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写作 写出人物特点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
2.学会以事写人,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这些用文字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古时候,有一个县衙贴出告示,要抓一小偷。告示内容是:今有一人入室偷窃,所盗数额巨大,现悬赏五十两缉捕。该小偷,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嘴巴不宽不窄。请有线索者速告本县。
通过这则告示,能抓到小偷吗?为什么?
没有突出小偷的外貌特征,没有辨识标志。
每个人都有不同特点。
有的头发浓密,有的头发散乱;有的眼窝深陷,目光深沉,有的目光清澈平和:这是外貌的差异。
有的活泼好动,有的老成持重;有的沉默木讷,有的幽默风趣:这是性格的差异。
要写好一个人物,首先要学会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
图2、图4分别是文学家鲁迅和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肖像漫画,以夸张的形式突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
把它们分别跟图1、图3的人物照片对比一下,看看画家抓住了人物哪些方面的特征。
【新课精讲】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23-24“写人的文章常常离不开人物的外貌描写……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时专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是通过他头发凌乱、书桌上‘众物腾怨’等细节来表现的。”
交流思考:如何写出人物特点?
(1)以貌传神,写出人物的特点。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指对人物的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的描写。外貌描写要求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
【示例】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的脸,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创作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列夫·托尔斯泰》)
“画”肖像时,可描写人物的容貌、衣着、体态、神情等。还可以抓住人物的局部特征重点描绘,如小酒窝、眯缝眼、忧郁的眼神、乐观的笑容等。
(2)用语言、动作描写等展示人物个性。
言为心声。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选择人物有代表性的语句来刻画其内心世界,表现其个性和思想。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性格。除语言外,人的行为也是受思想感情支配的。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描写人物的行为,就必须细心观察人物的动作,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
【示例】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
【示例】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 (《列夫·托尔斯泰》)
抓住人物个性化的动作,精心选择恰当的动词,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人物特点。
(3)用心理描写直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灵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心理描写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可主观臆造,不可无限制地扩大。
【示例】我躺在我的儿童床上,仔细回味这一天带给我的快乐。那是平生第一次,我无比渴望新一天的到来。
(《再塑生命的人》)
刻画心理,要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反映出人物的感受、特点。
【片段写作】
从班上选择你熟悉的一个同学,用200字左右给他“画像写好后,读给同学们听,看看他们能否猜出你写的是谁。如果被很多同学猜中了,那就说明你写得很棒!
提示:
1.“画像”时,可写人物外貌、衣着、体态、神情等。
2.要抓住其不同于他人的地方,如清澈的目光、开朗的笑容等,写出人物的特点。
3.可以进一步关注人物的口头禅、标志性动作,这些内容更具有辨识度。
(1)学生写作。
(2)小组互相交流评价。
(3)小组推荐优秀习作展示:展示→猜人物→点评。
修改范文,明确方法
1.修改示例。
师:这些同学都能抓住人物特征,让人一猜就中。本节课开头讲的那个故事里的小偷,因外貌特征描写不突出,难以辨别。假如你是县官身边的师爷,你认为如何修改告示才方便抓住小偷呢?
(学生自主修改,教师指名展示并点评)
2.修改习作。
小组合作,修改刚才描写同学的习作。
步骤:
(1)小组内,每个同学再次展示习作。
(2)小组长组织,对不能很好突出人物特征的习作逐一进行集中修改。
(3)全班展示修改成果:每组选出一篇修改前后的习作对比,展示交流。
(4)师生对展示作品一一点评。
【写作实践】
也许闭上眼睛你都能想出好朋友的样貌。我们不仅要写出他的外在特征还要写出他的性格与气质。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可以抓住好朋友的外貌、表情、动作、语言等,既绘其外貌,又显示精神。
2.要将好朋友放在特定的事件中来写,可以选择一个事例突出表现他的某个特点,也可以使用多个事例表现他不同方面的特点。
3.可以抓住一些精彩的细节,细致表现好朋友的独特之处。
【佳作展台】
我的好朋友
我的好朋友是一个相处越久越会让人觉得他了不起的人。
乍一看,他并不起眼:略显瘦弱的身材,头发像是一根又一根纤细的黑色钢针般笔直地立着,浓眉大眼搭配着高高的鼻梁,五官具有立体感。
如果你深入了解他,就会发现他的特别之处。
从他推眼镜的动作,我们便能窥见他特别的一角。一般人推眼镜都是从鼻梁往上推,而他呢 却是拿出眼镜布取下眼镜,把它擦得一尘不染,再小心翼翼地戴上去——他总是借着推眼镜的动作顺势擦他的眼镜。
至于他为何总是这样做,我觉得那是因为他有着爱干净的好习惯。这也是他能成为劳动卫生委员的原因。
别人值日往往十几分钟就能结束,但如果轮到他值日至少需要半小时。并不是因为做事拖沓,而是因为他永远讲究一个“细”字,从不马马虎虎,敷衍了事。黑板至少要用板擦、蘸水的抹布、纸巾各擦一次,扫地、拖地也是至少两次。
他在“细”的基础上也讲究“速”。当其他人在按照学校进度写作业时,他早已把所有的练习题、模拟题、字帖等都写完了。
有一次放学后,我约他一起出去玩,你们猜他怎么回应我 “我的奥数题还没做完,就不去了,做完后我还要总结做题方法。”瞧,他就是这么积极高效,爱学习,爱思考!
他的高效使他的课余时间非常充实,尽管看起来很辛苦,但他却很快乐。他常常说:“完成作业之余,我可以博览群书,也可以尽情思考,所以不觉得辛苦。”这不就是先贤孔子所谓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吗 他的境界可真高啊!
正是因为细致、认真、高效、爱思考的好习惯,他的学习也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基本每一次都接近满分,我们都很佩服他!
这就是我最好的朋友,无论是“细”“速”还是“好学’都让他成为我心目中最优秀的好朋友。他的好学和细致深刻地影响着我,我要不断向他看齐。
【写作实践】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以《这样的人让我》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在题目横线处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
2.“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也可以是你偶遇的人;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
3.“这样的人”应该是具有某种精神品质,或代表某种风气的人。要着眼于个性、品质去描写,写出你的情感倾向。
【佳作展台】
令我感动的陌生人
这个令我感动的陌生人曾是让我害怕和厌恶的人,如今再想起他,我心里却满是敬佩和温暖。
那天,白沙口大榕树下,我们几个孩子正在你追我赶地玩游戏。突然,不知是谁大喊一声:“你们看!那个‘呆瓜’又来了!”大家齐刷刷地往后一瞧,原来是那个小时候被高烧烧坏了脑子的中年男人。大家接着就闹哄哄地拍手唱起来:“村里有个大‘呆瓜’……”
“呆瓜”没有破口大骂,迈着罗圈儿腿走了几步,就定在原处。突然,他憨憨地对我们笑了,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露出又黄又歪的牙齿,发出奇怪的声音。一个年幼的孩子被吓哭了,个头儿较高的一个孩子便冲“呆瓜”脚下扔了一块石头,得意地对小伙伴说:“我保护你们!看,他就是个‘呆瓜’,别理他,我们去其他地方玩。”
“呆瓜”依然在憨笑,还流着口水,我心里不禁也生出厌恶和反感。
本以为我和他不会再见面,直到那一天,我在一条小巷子里又遇到了他。
当时,我正背着书包往家走,一个人突然从拐角冲了出来。定睛一看,是他!是那个“呆瓜”!我吓得心里一紧,连动都不敢动。还好,他没注意到我们,而是自顾自地向巷子那头的车辆连连摆手示意,头也随着手摇晃,看上去很是滑稽。他这是在干什么?一辆辆车左冲右突,伴随着阵阵愤怒的喇叭声把他挤到一边。他急得攥紧了拳头,双臂又甩又打,就像一只焦急的猴子。见没人理他,他竟直接冲到了巷子中央。
他不要命了吗?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他身前的车赶紧停下。紧接着,他走过去,敲开车窗,叽里哇啦说了一堆话。没想到,司机一把把他推开,他差点儿摔倒。还没站稳,他又着急地冲上前去拦车。堵住的车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这时,巷子这头有人大喊:“前面发生交通事故了,别往前走了。”“呆瓜”看着推开他的司机,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手指着出事故的方向。排在后面的汽车这才开始有序地倒车,准备换一条路走。这时,“呆瓜”轻轻舒了一口气,擦擦额头上的汗,悄无声息地迈着罗圈儿腿离开了。
我看着他离去的瘦小的背影,觉得竟是如此高大,而我和人群却显得那么渺小。
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习作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本文有哪些优秀之处可供借鉴?
(1)这篇习作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表现了“呆瓜”的焦急。
(2)本文有哪些优秀之处可供借鉴?
①选材典型。作者在写作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精选素材——“呆瓜”帮忙拦车,凸显“呆瓜”热心善良的优秀品格。
②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作者在写作时没有一上来就赞美“呆瓜”,而是先写“呆瓜”的“呆”,写“我”对他的厌恶,后面再写“呆瓜”的善良。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同时构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③细节描写。多处使用细节描写,凸显了“呆瓜”的性格。
【板书设计】
写出人物特点
【课后作业】
观察下面鲁迅的图片,通过外貌描写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
学生结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尝试写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