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第2课时 常见的碱 同步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0.2 第2课时 常见的碱 同步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2-10 18:48:27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常见的碱
教材核心练 梳理教材 直击重点
1.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是白色块状固体, 溶于水,溶解时 ,有很强的腐蚀性,俗称 、 、 。若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先用 冲洗,再涂上 溶液。
(2)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俗称 或 ,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 。由生石灰与水化合制得,化学方程式为 ,同时放出大量热。
2.碱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 ,使无色酚酞溶液 。
(2)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碱类物质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全部都是 。
基础达标练 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一 几种常见的碱
1.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
A.H2SO4      B.SO2
C.KNO3 D.NaOH
2.有关NaOH说法错误的是( )
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NaOH应密封保存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氢氧化钙呈碱性 配制波尔多液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硫
4.(2023·江西中考)《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灰”与石灰石成分相同
B.“石灰”含有钙、氧元素
C.“石灰”与水反应会放热
D.“石灰”可用作干燥剂
5.(2023·株洲中考)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但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潮解过程是物理变化
②变质过程是化学变化
③变质过程是物理变化
④潮解过程是化学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知识点二 碱的化学性质
6.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不受空气成分明显影响的是( )
A.生石灰  B.苛性钠 
C.氯化钠  D.浓硫酸
7.(2024·铜仁质检)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8.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小江同学取5 mL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2)小东同学走进实验室时,看到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敞口放置,这样会使氢氧化钠溶液变质。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是 (填化学式)。
(3)要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 g;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知识点三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9.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
C.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巩固提升练 巩固提升 迁移运用
10.下列有关酸、碱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C.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
D.用食醋可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
11.经过“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归纳总结了NaOH四条化学性质。
(1)为了验证反应②,小明同学向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2)NaOH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请你写出NaOH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3)第(2)问中的化学反应是体现了图中NaOH的性质 (填“①”“②”“③”或“④”)。
【自我挑战】
12.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方案,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1)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2)李莉提出疑问,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3)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填代号),理由是 。
(4)请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第2课时 常见的碱
教材核心练 梳理教材 直击重点
1.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是白色块状固体, 易 溶于水,溶解时 放出大量的热 ,有很强的腐蚀性,俗称 苛性钠 、 火碱 、 烧碱 。若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先用 大量的水 冲洗,再涂上 硼酸 溶液。
(2)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俗称 熟石灰 或 消石灰 ,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 石灰水 。由生石灰与水化合制得,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同时放出大量热。
2.碱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 变蓝色 ,使无色酚酞溶液 变红色 。
(2)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2NaOH+CO2===Na2CO3+H2O 。
3.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碱类物质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全部都是 OH- 。
基础达标练 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一 几种常见的碱
1.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D)
A.H2SO4      B.SO2
C.KNO3 D.NaOH
2.有关NaOH说法错误的是(C)
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NaOH应密封保存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B)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氢氧化钙呈碱性 配制波尔多液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硫
4.(2023·江西中考)《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石灰”与石灰石成分相同
B.“石灰”含有钙、氧元素
C.“石灰”与水反应会放热
D.“石灰”可用作干燥剂
5.(2023·株洲中考)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但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①潮解过程是物理变化
②变质过程是化学变化
③变质过程是物理变化
④潮解过程是化学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知识点二 碱的化学性质
6.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不受空气成分明显影响的是(C)
A.生石灰  B.苛性钠 
C.氯化钠  D.浓硫酸
7.(2024·铜仁质检)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B)
A.在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8.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小江同学取5 mL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无色溶液变红色 。
(2)小东同学走进实验室时,看到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敞口放置,这样会使氢氧化钠溶液变质。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是 NaOH、Na2CO3 (填化学式)。
(3)要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 2.5 g;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知识点三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9.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B)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
C.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巩固提升练 巩固提升 迁移运用
10.下列有关酸、碱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C.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
D.用食醋可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
11.经过“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归纳总结了NaOH四条化学性质。
(1)为了验证反应②,小明同学向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的微粒是 OH- (填微粒符号)。
(2)NaOH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请你写出NaOH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
(3)第(2)问中的化学反应是体现了图中NaOH的性质 ④ (填“①”“②”“③”或“④”)。
【自我挑战】
12.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方案,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1)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
(2)李莉提出疑问,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CO2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
(3)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 (填代号),理由是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
(4)请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