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沂蒙山小调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4-28 14:3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歌曲中“鱼咬尾”的表现手法。
2、通过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了解小调的风格特点。
3、通过学习理解歌曲,增强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情分析
1、让学生通过导入欣赏的歌曲认知本次要学习的歌曲体裁;同时使学生了解小调的特点。
2、通过提问和分析启发学生讨论歌曲中小调、鱼咬尾、一字多音、衬词等知识点,然后教师做出总结。而不是直接把知识灌输传达给学生,是靠学生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得到答案,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接受与吸收。这节课我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歌词、旋律等几方面感受、体验《沂蒙山小调》。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分析歌曲;衬词部分演唱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歌曲中“鱼咬尾”的表现手法。
2、通过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了解小调的风格特点。
3、通过学习理解歌曲,增强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学时难点
分析歌曲;衬词部分演唱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沂蒙山小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部分师: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你们听后说说是谁演唱的?他是从什么舞台脱颖而出的,主要唱的是什么内容?师:对,是阿宝唱的民歌《绣荷包》,好听吗?咱们国家的民歌非常优美动听,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经典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学生回答:阿宝,星光大道)老师播放图片 为导入新课做准备。这一环节是;引出新课的学习。
(二)新授歌曲1、 揭示课题,引出歌曲。师: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小调,让我们从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逐步来了解歌曲的特点……(多媒体播放幻灯片)2、 理解歌词,发挥想象力师:首先,我们来看歌词,请同学们从歌词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告诉老师眼前出现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沂蒙山的风景图片)老师小结: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是山东人民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3、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播放歌曲、出示歌词)师: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歌曲,一起感受小调歌曲表现的那种感情细腻的特点。并回答问题:A、你在听歌曲看歌词中发现了什么与众不同?(拍号的变化)B、找出歌曲中的衬词?4、 分析学唱歌曲。(出示歌词)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歌曲的速度、演唱的音量、情绪都是什么样的?渗透德育教育:热爱家乡、赞美家乡。那我们一起用动听的声音学习歌曲......师:你们遇到困难了吗?(一字多音、拖腔、儿化音:草低儿、谷子儿)(和同学们一起处理难点)老师小结:你发现了吗,歌曲的旋律起伏大不大 (学生回答:不大)那么,还有什么?先做个游戏:校园——园丁——丁当——当然……这个游戏我们从小学就会做,今天我们的这首歌曲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游戏内容,(出示歌词,画出这些内容)讲述鱼咬尾: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在我国很多的民歌中体现,比如著名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就很能体现这一种结构形式。师:同学们,你对歌曲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了吧!下面,让咱们一起跟伴奏音乐演唱,老师想提醒你,注意歌曲的情绪和前面学到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多唱几遍)5、编唱歌词请同学们用优美动听的词汇描绘一下我们的家乡,并用《沂蒙山小调》的曲调唱一唱总结小调特点----出示课件师:同学们,你对歌曲的演唱和理解越来越好了,让我们再听听这首歌曲在春节晚会上由于文华和大衣哥朱之文的完美演绎吧! (同学们各抒己见)(生:A、拍号的变化B、那个、哎)学生感受细腻的情感学生:速度是中速、演唱的音量是柔和的、情绪是婉转动听的学生:每句最后的歌词音比较长(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解决问题并学习歌曲)认识:鱼咬尾(学生回答)(同学们听伴奏演唱歌曲) 启发式让学生自己分析学习采用听唱—模唱—教唱学习歌曲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帮助学生记忆
七、教学评价设计
让学生自己评价说说自己的表现,教师再给予评价、总结
八、板书设计
沂蒙山小调一、沂蒙山地理位置二、 创作背景三、小调四、知识点:1、拍号:变换拍号3/4、4/42、衬词:那个、哎3、草低儿、谷子儿4、鱼咬尾: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