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极地地区(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过关练(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2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极地地区(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过关练(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1 10: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2 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极地地区
一、选择题
【中考新考法·真实任务情境】因纽特人主要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附近,某节目摄制组准备录制“揭秘因纽特人”系列栏目。下图为北极地区简图和节目组拍摄到的一张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摄制组选择在暖季前往该地区拍摄,最适宜的时段是( )
A.12月—次年2月B.6—8月 C.3—5月 D.9—11月
2.该节目收集了一些关于因纽特人的资料,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属黄种人 B.主食为米饭 C.出行常用马车 D.居住在茅草屋
【新情境·蒙内铁路】材料一:猴面包树是非洲大地的一宝,树干高约20米左右。粗大的树干中储存着大量水分,耐旱力较强,湿热条件下生长较差,它的果实帮助非洲居民度过饥荒时期。
材料二:蒙内铁路(蒙巴萨港—内罗毕)是东非铁路网的起始段,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被肯尼亚人誉为“世纪铁路”,完成下面小题。
3.猴面包树适合生长在B地的原因是该气候有( )特点。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炎热,干湿分明
C.终年炎热少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4.非洲是世界上经济相对落后的大洲,试分析原因错误的是( )
A.气候湿热 B.经济单一,出口原材料为主
C.长期受殖民者统治 D.工业不发达
5.在南非高原旅游时,见到的当地居民多为( )
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人种
【新情境·非盟《2063年议程》】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据南非独立传媒网站2018年9月18日报道,南非于2018年10月9日至10日举行第七届非洲基础设施论坛,与会嘉宾包括各国政府官员、商业领袖和专家学者。本届论坛将聚焦探讨非洲各国基础设施项目的发展机遇,以及如何推动非洲基础设施项目从立项、概念设计到实施的全流程运转。非洲必须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促进技术转型,提高贸易与一体化的发展速度,最终实现非盟《2063年议程》目标。材料二:非洲主要物产分布图(图1)和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
6.图1中,B河的名称和流经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尼罗河、东非高原 B.尼罗河、刚果盆地
C.刚果河、刚果盆地 D.刚果河、埃塞俄比亚高原
7.目前非洲社会经济虽然发展快,但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主要有( )
①粮食短缺 ②矿产资源短缺 ③人口多,增长快 ④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举办地南非最南端的气候类型是( )
A. B. C. D.
【新情境·双龙探极】2022年10月下旬至2023年4月底,自然资源部组织“双龙探极”行动,由“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共同执行任务,考察南极海洋环境、冰川、气象、测绘、天文、空间物理等,取得了多项成果。下图为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双龙探极”期间,正值南极地区( )
A.白昼最短季节 B.极光现象明显 C.气温最低季节 D.海冰融化季节
10.南极科考是为了( )
A.探索和保护森林资源 B.开发并利用淡水资源
C.大规模开展旅游活动 D.研究特殊的自然环境
【新情境·罗斯海新站】中国的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罗斯海新站建设的最佳时间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1月-次年2月
12.在南极科考时,科学家会进行海冰变化的研究。下面关于海冰消融导致的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
A.危及南极定居人类的生活 B.危及企鹅等动物的栖息地
C.全球淡水资源减少 D.危及岛国以及沿海低地地区人类生活
13.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低,其原因有( )
①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②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更强烈,吸收的热量更少
③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更高
④南极地区的平均海拔比北极地区更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新情境·北极航线】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如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 )
A.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B.是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15.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 )
A.单位距离能耗较少 B.可缩短全球各大洲的航程
C.适宜夏半年通航 D.航行的船舶维护费用较低
二、解答题
16.【中考新考法·真实任务情境】寒假期间,陕西的小明去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甲、乙两地旅行。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小明出发前查阅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分布图发现,该地区气候类型以 (纬线)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2)图中该地区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其特征是 。
(3)若此时小明前往甲地区旅行,该地区正处于 (干季/湿季),一周后,小明前往乙地,发现与甲地景观差异 (大/小)。
(4)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非洲在热带草原气候区主要发展 业,在热带沙漠气候区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则发展了 农业。
(5)小明听当地人说“尼罗河虽然是世界第一长河却不是流量最大的河,刚果河才是非洲流量最大的河。”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刚果河流量大的原因: 。
17.【中考新考法·实践与探究】蒙内铁路是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截至2022年已顺利运行五年。蒙内铁路建成后,中方致力于向肯方传授技术,绝大部分工作的本地化率超过80%,改善了2000多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下图为肯尼亚简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一:发展之路
(1)读图可知,蒙内铁路连接了肯尼亚首都 (城市名称)和 沿岸的蒙巴萨港。
(2)肯尼亚地处 (地形区),图中阴影区为贯穿其中西部的东非大裂谷,该段为 走向。
探究二:合作之路
(3)简要分析中国在修建蒙内铁路时面临的主要困难。(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中国和肯尼亚经济往来密切,中国是肯尼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工程承包商来源国。
中国对肯尼亚出口的商品 中国从肯尼亚进口的商品
针织服装、钢铁制品、家具、塑料及其制品、车辆及其零附件 矿砂、矿渣及矿灰、植物纤维、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咖啡、茶及调味香料
(4)肯尼亚经济特征为出口 ,进口 。
探究三:幸福之路
5年来,蒙内铁路不仅改善了肯尼亚人民的生活,推动了肯尼亚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中国铁路技术转移,也改变了整个东非的交通及其商业版图。
(5)结合材料分析蒙内铁路的修建对肯尼亚的意义。(任答两点)
18.【中考新考法·开放性试题】1990年3月3日,人类首次横穿南极获得成功。读穿越南极大陆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南极大陆地形以 为主,海拔最高的科考站是 站。
(2)探险队的起点为我国在南极地区纬度最低的科考站 站,该科考站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3)探险队的终点位于 洋沿岸,位于中山站的 方向。
(4)(中考新考法·开放性试题)近年来,随着探索界线的推进和科考力度的加大,一个让全球聚焦的利益点也出现了极地旅游,关于极地旅游有“大力提倡”与“严格限制”之争,试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答案】1.B 2.A
【解析】1.北极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北半球的夏季,即6—8月是北极地区的暖季,此时气候较温暖且有极昼现象,适宜拍摄。故选B。
2.因纽特人属黄种人;生活在北极圈附近,过去是靠在海上捕鱼和打猎为生;出行的传统工具为狗拉雪橇;当地的特色民居是冰屋。故选A。
【答案】3.B 4.A 5.C
【解析】3. 读图可知,B是非洲分布最广的热带草原气候,其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分干湿两季,B正确;终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排除A;终年炎热少雨是热带沙漠气候,排除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排除D。故选B。
4. 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洲,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经济单一,出口原材料为主;再加上非洲环境恶劣,工业不发达,使得非洲是世界上经济相对落后的大洲,BCD正确,不符合题意;非洲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干燥地区广,气候带呈明显南北对称分布,有“热带大陆”之称,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
5.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非洲的北部,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主要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混血人种多分布在拉丁美洲等地。综上所述,在南非高原旅游时,见到的当地居民多为黑种人,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答案】6.C 7.A 8.B
【解析】6.由图可知,B河是位于非洲中部的刚果河,主要流经刚果盆地,是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故C正确。A河是尼罗河,排除ABD,故选C。
7.目前非洲社会经济虽然发展快,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面临人口多、增长快,粮食短缺,人们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非洲的矿产资源丰富,故①③④正确,故选A。
8.由图2可知,非洲最南端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并且最热月出现在1月,与B图气候类型图相符,故B正确。A表示的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C表示的是热带草原气候,D表示的是热带季风气候,排除ACD,故选B。
【答案】9.D 10.D
【解析】9.根据材料可知,“双龙探极”的时间是2022年10月下旬至2023年4月底,可知此时南极地区处于暖季,气温较高,海冰融化,白昼时间长,有极昼现象,极光现象不明显,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南极地区没有森林分布,A错误;南极地区目前的活动仅限于科学考察,B错误;南极地区禁止商业开发,故大规模开展旅游活动是不合理的,C错误;南极地区可以开展特殊环境下的研究,例如在极寒条件下的科学研究,D正确。故选D。
【答案】11.D 12.A 13.B
【解析】11.11月—次年2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且有极昼现象,适合建站。ABC错误,D项正确。故选D项。
12.南极海冰消融,会危及企鹅等动物的栖息地,全球淡水资源减少,海平面上升,使岛国以及沿海低地平原城市淹没,危及人类生活;南极自然条件恶劣,至今无定居人类。综上所述,A错误,BCD正确。故选A项。
13.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①错误;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更强烈,吸收的热量更少,②正确;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北极地区相当,③错误;南极地区的平均海拔比北极地区更高,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项。
【答案】14.D 15.C
【解析】14.如图所示,汇合处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BC错误,D正确,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A错误;故选D。
15.北极航线纬度极高,气温低,只在夏季适合通航,相比其他海域耗能多,船舶损耗大,维护费用较高,且只能缩短一部分周边区域的航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6.【参考答案】(1)赤道(0°纬线) 纬度
(2)热带草原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3)干季 大
(4)畜牧 绿洲(灌溉)
(5)刚果河流域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
【解析】本题以非洲气候分布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非洲的气候特征及分布、景观差异、非洲的农业、非洲的河流特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
(1)非洲气候关于赤道对称,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且非洲地形平坦,所以形成了非洲气候具有对称性的特点,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2)据图中该地区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其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干季主要在冬季,湿季在夏季。
(3)北半球寒假期间是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的冬季是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甲受信风带影响,降水少是干季,植被稀疏,乙地为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季是南半球的夏季,夏季时是是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植被茂密,所以在乙地发现与甲地景观差异大。
(4)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非洲在热带草原气候区由于草场广布,主要适宜发展畜牧业,在热带沙漠气候区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则发展了灌溉农业。
(5)据图示信息可知刚果河流域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而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多,河流补给水量多,所以河流径流量大。
17.【参考答案】(1)内罗毕 印度洋
(2)东非高原 南北
(3)肯尼亚地势起伏较大;气温高;干季淡水缺乏,湿季降水多;遭受大型野生动物侵袭等。
(4)初级农矿产品 工业制成品
(5)促进了肯尼亚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有利于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本题以肯尼亚简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肯尼亚的地理位置、非洲的地形、铁路修建的原因、非洲的经济特征等相关知识。
(1)蒙内铁路(蒙巴萨港一内罗毕)连接了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蒙巴萨港位于印度洋沿岸。
(2)从图中可以看出,蒙内铁路位于东非高原上的东非大裂谷附近,该段呈南北走向,其所在区域地质不稳定,有断层,多地震。
(3)读图可知,蒙内铁路邻近东北大裂谷,地质不稳定,断层、地震、火山多,对铁路建设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地处热带,气温高;干季降水较少,淡水资源缺乏,湿季降水多,洪涝灾害多发;东非草原野生动物较多,遭受大型野生动物侵袭等。
(4)撒哈拉以南非洲大多数国家,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独立比较晚,技术落后,经济特点是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价格较低,进口工业制成品,价格较高,所以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
(5)结合材料和示意图,从完善路网、增加运力、促进产业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和经贸往来等方面分析。蒙内铁路的修建,完善运输网络,提高运输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吸引投资,促进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进东非地区互联互通。
18.【参考答案】(1)高原 昆仑
(2)长城 无
(3)印度 东北
(4)观点:极地旅游要“严格限制”;理由:极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力提倡极地旅游会破坏极地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极地地区环境承载力小,接待能力不足;极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危险性大,因此应严格限制极地旅游。
【解析】35.本题以穿越南极大陆路线图为材料,涉及南极大陆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极地科考、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南极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冰雪高原”之称。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其中,海拔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
(2)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探险队的起点为我国在南极地区纬度最低的科考站长城站,该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
(3)读图可知,探险队的终点位于印度洋沿岸。在俯视图中,依据距离极点的远近判断相对南北方向,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相对东西方向,读图可知,终点较中山站远离南极点,位于中山站的北方,南极点地球按照顺时针方向自转,终点较中山站位于顺时针方向的前方,即是东方,故终点位于中山站的东北方向。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既可以“大力提倡”也可以“严格限制”,①观点:极地旅游要“严格限制”;理由:极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力提倡极地旅游会破坏极地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加剧全球气候变化;会破坏当地生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极地地区环境承载力小,接待能力不足;极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危险性大,因此应严格限制极地旅游。②观点:极地旅游要“大力提倡”;理由:我认为极地旅游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市场,应予以开拓,可大力提倡,可以增加经济收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