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中东(西亚)和欧洲西部(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过关练(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1 中东(西亚)和欧洲西部(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过关练(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1 10:1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1 中东(西亚)和欧洲西部
一、选择题
【新情境·造山引雨】日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正式启动“造山引雨”项目来解决当地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下图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及周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山引雨”属于( )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
2.适宜造山的选址可能是( )
A.甲-丙 B.甲-丁 C.乙-丁 D.丙-丁
3.推进该项目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 )
①本地劳动力少②政府资金短缺③城市拆迁成本大④工程用水紧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新情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古至今,环境始终是决定民居样式的首要因素,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图及土耳其岩石洞穴建筑和我国黄土高原窑洞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土耳其岩石洞穴建筑和我国窑洞的相似点有( )
A.均为了适应当地终年寒冷的气候环境 B.均就地取材,依势而建
C.都是利用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开凿的 D.都为城市中的常见民居
5.与土耳其洞穴建筑相关的位置描述是( )
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地跨亚、非两大洲
C.北、东、西三面临海 D.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新情境·泥音箱】人们在伊朗高原的亚兹德,经常见到一种犹如“泥音箱”的独特建筑奇观——风塔。风塔用屋顶上的风口将风引入长长的风道,一路向下为房间提供换气和冷却风。下面左图为风塔景观图,右图为亚兹德位置、气候类型、资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亚兹德人建造风塔,主要是由于当地气候(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干燥少雨 D.温和湿润
7.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推测,亚兹德的主要农业类型为( )
A.畜牧业 B.种植业 C.渔业 D.林业
8.伊朗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 )
A.红海及其沿岸 B.阿拉伯海及其沿岸
C.地中海及其沿岸 D.波斯湾及其沿岸
【新情境·中国与中东合作论坛】2021年8月17日,“第二届中国与中东合作论坛,深化友谊与创新发展”以线上和线下结合方式举办。近百位中外嘉宾再度相聚“云端”,共话友谊、共商合作、共谋发展。读中东石油输出路线示意图和中东地区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中东石油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经苏伊士运河把石油输送到东亚
B.目前世界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该地区的石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石油输送到欧洲西部时,经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是运输量最大和最短的路线
D.石油主要销往东亚、西欧和美国
10.中东地区的人们喜欢穿着白色长袍,各地散布着造型迥异的古城堡(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最能反映中东地区气候特征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 )
A.A B.B C.C D.D
【新情境·世界博览会】2030年世界博览会将于2030年10月1日至2031年3月31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下图为沙特阿拉伯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读上图可知,沙特阿拉伯传统能源为( )
A.石油 B.水能 C.煤炭 D.太阳能
12.相对于传统能源,沙特阿拉伯正在积极探索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其适合开发太阳能的自然条件有( )
①距海近②晴天多③沙漠广布④地势起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新情境·荷兰木鞋与风车】位于欧洲西部的荷兰平均海拔低于海平面,国土的18%是人工填海造陆。2019年4月,荷兰一所学校师生来到北京某中学进行访学活动。下图为荷兰简图及荷兰师生带来的礼物及简介。据此完成下题。
13.填海造陆破坏了海岸的生态环境。近年荷兰实施了“退耕还海”工程,其重要意义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扩大港口面积
C.开展水产养殖业 D.发展滨海旅游
14.木鞋的特点反映了荷兰地理环境的特征是( )
A.潮湿多雨,地面泥泞 B.光照强,热量充足
C.地势低洼,排水通畅 D.河流多,水流湍急
15.荷兰风车充分利用了当地的( )
A.气候温和湿润的条件 B.临北海海浪大的条件
C.常年盛行西风的条件 D.草地资源丰富的条件
二、解答题
16.【中考新考法·开放性试题】知识迁移是地理学习中需要具备的技能,小李运用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学习方法认识世界某区域人口分布特点。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位于 纬度地区,该区域人口分布空间特点是 。
(2)影响图示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3)(中考新考法·观点理由开放)有人认为可以通过迁移人口的方式解决该区域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你是否同意?说明理由。
17.【中考新考法·项目学习】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阿联酋迪拜举办,来自19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会议。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任务一 气候与文化
(1)举办国男子多身着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这是为了适应当地 的气候特点。
任务二 气候变化与影响
(2)读图可知,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总趋势是呈波动性 ;说说这种气候变化带来影响 (一点即可)。
任务三 气候与发展
(3)气候大会上,巴西的发言人代表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就“富裕国家是否向脆弱国家提供赔偿”以及“ (气候类型)地区的森林保护措施”等问题做了论述。
(4)非洲大陆大部分位于 (重要纬线)之间,光热充足,发展太阳能产业潜力巨大,非洲各国表示“实现清洁能源转型将成为非洲国家的发展机遇”。
任务四 气候与我们
(5)12月9日,中国举办了“碳中和”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边会。结合图文资料,说一说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中学生力所能及的是 。
18.【中考新考法·探究问题】同学们在地理课上探究人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图1为世界人口分布图、图2为西亚传统民居、图3为西亚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问题一: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分布 (均匀/不均匀)。甲、乙、丙三地人口稠密:从纬度位置看,都分布在 (中低/高)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多分布在 (沿海/内陆)地区;从 (自然因素)看,多分布在平原。丁地人口稀疏,主要原因是该地 (选择填空)。
A.极端干旱B.气候湿热C.终年严寒D.地势高峻
探究问题二: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分析西亚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自然环境 西亚传统民居特点
全年① (炎热/寒冷) 为减少热量的传递,墙体较厚
降水② (多/少) 屋顶形状为③ (斜顶/平顶)
风沙较大 为防止风沙侵入,窗子较④ (大/小)
当地自然环境 西亚传统民居特点
树木、野草等地表植被⑤ (多/少) 材料就地取材,形成土砖、泥房
探究问题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资料(萨那古城地处西亚地区,历史悠久,处在从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的咽喉地带,隔红海和曼德海峡与非洲相望。其老城区1986年就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传统民居用石头垒砌而成,石墙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和花纹,窗户上半部为圆拱形,镶嵌彩色玻璃。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楼、挺拔的宣礼尖塔,掩映在周围的群山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
(3)下面是对萨那古城的三句精彩评语,请仿照示例,从资料中提取出对应的文字信息。
【示例】评语1: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文中信息: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楼、挺拔的宣礼尖塔,掩映在周围的群山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
评语2:建筑风格独特
文中信息: 。
评语3:交通位置重要
文中信息: 。
(4)面对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____(双项选择)。
A.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 B.在原有基础上合理维护开发
C.加强保护,有效推动其传承发展 D.大力商业化,提高经济收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答案】1.B 2.B 3.B
【解析】1.“造山引雨”通过山体将空气抬到高处,形成云层,产生降雨,从类型上看属于地形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读图可知,甲、丁两地位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会从波斯湾带来水汽,形成地形雨,适宜造山引雨;丙位于沿海地区,造山会阻挡湿润空气进入;乙位于背风坡,不适合造山引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沙特阿拉伯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水源匮乏,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推进该项目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①④,B正确;不会面临资金短缺、城市拆迁问题,②③错误。故选B。
【答案】4.B 5.D
【解析】4.读图可知,土耳其位于中东地区的安那托利亚高原,窑洞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土耳其洞穴建筑和我国窑洞的相似点有利用高原地形,依势而建,B正确;土耳其和和我国的黄土高原都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A错误;黄土高原的居民依据黄土深厚、直立性好,结构均匀,富含钙质等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与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无关,C错误;土耳其岩石洞穴建筑和我国窑洞属于乡村聚落,D错误;故选B。
5. 读图可知,土耳其洞穴建筑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在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山中,开凿了岩石洞穴,D正确;土耳其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土耳其地跨亚洲、欧洲两个大洲;土耳其的北、西、南三面临海;ABC错误,且与洞穴建筑的位置无关,排除ABC。故选D。
【答案】6.C 7.A 8.D
【解析】6.由材料可知,风塔用屋顶上的风口将风引入长长的风道,一路向下为房间提供换气和冷却风,风塔提供冷却风主要是在温度高的夏季,当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年温差大。所以亚兹德人建造风塔,主要是由于当地气候干燥少雨,夏季炎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读图可知,当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以草类植被为主,所以主要农业类型为畜牧业,A正确;当地降水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渔业和林业,BCD错误。故选A。
8.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朗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阿拉伯海沿岸没有分布,B错误,D正确;伊朗不临红海和地中海,AC错误。故选D。
【答案】9.D 10.D
【解析】9.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经苏伊士运河把石油输送到西欧和美国,A错误;中东石油资源目前世界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B错误;中东石油输送到欧洲西部时,经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是运输量最大的路线,最短的路线是经过苏伊士运河,C错误;中东石油主要销往东亚、西欧和美国,D正确。故选:D。
10.中东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D图符合,D正确;A为热带雨林气候,B为热带草原气候,C为热带季风气候,ABC错误。故选:D。
【答案】11.A 12.B
【解析】11.读图可得,沙特阿拉伯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是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沙特阿拉伯传统能源是石油,排除BCD,故选A。
12.沙特阿拉伯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燥少雨、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沙漠广布,土地充足,②③正确;海陆位置,地形起伏与光伏储能的选择不起决定性作用,排除①④,故选B。
【答案】13.A 14.A 15.C
【解析】13.填海造陆破坏了海岸的生态环境,近年荷兰实施了“退耕还海”工程,其重要意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故A正确。与扩大港口面积、水产养殖和滨海旅游无关,排除BCD,故选 A。
14.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终年温和湿润,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气候湿润,潮湿多雨,地面泥泞,A正确;荷兰终年湿润多雨,光照不强,B错误;排水不畅与穿木鞋无关,C错误;荷兰地势平坦,水流缓慢,D错误。故选A。
15.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因大规模填海造陆使其成为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风车、奶酪、木鞋、郁金香号称荷兰“四宝”。由于荷兰常年盛行西风的条件的影响,西风风力较大且稳定,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优厚补偿。依据题意,排除ABD。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6.【参考答案】(1)中、低 东部稀疏,西部稠密/西密东疏
(2)气候(降水)
(3)不同意;理由: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降水,是客观存在的,并不能通过强制性的迁移人口从根本上解决人口分布问题。或同意;理由:迁移人口可以暂时缓解西部地区城市人口压力,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解析】本题以伊朗人口分布特点图为材料,涉及伊朗的纬度位置、人口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纬度位置大致位于25°N~40°N之间,主要位于中、低纬度地区;该区域人口分布大致是东部稀疏,西部稠密。
(2)读图可知,西部地区降水较为丰富,气候相对湿润,东部地区降水较少,气候相对干旱,因此受降水/气候影响该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若不同意此看法,则需要从强制性的迁移人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口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等角度分析;若同意此看法,则需要从平衡区域内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如不同意;理由: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降水,属于自然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并不能通过强制性的迁移人口从根本上解决人口分布问题;或同意;理由:迁移人口可以暂时缓解西部地区城市人口压力,可以缓解西部水资源紧张问题,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17.【参考答案】(1)终年炎热,多风沙
(2)升高 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3)发展中国家 热带雨林气候
(4)南北回归线
(5)积极参加植树种草活动;绿色出行;随手关灯等
【解析】本题以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背景,以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布图、碳中和示意图等为材料,涉及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特点和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判断、非洲大陆的位置、实现“碳中和”的做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联酋位于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当地男子多身着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是为了适应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的气候特点,长袍有利于散热和挡风沙,白色可以最大限度的反射太阳光。
(2)读全球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可知,全球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总趋势是呈波动性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有加快极地冰川的融化,使得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的低地会被淹没,甚至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存等。
(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境内的亚马孙热带雨林亟需全人类的共同关注与保护,雨林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地区。综上所述可知,巴西的发言人是代表发展中国家就“富裕国家是否向脆弱国家提供赔偿”以及“热带雨林气候地区的森林保护措施”等问题做了论述。
(4)读图可知,非洲大陆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光热条件充足,发展太阳能产业的潜力巨大,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实现清洁能源转型将成为非洲国家的发展机遇”。
(5)联系生活实际,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学生能采取的实际行动有积极参加植树种草活动;选择绿色出行的方式,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等;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等。
18.【参考答案】(1)不均匀 中低 沿海 地形 A
(2) 炎热 少 平顶 小 少
(3)石墙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和花纹,窗户上半部为圆拱形,镶嵌彩色玻璃 处在从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的咽喉地带,隔红海和曼德海峡与非洲相望
(4)BC
【解析】本大题以世界人口分布图、西亚传统民居和西亚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材料,涉及世界人口分布、西亚自然地理环境及民居、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等相关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知识的掌握程度。
(1)从图上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稠密区从纬度位置看,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从地形来看,多分布在海拔低于200米的沿海平原。丁地位于阿拉伯半岛,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高温,极端干旱,故选A。
(2)由图3可知,西亚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炎热干燥,降水少,风沙较大,沙漠广布,树木、野草等地表植被少。传统民居墙体厚,利于隔热;降水少,不需要考虑屋顶排雨水的问题,屋顶为平顶;为防止风沙侵入,窗子较小;就地取材,形成土砖、泥房。
(3)阅读材料可知,建筑风格独特对应的文中信息是“石墙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和花纹,窗户上半部为圆拱形,镶嵌彩色玻璃”;交通位置重要对应的文中信息是“处在从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的咽喉地带,隔红海和曼德海峡与非洲相望”。
(4)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应加强保护,A错误。对于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强保护与修缮,在原有基础上合理维护开发,有效推动其传承发展,BC正确;大力商业化,会破坏传统民居的环境,D错误。故选B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