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加深对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情感主旨的理解,了解诗歌中蕴含的革命文化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去探寻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奋斗历程的意识。
语言运用:综合运用默读与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思维能力:把握诗中出现的大量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脉络,体会诗人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感。
审美创造: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积累优美抒情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
……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说到祖国,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长江黄河等典型的意象。今天,我们学习舒婷的著名诗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诵读的形式来走进经典,通过品味诗歌特有的意象,领略诗人的悠悠爱国情。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等。她的诗歌创作主要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构思独特,情调婉约,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她的诗不侧重客观生活的描摹,而是注重表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写作背景:舒婷初中毕业以后,去福建上杭山村插队。1972年底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最早在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文体知识:
(1)朦胧诗: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新诗潮运动中涌现出的新流派诗歌作品,摒弃直白明说的诗风,以大跨度跳跃的间断形象或多边意象营造出一种模糊朦胧、隐约含蓄的氛围,以表现诗歌复杂的意蕴。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
(2) 朦胧诗的特点
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虑”的现实,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1.整体感知,反复朗读诗歌。
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所隐含的情感基调则是由沉郁、凝重到高亢、激昂。其中第一节风格沉郁、凝重、低缓,第二节简短急促,第三节回旋反复,抑扬顿挫,第四节明快激越。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概括诗歌每节的内容。
【第一节】表现祖国贫穷、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表现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展示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血肉关系,表现诗人献身祖国的热望。
目标导学三: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1.意象概念。
意象:是诗中的艺术形象。是客观生活中的物象经过审美再创造,渗透了思想感情的形象,它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2.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象征:贫穷落后。情感:痛苦和悲哀。
第一节,诗人以深沉悲痛的心情、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诗人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密集的意象,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
3.第二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意象:“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象征:痛苦中的希望
情感:痛苦希望
第二节,写出了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不泯灭希望的精神。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只是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像“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未落地面。
4.第三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意象:“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象征:新生的希望 情感:激动欣喜
第三节,连用一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新生的祖国已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包含作者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5.作者在第四节将“祖国”比喻为什么?作者在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在第四节将“祖国”比喻为伤痕累累的母亲。作者在此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深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意志,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去换取祖国的富饶、荣光以及自由。
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迷惘”“深思”过的诗人沸腾了,她以发自肺腑的语言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目标导学四:研读细节,品味内涵
1.每节最后一句诗“——祖国啊”的作用。
明确:从破折号引出,“祖国啊”这一激情咏叹,这是叙述人称的转换,也使读音在小小的高潮中稍作停顿。
圆周式的结构“我是…——祖国啊!”增强了痛苦和挚爱的深度。
2.诗中的“我”仅仅指诗人自己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明确:“我”不仅仅指诗人自己,也代表那些和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大家一起从苦难中走过,面对新的历史机遇,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承担重任。
“我”的形象熔铸在祖国这一大形象之中。既是祖国有机的一部分,也是伟大祖国形象的代表。
三、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回溯历史,贫困落后 悲哀低沉
人民的痛苦与希望
“我” 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
献身祖国的热望 欣喜高昂
四、随堂练习
明确:读诗必须用心灵去读,才能读出真情,才能更好地把握好作品的内在思想意义。今后同学们要用你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用心灵去感受生活、感悟人生,用你的笔去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注重诗歌朗读,并以理解诗歌意象为重点,力图引导学生把握本诗中蕴含的情感。
不足之处 1.由于本诗的时代背景限制,学生对字里行间寄予的深沉情感难以深入理解。2.本文语言凝练,形式优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课上由于时间有限,对本诗的艺术特征只是稍有渗透,没有多做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