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 1983年新春伊始的北京,人们相互传递着一个令人欢欣的消息:根据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获得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导入课文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场面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爸爸的花儿落了林 海 音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
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
散文集《两地》《窗》;
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
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
长篇小说《春风》《晓云》。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城南旧事》,
它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
小说透过主人公英子童年
生活故事的描述,寄托作者
对童年、对北京的缅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是小说的最后篇章,是悼念
她过早离开人世的父亲的。
写作背景题目含义:一语“双关”
含而不露、哀而不伤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败落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爸爸的花儿落了》解题夹竹桃衣襟低哑皱挪窝掸子咻咻哭号狼狈伤痕撩起栅栏玉簪花渣廊檐骊歌屉jīnyǎzhòunuódǎnxīuháobèihénliāozhàzānzhāyánlítì生字词叮嘱 zhǔ花圃pǔ本文有两个主要人物:一是——二是——主要人物是——爸爸
我(英子)
爸爸感知课文尝试从不同角度概括小说内容。速读课文,概括提炼:学法提示:感知课文① 区别出写“眼前事”和“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
从写“眼前事”的段落中概括“以英子为角度”的
内容; 从写“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中概括“以
爸爸为角度”的内容。
② 用“人物+事件”的思路逐一完成。“以英子为角度”的内容: 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由眼前的事物引发的回忆。
(毕业典礼前:探望病中的父亲;
毕业典礼时:想起与爸爸生活的许多故事;
毕业典礼后:听到爸爸去世的消息。)
“以爸爸为角度”的内容:1.本文主要记叙了爸爸病床上的叮嘱;
2.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
3.爸爸爱花的故事;
4.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
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5.爸爸去世。将课文分为下面三部分毕业典礼前
毕业典礼中
毕业典礼后开头到“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当当当,钟声响了……种满了蒲公英
“快回家去”到结尾感知课文你能找出哪些段落是在记叙现在,哪些是在回忆过去?(1)毕业典礼前
(2—12) 回忆昨天去看爸爸的情景
(13—31)回忆一年级爸爸逼我上学
及此事以后我的变化
(32)毕业典礼开始
(33—34)回忆爸爸喜欢花
(35—37)毕业典礼进行
(38—45)回忆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46—53)回忆爸爸鼓励我独自寄钱
(54—68)毕业典礼后
(54—68)爸爸去世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我长大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毕业典礼中把握事件关联体会前后脉络顺 叙 插 叙1毕业典礼前13—29 赖床受惩罚31—32 礼堂里石榴花夹竹桃33—34 爸爸爱花35—37 礼堂里 唱骊歌39—53 爸爸鼓励我闯练54—68毕业典礼后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孩子夹竹桃2—12 医院里探望爸爸本文有两条线。
一条是:
写眼前——“我”参加毕业典礼(副线)
另一条是:
忆往事——爸爸对我的爱(主线)双线穿插理清课文毕业典礼、花贯穿于故事的始终。理清本文条理,说明这两条线怎样互相穿插毕业典礼开始前,我坐在大礼堂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将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
由妈妈说戴着夹竹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引出前一天去医院看爸爸的情景。
又由爸爸“明天可不能迟到”的嘱咐引出六年前的那一次迟到。理清课文2.毕业典礼就要开始,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 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院里的石榴和夹竹桃……由今年石榴花开得没有那么红,那么大,引出爸爸为什么得病,又引出爸爸喜欢花。理清课文3.韩主任上台讲话,我们唱骊歌:长亭外,古道边……由我们“长高了,长大了”引出: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让我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寄钱,闯练闯练。
4.拿着小学毕业文凭进了家门,发现爸爸的花儿落了。意识到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理清课文1.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花”?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照应题目、全文的线索
内容上:调和爸爸刚性的性格
象征爸爸的身体状况开头衣襟别花、中间爸爸浇花、末尾花垂落1)爸爸健康时,花开得挺旺。
2)爸爸病危时,花是对子女的关怀、鼓励。
3)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问题探究毕业典礼这条线索对情节发展有什么推动作用?引出回忆典礼前——插入父亲对我的教育,不让我
上学迟到(严格)
坐车、送衣、给钱(关爱)典礼中——插入银行寄钱 (学会生存)典礼后——爸爸辞世 (镇定、安静)问题探究本文记叙“我”的童年往事:父亲对“我”的期望与教诲,以及父亲的去逝令“我”成长起來,抒发“我”对父亲的怀念及不得不长大的无奈。主题探究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1) 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
2)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
3)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爸爸病床上的一席话中,有三句话照应后文提挈全文,想一想这三句话和文中的哪几件事相照应?①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②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③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爸爸去世。1、爸爸为什么“笑笑说” ?这是一种高兴的、愉快的笑吗?阅读“毕业典礼前” 绝不是高兴的、愉快的笑。爸爸担心,英子知道了自己病危的实情,会影响他毕业典礼时的表现,因此忍着自己的病痛,故意装出笑模样。2、哪句话表明英子理解了爸爸的用心,明白这是一种“严厉的爱”,并把理解变成了自己的行动?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3、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这几句话似乎作用不大,可以不写,是不是?这样写又具体又真切,还有老北京的风情。4、第23段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
“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爸爸对“我”打得凶;
“窗外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环境描写作衬托,写哭声之烈;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形象地写出了“我”挨打的情态和受到的震撼,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短短几句形象具体地写出“我”被打得场面,充分表现出爸爸对“我”教育的严厉。5、“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人?“我”是一个自尊心强,怕在同学面前丢丑的人。6、第30段有什么作用? 在前文详细回忆挨打事件过程的基础上,简略几句收尾,既体现出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同时说明了我在父亲严格教育之后“我”的巨大转变,“我”一步步地成长起来。1、妈妈把眼睛都哭红肿了,为什么不向女儿诉说原因呢? 她不说,是怕耽误了女儿参加毕业典礼。
这是一种深深的爱。阅读“毕业典礼中”2、这部分为什么插叙“爸爸喜欢花”的情况?呼应前文的戴花,突出“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
也为后文“爸爸的花儿落了”设伏,使作品浑然天成。 3、“长亭外,古道边”这首歌,主题是什么? 4、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 又是多么怕呢! 英子为什么怕“长大”呢?表达离别的悲伤。“长大”之后,再不能像小孩子那样无忧无虑,要担当起“大人”的责任和义务。
做为一个12岁的小孩子,英子对此还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但是从后文看,她确实“长大”了。 5、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课文中“要我做大人”的都有谁? 想一想,除了他们还有别人吗? 韩老师、宋妈、兰姨娘、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爸爸、其实还有:所有的亲戚朋友,甚至整个社会都这样希望。6、文中描写“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有什么作用?衬托我完成任务的高兴心理。1、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英子为什么要催着自己“快回家去”?可能是回家让爸爸妈妈看自己“红丝带子系着的”小学毕业文凭;
可能是向他们汇报毕业典礼上的“风光”;
可能是告诉他们自己已经“长大”;
也可能意识到爸爸有什么不祥……阅读“毕业典礼后”2、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英子意识到爸爸的辞世,没有号啕大哭,却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为什么? 3、课文有这样两句:“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意图何在? 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应当像“大人”一样,所以…… 反衬手法:用弟弟妹妹的幼稚不懂事反衬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4.文章以“花”开头,又以“花”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花在文中有象征意义。
花开得挺旺,象征爸爸身体健康;花儿落了,暗示爸爸去世。
文章首尾呼应,前后严谨周密。①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②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③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从全文看,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问题探究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明确:
1、英子的长大主要表现为——
2、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3、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
4、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
5、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问题探究品一处妙笔 林海音,这位六十年代就斐声台湾文坛的作家,她的作品风靡海内外,广为流传。下面我们通过品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来感受其魅力。
请同学们以“我发现文中有这样一处妙笔,……”的句式说话,品析文章妙要。 一语双关的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二是毕业典礼,“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张百栋语)
别致生动的穿插——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同时浓缩了时间,增大了文章的容量,可读性增强 。品一处妙笔 首尾圆合的照应——文章从“我的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起笔,到爱花的爸爸病死,处处有伏笔,事事有照应,沉郁的氛围和丧父的伤痛一直笼罩着全文。
质朴淡雅的语言——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读者却能从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作者正是用这种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了读者的心弦。品一处妙笔 父亲是一本书,记载了对子女的付出、关爱和希望;父亲是一片海,宽阔的胸怀里容有对子女深深的爱;父亲是路,让子女踏着走向未来。让我们把发自内心的最美的歌送给我们的父亲大人!我们要衷心的道一声:父亲,谢谢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