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外国诗二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欺骗(piàn) 忧郁(yù) 来临(lín) 镇静(zhèn)
B.瞬息(shùn) 怀恋(liàn) 涉足(shè) 丛林(cónɡ)
C.幽寂(yōu) 伫立(zhù) 足迹(jì) 诱人(yòu)
D.萋萋(qī) 污染(rǎn) 叹息(tàn) 路径(jìn)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B.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C.一切/都将/会过去
D.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3.结合语境选择词语填空,表达准确的一项是( )
生活就是99 个回合! ① 生活就是不断面对新的挑战。当你一帆风顺、 ② 的时候,切勿得意,切勿大意。几个回合的胜利并不可靠。生活还有90多场考脸;当你 ③ 、悲观丧气的时候,切勿 ④ ,几个回合的碰壁又算得了什么,后边还有90多个机会。
A、①因为 ②势如破竹 ③一帆风顺 ④自吹自擂
B、①虽然 ②一蹶不振 ③势如破竹 ④自高自大
C、①如果 ②势如破竹 ③一蹶不振 ④自得其乐
D、①因为 ②势如破竹 ③一蹶不振 ④自暴自弃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主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传播能力建设。
B.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突破多项技术难题。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背盆地”预选区,实施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于以和为贵、立己达人的中华传统文明,践行于波澜壮阔、砥砺前行的中国实践,契合世界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共同理想。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
B.她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C.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D.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7字)
为何儿童更爱吃甜食 研究表明,甜是婴儿在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到的味道,婴儿在出生之后最先吃母乳,① ,所以儿童爱吃甜食是一种本能反应。另外,众所周知,人体中一半以上的能量来自于糖, ② ,能量消耗迅速,甜食中的糖分能够及时为他们补充能量。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未选择的路》中,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寄寓了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生活哲理。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C.“未选择的路”就是没有人选的路,也就是指一条并不存在的路。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口吻,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8.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的作者是______国诗人______,他的著名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未选择的路》一诗的作者是______国诗人____________。
9.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勇于面对现实、拥抱苦难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的无怨无悔的诗句:________。
③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有的人会从此萎靡消沉,有的人会怨天尤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作者劝慰我们“ , !”,让我们相信“ ”。
10.综合性学习。
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从这里经过。
第一个脚步匆匆,什么也没看见。
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说:“天,花中有刺!”
第三个却眼睛一亮,说:“不,________!”
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风景对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个人嘛,他是个乐观主义者。
朋友,你是哪一个呢?
(1)请在原文横线处填写一句恰当的话。(10字以内,注意上下文连贯)
(2)三个人对花的态度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观。请写一段话,针对以上一种或多种人生观加以点评。(100字左右)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内两首诗,回答问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俄]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1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什么说被“生活欺骗”了,还“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12.怎样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里“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句诗的含义?
13.《未选择的路》里“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象征什么?作者为什么“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14. 《未选择的路》诗人通过“路”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注】
【美】惠特曼 楚图南译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我们可怕的航程已经终了,
我们的船渡过了每一个难关,我们追求的锦标已经得到,
港口就在前面,我已经听见钟声,听见了人们的欢呼,
千万只眼睛在望着我们的船,它坚定,威严而且勇敢;
只是,啊,心哟!心哟!心哟!
啊,鲜红的血滴,
就在那甲板上,我的船长躺下了,
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起来听听这钟声,
起来吧,——旌旗正为你招展,——号角为你长鸣,
为你,人们准备了无数的花束和花环,——为你,人群挤满了海岸,
为你,这晃动着的群众在欢呼,转动着他们殷切的脸面;
这里,船长,亲爱的父亲哟!
让你的头枕着我的手臂吧!
在甲板上,这真是一场梦——
你已经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我的船长不回答我的话,他的嘴唇惨白而僵硬,
我的父亲,不感觉到我的手臂,他已没有脉搏,也没有了生命,
我们的船已经安全地下锚了,它的航程已经终了,
从可怕的旅程归来,这胜利的船,目的已经达到;
啊,欢呼吧,海岸,鸣响吧,钟声!
只是我以悲痛的步履,漫步在甲板上,那里我的船长躺着,
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有删改)
【注】本诗是惠特曼为悼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在任期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摧毁蓄奴制而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就在美国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刻,反动势力雇佣的刺客杀害了他。
15.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诗人惠特曼为悼念林肯总统而写的一首著名的哀悼诗,故本诗的基调是悲怆的。
B.在第一节中,诗人将林肯总统称为“我的船长”,流露出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C.在第二节中,诗人深情地喊出“船长,亲爱的父亲哟”,表现了诗人对林肯总统深厚的父子般的感情,也写出了人们对总统的拥护。
D.在第三节中,诗人描写了到达目的地时的欢呼声和鸣响的钟声,而这热烈的气氛也让诗人从悲痛中走了出来,正视林肯总统已去世的现实。
1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多次使用呼告的手法,如“船长,我的船长哟”等,直接倾诉对林肯总统的感情,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B.第一节中,沸腾的港口与“鲜红的血滴”“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欢呼的人们的批判。
C.这首诗以对去世的林肯总统的崇敬、哀悼之情为线索,使诗歌浑然一体;长短句交替使用,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D.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美国比作一艘航船,将林肯总统比作船长,吟唱了一曲悲歌,塑造了一位伟大人物的形象。
17.全诗共三节,诗人在称呼“船长”时,人称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8.本诗每一节的末尾都写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这是一种什么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呵,母亲
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黃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19.这首小诗第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具有怎样的作用
20.诗人为什么说原来“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而现在“戴着荆冠”却“不敢呻吟”
21.诗人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比喻自已对母亲的怀念,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静
(俄罗斯)蒲宁
①我和同伴是在夜里到达日内瓦的,天正下着雨。拂晓前,雨停了。雨后初霁,空气变得分外清新。推开阳台门,秋晨的凉意扑面而来,让人陶然欲醉。由湖上升起的乳白色雾霭,弥漫在大街小巷。旭日虽然还是朦朦胧胧的,却已经朝气勃勃地在雾中放着光,照暖了阒无一人的堤岸。
②我们来到湖堤上,不由得惊喜交集地站住了脚,当人们突然看到无涯无际的海洋、湖泊,或者从高山之巅俯视山谷时,都会情不自禁地产生这种感觉。近处,在宽广的山谷内,在润湿清新的雾气中,躺着蔚蓝、清澈、深邃的日内瓦湖。湖还在沉睡,簇拥在码头的斜帆小艇也还在沉睡。它们就像张开了灰色羽翼的巨鸟,但在清晨的寂静中还无力振翅高飞。两三只海鸥紧贴着湖水悠闲地翱翔着,冷不丁其中一只,忽地从我们身旁掠过,朝街上飞去。朝暾初上之际有海鸥飞进城来,住在这个城市里的居民该有多幸福呀!
③我们急欲进入群山的怀抱,泛舟湖上,驶向远方……然而雾还没有散,我们只得信步往市区走去,在酒店里买了酒和干酪,欣赏着纤尘不染的街道和寂静花园中的杨树和法国梧桐。
④“你知道吗,”我的同伴对我说,“我每到一地总是不敢相信我真的到了这个地方,因为这些地方,我过去只能看着地图,幻想前去一游,并且时时提醒自己,这只不过是幻想而已。意大利就在这些崇山峻岭的后边,离我们非常之近,你感觉到了吗?瞧,那边是萨瓦省,就是我们童年时代阅读过催人落泪的故事中所描写的牵着猴子的萨瓦孩子的故乡!”
⑤码头旁,游艇和船夫都在阳光下打着瞌睡。在清澈的湖水中,可以看到湖底的沙砾、木桩和船骸。雾已经消散得无影无踪,我们迫不及待地脱掉上衣,卷起袖子,拿起了桨。湖面波光粼粼,耀得我们眼睛都花了,船侧的湖水越来越深,越来越沉,也越来越透明。
⑥把桨插入水中,感觉到水的弹性,望着从桨下飞溅出来的水珠,真是一大乐事。我回过头去,看到了我同伴那升起红晕的脸庞,看到了无拘无束地荡漾在群山中浩瀚的碧波,看到了漫山遍野正在转黄的树林和葡萄园,以及掩映其间的一幢幢别墅。有一刻间,我们停住了桨,周遭顿时静了下来,静得那么深邃。我们闭上眼睛,久久地谛听着,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船划破水面时,湖水流过船侧发出的一成不变的汩汩声。
⑦由深山中隐隐传至我们耳际的钟声温柔而又纯净,闭目坐在船上,侧耳倾听着来自教堂的钟声,享受着太阳照在我们脸上的暖意和从水上升起的轻柔的凉意,是何等的甜蜜、舒适。我的同伴说:“自然界的神力真是不可思议!人活在世上,呼吸着空气,看到天空、水、太阳,这是多么巨大的幸福!可我们仍然感到不幸福!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的生命短暂,因为我们孤独,因为我们的生活谬误百出?就拿这日内瓦湖来说吧,当年雪莱来过这儿,拜伦来过这儿……后来,莫泊桑也来过,他孑然一身,可他的心却渴望整个世界都幸福。当年所有的理想主义者,所有的恋人,所有的年轻人,所有来这里寻求幸福的人都已弃世而去,永远消逝了。我和你有朝一日,同样也将弃世而去……你想喝点儿酒吗?”
⑧我把玻璃杯递过去,他给我斟满酒,然后带着一抹忧郁的微笑,说:“我觉得,有朝一日我将融入这片亘古长存的寂静中,我们都站在它的门口,我们的幸福就在那扇门里边。你是否记得易卜生的那句话:‘玛亚,你听见这寂静吗?’我也要问你:你有没有听见这群山的寂静呢?”
⑨我们划着桨,谛听着正在消失的钟声,谈论着我们去萨瓦省的旅行,商量我们在哪些地方可以逗留多少时间,可我们的心却不由自主地离开话题,时时刻刻在向往着幸福。我们从未见到过的自然景色的美,以及艺术和美和宗教的美,都激起我们朝气蓬勃的渴求,渴求我们的生活也能升华到这种美的高度,用出自内心的欢乐来充实这种美,并期望有人一起分享我们的欢乐。然而这种幸福会不会是空中楼阁呢?为什么我们一步步去追求它,它却一步步地往郁郁苍苍的树林和山岭中退去,离我们越来越远?
22.赏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躺着”的妙处。
23.文中第①、第③与第⑤段描写雾的变化,分析其意图。
24.第⑦、第⑧段为什么要写同伴与“我”的问与答?
25.本文写“我”与同伴游历日内瓦湖,却以“静”作标题,对此作评析。
答案
1.D 2.C 3.D 4.D 5.D 6.①而母乳就是甜的 ②儿童活泼好动 7.C
8.(1)俄 普希金 自由颂 致大海 致恰达耶夫 (2)美 弗罗斯特
9.①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②“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③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10、(1)示例一:应该说刺中有花
示例二:虽然有刺,但花很美
(2)示例一: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难题,要人选择,要人解决。甘于平庸、陷于麻木的人,总是听任命运的摆布;悲观的人,总是患得患失,缺少斗争的勇气;只有乐观的人,能挑战不该害怕的,害怕应该害怕的,成为真正的勇者和强者。
示例二:悲观的人生态度是不健康的。悲观的人,看不到娇艳的花朵,只看到扎人的花刺;无视美丽,却放大了丑陋;不憧憬美好的未来,却止步于眼前的挫折。悲观的人,只哀叹生命中的风霜雨雪,想不到拨开云雾,终见万丈阳光!
11.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风雨和痛苦都是暂时的,我们不应因为眼前的困难与挫折就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
12.这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极为普遍的一种感觉。诗人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宝贵的财富,都有利于把握人生。
13.人生的道路面临着不同的选择。诗人“却选了另外一条路”,是因为“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这里表达了作者不愿重复别人走过的路,希望能开辟自己道路的理想,以及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14.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要经过独立的思考,做出慎重的选择。
15. D;
16. B;
17.(1)第一节中,诗人称呼“船长”时,使用的是第三人称“他”。而第二节中,称呼“船长”时,使用的是第二人称“你”。第三节中,对“船长”的称呼又用回第三人称“他”。(2)第一节中,使用第三人称“他”,表达了诗人不得不接受船长已经逝去这一事实的无奈、遗憾之情。第二节中,反复称呼“你”,似与船长直接对话,显得亲切自然,表现了由开始热切企盼船长醒来到后来逐渐接受他无法醒来这一事实的过程,是一个由满怀希望到陷入绝望的情感转变过程。第三节中,再次使用第三人称“他”,在表达诗人独自悲痛难抑的同时,也倾吐了其对船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18.(1)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这是在描写伟人去世时的情景,每一节的末尾都这样写,使用的是间隔反复的手法。(2)①在胜利到来之际,伟大的领袖却已逝去,人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反复咏叹可以渲染并加强全诗的悲剧气氛。②表明诗人的情感是由浅入深,层层渐进的。③以诗人悲怆欲绝的情感构成诗歌的主旋律,使诗歌节奏具有回环往复的效果。
19.第一节诗描写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0.因为“我”现在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孤单无依,没有人疼爱“我”,同情“我”,保护“我”。进一步表达了“我”失去母亲的孤独及对母亲的爱。
21.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是“甜柔深谧”,是持久永恒的,这种爱和怀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每当想起母亲时,心中会有一种难言的敬爱、依恋和悲惋之情。
22.“躺着”形象地展现了湖被山谷环抱的姿态与舒适感。
23.第①段写湖被轻雾笼罩,为游湖营造了诗意的氛围;第③段写雾未散去不能泛舟湖上以表现游湖心切;第⑤段写雾散后湖上一派澄明,暗示了作者心情的舒爽,细腻而真切地展现作者游湖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24.日内瓦湖的美景让我和同伴感受到幸福,通过同伴与“我”的问与答引出对幸福的探讨,幸福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来自你我的人生经历,来自对美的追求,以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
25.本文描写了雨后的无声世界,“我们”在湖堤看到山、雾气、湖水以及海鸥,打着瞌睡的游艇和船夫,后泛舟湖上,在隐隐的钟声中感受到“静谧”的幸福。“静”既概括了日内瓦山水景色的整体特点,也突显了游历者与阅读者的感受,引发共鸣及对“幸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