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下
第一单元第四课
目录
导入新课
1
新知探究
2
课堂练习
3
拓展延伸
4
导入新课
1
我又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他活着的时候,人都叫他阿Quei,死了以后,便没有一个人再叫阿Quei了……我曾仔细想:阿Quei,阿桂还是阿贵呢?倘使他号月亭,或者在八月间做过生日,那一定是阿桂了。
阿Q题解
1.阿Q
2.正传
指章回体小说、评书等的正文。
这篇小说模拟古代史传,以“传”的形式构成全篇,“正传”之名也出自“小说家言”,本文是“为小人物作传”,“传主”是一个无名无姓的普通农民阿Q。
1.其人无名无姓,具有抽象性、象征性,反映普遍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国民劣根性)
2.正传表明内容的严肃性,为这样一个人作传,更具有反讽效果。
阿Q题解
鲁迅你我知多少
我们与鲁迅邂逅、重逢了这么多次,你觉得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们不仅要看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冷峻决绝,更要记住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和情怀。
鲁迅其人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新知探究
2
作者作品
鲁迅的作品大体可分为小说、散文、散文诗和杂文:
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朝花夕拾》
散文诗:《野草》
杂文:《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等16部
写作背景
小说写于1921年,辛亥革命(1911年)已经整整十年了,但并没摧垮反动封建势力,封建统治阶级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一种心理: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对统治下的百姓疯狂镇压盘剥。
统治者利用“精神胜利法”对人民进行封建麻醉教育。这种教育使百姓忘却被压迫、无反抗、无斗志,永远在被剥削。鲁迅观察分析着经历的一切,逐步认识自己所经历的革命、所处社会和所接触的人们的精神状态。
鲁迅为什么要创作《阿Q正传》?
意图有两点:
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 ,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
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名家评价
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获奖者莫言,曾公开直言:“我所有的作品,都比不上《阿Q正传》。”甚至愿意用自己所有的小说换一部《阿Q正传》。
矛盾评价:《阿Q正传》是一部伟大的小说,80
余年来,它以它神工鬼斧般的艺术魅力和至大至刚的
思想力量,一直震撼着中国的知识界,惊动了世界文
坛,诚如鲁迅自己说的,他要“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
国人的灵魂来”。
周作人评价:《阿Q正传》是一篇讽刺小说。讽刺是理智的文学的一支,是古典的写实作品。他的主旨是“憎”,
他的精神的是负的。然而这憎并不变成厌世,负
的也不尽是破坏。
作品简介
情节 章节 内容
序幕 序 无姓无名叫阿Q 有理有据归正传
开端 优胜纪略 自尊自负充阔人 自轻自贱打虫豸
续优胜纪略 怕硬等候哭丧棒 欺软羞辱小尼姑
发展 恋爱悲剧 渴望恋爱戏吴妈 横遭毒打订条约
生计问题 断生计迁怒小D 偷萝卜聊慰饥肠
从中兴到末路 上城偷盗得中兴 返乡销赃享敬畏
高潮 革命 神往革命做大梦 图谋造反闯小庵
不准革命 盘小辫有心造反 投鬼子不准革命
结局 大团圆 想造反无辜被捕 被示众有恨难圆
作品简介
《阿Q正传》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在《晨报副刊》上连载,署名为巴人,后被收入《呐喊》中。《阿Q正传》出版后,深受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现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小说共包括九章的内容,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第二章“优胜记略”和第三章“续优胜记略”。
任务一、走近阿Q:初识人物(完成表格)
姓名 籍贯
年龄 婚姻状况
身份 工作
政治面貌 住址
家庭成员 外貌特征
爱好
性格特征
口头禅
阿Q
30左右
雇农
无
喝酒、押牌宝
精神胜利法
妈妈的
未婚
打短工
未庄土谷祠
癞疮疤、黄辫子、破夹袄
不详
欺负小尼姑
生平最得意的事
生平最值得
炫耀的事
进城并看过杀头
贫农
生前最后一句话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
无名无姓,无家无根
没有家人,大龄未婚
没有固定收入、穿破夹袄,头有癞疮疤
思考: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到,阿Q是一个怎样的人?
地位低下
无依无靠
贫困
总结:
阿Q是一个地位低下、无依无靠、贫困的雇农形象。
六无奴隶:一个无姓、无名、无籍贯、无行状、无家、无固定职业
阿Q、未庄居民(包括闲人们)、城里人、王胡、假洋鬼子、小尼姑、赵太爷
①如果你是一位普通的未庄闲人,请你按照地位由高到低,给阿Q排序,并给出理由。
②如果你是阿Q,请你按照地位由高到低,给自己排序,并给出理由。
共识
在他人眼中,阿Q是个地位极其低下的人。
共识
在自己眼中,阿Q是个地位最高的人。
现实与内心冲突
优胜 。
节选部分,作者写的阿Q的这些“行状”中,阿Q受到哪些侮辱?他又是如何来御辱的?御辱感觉如何?
行状 受到的侮辱 御辱的方式 御辱感觉
充阔人
讳癞疮
打虫豸
押牌宝
喜被打
比虱子
骂“假洋鬼子”
调戏小尼姑
优胜 。
节选部分,作者写的阿Q的这些“行状”中,阿Q受到哪些侮辱?他又是如何来御辱的?御辱感觉如何?
行状 受到的侮辱 御辱的方式 御辱感觉
充阔人
讳癞疮
打虫豸
押牌宝
喜被打
比虱子
骂“假洋鬼子”
调戏小尼姑
讥笑、忘却 看不上未庄人、城里人 骄傲自负
撩、玩笑、被打 儿子打老子 心满意足、得胜
被打、人打畜生 打虫豸 心满意足、得胜
被打、被抢 自己打自己 心满意足、得胜
不准姓赵、被打 儿子打老子 得意、高人一等
少、小、被打 打架、骂“假洋鬼子” 屈辱
被打 分辩说骂小孩子 轻松些
迁怒、被骂 调戏、勋业得到赏识 得意、兴高采烈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研读第二、三章,结合具体事件分析鉴赏阿Q的人物形象。
理解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的艺术手法,欣赏作品的艺术独创性。
研读第二章
优胜记略
阿Q胜利
大致、简单的记录
记录阿Q胜利的故事
①“先前阔”
②“真能做”
③“见识高”
④“癞疮疤”
⑤挨打的荣耀
⑥遭劫的安慰
分析人物
分析阿Q:结合具体事件
活动:速度第二章“优胜记略”,概括体现阿Q性格的重要事件
①“先前阔”
“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与人口角
思考:表现阿Q怎样的心态?
明确:这句话是阿Q面对现实的穷困感到无奈,用虚无飘渺的阔气来安慰自己,同时压倒别人取得精神上的胜利,这就是精神胜利法。
要强、妄自尊大
②“真能做”
有一个老头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
不辨夸讽,将讥笑当作褒奖来满足自己
病态的自尊、自欺欺人
分析阿Q:结合事件
③“见识高”
全不在他眼睛里
看不起未庄人
鄙薄城里人
没见过城里人煎鱼
“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
“条凳”“细葱丝”
“这是错的”“可笑”
妄自尊大,狭隘保守
④“癞疮疤”
1.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
敏感禁忌,内心脆弱
2.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
欺软怕硬
闲人们取笑欺负阿Q之后“心满意足”,而阿Q也很快就“心满意足”。两种“心满意足”有何不同?
指闲人在欺负阿Q之后得到的一种卑微的精神愉悦,揭示了愚昧的民众缺乏起码的同情心。
指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阿Q实际上是失败了,但是又不愿意面对失败,只得找些借口来安慰自己,甚至不惜自轻自贱,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
闲人们心满意足
阿Q心满意足
思考:阿Q赌博,被抢,感到失败的痛苦了,但是他立刻转败为胜,他用了何种绝招?
⑥遭劫的安慰
自轻自贱、自我麻醉
自打嘴巴,转移痛苦。
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往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辣辣的有些疼;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
思考:“他睡着了”有何深意?
指阿Q已经麻木,没有思想了。
续优胜纪略
研读第三章
“优胜”,用可怜而又可笑的“精神胜利法”获得的虚幻的胜利。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通过自尊自负、自轻自贱、自打嘴巴而获得精神上的胜利的方法。现实处境糟糕,被人取笑甚至被人打,但用这种荒唐的方法,阿Q屡屡转败为胜,傲视任何人。
活动①:读第三章“续优胜记略”,作者记叙阿Q哪几件事?
蒙赵太爷的打而受到“尊敬”
因与王胡争胜而被打
因小声咒骂假洋鬼子而挨打
因调戏小尼姑而被骂
分析人物
分析阿Q:结合事件
事件 原文语句 性格特点
蒙赵太爷的打而受到“尊敬”
因与王胡争胜而被打
因小声咒骂假洋鬼子而挨打
因调戏小尼姑而被骂
活动②:结合事件中人物的表现,分析阿Q的性格,完成表格
“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
阿Q尤其“深恶而痛绝之”的,是他的一条假辫子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
“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
趋炎附势
可悲奴相
蛮横霸道
麻木愚昧
憎恶权贵
懦弱卑怯
奴性十足
欺凌弱小
卑鄙无赖
流氓恶习
屈辱1
只有这一部络腮胡子,实在太新奇,令人看不上眼
“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
屈辱2
最藐视
最厌恶
谁是“阿Q”?
阿Q具有超越时代性
小说结尾:“这断子绝孙的阿Q!”
电影结尾处画外音:“阿Q死了,阿Q虽然没有女人,但并不如小尼姑骂得断子绝孙了。据考据家的考证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
思考:我们周围还有“阿Q” 吗
1.各种形式的安慰自己,把平衡点无限下调
2.对比自己牛的人不屑,却又爱攀关系
3.欺软怕硬
5.没有公主命却有公主病
4.可怜又可悲
拓展延伸
鲁迅先生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对阿Q这一人物的刻画,分析作者所运用的方法及效果。
塑造方法 文本内容 表达效果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再用力的一拧”
“他怒目而视了”
“于是也心满意足地走了”
通过语言上的示弱,刻画出阿Q自轻自贱、欺软怕硬的形象。
通过两次欺负小尼姑的动作描写,刻画出阿Q欺软怕硬、哗众取宠的形象。
刻画出阿Q麻木健忘、自欺欺人的形象。
塑造方法 文本内容 表达效果
正面描写
叙述语言
心理描写
幽默
诙谐
夸张
大词小用
“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
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
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刻画出阿Q沉浸在“精神胜利”的喜悦中的状态,突出其麻木健忘、自欺欺人、妄自尊大的形象特点。
作者用诙谐幽默、加以讽刺的语言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刻画的淋漓尽致,将作者的情感态度展露得淋漓尽致。
鲁迅先生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对阿Q这一人物的刻画,分析作者所运用的方法及效果。
质朴愚昧 狡黠圆滑
率直任性 正统卫道
自尊自大 自轻自贱
争强好胜 忍辱屈从
狭隘保守 盲目趋时
排斥异端 向往革命
憎恶权势 趋炎附势
蛮横霸道 懦弱卑怯
敏感禁忌 麻木健忘
不满现状 安于现状
双重人格
双重人格
贫苦农民
游手之徒
即使显得凶兽相
也还是卑怯的国民
人物形象
阿Q的双重人格
阿Q是羊而同时又是狼,可怜可恨。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
“对于羊显现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得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
——鲁迅《华盖集 ·忽然想到(七)》
羊样的凶兽,凶兽样的羊
面对欺凌,阿Q一般会有三招应对:语言反驳、行动冲突、精神胜利。面对挑衅,阿Q会为了维护自尊而在语言上反驳,例如“你还不配”,“谁认便骂谁”等,这些都可以看出阿Q的反抗意识,当反抗受到欺压,就会产生行为冲突,也就是打架,打架的结果通常都是以瘦弱的阿Q失败告终,在现实中失败之后,阿Q采取的不是继续抗争,而是逃避现实,在精神上实现自欺欺人的“胜利”。
“精神胜利法”的形成发展:
阿Q站了一刻钟
然而不到十秒钟
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
精神胜利法
给精神胜利法下定义
精神胜利法,也叫阿Q主义(阿Q精神),是指一种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打击或失败而又无法改变现实局面的情况下,避开现实生活中的失败,换个角度,从精神上自欺自骗以求自我安慰,从而得到精神上的胜利或解脱的心理调节方法。
精神胜利法
阿Q“精神胜利法”的本质是什么?造成他精神胜利这种畸形特质的根源是什么?
表象特征:现实中处处受凌辱,无力也无法对抗现实,只能于精神上寻求安慰与解脱,以便在黑暗的社会中继续苟且偷生。
实质: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麻醉和自我摧残的手段,具体表现为忍辱屈从、逃避、麻木、健忘、愚昧、怯弱,无聊、狭隘等,是奴性的典型表现。
思考延伸
阿Q的精神胜利法形成根源有哪些?
闭塞保守的地理环境:未庄是一个面积不大离城市较远的小村庄,这里的人长期生活在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环境中,稍有满足便夜郎自大,盲目排外;
愚昧麻木的社会环境:在未庄,赵太爷之流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甚至可以决定人的姓氏,普通群众和下层穷苦百姓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满脑子封建节烈思想。饱受欺凌而又互相争斗。
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贫苦农民长期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毒害,人格上受侮辱。
环境探究
阿Q算是地地道道的未庄人:他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以作长工或短工为生。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阿Q作为一个生长在未庄的人,是一个卑怯狡猾、自轻自贱、欺软怕硬的底层雇农的形象,那阿Q生活的未庄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小说内容,找出描写未庄人、事及风俗的内容,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
课堂练习
3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阿Q作为一个生长在未庄的人,是一个卑怯狡猾、自轻自贱、欺软怕硬的底层雇农的形象,那阿Q生活的未庄又是什么样的呢?(环境描写)
未庄世情 世情 表现
人情淡薄、虚伪
人们多贪慕权势、势利
人们欺软怕硬、冷漠、自私、麻木
老头子颂扬“阿Q真能做”时,阿Q正懒洋洋瘦伶仃地在他面前,别人也说不清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
赵太爷、钱太爷大受居民的尊敬,除有钱之外,就因为都是文童的爹。
阿Q欺负小尼姑时,酒店里的闲人大多是看客,一起哄笑,丝毫没有帮助的意思;阿Q也在众人的欢笑中欺负得更加有力。
未庄世情 世情 表现
人们虚情假意、麻木自私、封建思想浓厚
看重利益、为利益不择手段
小结:未庄是一个封建思想浓厚、世情冷漠的农村小镇,人们多贪慕权势、欺软怕硬、冷漠自私、麻木不仁。
阿Q在赌场中赢得钱财之后,赌场中发生了打架事件,阿Q的钱财在混乱中被抢劫一空。
钱太爷的大儿子跑去东洋回来后,辫子不见了,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老婆跳了三回井,后来他的母亲到处说“这辫子是被坏人灌醉了酒剪去的。本来是可以做大官,现在只好等留长再说了。”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阿Q正传》(节选)的讽刺手法的运用。
①标题的讽刺艺术。
作者从“闲话休提,言归正传”这一句套话里取出两个字“正传”为题目,为一个下等人物作传并取名“正传”,充分揭示了阿Q这个悲剧人物的复杂性,产生一种强烈的讽刺效果。
②鲜明强烈的对比。
作者运用鲜明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刻画阿Q这一典型人物的性格。通过对阿Q性格的对比分析,既揭示了一位普通农民的血泪史,同时又刻画出其既蛮横无理又毫无办法、既想打想拼又有所顾忌的性格矛盾,从而收到了极强的讽刺效果。
思考延伸
③漫画式的夸张。
比如,在捉虱子的过程中,阿Q先是摔衣服,吐唾沫,“两手叉在腰间”,表现得很“武勇”,而辫子被王胡扭住后,又“歪着头”,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现出了求饶的可怜相。这就把阿Q既自负又自贱、但又以君子自居的情态,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
④尖锐辛辣的反语。
文中多处运用反语,寓庄于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作者写阿Q在未庄的处境及其种种表现时写道:“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这里所说的阿Q“见识高”,其实是说阿Q自认为自己很清高,其实他是很浅薄、很愚蠢的;说他“几乎是一个‘完人’”,其实是说他缺点和毛病一大堆,而且浑身充满了精神病态的幼稚可笑。
鲁迅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问题,他一生以笔为刀,解剖中国人的灵魂,对民族精神的消极方面给予了彻底的暴露与批判。他创作《阿Q正传》意在“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请探讨他塑造阿Q的真正意图。
“暴露国民的弱点”“引起疗救的注意”;
唤醒在“铁屋子”中沉睡的人们,激励他们振奋起来,挣脱精神的枷锁。
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正如日本学者伊藤虎丸所说的那样“没有让阿Q觉悟的革命,不是真正的革命。”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到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政论文
精神胜利法≠心理养生法
心理补偿: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心理上都有一套自我保护机制 ,类似生理上的免疫系统。当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挫,或因自己生理缺陷、行为过失而遭失败时,个体在心理上选择其他能获得成功的活动来代替,借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
精神胜利法——逃避现实,回避失败.
心理养生法——面对现实、失败,调整心态,努力弥补或超越。
当代阿Q我来找
请以“精神胜利法在今天”为话题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拓展延伸
4
积极性:“精神胜利法”是处于无奈之中的“人”的一种几乎是无可非议的选择,精神胜利法可以缓解人们精神上的压力,保持自我内心的平衡。
消极性:但这种调节应该是适度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被动适应方式,即“在无法改变自身实际社会地位的时候,以被动忍耐的方式适应被压迫、被蹂躏的悲惨处境”。偶一为之,并不可怕;陷在其中而不能自拔,忘却了实际的战斗,甚至构成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本质属性,则只能驱人走向毁灭之途。
正确做法:对于失败,我们不能苟且,不能容忍,应该作出抗争,以求得实际的胜利。
思考延伸
你是怎么看待这种“阿Q精神胜利法”?
拓展延伸
政论文
请联系阿Q的“精神胜利法”,谈谈:你对张三、李四有什么看法?
张三
考试又失败了,六科里五科亮红灯,张三说:“有什么大不了的,考试能决定我的命运吗?考不好老子以后照样能挣大钱!”
李四
宿舍里有同学丢了手机,怀疑是李四偷了,于是对李四大骂一顿。李四深感委屈,但他没有报告老师家长,以为清者自清,很快忘掉了这件事。
政论文
请联系阿Q的“精神胜利法”,谈谈:你对张三、李四有什么看法?
答案(示例)
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处事方式,偶尔用之,也许可以缓解压力,平衡心理,甚至暂时摆脱绝望的处境。但是,如果把它当作一贯的行为准则,而不敢于直面现实,不善于总结教训,则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