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程标准】
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
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重点难点】
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发展;东欧《罗马民法大全》的编订和俄罗斯的崛起。
图片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带来怎样的影响
反映了395年罗马帝国的分裂为西罗马和东罗马;476年日耳曼人灭掉了西罗马帝国,欧洲开始进入到封建社会——中世纪
罗马人与日耳曼人
中古: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大体来说,世界中古史就是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世界中古史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分期,一般看法欧洲中古史开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中世纪(Middle Ages)始于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最终融入文艺复兴和探索时代(地理大发现)中。由于普遍处于政治上的混战和文化上的蒙昧状态,启蒙思想家称之为黑暗时期。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中世纪”,通常指欧洲5—15世纪这一历史时期,是欧洲的封建时期
俄罗斯画家布留洛夫油画《盖萨利克洗劫罗马》,描绘了盖萨利克率日尔曼汪达尔人入侵并洗劫罗马十四天的历史情景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上,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 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落,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国王和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进行自卫或攻击别人。这些武装扈从(叫做封臣)原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一块土地,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中外历史 纲要》(下)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封君封臣制度
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背景内容
1)背景:
1、封君封臣制度
1) 背景:
2) 内容:
一、西欧封建社会
社会动荡;自然经济的产物;
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3)特点: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p15学思之窗进行归纳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封君封臣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必须保护封臣.
封君封臣间的权利义务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以土地的封赐为基础和纽带;权利对应义务;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隔级之间无效忠关系。
1、封君封臣制度
1) 背景: 社会动荡、自然经济的产物;
2) 内容: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一、西欧封建社会
3)特点:
以土地为纽带;权利对应义务;逐级保护和负责,隔级之间无效忠关系。
4)影响:
国王皇帝成为统治阶级
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庄园与农奴制度
一个领主单独管辖的特别区域的农业种植园叫作庄园,有时乡村和庄园是相当一致的,也就是说,一个农民的村落形成一个领主特有的庄园。但是,有时一个庄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乡村,而有时一个大乡村可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庄园 。
——【美】布莱恩·蒂尔尼 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庄园经济的性质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组织
材料: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2、庄园与农奴制度
1)庄园的性质
庄园也是一个自治的政治单位
由地主贵族或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 ——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也是一个自治的政治单位,内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等。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莱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
2、庄园与农奴制度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庄园的性质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组织,也是一个自治的政治单位
2)庄园的构成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指出庄园主要包括哪几个阶层,他们之间是的怎样关系
材料 庄园经济,是一种封建主义经济。在庄园中,农奴是最主要的劳动者,他们处于庄园体系中的最底层,是被剥削的对象;领主是庄园的所有者, 处于最高层,是庄园经济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此外,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阶层——自由民,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租种领主的土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样是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但其境况在一定程度上要好于农奴。
材料:“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庄园法庭
法庭职能
维护领主利益
佃户如果有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道纳姆庄园阿什顿家族的庄园法庭卷宗
土地类型 经营管理者 权利及义务
领主自营地 领主 ⑴提供农民土地;⑵直接经营自营地;⑶主持庄园法庭,审理案件,维护秩序
农 民 份 地 自由农 份地 自由农 (1)从领主处提领土地(2)交纳地租,服劳役;
(3)法律上自由
农奴 份地 农奴 ⑴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
⑵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缴纳租税
⑶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
2)庄园的构成
2、庄园与农奴制度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庄园的性质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组织,也是基本的社会政治单位
2)庄园的构成
土地类型 经营管理者 权利及义务
领主自营地 领主 ⑴提供农民土地;⑵直接经营自营地;⑶主持庄园法庭,审理案件,维护秩序
农 民 份 地 自由农 份地 自由农 (1)从领主处提领土地(2)交纳地租,服劳役;
(3)法律上自由
农奴 份地 农奴 ⑴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
⑵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缴纳租税
⑶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经济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关系
1、王权的加强
2)表现:
中古中后期,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封君封臣关系松动,市民阶层势力的成长壮大。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1)原因:
到大约1300年,英国法国和伊比利亚半岛的君主们都初步赢得了臣民的忠诚 【美】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归纳,哪些国家王权加强
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阅读教材归纳,并在地图上标出
1、王权的加强
2)表现:
中古中后期,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封君封臣关系松动,市民阶层势力的成长壮大。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1)原因:
英格兰、法兰西、西班牙和葡萄牙
3)影响:
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权的逐步强化是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保障。界限明确的疆域、共同的法律法规、统一的语言、常备军、统一的民族认同是民族国家的几个要素。
——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民族国家:指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具有共同的“认同感”。
思考:为什么王权的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城市的发展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威尼斯
佛罗伦萨
巴黎
伦敦
热那亚
中世纪城市生活
2、城市的发展
1)城市的兴起
时间:10—11世纪起
原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农业得到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2)城市的自治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背景:
根据课本找出城市兴起的时间、原因
中世纪流行着一句话“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自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所以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自治!
2、城市的发展
1)城市的兴起
时间:10—11世纪起
原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农业得到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2)城市的自治
背景:城市建立之初,因土地和人身权的关系,城市市民受到封建主的压迫剥削,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争取自治的方式:
根据图片和材料,说说争取自治权的方式是怎样的
中古时期西欧城市的复兴和自治
米兰
琅城
威尼斯
热那亚
佛罗伦萨
琅城
林肯
牛津
巴黎
奥尔良
里昂
牛津
根据图片和材料,说说争取自治权的方式是怎样的
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富裕的工商业城市,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将金钱挥霍一空后,又要重新统治琅城。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实行自治。
谈判、赎买、武装暴动
2、城市的发展
1)城市的兴起
时间:10—11世纪起
原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农业得到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2)城市的自治
背景:城市建立之初,因土地和人身权的关系,城市市民受到封建主的压迫剥削,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争取自治的方式:
谈判、赎买、武装暴动
材料: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建立起独立的城市共和国。那些取得完全自治权的城市,只向国王或领主纳定额赋税。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制定政策、法令和铸造货币。城市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有权宣战、媾和。城市通过选举产生的市长、法官等管理人员,行使行政、司法、财政大权。
——摘自《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城市自治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2、城市的发展
1)城市的兴起
时间:10—11世纪起
原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农业得到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2)城市的自治
背景:城市建立之初,因土地和人身权的关系,城市市民受到封建主的压迫剥削,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方式:
谈判、赎买、武装暴动
影响:
城市自治的影响
材料一:乡村意味着“隔绝和分散”,而城市“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经济: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形成,推动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城市自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政治:促进城市与王权结盟,有利于王权的强化与国王的统一事业
材料三:中世纪大学最早出现在交通便利、商业贸易比较发达、拥有自治权利和人身自由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一系列的物质基础。 ——武寅主编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文化:兴办大学,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有利于促进思想解放与人才培养,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创造条件
最美好的花朵 中世纪的大学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的兴起瓦解了天主教会的独裁黑暗统治,并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牛津大学
巴黎大学
剑桥大学
2、城市的发展
1)城市的兴起
时间:10—11世纪起
原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农业得到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2)城市的自治
背景:城市建立之初,因土地和人身权的关系,城市市民受到封建主的压迫剥削,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方式:
谈判、赎买、武装暴动
影响:
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大学兴办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3.中古西欧的基督教会
基督:意思为被神选定。在基督教中基督是拿撒勒人耶稣的名字。基督宗教发端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到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随着东西罗马的分裂,基督宗教也开始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到了16世纪,随着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又产生的新教。
罗马帝国因蛮族的入侵而灭亡,基督教却日渐兴盛,出现了宗教的大一统局面,天主教会控制和操纵了世俗政权成为凝聚全欧的主要力量。天主教会成为中世纪西欧无可比拟的大封建主,教皇与世俗国王争权夺利的斗争,构成了中世纪天主教会历史上的一大主题。
——澳大利亚作家约翰·赫斯特《极简欧洲史》
教堂星罗棋布,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出生后首先在神父的主持接受洗礼
结婚时在教堂由神父主持婚礼
临终由教父主持涂香油仪式,以求灵魂能够升入天堂
死后葬礼在教堂举行,遗体被葬在教堂附属的墓地
3、中古西欧的基督教会
1)经济上:
拥有大量庄园,广袤土地,征收什一税;
“农牧产品的1/10“属于上帝”
2)政治上:
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教权高于王权;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其他学问,无不成了神学的附庸和婢仆。
——恩格斯
西欧中古时期,广大民众普遍没有文化,不少上层贵族也目不识丁,由教士垄断了文化教育。教皇宣称“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强调知识服从信仰,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主教神学。
3)思想文化上:
教会控制着人的精神生活,束缚人性;
3、基督教会
1)经济上:
拥有大量庄园,广袤土地,征收什一税;
2)政治上:
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教权高于王权;
教会控制着人的精神生活,束缚人性;
3)思想文化上: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的发展(东欧)
1、拜占庭帝国
1)兴亡:
①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发展为拜占庭帝国
②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一度扩张
③6世纪中期之后,混乱。
④7世纪中后期,丧失大片土地
⑤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
⑥1453年,灭亡。
1444年
1453年,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率军8万,辅兵2万,战舰320艘,从海陆两面包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2)统治:
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 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经济:
法律:
《民法大全》内页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
—德国历史学家耶林
查士丁尼
1、拜占庭帝国
1)兴亡:
①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发展为拜占庭帝国
②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一度扩张
③6世纪中期之后,混乱。
④7世纪中后期,丧失大片土地
⑤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
⑥1453年,灭亡。
2)统治:
经济: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
法律:《查士丁尼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拜占庭风格的莫斯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
拜占庭帝国虽然灭亡了,但它的文化和宗教遗产至今仍然可以在俄罗斯、希腊、巴尔干等国家看到。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2、俄罗斯
1)俄罗斯的演变
结合教材和地图,概述俄罗斯帝国形成的过程
9世纪基辅罗斯
13世纪中期金帐汗国臣属
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
17世纪末俄罗斯帝国,地跨欧亚
2、俄罗斯
1)俄罗斯的演变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2)伊凡四世的统治
13世纪中期
金帐汗国臣属
被蒙古征服
9世纪
基辅罗斯
俄罗斯的发端
莫斯科公国
反击蒙古
建立统一国家
16世纪初
1547
伊凡四世
继续扩张
17世纪末
地跨欧亚
俄罗斯帝国
措施:
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
结果:
强化巩固了中央集权
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文明
东欧文明
背景:罗马帝国灭亡,封建社会产生
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农奴制度
拜占庭帝国
俄罗斯帝国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
经济: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文化:基督教神权(束缚人性)
王权加强(民族国家)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社会变化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公元1500年左右,从饥荒和瘟疫中幸存下来的中世纪人已经完成欧洲的重建工作,一个崭新的欧洲,正走在与世界其他部分相聚会的途中。
思考: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是最黑暗的时代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