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地球的运动(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过关练(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2 地球的运动(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过关练(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1 08:3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02 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
【跨学科主题学习·跨语文】“春分蝴蝶舞花间,夏至稻花如白练,秋分丹桂香满园,冬至瑞雪兆丰年。”出自《二十四节气歌》。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半球“秋分丹桂香满园”时,地球运动至公转轨道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北半球“夏至稻花如白练”的季节,位于南半球的新西兰正值(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地球运动至④位置时,北半球白昼和黑夜的时长占比最可能为( )
A. B. C. D.
【跨学科主题学习·跨音乐】“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星儿移,月儿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儿歌中蕴含着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地球绕着太阳跑”与“地球自个儿也在转”的相同点为( )
A.旋转方向相同 B.旋转周期相同 C.旋转中心相同 D.旋转平面相同
5.下列“地球绕着太阳跑”产生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昼夜长短变化 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C.一天中物影长短变化 D.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新情境·地理实践】广东省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分别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当天,于当地正午时刻测量学校旗杆的影子长度,数据记录见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测量时间(节气) ① ② ③ ④
旗杆影长/米 5.2 0 5.2 12.8
6.当光照情况如图(灰色部分为夜,白色部分为昼)所示时刻时,该校正午旗杆影长对应表中的数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该地理兴趣小组所在的学校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个地区?( )
A.湛江(20°13′~21°57′N,109°40′~110°58′E)
B.香港(22°08′~22°35′N,113°49′~114°31′E)
C.汕头(23°02′~23°38′N,116°14′~117°19′E)
D.阳江(21°28′22°41′N,111°16′~112°21′E)
8.图中a点位于b点的( )
A.正东方向 B.西北方向 C.正西方向 D.东南方向
【新情境·地理实践】2023年9月23日,合肥某校同学进行日影的观测活动。图1为正午时同学们观测活动的照片,图2为同学们绘制的秋分日与冬至日校园旗杆的正午日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当日正午时分,同学们观察到的物体影子朝向是( )
A.正东 B.正南 C.正西 D.正北
10.与秋分日相比,合肥冬至日( )
A.日出早 B.白昼长 C.正午日影长 D.正午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大
二、非选择题
11.【新考法·过程探究】2023年我国完成风云三号G星和F星发射任务,将成为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的国家。小明的家乡在西安(34°N),他对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进行了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时间段是 ,小明的家乡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探究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2)小明家乡昼短夜长的时间段是 ;白昼逐渐变短的时间段是 。
探究三太阳高度的变化
(3)小明发现,一天中学校旗杆影长的变化规律是 ,一年中正午旗杆影子逐渐变长的时间段是 。
学以致用:不同季节正午时刻楼房的影子
(4)甲、乙两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夏季和冬季节正午时刻楼房的影长,其中甲为 季,乙为 季。为保证后排低层楼房正午能够采光,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参考 (甲/乙)的光照情况来设计。
12.【跨学科主题学习·跨语文】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谚语和诗句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现象。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谚语一:昼最长,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谚语二:昼夜均,寒暑平。一场雨,一朝寒。草木染青黄,蝉噤荷残。
谚语三: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
谚语四: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1)2023年4月5日是北半球的清明节气,根据每15天划分一个节气,请你推测出小满的大致时间为 。
(2)谚语一描述的节气是 ,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3)谚语二描述的节气是 ,判断理由是 。
(4)“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该谚语描写的节气是 ,此后,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5)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有力助手,“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描述的季节正值 季,此时北半球气温逐渐 ,雨量充沛,适宜种植农作物。
13.【新考法·项目式学习】
项目主题:影子的“魔术”
项目背景:关于一天中物影的长度变化,广州某学校小组的同学对该问题进行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收集信息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位于山西省的陶寺遗址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圭表仪器实物。
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包括“圭”和“表”两部分,用来度量日影长度。
(1)简述地理学习小组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
任务二分析探究
学生找来物品制作简易圭表,并将圭表水平置于地面,太阳照在表上,记录此时投下的影子在圭上的刻度长短。利用上述的地理工具,该小组做实验演示搜集了早上、中午、傍晚的影长示意图。
(2)试推测该地理小组制作简易圭表使用的物品。
(3)请在上图用黑色签字笔画出中午的太阳光线及影长。
(4)请总结上图一天中影长的变化规律。
任务三成果展示
节气(北半球)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正午影子长度(米) 1.56 0.52 1.56 3.68
(5)活动后老师给出二分二至日物体影长的数据,让同学们根据一天中物影的变化规律,推测一年中正午物影的变化特点: 。
(6)为更好地采光,与广州相比,北京的楼间距应该如何建设,并说明理由。
14.【跨学科主题学习·跨语文】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宝贵的农业科学遗产,更是中国人认“时”、用“时”的智慧结晶,指导着农业生产。山西的李华同学搜集相关资料,策划了一次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探究任务,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节气划分
“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的是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 现象。
(2)《愚公移山》载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二十四节气中最能代表“冬夏换季”的节气是 和 。
任务二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了便于记忆中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概括了春季的六个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2023年2月4日为我国立春节气,4月20日为谷雨节气。立春过后,我国各地春耕拉开序幕。
(3)说出“春雨惊春清谷天”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以及云南、黑龙江两地的昼夜长短状况 及产生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 。
(4)说出我国东部地区春耕春播时间的分布规律 ,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任务三文化传承
(5)【新考法·开放性设问(宣传语类)】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请为传承二十四节气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15.【新考法·项目式学习】
【活动目标】认识时差的存在及时差对国际交往的影响,提出解决时差影响的方案,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项目背景】为了进一步探究时差,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次以“探究时差对国际交往的影响”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任务一:认识时差
(1)地球是一个 (透明/不透明)的球体,太阳照亮的半球是 (白天/黑夜),此时纽约处于 (白天/黑夜)。
(2)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 (自转/公转),昼夜不断更替,总是自 (东方/西方)迎来黎明的曙光。于是地球上不同 (纬度/经度)的地方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任务二:时区划分
为了更好的计算时间,地理老师给同学们普及了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并提供了区时换算盘。
(3)地球自转一周(360°)的时间约 小时,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向东每隔1个时区时间 (增加/减小)1小时。
任务三:时差的影响
全世界都在关注的四年一届的世界杯,与奥运会并称为全球体育两大最顶级赛事。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于2022年11月20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尔境内8座球场举行。
(4)请根据我国的观赛时间表,推测当天卡塔尔世界杯比赛现场观众的观赛时间。
北京时间11月27日星期日
国家 组别 比分 我国观赛时间 比赛现场观赛时间
法国VS丹麦 D组 2∶1 北京时间 东三区时间19:00
(5)与身边同学探讨,如何在观看体育赛事转播时解决时差问题。
16.【新考法·中国传统文化】一年四季,节气流转,古诗词里记录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时间美”,下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冬去春来,寒来暑往,我国四季分明与地球公转密不可分,图中字母A、B代表的节气分别为北半球的 、 。
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顾贞观《柳梢青 花朝春分》
(2)春分时太阳直射 (纬线名称),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状况为 。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动到 半球,我国各地接受的太阳光热 (减少/增加)。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白居易《思归》
(3)“稍稍夕漏迟”,说明该节气为北半球的C (节气名称),自此黑夜开始变 (长/短)。
羁愁暂摆作山行,秋日平分气转清。——钱月龄《秋分日同友人山行》
(4)“秋日平分气转清”寓意秋分过后,天气渐渐风寒水凉。此时节,济南可能看到的是( )(填选项)。
A.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B.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北半球冬至一般在每年 (日期)前后,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 。“数九”是从冬至日起向后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出现在 月,此时北京 (选择填空)。
A.大雁落在田地头 B.河上冰坚可行走 C.沿河岸边看嫩柳 D.耕牛遍地犁田畴
专题02 地球的运动·答案
【答案】1.B 2.D 3.C
【解析】1.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①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②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④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因此,北半球“秋分丹桂香满园”时,地球运动至公转轨道中的②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夏至稻花如白练”描写的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位于南半球的新西兰此时为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结合所学可知,春分和秋分日时全球昼夜平分;④为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4.A 5.A
【解析】4.“地球绕着太阳跑”是公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是自转,自转和公转的旋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A正确;旋转中心、旋转周期、旋转平面均不相同。故选A。
5.“地球绕着太阳跑”是公转,公转导致了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A正确;自转导致了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一天中物影长短变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B、C、D三项说法错误,选A。
【答案】6.B 7.C 8.C
【解析】6.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一年内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旗杆影子的长度变化。当北半球是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长;春分日或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介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影长也就介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此图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说明此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灰色部分为夜,白色部分为昼,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是北半球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表中正午旗杆影子最短的是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旗杆影长是0,说明夏至日该地有太阳直射,且夏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23°26′),由此判断该地在北回归线附近,因此该地理兴趣小组所在的学校最有可能在汕头(23°02′~23°38′N,116°14′~117°19′E),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可知,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是自西向东,a点和b点位于同一纬线,由此判断,a点位于b点的正西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9.D 10.C
【解析】9.合肥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同学们观察到的物体影子朝向是正北,故D正确,ABC错,本题选D。
10.根据所学可知,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短、日出晚,AB错误。冬至日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影子达一年中最长,故排除D,故选C。
11.【答案】(1)南北回归线之间(23°26'N-23°26'S) 春分—夏至—秋分 无
(2)秋分—冬至—次年春分 夏至—秋分—冬至
(3)由长变短再变长 夏至—秋分—冬至
(4)冬 夏 甲
【解析】本大题以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图为材料,共分为四道小题,涉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地球公转图的判读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材料分析能力。
(1)黄赤交角的度数是23°2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南、北回归线之间(23°26'N-23°26'S);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时间段是春分—夏至—秋分,热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小明的家乡在西安(34°N),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2)小明家乡昼短夜长的时间段是秋分—冬至—次年春分;白昼逐渐变短的时间段是夏至—秋分—冬至,这是因为小明家乡位于西安(34°N)。
(3)小明发现,一天中学校旗杆影长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变长,日出时候影子长,正午影子短,黄昏影子长。一年中正午旗杆影子逐渐变长的时间段是夏至—秋分—冬至。
(4)甲、乙两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夏季和冬季节正午时刻楼房的影长,其中甲为冬季,乙为夏季。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为保证后排低层楼房正午能够采光,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参考甲的光照情况来设计,这样采光较好。
12.【答案】(1)5月21日
(2)夏至 昼长夜短
(3)秋分 全球昼夜平分为春分和秋分,草木枯黄,代表着秋天的到来
(4)春分 昼渐长、夜渐短
(5)春 升高
【解析】本题以二十四节气为材料设置试题,共五大题,涉及节气的日期推算、谚语描述节气推测、地球的公转运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1)根据题意可知,2023年4月5日是北半球的清明节气,根据每15天划分一个节气,清明之后是谷雨,随后是立夏和小满,大约隔45天,故小满的大致时间为5月21日。
(2)结合所学可知,北半球昼最长时节气为夏至日,北京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
(3)“昼夜均”,可以判断此时为春分或者秋分,根据“草木染青黄”可以判断此时为秋分。
(4)平衡日为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点自南向北运动到赤道为春分,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5)读图可知,谷雨前后在春分和夏至之间,且位于前半段,此时为春季,气温升高,雨量充沛,适宜种植农作物。
13.【答案】(1)查阅书籍,检索网站,请教老师等。
(2)白色纸板、铅笔、刻度尺等。
(3)略(提示:一天中太阳高度达到最高,正午日影最短)
(4)早上影子长,中午影子短,傍晚影子长(由长变短再变长)。
(5)夏至日正午物影最短,冬至日正午物影最长,春分日和秋分日物影长度相同且长度适中
(6)应增大楼间距;与广州相比北京纬度高,冬至日影子更长,因此为了更好采光,楼间距离应比广州的大。
【解析】本题以探究影子长短变化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地理实践所需要材料、影子长短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关系进行比较,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1)读材料可知,地理学习小组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是查阅书籍,检索网站,请教老师等。
(2)地理小组制作简易圭表使用的物品有:白色纸板、铅笔、刻度尺等。
(3)一天中太阳高度达到最高,正午日影最短。
(4)由于早晨太阳高度角低,早上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角高,中午影子短;傍晚太阳高度角变低,影子长。
(5)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高,正午物影最短;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低,正午物影最长;春分日和秋分日物影长度相同且长度适中。
(6)为更好地采光,与广州相比,北京的楼间距应该如何建设应增大楼间距;与广州相比北京纬度高,冬至日影子更长,因此为了更好采光,楼间距离应比广州的大。
14.【答案】(1)四季更替(季节更替)
(2)立夏 立冬
(3)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 两地春分之前昼短夜长、春分日昼夜平分,春分之后昼长夜短 地球公转
(4)春耕时间大致自南向北越来越晚 纬度差异导致南方地区温度回升快,开春早,北方地区温度回升慢,开春晚。
(5)领略节气之美,弘扬民族文化。
【解析】本大题以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变化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天到又长得繁茂,反映的是四季的变化,四季变化是由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
(2)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第一个节气,与立春、立夏、立秋并称二十四节气的“四立”。立冬意味着秋天的结束、冬天的到来,立冬过后,日照时间越来越短,气温也越来越低。立夏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宣告春天结束,也预示夏天到来。二十四节气中最能代表“冬夏换季”的节气是立夏和立冬。
(3)读图可知,“春雨惊春清谷天”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云南、黑龙江两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两地春分之前昼短夜长、春分日昼夜平分,春分之后昼长夜短。产生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导致的,地球公转还会产生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4)读图可知,我国最早进入春播春种的省份是海南省,2月份开始春耕;最晚进入春播春种的地区是位于北方地区的东北平原地区,5月份上旬开始春耕,我国东部地区春耕春播的时间分布规律为自南向北推迟。由此可以看出,由于纬度位置不同造成太阳辐射差异,热量差异,由此导致气温不同,所以影响我国春种春播时间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纬度位置。
(5)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二十四节气的宣传标语有领略节气之美,弘扬民族文化。
15.【答案】(1)不透明 白天 黑夜
(2)自转 东方 经度
(3)24 增加
(4)00:00
(5)国际体育赛的转播要根据国际比赛地的比赛时间,估算国际体育赛事的转播时间并制作转播时间表。
【解析】本题以时差为材料设置试题,共五大题,涉及地区自转产生的现象、时差产生的原因、时间的计算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时差产生原因与产生现象等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和会分析所给地图、合理提炼所涉及的知识点、合理作答的素养。
(1)依据所给的地图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正处于白天,此时图中纽约处于黑夜。
(2)依据所给的地图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的现象,总是东方先迎来黎明的曙光,于是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3)依据所给的地图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个小时,时间东早西晚,向东每隔1个时区时间会增加1小时。
(4)依据所给的地图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已知东三区时间为19:00,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时间相差5小时,故此时北京时间为第二天00:00。
(5)依据所给的地图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国际体育赛事的转播,要根据国际比赛地的比赛时间,估算国际体育赛事的转播时间并制作转播时间表。
16.【答案】(1)冬至 春分
(2)赤道 昼夜等长 北 增加
(3)夏至 长
(4)B
(5)12月22日 最少 1 B
【解析】20.本大题以二十四节气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分析,图中A位于大雪和小寒之间,B位于惊蛰和清明之间,字母A、B代表的节气分别为北半球的冬至、春分。
(2)春分是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为昼夜等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北半球接受的光热开始增加,我国位于北半球,各地接受的太阳光热增加,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3)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说明该节气为北半球的C夏至,日期是6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半球黑夜开始变长。
(4)秋分是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回归线移动,此时节,济南可能看到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景观,B正确;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是冬季景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夏季景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春季景观,ACD错误;故选B。
(5)北半球冬至一般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少。“数九”是从冬至日起向后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即12月22日前后往后27天,出现在1月(冬季),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此时北京的景观特点是:河上冰坚可行走,B正确;大雁落在田地头、沿河岸边看嫩柳、耕牛遍地犁田畴是春季景观,ACD错误;故选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