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21cnjy.com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学唱、表演唱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1·cn·jy·com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讲情画意中感受歌曲风格和祖国锦绣山川之美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各个小学进入初中学习,小学上音乐课不太规范,基础不一样,但他们爱唱、爱动,兴趣广泛,模仿力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本课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赏能力。从感知音乐入手,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小调这种民歌体裁,感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1·c·n·j·y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教学难点:1、感受民歌的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2、歌曲节奏的难点:连线,一字连音的唱法。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歌唱知识
(1)歌唱的咬字吐字: 咬字要准确,吐字要清晰。字头(母音)要咬清楚、准确。字尾(韵母)要吐得正确、引长字身。字尾的归韵要收得干净、自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练声曲
活动2【导入】二.听歌曲,欣赏图案,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歌《沂蒙山小调》并提问
师:同学们你能猜出刚才播放的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吗?(引导学生说出山东省沂蒙山,引出课题)
师:山东的沂蒙山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大家想不想领略一下那儿的自然风光?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沂蒙山。(课件:沂蒙山美景图片)www.21-cn-jy.com
2、复听歌曲感受体验歌曲风格特点
师:你们觉得沂蒙山美吗?沂蒙山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民风淳朴,特别是那儿的歌更美!今天,老师就带给大家一首非常好听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播放歌曲)
师: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 你们从中感受到歌曲有怎样的风格特点?(粗犷的气质、憨厚的情感、诙谐的格调、爽朗的热情、体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格。)
3、师简介歌曲创作背景、词曲作者。
沂蒙山小调。也称《十二月调》。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的文艺工作者用这个曲调编配了一首新歌﹐叫《打黄沙会》﹐用以配合对黄沙会的斗争。以后﹐在这首歌的前两段加上了赞美沂蒙山风光的歌词﹐同时又加上了歌唱新生活﹑歌颂领袖的内容﹐因此改为现在的沂蒙山小调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活动3【讲授】三、学唱新歌 (演唱时要注意归韵、衬词、托腔的表达情感的表达等)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把学生分成四组进行练习,把旋律练习熟练。
3、把歌词加进去,进行教学。
4、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A:独唱
B:齐唱
C:领唱、齐唱
5、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歌曲的出处和写作形式吗?
师:对,大家说的都很正确,沂蒙山小调诞生于蒙山。旋律跳跃、起伏、表现 山区人民生活和平,美满,富足,采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表现的情感更加淋漓尽致。
活动4【活动】四、 巩固新课
1、 做“鱼咬尾”的游戏:成语接龙。例:中国——国家——家园——园林等首尾相接的文字交流,
2、进行旋律的接龙。让学生们理解鱼咬尾的写作形式,
师:这个游戏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都是首尾相连。
师:大家哼唱一下旋律,看看我们今天学唱的这首歌曲中和这个游戏有什么联系?
生:歌曲中的旋律也是首尾相连的。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采用了“鱼咬尾”的手法,它是我国民间音乐中一种常见的旋律发展手法。
生练习 “鱼咬尾”。(进行旋律的接龙)
活动5【作业】五、总结
1、小结:通过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学生了解了山东民歌的风格情韵,掌握了“衬词”在民歌中的运用以及传统的创作手法“鱼咬尾”的特点,并且从歌曲中领悟了沂蒙老区人民对子第兵的深厚情情谊。希望通过这次民歌的学习同学们能更加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发扬民族优良继承,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流光溢彩,更加绚烂21教育网
2、作业:收集不同风格的民歌作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