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复习整合
主干快速填 思维导图 体系构建
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易错分类练 易错案例 辨析纠偏
易错点1几组概念的错误理解
【典例1】运用分类法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混合物 单质 氧化物 碱 盐
A 黄铜 C60 Na2O2 Cu2(OH)2CO3 明矾
B 矿泉水 Hg 干冰 KOH 纯碱
C 空气 煤 Fe3O4 Ca(OH)2 碳铵
D 氯化钠 溶液 Ne SiO2 NH3·H2O HBr
【典例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酸在水溶液中会解离出H+,所以在水溶液中解离出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2.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3.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易错点2常见离子或物质的检验、鉴别错误
【典例3】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Na+、Cu2+、Ba2+、S、Cl-中的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实验如下:①取未知溶液2~3 mL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未知溶液2~3 mL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
(2)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3)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
【有错必纠】 常见离子(如C、S、Cl-、N)或物质的检验、鉴别是中考的常考点,也是易错点。解答此类题目应明确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离子种类 检验方法(所加试剂) 现象
Cl- 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S 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 加稀盐酸无现象,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 先滴加稀盐酸,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有无色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OH-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H+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真题对点练 真题链接 实战演练
考点1溶液的酸碱性
1.(2023·眉山中考)表格为四种食物的近似pH,你认为胃酸过多的患者不宜多吃的食物是( )
食物 苹果汁 豆浆 玉米粥 鸡蛋清
pH 2.9~3.3 7.4~7.9 6.8~8.0 7.6~8.0
A.苹果汁 B.豆浆
C.玉米粥 D.鸡蛋清
考点2酸和碱的性质
2.(2023·北京中考)向分别盛有下列物质的点滴板孔穴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 )
A.Fe2O3 B.Fe C.稀NaOH溶液 D.Na2CO3溶液
3.(2023·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a中,溶液颜色变为 ;再将浓盐酸滴入b中,一段时间后,a中溶液褪色,说明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说明浓盐酸的性质有酸性和 。
4.(2023·山西中考)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氢氧化钠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 。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水后的热量变化为 。
(3)氢氧化钠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原因是 。
(4)检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 。
(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考点3中和反应
5.(2024·烟台中考)某兴趣小组借助数字技术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图1所示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图2是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
(1)根据图2曲线判断,图1中的溶液B是 。
(2)图2中a点所示的溶液pH (填“>”“<”或“=”)7,溶液呈现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c点所示的溶液中Na+个数与Cl-个数关系:n(Na+) (填“>”“<”或“=”)n(Cl-)。
(4)a点到b点pH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
考点4盐的性质和用途
6.(2023·盘锦中考)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 )
A.Na2CO3——配制生理盐水
B.NaCl——用作调味品
C.CaCO3——用作补钙剂
D.NaHCO3——焙制糕点
7.(2024·贵州中考)为确定碱石灰干燥剂(CaO和NaOH的混合物)的干燥效果,测定其中CaO与NaOH的质量比。实验如下:
步骤1 取16.8 g样品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样品完全溶解,无气泡产生。
步骤2 向步骤1的锥形瓶中滴加Na2CO3溶液,Na2CO3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1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NaCl
B.步骤2加入Na2CO3溶液立即观察到有沉淀产生
C.步骤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小
D.该样品中CaO与NaOH的质量比为1∶2
考点5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8.(2024·达州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在水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K+、Na+、S、Cl-
B.H+、Fe2+、C、N
C.H+、Ca2+、OH-、Cl-
D.Ba2+、Cu2+、S、N
9.(2023·兰州中考)向少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采用pH传感器采集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b过程,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B.b点时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
D.a→b→c→d过程,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考点6化肥
10.(2024·重庆中考B卷)张奶奶家的菜园需要施加复合肥料。下列符合条件的是( )
A.Ca3(PO4)2 B.KNO3
C.NH4Cl D.KCl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复习整合
主干快速填 思维导图 体系构建
答案:
① 酸性
② 碱性
③ 吸水
④ 火碱、烧碱、苛性钠
⑤熟石灰、消石灰
⑥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⑦ 苏打、纯碱
⑧ 碱
⑨ 小苏打
⑩ 澄清石灰水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沉淀
易错分类练 易错案例 辨析纠偏
易错点1几组概念的错误理解
【典例1】运用分类法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分类正确的是(B)
选项 混合物 单质 氧化物 碱 盐
A 黄铜 C60 Na2O2 Cu2(OH)2CO3 明矾
B 矿泉水 Hg 干冰 KOH 纯碱
C 空气 煤 Fe3O4 Ca(OH)2 碳铵
D 氯化钠 溶液 Ne SiO2 NH3·H2O HBr
【典例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酸在水溶液中会解离出H+,所以在水溶液中解离出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2.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3.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易错点2常见离子或物质的检验、鉴别错误
【典例3】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Na+、Cu2+、Ba2+、S、Cl-中的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实验如下:①取未知溶液2~3 mL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未知溶液2~3 mL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Cu2+、S 。
(2)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Ba2+ 。
(3)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Na+、Cl- 。
【有错必纠】 常见离子(如C、S、Cl-、N)或物质的检验、鉴别是中考的常考点,也是易错点。解答此类题目应明确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离子种类 检验方法(所加试剂) 现象
Cl- 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S 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 加稀盐酸无现象,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 先滴加稀盐酸,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有无色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OH-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H+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真题对点练 真题链接 实战演练
考点1溶液的酸碱性
1.(2023·眉山中考)表格为四种食物的近似pH,你认为胃酸过多的患者不宜多吃的食物是(A)
食物 苹果汁 豆浆 玉米粥 鸡蛋清
pH 2.9~3.3 7.4~7.9 6.8~8.0 7.6~8.0
A.苹果汁 B.豆浆
C.玉米粥 D.鸡蛋清
考点2酸和碱的性质
2.(2023·北京中考)向分别盛有下列物质的点滴板孔穴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C)
A.Fe2O3 B.Fe C.稀NaOH溶液 D.Na2CO3溶液
3.(2023·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a中,溶液颜色变为 红色 ;再将浓盐酸滴入b中,一段时间后,a中溶液褪色,说明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 。
(2)该实验说明浓盐酸的性质有酸性和 挥发性 。
4.(2023·山西中考)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氢氧化钠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 作炉具清洁剂(合理即可) 。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水后的热量变化为 放热 。
(3)氢氧化钠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原因是 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 。
(4)检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 用pH试纸检测 。
(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Cu(OH)2↓+Na2SO4 。
考点3中和反应
5.(2024·烟台中考)某兴趣小组借助数字技术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图1所示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图2是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
(1)根据图2曲线判断,图1中的溶液B是 稀盐酸 。
(2)图2中a点所示的溶液pH > (填“>”“<”或“=”)7,溶液呈现 碱性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c点所示的溶液中Na+个数与Cl-个数关系:n(Na+) < (填“>”“<”或“=”)n(Cl-)。
(4)a点到b点pH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
考点4盐的性质和用途
6.(2023·盘锦中考)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A)
A.Na2CO3——配制生理盐水
B.NaCl——用作调味品
C.CaCO3——用作补钙剂
D.NaHCO3——焙制糕点
7.(2024·贵州中考)为确定碱石灰干燥剂(CaO和NaOH的混合物)的干燥效果,测定其中CaO与NaOH的质量比。实验如下:
步骤1 取16.8 g样品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样品完全溶解,无气泡产生。
步骤2 向步骤1的锥形瓶中滴加Na2CO3溶液,Na2CO3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步骤1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NaCl
B.步骤2加入Na2CO3溶液立即观察到有沉淀产生
C.步骤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小
D.该样品中CaO与NaOH的质量比为1∶2
考点5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8.(2024·达州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在水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A)
A.K+、Na+、S、Cl-
B.H+、Fe2+、C、N
C.H+、Ca2+、OH-、Cl-
D.Ba2+、Cu2+、S、N
9.(2023·兰州中考)向少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采用pH传感器采集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
A.a→b过程,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B.b点时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
D.a→b→c→d过程,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考点6化肥
10.(2024·重庆中考B卷)张奶奶家的菜园需要施加复合肥料。下列符合条件的是(B)
A.Ca3(PO4)2 B.KNO3
C.NH4Cl D.KCl
阶段测评 请做“单元质量评价(十)”
教学总结与教学反思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1.本单元设计,主要针对常见的酸、碱、盐展开教学。教师应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的课程理念,突出实验室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
2.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等。师生互动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
3.教师课前在实验准备上要充分,以便课堂上学生通过实验不断理解概念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将信息技术较好地融合到教学中去,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审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答题的习惯,每道题的答案都由学生说出,并且要学生说出这样做的理由。教学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把课堂教学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尽力想到,着重加强训练,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帮助,以达到教学目标。
5.教师安排练习题改编环节应尽力弥补不足和漏洞,重点突出培养学生思维进阶和举一反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