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地图
一、选择题组
【跨学科主题学习·跨语文】海拔高度是衡量地形特征的重要指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B点的海拔大致为( )
A.1000米 B.600米 C.400米 D.800米
2.图中A点与C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
A.2800米 B.200米 C.1400米 D.1000米
3.图中能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地点最可能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跨学科主题学习·跨语文】暑假期间,小明与小华约定一起登泰山,小明选择沿A路线登山,小华选择沿B路线登山。读泰山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等高距为(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5.当小明位于红雨川,小华位于黄溪河时( )
A.两人相对高度为20米 B.两人距离山峰路程相等
C.两人所处海拔相同 D.两人所走的方向相同
6.(中考新考法·跨语文诗词理解)若想欣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应前往( )
A.玉皇顶 B.中天门 C.十八盘 D.小天烛峰
【新情境·生活中的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与铁路线路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虚线①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A.鞍部 B.山脊 C.山谷 D.陡崖
8.甲地与山峰的相对高度为( )
A.121米 B.131米 C.141米 D.151米
9.图中铁路拟改建为高速铁路,经过ab段时沿虚线修建的目的有( )
①增加交通运输方式 ②缩短通行时间③提高通行安全 ④降低线路坡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新情境·地理实践】我国南方某中学组织学生开展爬山活动,学生提前收集到了该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并绘制了登山路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同学们准备攀登甲山峰,经过考虑选择了②登山路线,原因是( )
A.②路线比③路线距离短 B.②路线比①路线坡度缓,更省力
C.②路线经过山谷,不易发生滑坡 D.②路线有河流经过,便于取水
11.同学们在该地区观察到的景象有( )
A.A地可观赏瀑布 B.清凉河沿岸发展林业
C.小马河自东南流向西北 D.该地区东北高,西南低
12.该地区利于发展成大型聚落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新情境·地理实践】某中学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在图示区城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左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地理小组拍摄的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实践考察结果正确的是( )
A.甲村庄适合发展林果业 B.AB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C.该处地形为山地和高原 D.乙村在甲村的西南方向
14.活动期间地理小组拍摄了该地的传统民居(右图),关于该民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屋顶坡度大,夏季多雨 B.墙体厚度大,终年严寒
C.居民多从事非农业活动 D.高脚建筑,地表起伏大
二、解答题
15.【中考新考法】小郭和父母暑假到大明湖游玩,通过手机地图搜索到大明湖公园。读大明湖公园平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手机地图软件呈现方式有“地图”“卫星”和“全景”三种模式,小郭想查看公园周边的实景情况,他应该选择 模式。
(2)小郭通过 (放大/缩小)比例尺,可以看到公园内各个景点更具体分布情况。
(3)从南门进,东门出,测得两地的实际直线距离约是1120米,则图上距离为 厘米。
(4)中考新考法高阶思维(逆向思维)小郭一家乘船从“水香亭”前往“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此时风从东向西刮,则船此时是 (顺风/逆风)行驶。
(5)中考新考法—开放性设问(举例类)请列举一例你在生活中使用过的地图并说明帮你解决的问题。(示例:济南市交通线路图,可以帮助设计市内旅游路线。)
16.【中考新考法】小柯家乡留坝县山清水秀,是全国首批确定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读小柯绘制的家乡周边景区分布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小柯的家乡地形崎岖,图中B位于 ,C位于 。(地形部位)
(2)小柯家住何家沟,何家沟与A地的相对高度范围约是 米。
(3)为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小柯的家乡计划在甲处开垦梯田,种植柑橘,理由是 。
(4)当地政府计划在乙地发展水产养殖并提供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原因是 。
(5)中考新考法开放性设问(观点理由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某企业计划在丙处采伐木材,建设大型的造纸厂,你是否支持?请说明理由。
17.小袁去勾蓝瑶寨参加了“湖南省(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活动。读勾蓝瑶寨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丙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
(2)兰溪河发源于 ,试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兰溪河的流向 。
(3)小袁站在乙处, (能/不能)看见兰溪瑶族乡,判断依据是 。
(4)(中考新考法·思维导图)在分析黄家村的区位优势时,小袁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情况绘制了结构图,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黄家村区位优势 自然优势 地形平坦
人文优势 靠近景点
(5)(中考新考法·观点理由开放)如果在甲地拟建一座自来水厂,你是否支持,并说明理由。
18.中考新考法——项目式学习项目主题:走进新校园
项目背景:同学们对新校园充满了好奇与探索,为熟悉校园环境、加强同学间的沟通协作,增强其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校发起了“走进新校园,体验新环境”的活动。
任务一收集信息
为了尽快熟悉环境,同学们绘制了一幅校园整体规划图。
(1)据图判断校门在宿舍楼的 方向,篮球场在羽毛球场的 方向。
(2)若量得图中新香公路长约4厘米,实地长度约为200米,则此图合适的比例尺为 ,用文字式表示为 。
任务二分析探究
有同学认为,宿舍楼到多功能室需经过多个运动场,距离较远。
(3)中考新考法——跨数学计算某同学从宿舍楼前往多功能室上课,其测得图上距离约为2.2厘米,若他保持50米/分钟的速度步行,需要约 分钟。
任务三思考迁移
同学们通过了解校园各功能区的布局,分析各功能区的合理性,为美化校园,提升文化内涵提出见解。
(4)中考新考法——开放性设问·观点理由类校园里有甲、乙两块空地,学校要在其中选择一处修建学生宿舍楼,应建在 ,并说出你的理由。
19.【新情境·乡村振兴】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某区域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读地图
(1)说出图中字母ABC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2)说出图中E、F中爬山比较省力的路线,并说明原因。
(3)已知图中M地位于N地的正北方向,请在图中方框内画出该图的指向标。
探究二谋发展
(4)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地计划利用生态优势发展旅游业,说出ABC三地中最适合修建玻璃栈道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20.【新情境·地理实践】(地理实验)某班级开设“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的地理实践课。课堂上同学们分为甲、乙两个小组进行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比赛,并用它识别、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实验目的:将橡皮泥捏成山体模型,绘制相应的地形图,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实验器材:橡皮泥、美工刀、三角尺、牙签、纸、笔。
实验步骤:
①用美工刀沿等高线对山体模型进行切割。
②根据一定的等高距在山体模型上用牙签画出等高线(注意每条等高线都与桌面平行),最好不少于4条等高线。
③将切好的各部分模型放在白纸上,从最底部开始绘制山体模型的轮廓,绘制完成后将其取走,拿出上一层绘制,以此类推直至全部绘制完毕(注意每次绘制时根据两根牙签的穿孔对齐山体)。
④用橡皮泥捏出山体模型,用美工刀等工具塑造出山脊、山谷、山峰、陡崖、鞍部等地形部位。
(1)试分析制作模型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
(2)(逆向思维)根据实验步骤,推测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是根据 小组的地形模型绘制的。
实验思考:
(3)在实际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其方法和实验中用的方法有何不同?
(4)(建议开放)试写出该实验步骤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任答一点)
专题03 地图·答案
【答案】1.B 2.D 3.A
【解析】1.图中纵坐标表示的是海拔高度,由图可知,B点海拔约为600米。故选B。
2.A点海拔约为1200米,C点海拔约为200米,所以两地相对高度约为1000米。故选D。
3.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指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因此该诗句描述的景观应该位于海拔最高处,图中海拔最高处为A点。故选A。
【答案】4.B 5.C 6.A
【解析】4.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等,由图可知,图中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相差200米,代表等高距为200米。故选B。
5.由图可知,小明位于红雨川,海拔为600米,小华位于黄溪河,所在等高线也是600米等高线,说明两人所处的海拔相同;两人相对高度为0米;距离山峰路程不同;所走的方向不同,所以A、B、D三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选C。
6.若想欣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应该前往当地海拔最高处的山峰,因为山峰视野开阔,图中玉皇顶的海拔是1400米以上,是四个地点中最高的,所以应该前往玉皇顶,排除BCD,选A。
【答案】7.B 8.C 9.B
【解析】7.由图分析可知,图中虚线①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为山脊,故选B。
8.由图分析可知,图中山峰高度是921米,甲地位于780米等高线上,故甲地与山峰的相对高度为921-780=141米,故选C。
9.由图分析可知,图中ab段,海拔由低处向高处凸,为山谷,图中铁路主要绕等高线修建,路程长,时间长,拟改建为高速铁路,经过ab段时沿虚线修建通信时间,减少道路弯曲,提高了通行安全,②③正确,增加交通运输方式并不是主要目的,没有降低线路坡度,①④错误。故选B。
【答案】10.B 11.C 12.B
【解析】10.由图可知,①路线距离最短,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故A错误;三条线路中,②路线等高线最稀疏,坡度最缓,最省力,故B正确;②路线等高线往海拔低的方向凸出,位于山脊处,附近没有河流流经,故CD错误。故选B。
11.由图可知,A地为陡崖,无河流发育,因此无法看到瀑布,故A错误;清凉河海拔低于100米,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适宜发展种植业,故B错误;根据图中指向标分析,小马河大致自东南流向西北,故C正确;该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故D错误。故选C。
12.由图可知,图中乙地地处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有公路经过,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利于发展成大型聚落,故B正确;甲地在山顶,丙地在鞍部,丁地在山谷,所在区域平地范围均较小,水资源缺乏,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成大型聚落。故ACD错误。故选B。
【答案】13.B 14.A
【解析】13.读图可知,甲村庄位于平原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A错;AB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大,河段水能资源丰富,B对;该处地形为平原和丘陵为主,C错;根据指向标可知,乙村在甲村的东北方向,D错;故选B。
14.读图可知,图示为我国南方地区的福建土楼,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屋顶坡度大,A对B错;区域聚落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C错;区域位于东南丘陵,地表起伏相对较小,D错;故选A。
15.【答案】(1)全景
(2)放大
(3)5.6
(4)顺风
(5)略(陕西省行政区划图,可以帮助了解陕西省各市的位置)
【解析】本大题以大明湖公园平面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选择适用的地图、比例尺的应用、方向的判断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1)手机地图软件呈现方式有“地图”、“卫星”、“全景”三种模式,小郭想查看公园周边的实景情况,他应该选择全景模式,该图中有不同地理事物的分布。
(2)如果小郭想查看公园内各个景点更具体分布情况,他应该放大比例尺,比例尺变大后,范围变小,内容更详细。
(3)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200米,数字式比例尺是1:20000。从南门进,东门出,测得两地的实际直线距离约是1120米,图上距离=实地距离x比例尺=5.6厘米。
(4)图中无指向标和经纬网,可以利用一般定向法判读方向。小郭一家乘船从“水香亭”前往“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是自东向西前进,此时风从东向西刮,则船此时是顺风行驶。
(5)陕西省行政区划图,可以帮助了解陕西省各市的位置。公园导游图,可以帮助查找公园景点。
16.【答案】(1)山脊 山谷
(2)800~1200
(3)该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位于山脊东南坡,光照条件好
(4)该处位于山谷,容易发育河流,且与图中主河流距离近,水资源丰富
(5)不支持,过量采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建设造纸厂会污染水源。支持,适当采伐木材并及时补种,可既保护绿水青山,又可以改善当地经济,为居民增加收入和就业岗位。
【解析】本大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形的判读、相对高度的计算以及因地制宜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1)由图可知,B处等高线凸向低值,为山脊;而C处等高线凸向高值,为山谷。
(2)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米,何家沟的海拔范围为1000-1200米,A处的海拔范围为2000-2200米,经过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约为800-1200米。
(3)甲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为平缓,开垦梯田,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位于山脊东南坡,光照条件好,满足柑橘生长需要。
(4)乙地位于山谷地区,容易发育河流,且与图中河流距离近,水资源丰富;谷地宽阔,面积大,适宜发展水产养殖并提供工农业及生活用水。
(5)此题为开放性试题,需先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如:不支持,过量采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建设造纸厂会污染水源。支持,适当采伐木材并及时补种,可既保护绿水青山,又可以改善当地经济,为居民增加收入和就业岗位。
17.【答案】(1)山脊
(2)蒲鲤生 (大致自东向西)
(3)不能 小袁前方有山峰阻挡视线
(4)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5)支持;理由是甲地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且水可自流入村落,建设成本较低。不支持;理由是自来水厂减少河流中下游水流量,影响农业灌溉,可能遭受洪水,泥石流的冲击。
【解析】本大题以勾蓝瑶寨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共分为五道小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判读,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材料分析能力。
(1)由图可知,丙处等高线弯曲,并且向低处突出,是山脊。
(2)由图可知,河流从高向低处流,根据指向标及等高线可以确定,兰溪河发源于蒲鲤生,流向大致是自东向西流,如图所示:
(3)小袁站在乙处,不能看见兰溪瑶族乡,判断依据是小袁前方有山峰阻挡视线,山峰往往是等高线中的海拔高处。
(4)黄家村的自然优势包括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人文优势包括靠近景点,交通便利,方便人员进出等。
(5)支持:自来水厂在甲地建设是有积极意义的。首先,甲地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因此建设自来水厂可以将优质的水资源供给给当地居民使用,提高水质水量,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和生活质量。其次,水资源可自流入村落,这意味着不需要过多的输送管线,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调控水资源的利用与分配。
不支持:自来水厂的建设可能会对河流中下游的水流量造成一定影响。其一,自来水厂需要从河流中取水,这会减少河流的水量,可能对农业灌溉造成一定的限制,对下游农田的农作物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二,自来水厂在取水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河流下游的水流速度减缓,增加河道淤积和泥沙的堆积风险,增加了洪水和泥石流的冲击可能性,对周边地区造成安全隐患。
18.【答案】(1) 西南 东南
(2)1∶5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
(3)2.2
(4)甲地 靠近足球场和篮球场,运动方便且背靠河流环境较好。
【解析】本大题以某学校整体规划图为材料,涉及方向、比例尺、地图的阅读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1)读图可知,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校门位于宿舍的西南方向,篮球场位于羽毛球场的东南方向。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4:20000=1:5000,用文字式表示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
(3)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2÷(1:5000)=110米,若他保持50米/分钟的速度步行,从宿舍楼前往多功能室上课,110米÷50=2.2分钟,所以需要约2.2分钟。
(4)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地距离宿舍楼、篮球场和排球场、足球场都比较近,后面是江河,环境好,且非常方便运动,适合建宿舍楼;乙地离校门较近,但是离公路近,噪音大,不适合建宿舍楼。
19.【答案】(1)A是鞍部,B是陡崖,C是山顶(或山峰)。
(2)与E处相比,F处等高线稀疏,故其坡度平缓,爬山比较省力。
(3)如图所示:
(4)B处最适合修建玻璃栈道,因为B处为陡崖,玻璃栈道适宜建设在陡崖处,满足游客刺激、惊险、猎奇的旅游体验。
【解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示意图为资料,涉及地形部位的判读、等高线的特点、方向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读图可知,A处位于两山峰之间的低洼部位,是鞍部;B处多条等高线重合,是陡崖;C处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中间大四周小,是山峰。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爬山越费力;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爬山越省力。读图可知,E、F两条路线相比,F线路等高线更稀疏,坡度较缓,爬山较省力。
(3)M地位于N地的正北方向,连接MN,则M点方向为正北方向,在方框内画出MN的平行线并标注箭头即可,如下图:
。
(4)玻璃栈道适宜建设在陡崖处,满足游客刺激、惊险、猎奇的旅游体验。由上题分析可知,A是鞍部,B是陡崖,C是山峰,最适合修建玻璃栈道的地方是B。
20.【答案】(1)④②①③
(2)甲
(3)实际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依靠精确的海拔数据测量和计算,将海拔相等的各点连起来形成的。
(4)①用美工刀沿等高线对山体模型进行切割前,用牙签在山体不同地方做上记号,标出高程;②依次将取下的山体块放在白纸上,用铅笔沿着山体块边缘描线,并标注相应的高程。
【解析】本大题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及特点等相关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实验目的及准备的实验器材,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应为④②①③。
(2)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最高处只有一组闭合曲线,是根据甲小组的地形模型绘制的。
(3)实际绘制时,通过测量各地的高度(或收集某地高度数据),确定图幅大小、比例尺和等高距,在图上标注出海拔相同的点,最后将海拔相等的各点串连起来,形成等高线地形图。
(4)用美工刀沿等高线对山体模型进行切割前,用牙签在山体不同表面做上记号,标出高程,避免各部分模型顺序发生错乱;依次将取下的山体块放在白纸上,用铅笔沿着山体块边缘描线,并标注相应的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