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整体分析导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整体分析导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09 18:0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本单元讲述的是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历史,始于1368年,止于1840年。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政策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明朝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清朝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明清时期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局限于量的增加,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
明清时期,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清政府在台湾设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行政管辖;清政府对西南、西北、东北边疆的管辖,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联系密切。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在世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朝中期以后,东南沿海遭到倭寇入侵,军民展开了抗倭斗争。清朝军民对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进行了有效抵抗。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故步自封,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明清时期,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明长城和北京城体现了很高的建筑水平;出现了王守仁、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明清小说和戏曲艺术成果丰硕。
本单元为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历史科目本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中国古代史的结束,单元内容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经过前两个单元的教学,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他们的生活经验、实践经验、思维方式及角度进一步扩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巩固和提升学生活动探究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同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学采取针对性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处于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
唯物史观 了解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发展趋势,加深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认识;了解明朝国力的变化及对应的外交局面,认识国家利益是调整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通过对比官僚、地主与农民的生活,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讲述明末农民起义兴起的原因;通过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道理,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了解清政府对边疆进行治理的相关史实,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危害,理解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分析闭关政策的影响,认识到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对外开放促进繁荣富强的历史规律;认识到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理解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理解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科技著作、建筑的特点以及明清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文学戏曲作品表现出的反封建思想,理解科技文化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时空观念 通过识读《明朝形势图(1433年)》,了解明朝疆域范围和北方存在的政权;通过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过程;通过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李自成起义的经过;通过识读《清朝疆域图(1820年)》,了解清朝的疆域;通过识读《明长城示意图》和研读教材内容,了解明长城修筑的目的、起止点及地位;通过识读《明清北京城平面图》,了解明清北京城的建筑特点
史料实证 了解明朝建立的史实;了解明朝强化皇权的目的和措施;了解明朝科举考试变化的内容;掌握明朝和女真、蒙古的关系;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掌握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理解戚继光抗倭是正义的反抗侵略的斗争;了解明朝援朝战争的史实;了解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的史实;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和张居正改革的史实;了解清朝对全国的统治;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基本史实;了解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以及清初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叛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概况;了解雅克萨之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的基本内容;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及人口的增长的史实;掌握明清主要思想家的核心思想;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作者和艺术特点;了解昆曲和京剧的发展及成熟
历史解释 了解明朝科举考试变化的影响;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了解明朝援朝战争的影响;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理解政治腐败、张居正改革和李自成起义、满洲兴起与明朝灭亡、清军入关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了解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理解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作的努力;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的恶劣影响;了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影响;了解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及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及其影响;了解《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科技著作的作者、主要特点及其地位
家国情怀 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强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顺应民主、自由与开放的潮流;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淡泊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弘扬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通过清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感受开拓边疆地区的艰难历程,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团结和统一;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学习科学家对真理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1.用地理学科的读图方法去解读历史地图中包含的丰富历史信息。
2.从艺术学科的欣赏角度去理解历史文物图、历史绘画以及昆曲、京剧的内涵。
3.用语文学科的阅读方法去获取相关史事的名词解释、事件说明、现象描述、文物赏析的历史信息。
4.用生物学科的科学态度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5.从建筑的角度认识北京城建筑的精华所在。
6.用语文学科的阅读方法赏析四大名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