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亚洲和欧洲 (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过关练(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8 亚洲和欧洲 (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过关练(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1 10:1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08 亚洲和欧洲
一、选择题
【中考新考法·思维导图】试题小欣在地理课堂上学习了亚洲后,根据亚洲地形河流分布图,绘制了一幅思维导图,但不小心污染了一块。读亚洲地形河流分布图和思维导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亚洲的自然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B.地势呈南北纵列分布
C.大江大河多注入大西洋 D.内陆地区面积广阔
2.思维导图中被污染的部分可能是( )
①呈放射状流向四周②东部多内流河③径流量较大④水文特征差异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有关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影响气候类型 B.气候影响河流流量
C.气候决定河流长度 D.地形决定降水多少
【跨学科主题学习·跨音乐】“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满怀豪情地唱出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下图为“亚洲的地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亚洲的大部分的位置,正确的是( )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5.甲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它的名称是( )
A.喜马拉雅山脉 B.落基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天山山脉
6.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
A.中部低、四周高 B.中部高、四周低
C.东西低、南北高 D.东西高、南北低
7.受地形影响,亚洲河流( )
A.呈辐合状从四周流向中心 B.呈环状围绕着青藏高原
C.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D.由东向西流
【新情境·中吉乌铁路】中吉乌铁路(规划中),地处中国西部边陲及中亚地区,该铁路一旦建成,将成为中国货运到欧洲的最短路线之一。(提示:双重内陆国指本国是内陆国,且其所有邻国也是内陆国的国家。)图为中吉乌铁路建设方案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中吉乌铁路沿线经过的双重内陆国是( )
A.乌兹别克斯坦 B.吉尔吉斯斯坦
C.中国 D.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9.修建中吉乌铁路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
A.沼泽众多 B.河网密布 C.气候湿热 D.地形复杂
【中考新考法·思维导图】下图为小明学习某大洲时所画的思维导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根据图中信息判断,①处应填( )
A.人文环境 B.地理位置 C.亚洲 D.北美洲
11.从自然要素的相互影响分析,②处应填( )
A.呈放射状;由四周流向中部 B.呈向心状;由中部流向四周
C.呈放射状;由中部流向四周 D.呈向心状;由四周流向中部
【新情境·电影《长津湖》】2022年春节期间,小张同学观看了电影《长津湖》,非常敬佩志愿军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从地理视角,他查找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发生地。下图为朝鲜半岛示意图及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朝鲜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
A.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B.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地形类型以盆地为主
13.1953 年 7 月 27 日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确定一条军事分界线“三八线”。“三八线”得名的原因是( )
A.邻 近 38°N B.邻近 38°E C.邻近 38°S D.邻近 38°W
【新情境·匈塞铁路】匈塞铁路始建于19世纪末。是一条老旧的单轨铁路。连接匈牙利首都和塞尔维亚首都,沿线地形以平原为主。匈塞铁路由于设备落后,线路老化严重,运行时速只有40千米小时,一度被认为是欧洲最慢的火车,中国某公司将把该铁路升级改造为电气化客货混线双轨铁路。该快路改造完成后,两国首都之间的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8小时缩短至3小时以内,读匈塞铁路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匈塞铁路一度被认为是欧洲最慢的火车,主要是因为( )
A.地势起伏较大 B.地下冻土广布 C.初期设计水平低 D.后期维护保养差
15.匈塞铁路的改造升级有助于( )
A.为两国增加新的出海通道 B.增加沿线人口移动通道
C.带动沿线物流业的发展 D.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16.匈牙利和塞尔维亚选择中国的公司对该铁路进行升级,最主要是因为我国( )
A.资金充裕 B.铁路建设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充足 D.政策大力支持
二、非选择题
17.【中考新考法·真实任务情境】读某科研团队在亚洲进行考察的线路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科研团队从A地所在的 半岛出发,这里气候炎热,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 带。
(2)在准备行李时,有队员提醒大家携带厚衣服,原因是受 因素的影响,科考线路终点D地的气温比较低。
(3)到达B地后,科研团队观察到这里的自然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变化,这是受 因素的影响,B地形成了独特的 气候。
(4)科研团队经过 (A/B/C/D)地时,判断这里的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林,这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气候资料图是 (填圈码)。
18.【中考新考法·开放性试题】读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示意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集中分布在亚洲的 部和南部。
(2)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主要分布在 (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其中②国以 气候为主,受夏季风影响, (气象灾害)灾害频发,水稻产量不稳定。
(3)①国水稻可以在纬度较高的地区种植,主要原因是气候 性特征明显,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
(4)②国是重要的水稻生产国,但其水稻出口量较少,原因是 。
(5)(中考新考法开放性试题)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宣布,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面对粮食危机,请你为国家保障粮食安全提出合理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19.【中考新考法·思维导图】2021年10月27日,第六届世界地热大会在冰岛首都闭幕。冰岛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能资源,是全球地热利用率最高的地区。下图为冰岛能源构成图和冰岛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冰岛是位于 洋南部的岛国,地热大会举办的城市是 。
(2)冰岛地处 (填五带),所在的纬度较 (高/低),人们多采用地热取暖。
(3)结合材料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4)结合材料分析冰岛开发地热能资源的有利影响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答案】1.D 2.D 3.B
【解析】1.据图可知,亚洲主要地形为高原、山地,故A错误;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故B错误;亚洲的大江大河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河流向南注入印度洋,向北注入北冰洋,向东注入太平洋,亚洲不濒临大西洋,故C错误;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内陆地区面积广阔,故D正确,故选择D。
2.据图可知,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故①正确;亚洲东部大多数河流为外流河,最终注入海洋,故②错误;亚洲东部、南部季风气候显著,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较大,中部、西部河流径流量小,故③错误;亚洲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气候复杂多样,导致不同分区河流水文特征差异大,故④正确,故D正确,故ABC错误,故选择D。
3.河流流量大小、汛期长短、水位高低等水文特征主要受气候影响,故A错误;气候类型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综合影响,故B正确;河流的长度主要由流域面积的大小与地形决定,故C错误;气候决定降水多少,地形影响降水的分布与多少,但不能决定降水的多少,故D错误,故选择B。
【答案】4.A 5.A 6.B 7.C
【解析】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把20° W 以东、160° E 以西称为东半球,160E以东、20° W 以西之间称为西半球;赤道以北的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亚洲的经纬度范围:约是10° S -80° N 、25° E -170° W ,可以看出,亚洲跨了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5.读图可知,甲是喜马拉雅山脉,它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A正确;落基山脉在北美洲,B错误;阿尔卑斯山脉在欧洲,C错误;天山山脉不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D错误。故选A。
6.亚洲面积较大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四周,高原与山地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地区。如“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故亚洲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7.由上题可知,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河流由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使得亚洲的河流从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8.A 9.D
【解析】8.读图可知,中吉乌铁路沿线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其中,乌兹别克斯坦本国是内陆国,而周围所有邻国也都是内陆国的国家,因此,乌兹别克斯坦是唯一的双重内陆国,故A正确;吉尔吉斯斯坦虽然是内陆国家,但是邻国是沿海国,不属于双重内陆国,BD错误;中国是沿海国,海陆兼备,C错误。故选A。
9.读材料可知,中吉乌铁路(规划中),地处中国西部边陲及中亚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沙漠广布,ABC错误;中吉乌铁路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春季节易受到沙尘暴的侵袭,局部地区地形复杂,穿越山脉、丘陵,D正确。故选D。
【答案】10.A 11.C
【解析】10.根据某大洲的思维构成图可知,该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该大洲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而且是世界第一大洲 ,由此判断它应该是亚洲,生活、生产方式多种多样,多姿多彩属于人文环境,①处应填人文环境。故选A。
11.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导致河流从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向四周流,所以②处应填河流呈放射状;由中部流向四周。故选C。
【答案】12.B 13.A
【解析】12.读图可知,地势特点大致是东北高西南低,排除AC;类型以山地为主,西部沿海在200米以下,主要是平原地形,排除D,B正确,故选B。
13.三八线”得名的原因是朝鲜半岛上北纬38°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邻近38°N,A正确,故选A。
【答案】14.D 15.C 16.B
【解析】14.依据题干信息提示,匈塞铁路沿线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起伏小,A错误。欧洲气候温和,且沿线地区纬度较低,地下并没有冻土广布,B错误。始建于19世纪末,能运营到现在,说明初期设计水平并不低,C错误。由于设备落后,线路老化严重,后期维护保养差,D正确。故选D。
15.匈塞铁路连接匈牙利首都和塞尔维亚首都,并没有和海港相连,因此没有为两国增加新的出海通道,A错误。此次只是把该铁路升级改造,而没有增加新的通道,因此没有实现沿线人口自由迁移,B错误。该铁路改造完成后,两国首都之间的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8小时缩短至3小时内。因此可以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带动沿线物流业的发展,C正确。可以更好地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但不一定能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D错误。故选C。
16.依据题干信息提示,中国某公司将把该铁路升级改造为电气化客货混线双轨铁路。该铁路改造完成后,两国首都之间的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8小时缩短至3小时内,说明我国在铁路建设的技术水平高,B正确。材料没有提示中国某公司免费将把该铁路升级改造为电气化客货混线双轨铁路,因此不能体现我国资金充裕,A错误。劳动力主要还是利用当地的劳动力,也不能体现我国劳动力充足,C错误。这个项目是中国某公司的完成的,没有体现我国政府的政策大力支持,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7.【参考答案】(1)印度 热
(2)纬度
(3)地形 高原山地
(4)C ③
【解析】本题以“某科研团队在亚洲进行考察的线路图”为材料,涉及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植被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据图可知,A地位于印度半岛,北部被北回归线穿过,所以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热带。
(2)一般来说,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受纬度因素影响,从A地到D地,纬度逐渐变高,气温逐渐降低,使得D地气温较低。
(3)B地位于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该地区地势高峻,受地形因素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4)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的典型植被,A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树木常绿;B地位于青藏高原,植被以草原为主;C地位于温带,有落叶阔叶林分布;D地位于寒带,不适宜树木生长。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C、D四地,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林的是C地。据图可知,C地所在的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与③气候资料图对应(①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②图全年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18.【参考答案】(1)东
(2)季风 热带季风 水旱(旱涝)
(3)海洋
(4)人口数量多,粮食需求量大
(5)提倡节约粮食,杜绝浪费;改进农业科技水平,改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等。
【解析】本大题以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示意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亚洲的农业、气候、印度的气候、农业和中国的粮食安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1)读图可知,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集中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还有东南亚地区。
(2)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其中②国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的年际变率大,水旱灾害频发,水稻产量不稳定。
(3)①国是日本,水稻可以在纬度较高的地区种植,主要原因是日本是岛国,深受海洋影响,气候海洋性性特征明显,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
(4)②国印度是重要的水稻生产国,但其水稻出口量较少,原因是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多,粮食需求量大。
(5)为国家保障粮食安全,要极大科技投入,研发新的生产技术,改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要增加粮食进口渠道;要建立战略粮食储备;要采取政策,积极扶持农业发展;要提倡节约,杜绝浪费等。
19.【参考答案】(1)北冰 雷克雅未克
(2)北温带 高
(3)可再生 亚欧 美洲 活跃 放射 山地
(4)能够充分利用冰岛丰富的地热能资源取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生态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解析】本题以冰岛为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冰岛的位置、能源分布及其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岛位于北冰洋南部,第六届世界地热大会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举办。
(2)读图可知,冰岛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北温带,64°N穿过冰岛南部地区,其纬度较高,气温低,人们多采用地热取暖。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热能与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为可再生资源;冰岛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地热能丰富;境内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河流多流经山地地区,河流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岛开发地热能资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生态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够充分利用冰岛丰富的地热能资源取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