力停下来,小球的状态是怎样的?
这说明原来_______的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时,水平方向上仍保持_______状态。
运动
运动
注意: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
惯性的大小反映了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能力大小。
一个物体的质量大,惯性就越大,它的运动状态就难以改变。反之则容易。
1.惯性的定义
我们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
②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2.惯性的解读
①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物体是受力还是不受力,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③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是不同的,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交流讨论: 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为什么会向前摔倒?
跑动中的人整个身体向前运动,当脚被绊住后停止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向前摔倒。
2.为什么迅速撞击斧子的木柄,斧头就能套紧在木柄上?
迅速撞击斧子的木柄,木柄受力运动状态改变,由向下运动变为静止;但是由于斧头具有惯性,保持继续向下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斧头会套紧在木柄上。
3.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停止,车上的人为什么会向前倾?
当汽车由运动到突然刹车时,人的脚底由于阻力而随之静止,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会保持继续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刹车或减速时,车上的人会向前倾。
思考:为什么已经在运动的自行车,即使不蹬,自行车依然在运动。
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提出问题: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02 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猜想: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越远
器材:小车、木板、毛巾、棉布
1.问题一:实验过程中,保持哪些条件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
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______保持不变,其控制方法是:使用同一辆小车,让小车自斜面____________从静止开始滑下。
2.问题二:哪些条件需要改变,用什么方法来实现改变?
实验过程中,要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______大小,其改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速度
同一位置
阻力
在木板表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毛巾、棉布)
3.问题三:为了方便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实验中该记录什么物理量?
若要观察小车从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应当记录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距离(距离越远速度减小便越慢)
在同一斜面
的同一高度
同一小车从
静止下滑
到达斜面底部速度相同
毛巾表面
棉布表面
木板表面
运动变化
阻力大小
控制
小车滑行的距离
阻力大小
实验思路: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小车运动距离
毛巾
棉布
木板
实验数据:
最大
较小
最小
最短
较长
最长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小车运动距离越长。
想一想:如果平面阻力为0,小车运动距离会多长呢?
运动的物体
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
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0,物体会永久运动下去
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会一直保持静止状态
牛顿总结了笛卡尔、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一切物体总保特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作惯性定律)。
事实、经验
科学猜想
静止的物体
分析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特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也叫作惯性定律)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总保持”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只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两种可能状态。要改变这两种状态,物体必须受到力的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一切”表明这个规律的普适性。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解读
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实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课堂总结
1.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下来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D.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D
课堂练习
2.如图所示,绳子吊着小球从A点释放,小球会摆动到B点再摆动到C点,再从C点摆回A点,来回摆动数次。假如小球摆到BC间某点时绳子断开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小球的状态是(  )
A.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
C.圆周运动 D.减速运动
B
3.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D
4.下列示例中,能避免惯性产生的危害的是(  )
A.离垃圾箱一段距离扔果核,果核也能飞进垃圾箱
B.纸飞机离开手后,还会继续飞翔
C.运动员跳远
D.行驶的离障碍物一段距离,就要提前刹车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