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望海潮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1 望海潮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1 14:4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下
第一单元第四课
目录
导入新课
1
新知探究
2
课堂练习
3
拓展延伸
4
导入新课
1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究竟有多美?
请用一句学过的诗形容杭州美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春题湖上》
了解作者柳永以及词的相关常识,了解创作背景;
反复诵读诗歌,梳理层次,理解词的内容;
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赏析铺陈和点染手法;
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
柳永与词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叫柳七,福建崇安人,官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
-与-
功名
柳永
-与-
风月
柳永
-与-
慢词
走近作者
黄金榜上没有我的大名,偶然丧失了当状元的希望。圣明的朝代暂时遗落贤才,我怎么疗治心灵的创伤?既不能大显才华实现风云志向,那就一任自己纵情放荡。更何况管它得与丧!我本才子词人,本应是白衣卿相。
就在那烟花巷陌中,隐现艳丽雅致的丹青屏障。幸有知己知音的意中佳人,最值得我寻访。姑且这样偎红依翠,此种风流韵事,足令我平生舒畅。美好的青春那么短促,不过一瞬时光。还是忍着辛酸,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的小饮清唱!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被称为“慢词之祖、婉约之宗”。著有《乐章集》。
柳永与慢词
柳永与慢词
2.推动词了的“世俗化”进程,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以俗语、俚语入词 ,雅俗共赏。
3.风格以纤细婉丽、幽怨低回为主,部分也体现豪放雄浑的特点。
1.柳永将词由小令发展为长调。首创或首用词牌100多个,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
写作背景
投赠之作
写作背景
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是故人,孙何便邀柳永前去赴宴。
解读题目
望海潮,词牌名。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
这首词共107字,属于长调慢词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
cēncī dī
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
qiàn jī qǐ shē
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chóng yǎn qiāng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
sǒu jì chéng
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
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读一读之一读—正字音,明节奏
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主要围绕文中的那个字进行描述的?
夸什么
如何夸
为何夸
再读诗词,分析内容
1.词人用了哪两个词概括杭州的特点?
2.本词从哪些方面夸赞描述其繁华?
形胜、繁华
上阕:写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本词从哪些方面夸赞描述其繁华?
整体探究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地理形势优越
历史悠久
居民住宅的雅致
钱塘潮雄伟壮丽
商品丰富
社会条件优越
街巷河桥的美丽
居民之多
市民殷富
达官贵人穷奢极奢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词意:
意象:
意象特点:
意境:
表现手法:
桥路华美,居室华丽,人口阜盛。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人家
远望,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近观,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楼阁高下不齐,人烟阜盛。
平和安详、繁华美好
比喻、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居室之华丽 人口之阜盛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词意:
意象:
意象特点:
意境:
表现手法:
钱塘江岸、江潮壮美。
云树、堤沙、怒涛、霜雪、天堑
绕:环绕,参天绿树环绕江堤,“绕”字写出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
卷:卷起,汹涌的波涛卷起霜雪般白的浪花,“卷”字写出波滚浪翻,排山倒海之势。
无涯:没有边际,广阔。
开阔壮美、雄浑壮阔
比喻、拟人、夸张、动静结合、远望
东南之形胜
词意:
意象:
意象特点:
意境:
表现手法:
珠宝绸缎繁多,争讲奢华。
珠玑、罗绮
列:陈列,珠玉宝石遍陈于市;
盈:充满,家家户户绫罗满柜;
竞:争相,人们比着过豪奢的生活。写出了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暗示杭州声色之盛。
繁华美好
夸张、以小见大
民殷财阜 繁华之至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美景气势非凡
地理位置重要
社会条件优越
长期繁盛历史
繁华富有奢侈
街巷河桥美丽
居民住宅雅致
都市人口众多
总纲
城内
城外
市井










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下阕:写西湖之美和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本词从哪些方面夸赞描述其繁华?
整体探究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自然景观西湖山水秀丽
民众生活悠闲自在
箫鼓,吟赏烟霞
长官生活之悠闲
暗颂孙何政绩
【翻译】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远近重叠的山峰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互文。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这几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翻译】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采菱的歌曲在夜间响起,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拥”是簇拥,点明人物身份,表现人物威势;
“乘醉听萧鼓”写宴酣之乐、音乐之乐;
“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表现官员的儒雅风流,更衬托山水的美丽。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好景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这好景值得他拿回朝廷去夸?
自然风光
都市繁荣
实指:孙何政绩卓著
人民安定、富足
好景
结合背景分析诗人创作诗歌的目的是什么?
1、赞美杭州的美好景致。
2、拜谒孙何,借以赞颂他政绩卓著,赞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
3、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并委婉表达希望孙何举荐提拔自己的愿望。
写作目的
为何夸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孙何政绩之 )
(西湖湖山之 )
(百姓生活之 )
(长官生活之 )










(西湖湖山之美丽)
(百姓生活之愉悦)
(长官生活之悠闲)
(孙何政绩之显著)
鉴赏手法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点染”艺术
“点染”艺术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钱塘自
古繁华

抽象的评点(总写)
具体的描述 (分写)



表现手法
“点染”艺术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思考:本诗中,何处使用了点染手法?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点:地理位置优越,社会条件优越,有长期繁盛历史。

重湖叠巘清嘉
点:总括西湖山水特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

课堂练习
3
1、《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的句子是“ , , 。”,
2、《望海潮》中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表现了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的句子
是“ , , 。”。
3、《望海潮》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钱塘江就像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的句子是: , , 。
4、《望海潮》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了。同时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 , , ”。
语境默写
5、《望海潮》中“ , , 。”几句,描写了杭州的典型景物:圆若宝镜的湖面、重叠的山岭、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词人以工整的对联,高度凝炼的语句,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了,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6、《望海潮》中“ , , ”几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7、《望海潮》中“ 。 , ”几句,写达官贵人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8、《望海潮》中“ , ”几句,写达官贵人不思离去,还要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仙境。这也从侧面烘托出西湖之美。
拓展延伸
4
这首词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欢乐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所呈现的繁荣太平景象。
这首词是写给当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的,虽为赠献之作,有一定的奉承成分,却不能说就是粉饰升平的歌功颂德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一定的社会现实。
总 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