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经》二首 关雎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诗经》二首 关雎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1 15:4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诗经》二首
教学目标:
1.诵读这两首诗,把握好语气语调,感受《诗经》的节奏和韵律美。
2.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3.反复朗诵诗歌,理解两首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其内在情韵。
第1课时 教学《关雎》
课时目标:
1.初读《关雎》,把握其节奏和韵律。
2.把握《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体会诗歌的情韵。
重难点:
1.初读《关雎》,把握其节奏和韵律。
2.把握《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体会诗歌的情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白居易诗中爱的誓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笔下爱的表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李商隐心里对爱的描画。古往今来,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是不变的乐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去感受那通过诗歌,跨越千年的古人的爱。
二、初读《关雎》,感受韵律和节奏
1.预学展示,通过视频,了解作品“作品简介”和“背景链接”,《诗经》知识过关。
2.初读诗歌,把握字音字形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好逑(hǎo qiú) 荇菜(xìnɡ)
寤寐(wù mèi) 钟鼓乐之(lè) 芼(mào)
3.自由朗读,读出节奏
师:上古诗歌多出于街头巷尾,吟之,诵之,歌之。《关雎》为四言诗,采取两字一顿的读法。同时,我们用符号区分平仄,体会其长短分明、强弱分明、高低分明的特点。
原则:一二声平,三四声仄。平长仄短,平低仄高。
注意:波浪号为平声,短横线为仄声。
(教师示范朗读后,学生标记出整首诗的平仄,然后自由朗读,读出节奏。)
4.再读课文,读出韵律
师:《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或叠句,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生朗读体会,师引导)
师小结:《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出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双声/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动作。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读来韵味十足。“参差荇菜”“窈窕淑女”等句子的重复吟咏则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师生合作朗读,感受重章叠句的回环往复美:教师读一、二句,女同学读重复出现的诗句,男同学读剩下的诗句。
(师生合作朗读《关雎》)
三、再读《关雎》,读懂诗意和情感
师:浅层次的朗读带给我们雾里看花的美感,只有深入解读文本,才能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层次的朗读活动。
1.结合注释,译读全诗,通过观看视频讲解把握意思。
师小结:《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思念、追求一个女子的过程,写了他求之不得的苦恼、焦虑和设想求而得之后的喜悦。这种直陈其事,直接抒写的手法,在《诗经》里叫作“赋”,现代表达方式里叫“记叙”。
2.问题探究,深研内容
设问1:这首诗写君子追求淑女,为何以雎鸠鸟开头呢?
(生交流讨论)
师引导:同学们还记得此前学过的《回延安》一诗中的“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吗?
生:运用了比兴手法。
师:没错,《关雎》被置于《诗经》之首,必定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比兴手法的运用就是其一。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关雎》,体会其中的比兴手法的妙处。
(生自读诗句)
预设 《关雎》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和鸣。这本是诗人眼前之景,但水鸟和鸣也可用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有关联,这使得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设问2:淑女和君子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请抓住具体的词句分析。
(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后交流展示)
预设 淑女:文静美好、勤劳、理智慎重、情趣高雅。君子:执着追求、尊重对方、情趣高雅。
分析:(1)“窕”在古文中为“绰约”之意,是形容人的体态的。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背后肯定有优良的家教和修养。“窈窕”,写出了淑女的文静美好、风姿绰约。“淑”为贤良之意。“流、采、芼”为淑女劳作的过程,可见其勤劳能干。女子劳作的过程是先捞取,再采摘,再挑选,可见其做事理智谨慎。文中还有一件事能体现淑女的理智——择偶。遇见追求者并不轻易答应,矜持而理性。 由此可见,“淑女”秀外慧中、内外兼修。
师小结:君子之爱不强求,不冒犯,用高雅的志趣去追求淑女,懂得尊重,懂得始终如一。因此孔子给予了这段纯情以至高的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反复诵读,读出情感
师:今天我们抓住了四言诗歌“二二”的节拍,借助平仄的音调,读出了《关雎》的节奏和韵律,深入理解了诗歌内容,那么,你能用朗读传达出诗中的情感吗?
(生再读诗歌,读后交流读诗的语气)
师小结:朗读时要抓住“二二”节拍,借助平仄的音调,注意融入情感。第一章雎鸠鸟和鸣于河洲之上,起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章的诵读,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领全诗。第二、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君子对淑女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急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五章写君子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友”“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生融情美读诗歌)
四、悟读诗歌,总结存储
1.感受教化
我们知道,孔子对《诗经》的评价极高,认为它可以“教化天下”。读了《关雎》,你觉得放在《诗经》首篇的《关雎》仅仅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吗?你学习之后受到了怎样的教化?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任找一个方面谈谈。
预设 要学做君子(淑女),加强自身的修养。
师: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感受《关雎》的美,把君子和淑女的美德刻入心中,加强自身修养,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
(生齐读《关雎》)
2.布置作业
《诗经》是可以配乐歌唱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有《关雎》的演唱,课后可以听一听,唱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