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7.4 物质的溶解性
2.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3.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1. 学会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汽车修理师傅的手上经常沾上机油,他们常常不是用水洗手,而是先用汽油洗手,然后再用水清洗。
为什么汽车修理师傅要用汽油洗手呢?
这不是很浪费吗?为何用汽油洗手
机油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汽油
思 考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
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是否相同?
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食盐
水
消石灰
水
实验探究1
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g氯化钠、氢氧化钙,
再分别加入5mL的水,振荡片刻,静置,
观察物质溶解情况
易溶
微溶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探究2
取2支试管,各加入少量固体碘,往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少量水和少量酒精,振荡,观察现象。
碘易溶于 中
难溶于 中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酒精
水
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种
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A
B
碘
碘在水、酒精中的溶解性
水
酒精
实验探究3
取一支试管,加入约3克硝酸钾,再加入5ml水,充分振荡,硝酸钾是否溶完全溶解
硝酸钾
将试管加热后
现象:
不能完全溶解
试管底部的固体消失了
同种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种
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
影响因素
内因
外因
溶剂性质
溶质性质
温度
胡萝卜如果生吃,其中的β-胡萝卜素只有25%被吸收,如果用食用油烹调后,则能吸收95%,你知道吸收效率高低的道理吗?
β-胡萝卜素在水和油中的溶解性不同,
β-胡萝卜素在水中溶解性小,而在食用油中的溶解性大,而被人体吸收的多。
学以致用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
思考讨论
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性还与什么有关?
思考讨论
影响气体溶解性的因素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不仅跟气体的性质有关,还跟压强和温度有关
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能力增强:反之,气体的溶
解能力减弱。如生产汽水时,常增大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强,使之易于溶解而当打开瓶盖时,压强减小,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逸出。
当压强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能力减弱。如夏天水温有所上升,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因此鱼类有时会上浮到水面进行呼吸。
下列情况能说明NaCl和KNO3的溶解性大小吗?
20 ℃
100 g水
40 ℃
100 g水
NaCl
KNO3
不能,应该在同一温度下。
思考讨论
20 ℃
20 g水
20 ℃
100 g水
NaCl
KNO3
不能,溶剂量应该相同。
思考讨论
下列情况能说明NaCl和KNO3的溶解性大小吗?
20 ℃
100 g水
20 ℃
100 g水
10 gKNO3
10 gNaCl
不行,应该达到饱和状态。
思考讨论
下列情况能说明NaCl和KNO3的溶解性大小吗?
20 ℃
100 g水
20 ℃
100 g水
36 gNaCl
36 gKNO3
达到饱和状态
达到饱和状态
能,说明在20 ℃时,氯化钠的溶解性更好。
思考讨论
下列情况能说明NaCl和KNO3的溶解性大小吗?
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
如何定量的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呢?
人们常用溶解度来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请你说说理解溶解度的四要素都有哪些?
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
·条件
·标准
·状态
·单位
在一定温度下
在 100 g溶剂里
(一般指水)
溶液达到饱和
溶解度单位为“克”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的意义?
20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克。
20 ℃时,100 克水中溶解了36克的氯化钠就达到饱和状态。
思考讨论
20 ℃时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物质 氢氧化钙 Ca(OH)2 碳酸钠 Na2CO3 食盐 NaCl 硝酸钠 NaNO3 硝酸铵 NH4NO3 蔗糖
C12H22O11
溶解度S/g 0.173 21.5 35.9 87.6 192 204
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度S/g S<0.01 0.01≤S<1 1≤S<10 S≥10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0.01g
1g
10g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用实验的方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并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
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示。
表6-10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0
t℃
/g
S
20
40
60
80
100
KNO3
2.绘制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以物质的溶解度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先找出不同温度下相应溶解度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3.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能否获得硝酸钾在50 ℃、70 ℃时的溶解度?
可以知道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等信息;
能获得硝酸钾在50 ℃、70℃时的溶解度。
1.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列表法和作图法有什么不同?
思考讨论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
线
面
曲线上的点
两曲线上的交点
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表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曲线以下区域的点
曲线以上区域的点
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且溶液中有未溶固体
优点 缺点
列表法 数据直观、快捷 未列出的数据不能确定
坐图法 能读取任意条件的数据,能直观地观察到数据的变化情况 数据读取较繁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各空。
1.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
2.图6-13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影响最小
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3.在0℃时,图6-13中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硝酸铵
氯化钠
硝酸钾<硫酸铜<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硝酸钠<硝酸铵
思考讨论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各空。
4. 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g。80 ℃ 140 g硝酸钾溶于100 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5. 0 ℃时,用100 g水配制成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若把溶液加热到
70 ℃(不考虑水的蒸发),从溶液中可析出氢氧化钙约为________g。
46
不饱和
0.07
思考讨论
B
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2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4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采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将乙的不饱
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D.60 ℃时,在100 g水中加入100 g甲,
充分溶解后溶液质量为200 g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a2℃时, 和 的溶解度
大小相等;
(3)三种物质中,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小,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甲>丙>乙
甲
丙
甲
乙
乙、丙
概念
影响因素
第3
节
物质的溶解性
02
01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概念四要素
影响因素
2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一定温度下
100 g溶剂
饱和状态
单位(克)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温度: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变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