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单元任务
我随作家去旅行
任务一:赏一赏自然美景
任务二:看一看爬山虎的脚
任务三:逛一逛蟋蟀的住宅
学会观察
小小观察员们,“我随作家去旅行”的自然观察之旅今日启程,让我们跟随古代诗人赏自然美景,了解观察方法,为写观察日记做准备吧!
小作家旅行背包
准备收集
闯关星星!
古诗三首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9
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型:精读引领课
回顾预学
在“课文朗读闯关”中,朗读《古诗三首》,并给自己评星吧!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回顾预学
暮色(mù) 瑟瑟(sè) 缘故(yuán) 投降(xiáng)
骚人(sāo) 逊色(xùn) 输入(shū)
读词语,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挑战一:梳理《古诗三首》中的生字词。
· · ·
· · ·
·
回顾预学
挑战一:梳理《古诗三首》中的生字词。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降”字的读音。
在爬山比赛中,小明因为太累速度不断下降( ),但他没有打算向困难投降( )。而是鼓足勇气,坚持走向山顶。
jiàng
xiáng
①字形:中间是“日”,周围是草或树,表示太阳落在草丛中。
②本义指日落西山、傍晚时分;引申义指晚、将尽。
请用正楷字工整地写出你的答案:
猜字游戏
识字评价小助手
读对字音 ☆
辨析字音 ☆
读懂字意 ☆
我获得了 颗星
挑战一:梳理《古诗三首》中的生字词。
暮
回顾预学
请工整地将下面的字抄写在田字格中。
写字评价小助手
笔顺正确 ☆
结构合理 ☆
书写规范 ☆
我获得了 颗星
费
“费”字是上下结构,上大下小,书写时上半部分稍扁,上下重心要一致。
挑战一:梳理《古诗三首》中的生字词。
回顾预学
挑战二:走进大自然,感受景物美。
春夜清丽优美,高峰气势恢宏,梅雪交相辉映。请你从诗人的视角观察山水美景,完成表格吧!
古诗 观察到的景物 观察方法 观察到的画面
《暮江吟 》
《题西林壁》
《雪梅》
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从时间变化的角度进行观察
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江面上,江水一半红色,一半青绿色。九月初三夜晚的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庐山
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梅花、雪
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
梅雪争春图,梅在晶莹洁白上比雪差三分,而雪却又输给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从不同方位的进行观察
看看自己一共收集了多少颗星星!然后让我们跟随诗人走进观察的世界吧!
活动一:品古诗,识理趣
活动二:品古诗,赏美景
活动三:诵古诗,传经典
活动四:趣观察,晓万象
学习活动
活动一:品古诗,识理趣
方法提示:
◎看一看:从多角度进行观察;
◎说一说: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意思,交流景物特点和诗中画面;
◎悟一悟:品味诗中蕴含的情感或道理;
◎写一写:完成填空。
让我们走进第一站“名山观察会”,朗读两首古诗,借助方法提示完成学习单。
名山观察会
名山观察会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
/
/
/
/
/
/
/
/
/
名山观察会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
从正面看
从侧面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感悟:
观察角度:
描绘的景象:
当人没有跳出局部,未从整体进行观察,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描绘了庐山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的景象。从不同方位看庐山,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各不相同。
名山观察会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 释
①千寻:形容飞来峰和峰顶之塔很高。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②闻说:听说。
③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④望眼:这里指视线。
⑤缘:因为。
①
②
③
④
⑤
结合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吧。
2.描绘的景象:
1.观察角度:
高处
3.感悟: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描绘了飞来山上矗立着高高的塔,诗人登高而望的景象。诗人不怕层层浮云遮挡自己远望的视线,只因如今已站在最高层。
名山观察会
题西林壁
观察角度:
描绘的景象:
感悟:
观察角度:
描绘的景象:
感悟:
横看庐山和侧看庐山有什么不同呢?
登飞来峰
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
高处
描绘了庐山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的景象。从不同方位看庐山,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各不相同。
当人没有跳出局部,未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情的真相与全貌。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描绘了飞来山上矗立着高高的塔,诗人登高而望的景象。诗人不怕层层浮云遮挡自己远望的视线,只因如今已站在最高层。
活动一:品古诗,识理趣
方法提示:
◎说一说: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谈一谈:交流景物特点和诗中描绘的景象;
◎悟一悟:品味诗中蕴含的道理。
第二站“梅雪争峰会”,朗读两首古诗,读准节奏,借助方法提示完成学习单。
梅雪争锋会
雪梅
[宋] 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 (其二)
[宋] 卢钺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
/
/
/
/
/
/
/
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意思,交流景物特点和诗中画面。
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文人墨客费尽心思却难以评议高下。
拟人
费尽心思
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意思,交流景物特点和诗中画面。
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而雪却又输给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1.体现作者观点的诗句:
2.我感悟出的道理:
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意思,交流景物特点和诗中画面。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各有自己的优点,事物各有所长。
借助注释,先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再想一想体现诗人观点的诗句是?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雪梅 (其二)
宋 卢钺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只有梅而没有雪就少了份精神,下了雪没有诗也没有了高雅的风韵。
日暮时分,诗人刚刚写好一首诗,天空开始纷纷扬扬地飘起雪花,院子里的梅花也恰好开放。雪、梅互相映衬成了绝美的画面。
注 释:
精神:形容有生气。
俗了人:使人感到俗气,不高雅。
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十分春:全部的春色。
①
①
②
②
③
③
④
④
1.体现作者观点的诗句:
2.我感悟出的道理:
借助注释,先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再想一想体现诗人观点的诗句是?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雪梅 (其二)
宋 卢钺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注 释:
精神:形容有生气。
俗了人:使人感到俗气,不高雅。
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十分春:全部的春色。
①
①
②
②
③
③
④
④
事物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应该用全面的、相互关联的观点看待事物。
梅、雪、诗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
1.体现作者观点的诗句:
2.我感悟出的道理:
雪梅
雪梅(其二)
1.体现作者观点的诗句:
2.我感悟出的道理: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各有自己的优点,事物各有所长。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活动一 评价小助手
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
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
能感悟出诗中蕴含的道理☆
事物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应该用全面的、相互关联的观点看待事物。
梅、雪、诗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
活动二:品古诗,赏美景
方法提示:
◎读一读: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想一想: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悟一悟:品味诗中蕴含的情感。
诗人独特的观察方法吸引着我们,请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想象诗人描绘的景象,品味诗中的情感吧!
诗句:
景象:
诗句:
景象:
“铺”换成“射、照”等字可以吗?为什么?
情感:
暮江吟
夕阳图
月夜图
诗句:
景象:
情感:
《春宵》
春夜花月图
找一找,诗中描写的景物。
想一想,诗句描写的画面。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夕阳图
月夜图
品古诗,赏美景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①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③月似弓。
指夕阳的光。
注释
① 【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② 【可怜】可爱。
③ 【真珠】这里指珍珠。
大意: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品读夕阳图
把“铺”换成“照”或“射”可不可以?
不可以。“铺”写出夕阳余晖是洒满江面的,更柔和、更动感、更宏大。如果换成“照”或“射”则不能体现这一特点。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品读夕阳图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①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③月似弓。
注释
① 【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② 【可怜】可爱。
③ 【真珠】这里指珍珠。
大意: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呀!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品读月夜图
夕阳图
月夜图
诗句:
画面:
诗句:
画面:
《暮江吟》
情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春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注释:
1. 春宵:春夜
2. 一刻:比喻时间短暂
3. 月有阴:指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4. 歌管:歌声和管乐声
活动二:品古诗,赏美景
结合注释,读一读诗句,想一想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
分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
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对美景的赞美和对光阴的珍惜。
诗句:
画面:
情感:
春宵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诗句:
画面:
情感:
夜已经很深了,楼台深处,富贵人家
还在轻歌曼舞,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
一片寂静。
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
的深深谴责。
活动二 评价小助手
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
能发挥想象,细致地描绘诗中景象 ☆
能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
我获得了 颗星
活动三:诵古诗,传经典
古诗中描绘的美景不仅需要通过想象来欣赏,还要通过饱含情感的诵读来呈现。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用美妙的声音来朗读吧!
朗读《暮江吟》时,我想把“瑟瑟”读得稍重,把“红”的读音稍微拉长,通过对比朗读,体会江面颜色的丰富和变化!
《题西林壁》后两句,写的是诗人游山之后的感悟,我可以重读“真面目”一词,再在“只缘”后稍作停顿,读出恍然大悟的感觉!
朗读方法提示
朗读要流畅、准确。
朗读时想象画面。
查找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
活动四:趣观察,晓万象
诗人用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将自然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请你选取一个观察对象(如:水培小麦苗),就其某一两个方面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将观察记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研学日志上!
方法提示:
◎选一选:选取一个观察对象;
◎贴一贴:贴图区可以贴照片也可以绘画;
◎写一写: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用简练的语言完成观察记录卡和观察笔记。
活动四:趣观察,晓万象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一共得到了 颗星星。
9月21日-9月30日
绿豆芽
鲜嫩,整体细长,白色茎部,
上方有两片绿色芽瓣
清香
小巧细长,呈嫩绿色
我的观察笔记
小小观察员
观察时间:
观察对象:
外观:
气味:
特点:
今天,我决定运用语文课上学到的方法观察绿豆芽是如何生长的。
第一天,我把绿豆泡进水里,并用潮湿的纱布盖住。第二、第三天,绿豆都没有动静。第四天,我发现绿豆开始膨胀,外壳颜色变浅。我赶紧给绿豆换了水,期待它长得更快点。第六天,我发现绿豆破皮了,露出了乳白色的小芽。第八天,小芽长到了一厘米左右,还长出了嫩黄色的芽瓣,我兴奋极了!到了第十天,小芽又长长了约三厘米,豆瓣的颜色变成了黄绿色,我的绿豆芽长大啦!
赏自然美景,品诗词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